老朽醫(yī)外感腹痛,俗名感冒性胃腸炎,癥見胸悶、嘔吐、低熱、大便日瀉五、六次者,開始即給與《傷寒論》黃連湯,很快就會解決。拖延時間,易成贅病。此方對腸道功能紊亂、痢疾、慢性腹瀉也有作用,臨床不套原湯,根據(jù)病況加減,能提高其效。一般是黃連10g、干姜10g、桂枝6g、人參6g、半夏9g、甘草3g、大棗10枚(劈開),每劑水煎分3次服,六小時一次,日夜不停,四帖轉愈。里急后重加木香9g;體溫上升加黃芩15g,減去干姜加生姜9片;無汗惡寒加麻黃9g;腹脹加厚樸15g;疼痛嚴重加白芍20g,增甘草為9g,水瀉頻繁加豬苓15g;排出膿血加秦皮9g、白頭翁15g;厭食加神曲10g、雞內金9g;惡心不止加灶心土30g、代赭石15g。
小郎中按:《傷寒論》第173條: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黃連三兩,甘草(炙)二兩,干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半夏(洗)半升,大棗(擘)十二枚。
本方可以看成是半夏瀉心湯去黃芩加桂枝的化裁方。半夏瀉心湯去掉了黃芩,加重了黃連的用量,減輕了人參的用量,加桂枝就變成了黃連湯。從這個加減法我們可以看出,此方較半夏瀉心湯加重了清熱的力量(黃連量加重了),加重了驅邪的力量(桂枝),因此針對胃腸型的外感療效較好,這也是張老論述黃連湯的內容。但是僅僅從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的角度來理解黃連湯治療腹中痛伴有欲嘔吐的癥狀還不夠全面,我們還應該把黃連湯的方證再豐富一下。小郎中試著做以下解讀:
黃連湯的方證應該還有以下內容,心煩,失眠,面色紅或者口唇色紅,腹脹,飲食尚可,口干口苦,咽后壁色紅,可伴有口渴,時有惡心欲吐的癥狀,平素大便正常或偏稀,受風受寒易腹痛、腹瀉,部分患者可能還伴有一些過敏性的問題,對寒熱敏感,特別是對寒涼的食物敏感,食用寒涼的食物后易加重腹痛腹瀉。舌邊尖偏紅苔白或苔薄黃干燥,寸脈浮滑或浮數(shù),關脈滑或整體脈偏緊滑,有上越之勢。
張老在方后還提示了服法,每劑水煎分3次服,六小時一次,日夜不停,原方服法是溫服,晝三夜二,因此本方的服法就是頻服,以達療效。張老還為臨床上遇到的一些其它兼有癥狀做了藥物加減的提示,也值得我們學習。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chǎn)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