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我們祖先曾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的令當時世界難以相信的記錄,而鄭和下西洋就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到達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領先了歐洲近100年。這在任何朝代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尤其是對于當時經濟并不是很繁榮的明朝來說,鄭和下西洋可謂是孤注一擲。
那么明成祖朱棣為什么要組織一次這么大規(guī)模的航行呢?眾所周知,在明成祖建立明朝以后,為了防止國家被外國侵略者侵略。明成祖決定將國家封閉起來,以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但是鄭和下西洋這一舉措,顯然違背了當時的禁海政策。鄭和進行了七次遠航,除了第一次以外,其他六次都經過了錫蘭。
為什么要次次都到達錫蘭呢?原因是,在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到達錫蘭,發(fā)生了一部小插曲,錫蘭國王組織人對鄭和所帶的金銀財寶進行侵占。失敗后錫蘭成為明朝最忠實的伙伴。錫蘭國王在每次鄭和到達期間,都進行熱切的招待,可見交往甚密。甚至在斯里蘭卡的一家博物館中存在著大量的鄭和下西洋時期所贈送的青花瓷,研究價值很高。由此可以證明,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和平貿易發(fā)展,廣交諸國。
據史料記載,斯里蘭卡在當時已經被英國侵占。英國在搜索資源時,在海邊發(fā)現(xiàn)了這塊石碑。但當時的英國人急于尋找財富,并未對這塊石碑進行檢查。也沒有進行任何的保護措施,草草地將其扔在一旁。到后來意識到這塊石碑的重要性時,這塊石碑已經被磨損。這塊石碑上刻有中文、泰米爾文、波斯文三種陰刻文字。目前只有部分中文能夠被清晰解讀,其他兩種文字已經被損壞的無法識別。
石碑上被解讀出的中文大意是:鄭和出海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絲綢,茶葉的物品,而武器攜帶甚少。意思就是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侵略和殖民。而是為了同廣大地區(qū)建立友好往來,促進金融發(fā)展。他是帶著貿易和和平的決心去廣交諸國的。這就是為什么鄭和下西洋被稱為壯舉。由此可見,中華文明一直向往和平相處的方式。秉持著和平發(fā)展,友好共處的理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