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王維《相思》賞析及其背后的故事探究
◎南郭居士
王維的絕句《相思》,由于這首詩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戶曉,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喜愛,成為人們表達愛情和思念的重要詩篇,由此而產(chǎn)生的關(guān)于它的傳說也很多。
電視劇《大明宮詞》里王維送給太平公主的詩就是這首《相思》。而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有什么動人的歷史背景和傳奇故事,我想大家應(yīng)該一定會感興趣吧。這里筆者將透過一些歷史點滴的脈絡(luò),帶領(lǐng)我們尋找其最佳的答案。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押韻格式的五言絕句,押“四支”韻。平仄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寫相思之情,全篇卻不離紅豆,正是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guān)合相思之情。該詩最核心的兩個詞就是“相思”和“紅豆”。
我們先看標題,關(guān)于相思一詞,原本有四種解釋。其一指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其二是指相思病(例:“別是發(fā)生了戀愛,犯了相思吧?!保黄淙笜涿?,又名紅豆樹(唐牛僧孺《玄怪錄·古元之》:“原野無凡樹,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輩?!保?;其四為果名(宋無名氏《采蘭雜志》:“ 燕地有頻婆,味雖平淡,夜置枕邊,微有香氣,即佛書所謂頻婆, 華言相思也。”)。當然,本詩之相思顯然是指第一種意思,并借用了紅豆的相思子之名起到雙關(guān)的作用。
下面對全詩做詳細解析。
首句“紅豆生南國”,寫紅豆及產(chǎn)地。那么紅豆是什么?是不是只生在南國呢?
有人說紅豆是一種豆類產(chǎn)品,也稱相思豆,又名相思子,結(jié)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由于相思豆顏色艷麗,一些人就把它串成手鏈作為工藝品出售。曾有報道,制作工人在串手鏈時穿破相思豆外殼,同時扎破了自己的手指后中毒身亡。
而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相思子,別稱紅豆,藤本,莖細弱,多分枝。是豆科相思子屬的一種有毒植物,廣泛分布于熱帶地區(qū)。種子中含有一種稱為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質(zhì),此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誤食時會中毒,嚴重時甚至會喪命。
但紅豆還有一個種類,即紅豆樹,乃珍稀樹種。蘇州歷史上就曾有四棵紅豆樹。據(jù)清·顧震濤《吳門表隱·卷九》記載:“鐵樹即紅豆,郡中只有四樹,一在元墓山寺內(nèi);一在城東酒仙堂(東禪寺),宋白鴿禪師手植;一在升龍橋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從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吳衙場明給諫之佳宅內(nèi),后易宋、易彭今為吳刺史貽谷所居?!?/p>
曾有一個傳說,是在漢代的時候,一位丈夫戍邊不歸,他的妻子就在樹下日夜遙望,思念成疾,泣血而死。她死后,樹上結(jié)出紅色的果子,仿佛是這位妻子的血淚凝成,所以紅豆被寄予相思之意,又名相思子。
因此,紅豆就是紅豆樹、海紅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種子的統(tǒng)稱,民間看做男女愛情的信物,文學作品中常用以象征愛情或者相思。
那么“紅豆生南國”的這個南國又指哪里呢?
藤本紅豆分布于熱帶地區(qū),此乃泛指。而詩中的南國,卻有幾種說法。郭沫若先生認為詩中的紅豆指的是海紅豆,海紅豆是落葉小喬木,在我國常見于嶺南地區(qū)。也有人說是在蘇州吳衙場,僅存的一株紅豆樹在吳衙場37號,為清初惠周惕居所“紅豆山莊”,現(xiàn)為受保護古建筑。吳衙場的名字來源是明代刑部給事中吳之佳居此,故名。還有人說這與蕭統(tǒng)和慧如的愛情有關(guān),這個“南國”是指江南的顧山,當年蕭統(tǒng)曾在這里編輯《昭明文選》。還有人說這個“南國”泛指江南。而這個“南國”到底指哪里,后文將繼續(xù)探究。
接下來的次句是為問句,“春來發(fā)幾枝”?這一問用語質(zhì)樸,又極富形象性,未言相思,卻似相思已經(jīng)萌動,設(shè)問自然,暗逗情懷,為“采擷”做好鋪墊。
第三句“愿君多采擷”,從物轉(zhuǎn)向了情節(jié),寄意友人“多采擷”,那么為什么要“多采擷”,又為點明主題做好了準備,言在此而意在彼,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這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君又指誰呢?后面會有詳解。
末句“此物最相思”是全詩的落腳點,寄意于紅豆的相思屬性,用一“最”字將主題推至極致,委婉而又含蓄,語淺卻又情深。從此紅豆樹名傳遍大江南北,使眾多俊男倩女為之傾倒。
關(guān)于《相思》這首詩,許多人認為描寫的是年少的愛情,最后無疾而終。還有人說,這首詩是王維寫給他妻子的。由于該詩影響廣泛,因此演繹了許多傳奇的愛情故事,大體都是情犢初開的少年王維,為表達對所愛之人的思念,觸景生情,寫成了一首非常感人的詩。而演義較成功的就是電視劇《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和王維的關(guān)系,借此,筆者正好先介紹一下詩作者王維。
王維(701年或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外號“詩佛”。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 (721)進士, 因通音律授大樂丞。不久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二年,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兩年后九齡罷相,他倍感沮喪,有歸隱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40多歲時,先后隱居終南山和輞川,亦官亦隱。思想日趨消極,佛教信仰日益發(fā)展。安史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后復(fù)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而關(guān)于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史書沒有記載太平公主的名字 ,有人根據(jù)《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fā)兵擒獲,賜死于家中。
王維和太平公主是否存在關(guān)系,史書中并沒有記載,不過兩者處于同一個時代倒是事實。太平公主比王維要大30多歲,王維十五歲時去京城應(yīng)試的時候太平公主早已經(jīng)死了。也不太可能王維在山西就和在長安的太平公主相交,當時王維才10歲,而太平公主已經(jīng)40多歲了。且太平公主死的時候,王維僅12歲,兩人產(chǎn)生愛情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但影視作品屬于文藝范疇,只要不背離或歪曲重要歷史事實,這樣無關(guān)主體的編導(dǎo)和發(fā)揮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么這首詩到底是為誰而作的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相思》詩題除了《相思子》和《詠紅荳》外,還有一題,叫“江上贈李龜年”。其實本詩不光題目有幾個,版本內(nèi)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南宋大學者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的版本內(nèi)容是這樣的:“紅豆生南國,秋來發(fā)故枝。勸君休采擷,此物最相思?!?/p>
由于此詩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因此可以認為此詩是為友人李龜年所作。雖然有人質(zhì)疑說《江上贈李龜年》是明末凌濛初刊發(fā)的王右丞集中才用此標題的,但之前有沒有其他地方使用過也并不知道,而這畢竟是最早能說明此詩是為誰所寫的實據(jù),在沒有證據(jù)能證明其錯誤之前,是可以繼續(xù)沿用的。
那么李龜年是何許人也,怎么能使王維給他贈詩呢?其中又有哪些曲折悲歡的故事呢?
李龜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堯縣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樂家。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chuàng)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而王維于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及第即任朝廷太樂丞,是掌管樂和禮的官。李龜年作為皇上御用的著名樂師,王維必然認識,應(yīng)該就在此時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開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攻陷長安,唐玄宗倉皇的西逃,王維被安祿山的叛軍扣留。李龜年出逃后流落到江南,賣藝為生,此處江南是指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其實應(yīng)該就是《相思》中所說的“南國”。而今天的江南地區(qū)在唐朝時是江左。
李龜年在江南流浪的日子里,經(jīng)常唱這首“紅豆生南國”,由此推斷這首詩是在天寶年間王維與李龜年別離時候所作,寫的是離愁別緒和相思之苦。因為有這樣顛簸流離的生活,對這首歌詞便體會更深,因此每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為之動容。當然說具體一些,這首詩是此前兩人曾在江上相遇,王維寫給李龜年的贈別之詩,因為標題中已明確是“江上贈”。
無獨有偶,還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所描繪的也不是首次相識?!搬跽飳こR?,崔九堂前幾度聞。又是一年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贝髿v四年(769)三月,漂泊的杜甫離開岳陽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范攄的《云溪友議》有載)。
李龜年流落湖南湘潭后,最后一次在湘中采訪使舉辦的宴會上唱了王維的《相思》,又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shù)附書?!北磉_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時唐玄宗也已是風燭殘年,四天后李龜年郁郁而終。
總之,王維這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絕句,全詩洋溢著少年的情懷,蕩漾著青春的氣息,雖說是贈友人李龜年的眷懷之作,但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因為紅豆意象的固化而變成了直白的愛情詩鼎峰之作。正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本來是思念弟弟蘇轍的詩,也是由于全詩優(yōu)美纏綿的意境,人們都寧愿相信它是一首愛情詩。
唐代的絕句名篇經(jīng)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shù)很多,王維《相思》就是其中之一,一直在梨園中傳唱,屬于保留曲目。有人說紅豆最早是在部隊開始流傳,以解相思之苦,因此給它取名為相思豆。也有人說紅豆作為相思的信物是在南朝蕭太子(古詩十九首的編者)的傳說中便已經(jīng)開端。而經(jīng)過王維這首詩以及人們的推波助瀾,紅豆終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成為愛情與相思的最高象征?!断嗨肌愤@首詩也由于能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散發(fā)出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及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表。著有《南郭詞文》,并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清韻十二家》等詩詞選集。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xiàn)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lián)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詩詞家”及“新時代詩書人家”稱號。
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終審主編,草地詩人主創(chuàng)人員。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chuàng)研中心副主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