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頭條詩人 | 李元勝: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
李元勝,詩人、博物旅行家。重慶文學院專業(yè)作家,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委員,曾獲魯迅文學獎、詩刊年度詩人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 

 李元勝

·蘭州,又見黃河·
在瑪曲分手
我悠悠東去,黃河急急向西
分開得越久,我的荒涼就越明顯
想起在迭部見到的一位老人
他推開院門,低頭良久
他試圖扶起翻倒在地的椅子
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像是在哭泣……
在瑪曲走得急急的
在彩陶上走得緩緩的黃河啊
我們重逢在蘭州
已是三年之后
整整三年,一圈又一圈
黃河不過是在一顆百合里盤旋
足夠了,時間足夠了
它向西再向東的繞行之苦
它困在一個物種里的
走投無路的甜
在彩陶上生銹
在百合里轉(zhuǎn)圈的黃河啊
那一層又層黃土
終于穿上身了
你不是北塔山
就是皋蘭山
足夠了,我們的開花夠了
哭泣也夠了
不如讓水車去繼續(xù)
周而復始
替我們打永遠打不完的水
又把一生又一生傾倒而出
·趙述島的采螺人·
這湖藍色的,以及
它懷抱著的其他的閃耀
美得很不真實
像一個人的夢境
……什么樣的人
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夢境
采螺人牽著船
踩碎了湖藍色的鏡子
像一個悄悄進入天堂的小偷
放過那個小小的螺吧
放過那個稍大的螺吧
微笑著的神,疼痛著,忍耐著
這湖藍色的慈悲啊
在漁村的餐桌上
我們品嘗著采螺人的收獲
鮮美,但有一點咸咸的
那個做夢的人
微笑著,又似乎滾動著眼淚
·那色峰?!?/span>
走在棧道上,右邊是鄰省的雨霧
左邊是鐵線蓮的云團
作為一道微弱的界線
我勉強隔開了它們:
一邊是掙扎著的孤島般的活著
一邊是無際的蔚藍色虛空
而傳說中的群峰不可見
就像同一個時代的山峰
于我們不可見,多數(shù)時候
我們連微弱的界線都不是
忘記登高,忘記自身也是云霧
我們孤獨的臺燈,只夠照亮三尺內(nèi)的積雪
是我們自己,像微弱的界線那樣活著
喪失了看見群峰的能力
·菜花謠·
成千上萬的梯子,從我們渺小的自我中
抽了出來,在藍天下越升越高
一年一度的攀登,每一步都是荊棘
每一步都危險,而且無法回頭
陡峭的坡度,語言中的歧途
幾乎無法駕馭的本能
而數(shù)以億計的銅鐘,搖搖晃晃
由我們背負,要掛到畢生所能企及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輪回,這永恒的潮汐
盛大而又茫然的金黃
一年一度的枯榮,生命金蟬脫殼,死而后生
我們的愛微不足道,恨也如此
像一個不斷傳遞的謎
像一個不斷翻滾的虛構(gòu)之物
云貴高原上,數(shù)以億計的銅鐘如期轟鳴
萬物依舊沉默如初
·樹之憶·
電瓶車沿著阿依河緩緩而行
有兩種漩渦摩擦著我們
一種是水里流動著的酒窩
一種盤旋在空中,像被什么突然定住
太美了,那是榕樹的滄桑杰作
用它們的根回憶著流水
它毫無顧忌,用傾斜回憶狂風
用渾身的苔衣回憶雨季
還是樹好啊,可以什么都不管
全身心沉浸在昔日的一個漩渦中
高高低低的經(jīng)歷,都是對的,都是美的
它懷抱所有挽留過的流水
不用叮囑自己,夠了,放下吧
也不用擔心咫尺之外的漫漫長夜
·獨墅湖圖書館·
用法語寫下的愛,和英語寫下的有什么不同?
它們之間是否還隔著一個英吉利海峽
不同時代的距離,老死不相往來的距離
關(guān)閉所有港口的距離,哪一個更遠?我們這些孤島啊
如果有一個海底,連接不同時代
連接所有寞寞寡歡的人,這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從新加坡到蘇州,從云中寺廟到前沿實驗室
我走著,有時在峽谷,有時在山脊
我走在書架之間,走在一個個孤島之間
清晨的圖書館是否連接著他們?
它醒了,抱著湖的手沒有松開
抱著所有語言的手也沒有松開
沒有比一個圖書館更溫柔的了,只有它回憶著
沼澤、沉沒的村莊……所有時間里的廢墟
沒有比一個圖書館更遼闊的了,它擁有星空和海洋
以及可供眺望的山峰
沒有比一本書更復雜的了
像一個人的微笑里,既有淺灘,也有深海
沒有比一個書目更難選擇的了
你是要走在他人的荊棘中,還是自己刀刃上?
坐在窗前捧讀的人,全然不覺
自己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
合上書卷沉思的人,他的身體
仍在那幽暗的書頁里苦苦掙扎
真的讀到了別的時代?真的讀到了他人?
或者,我們只是看到了不同角度舉起的鏡子
百年不過幾頁,但要讀完自己這一段,卻格外艱難
“你在哪里?”“我在別墅湖邊,在一本書里徘徊忘歸……”
·給·
是什么時候,火車放下了鐵軌
我們放下了彼此
火車還在奔跑
在風中,在絲帶鳳蝶的翅膀上
像我們當初的那樣,奔跑
在冬天的隧道里,在春天的葉脈里
曾經(jīng)繁花,再轉(zhuǎn)身已是百年人
我們之間,有一個消失了的樓蘭
·汨羅江邊的屈原·
烏云密布,一個讀懂了萬千雷霆的人
還能有什么別的命運
楚國已到盡頭,雷鳴聲中
十萬伏電流正經(jīng)過他
也許不止從天而降的不測
還有十萬山鬼,十萬少司命
借過,借過,十萬橫世之水
曾經(jīng)的日月星辰,也要經(jīng)過他重回九天
汨羅江就是在那一刻變輕的
它躍起,撲向他,成為他的一條支流
·屈子祠眺望濕地·
看著白鷺發(fā)呆的人,一定看見了別的
透過他的年齡,透過大夢之間的縫隙
我們?yōu)楹沃链?,為何來到這個年齡
白鷺一定覺得我們的一生漫長而無用
我把自己放在無邊的草海
就像把一個鳥籠打開,再掛在樹枝上
或許,什么也不會發(fā)生
或許,有什么飛出去,再不回頭
·洞庭湖之詩·
雨后,有人按住洞庭湖抽它的絲線
那些沉沒多年的,由此重回人間
我說的是寫作,借一場電閃雷鳴
按住自己的肉身,但是我們還有值得抽取的嗎
偉大的事物早已遠行
像無形之龍,掙脫湖水的囚禁
洶涌著的我們,是它放棄的幽暗波濤
沉默著的我們,是它脫在岸邊的一對靴子
·杜  甫·
筆架山前的杜甫
草堂門外的杜甫
夔州江邊背手而立的杜甫
就像三個月亮
我來到鞏義
成都或者重慶
一個人的身體
拖著三個影子
中原大地
以它滿載的死亡
創(chuàng)造一個渺小的生
在同一個砂漏里
死亡如頭上的懸湖
而他
最終成為一個詩人
昂首和虛無對峙
這一對峙
就是漫漫千年
從鞏義出發(fā)
經(jīng)長安、蓉城、夔州
在這陰郁的大地上輾轉(zhuǎn)
每個旅次
他都認領(lǐng)了一條苦澀的河流
漢語
也在跟著一位詩人輾轉(zhuǎn)
那些在旅途中
猶豫著
最終又落下的詞
身后有千尺之潭
大地
在它自己的傷口中
裸露著
人類
在一個孩子哭泣的眼睛里
裸露著
我和你
在杜甫的詩篇里裸露著
一個人
心里沒有荒涼之所
那才是真的荒涼
唯有荒涼
能讓一個詩人的工作
不再徒有其名
沿著官道
成排的樹都筆直地向著長安
還好有遺忘
能讓人保留起碼的矜持
一株野櫻花
像一位被遺忘了的詩人
獨自擁有這無邊的曠野
暮歸的人
其實他知道已不能歸
萬物在他的沉默中正在枯萎
他想起曾經(jīng)少年
那時世界并無深意
它只是很美
民間的天空
如茅房之頂
總有茅房為秋風所破的時候
杜甫是貧窮的
又一次
他窮得只剩下了天上的月亮
照耀蒼生的月亮
在這一刻也是貧困的
大地無邊
它只照亮了杜甫
他的詩
像閱世太久的人
自帶秋意
一個岳陽姑娘正朗聲讀著
春天懷抱著
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秋意
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秋意
一只巨大的鐘表里
古老的秋天和嶄新的春天
時針和分針
交錯而過

(內(nèi)容選自《草堂》2019年第10期)

詩歌是一種資源性的寫作 

文/李元勝
自由而獨立的寫作,才是美好和有意義的,詩歌寫作尤其如此。美好是指這樣的勞動過程,類似于上帝的工作——他不模仿,無拘束,興之所至,信手拈來,從容創(chuàng)造。而說這樣的寫作才有意義,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寫作意味著什么,特別是詩歌寫作意味著什么。
這里所說的寫作,是指文學寫作。寫作者的價值在于尋找并闡述他所處在的時代的價值,即在某個時間段落里,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寫作者以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作品,以用它們來啟發(fā)、安慰或激勵同一時代的人。文學創(chuàng)作是人類最珍貴的精神勞動之一,它們與其他眾多的精神勞動一起完善和修復著人類的文化系統(tǒng),使它們能夠不斷調(diào)整,適應著全新的時代。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紛繁迷亂的整體??赡苋藗冇幸粋€錯覺,對于逝去的時代,我們更好歸納和把握,更容易看清它的結(jié)構(gòu)和特點。其實,是前人為我們先整理了那個時代,并賦予它以秩序。我們對逝去的時代能理解得多深,取決于歷史的整理者能做得多么精確和完美。文學創(chuàng)作,不管它寫作的題材是什么,即使是歷史題材,都不可避免地反應出當代社會和人們心靈波動的信息。
經(jīng)歷著這個特定的時代,人們的心里究竟掀起過什么樣的波瀾,這些波瀾和其他時代的有什么不同,它們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波瀾和變化,非常適合文字藝術(shù)進行把握和推敲。小說家依靠故事,在一個預設的結(jié)構(gòu)里模擬具有時代特征的人和事。散文家依靠的是真實的材料和聊天般的自由——這是一個多么適合沉思的文體,可以把整個時代,也可以把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放進散文的沉思中。詩歌要做的則格外不同,它依靠語言的復雜性,來表達出某個時代的幽微和獨特經(jīng)驗。
人類的語言是一個開放的花園,只有暫時的柵欄,而在生機勃勃的植物中,詩歌永遠是越過柵欄的勇敢枝葉,它通過破壞或者逾越柵欄來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創(chuàng)造性。所以它永遠盛開在花園的邊緣,依靠詩人敏感的直覺伸向未知。
那么,詩歌僅僅是為了勇敢才這樣做的嗎?其實不是。它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有限的文字中,要表達全新的經(jīng)驗,必須有與之適應的全新言說方式。那么,是否僅僅是詩歌在翻越語言的邊界呢,其實也不是。語言在日常使用中,也在發(fā)生急速的變化,超越陳舊的語言系統(tǒng),以新的言說方式來完成新的表達,正是每一種活著語言的日常功課。
只是,在詩歌寫作這里,全新的言說更為集中和重要。宋玉說,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在人類的精神活動中,詩歌所處的位置,就很接近于宋玉的描述。詩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文體,它非常適合閃電般的思緒,突如其來的聯(lián)想。也許,一個時代正在醞釀的大風潮,詩歌已經(jīng)可以書寫它感覺到的風暴之前空氣中的腥味。也許,一個劇變剛剛發(fā)生,還來不及對它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但詩歌已經(jīng)可以脫口而出,寫出這個劇變最有代表性的某個特點或側(cè)面。
詩人的個體寫作,正是及時而準確地表達出敏感心靈的波動。而這個過程,最適合在孤獨的狀態(tài)下獨立完成——只有孤獨能帶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首詩的旅行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不管詩人習慣什么樣的風格,偏愛什么樣的語言工具,他們的內(nèi)心是相對封閉,或者完全開放。他們的作品卻不是孤獨的,它們和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們只是時代的局部造像。有人喜歡說偉大的作家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這其實只是說,每個時代都是復雜的,它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已經(jīng)孕育著下一個時代的胚胎或方向。
而詩歌更是一種探索性的、上游性的、資源性的寫作,敏感的它也許表達并不完整,并不系統(tǒng),但是它領(lǐng)先。它為下游的文化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提供著營養(yǎng)。這營養(yǎng)是否有限,取決于這個時代的詩人的創(chuàng)造性,也取決于這個時代人們的領(lǐng)悟能力。一首詩,可能直接讀它的人并不多,但經(jīng)過了二手、三手、四手的解讀和摘抄后,它有可能出現(xiàn)在小說、散文、電影甚至房地產(chǎn)廣告中。
盡管我個人非常贊賞詩歌作為工具,能夠直接加入到推進社區(qū)、城市或國家的進步中。但我的個人傾向不能改變詩歌自身的規(guī)律:它更關(guān)注人們內(nèi)心的波瀾和斷裂,它孤獨前行,無視商業(yè)和名聲。事實上,它走得越遠,對時代而言,它能提供的就更及時更豐富。
詩歌更適合作為一種精神資源,發(fā)揮它對社會的獨特作用和貢獻。

坐在樹下的人和他的詩:

沉溺于美,沉溺之美


——評李元勝組詩《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
文/楊清發(fā)
一提到李元勝,認識他的人定會想到他那首《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就算與當代詩歌有著遙遠距離的路人,也有不少耳聞過這首有上千個朗誦版本的當代詩歌。確實,自八十年代獲得過短暫輝煌之后至今,詩歌便屬于小眾創(chuàng)作,難得進入大眾的視野?!段蚁牒湍闾摱葧r光》成為了這樣一個例外,這首詩在網(wǎng)上被轉(zhuǎn)載千萬次,通過朋友圈、微信、微博等媒介帶到大眾面前,成功捕獲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心。之所以引發(fā)出熱烈追捧,如同詩人自己所分析,在于這首詩擊中“中國人已經(jīng)太累了”這個社會的痛點。快速的時代節(jié)奏,強大的生存壓力,都市里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早已被碾壓到只剩下干枯的生存,生活之趣味、審美則成為奢談。想必這樣的生存境遇同樣折磨著詩人,他說“很多時候,我們的時光,都是功能性的甚至是功利性地在使用。為了生存,或者更好的生存,所有人都在打拼”(李元勝《把時光完完全全,交給自己或心愛的人》)。當物質(zhì)的、功利的追求占據(jù)了壓倒一切的統(tǒng)治地位,精神的生活和追求則被忽視、被擠壓、被驅(qū)逐,大多數(shù)人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而成淪為了馬爾庫塞筆下“單向度的人”。而詩人不一樣,詩人的本領(lǐng)在于對生活高度的敏感,是“能夠感受黃昏的恐慌、清晨的厭倦……”(劉小楓《沉重的肉身》)。
作為詩人的李元勝敏銳地體察到那樣看似閑散實則與美和自由同在的精神生活在當下的缺失與匱乏,他一定感到了不適,他渴望“從生活中退后一步,全神貫注地把握彼此同在的時刻,尤其是與萬物同在的時刻”(李元勝《把時光完完全全,交給自己或心愛的人》)。詩人從那個把世界一切都作為利用、滿足其利益、欲求的“被使用的世界”退了出來,來到了一個與人的靈魂直面的“相遇的世界”。于是,才有了這首被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侵吞的心靈對自由和充滿美與趣味生活渴望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是的,對充滿美與趣味生活的渴望,雖然很多人將其理解為一首情詩,但我更多讀到的是對生活之中所缺失的悠閑、趣味、詩意生活的渴望。看看詩人期待的這些“虛度”和“浪費”吧:低頭看魚、注視茶杯好看的陰影、散步看落日與星光、風起的時候坐在走廊發(fā)呆、以及靠在欄桿上低頭看水的鏡子。這些“虛度”和“浪費”不過是詩人期待的那樣一種澄明的詩化生存由一種精神境界,落實到日常的、平凡的、滾滾紅塵的現(xiàn)實人間之中而已。
他的《走得太快的人》同樣是對這種渴望的表達:“走得太快的人/有時會走到自己前面去/他的臉龐會模糊/速度給它摻進了/幻覺和未來的顏色……坐在樹下的人/也不一定剛好是他自己/有時他坐在自己的左邊/有時坐在自己的右邊/幸好總的來說/他都坐在自己的附近”。這首《走得太快的人》讓我想起了《莊子·漁夫》里的一個典故,“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shù)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走得太快的人,靈魂會跟不上,但只要安靜待在樹影之下,便能獲得一個審美的世界,讓靈魂和肉身得以契合。而詩人李元勝,他期望找到一棵樹,他也找到了屬于他的那棵詩歌之樹,如今是正坐在樹下“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的那個人。
是的,李元勝是一個沉溺于美之中的詩人,他對美執(zhí)著地愛著,他的詩和他的攝影愛好促使我做出這樣一個判斷。在關(guān)于李元勝的介紹中,除了詩人,還有一個頭銜便是生態(tài)攝影師。他癡迷于對于自然界的植物、昆蟲的美的發(fā)掘與收集,他沉溺于此并快樂無比。網(wǎng)上有很多關(guān)于李元勝全身心投入攝影的各種姿態(tài)的照片,那種常見于攝影發(fā)燒友忘我的姿態(tài)。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洛杉磯某沙漠里的某一刻的姿態(tài)。照片中的李元勝只有一個背影,他姿態(tài)輕快,像一匹馬奔向前方,一條在奔跑之中伸展的手臂、一條像馬蹄一樣踢開一樣抬起的腿,把他所有的歡快暴露無遺。那歡快讓人想起張愛玲在《更衣記》的末尾的一段話:“一個小孩騎了自行車沖過來,賣弄本領(lǐng),大叫一聲,放松了扶手,搖擺著,輕倩地掠過。在這一剎那,滿街的人都充滿了景仰之心。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罷?”這不正是李遠勝追求的“虛度”與“浪費”。人生不是這樣嗎,當你撒手的那一刻,它便向你顯出它的輕盈與歡快來。當然,作為一個詩人,李元勝對美的沉溺與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之中。他的詩歌捕捉了很多美的事物,在詩意彰顯這些美的對象時,他的詩歌也具有了迷人的美學特征。從他組詩《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可窺見一二。
在組詩《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中,《蘭州,又見黃河》《趙述島的采螺人》《那色峰?!贰稑渲畱洝愤@幾首詩是對于不同地域、不同自然景觀物象之美的描繪,詩歌顯現(xiàn)出詩人對于美的姿態(tài)和體悟。在《蘭州,又見黃河》的開篇,詩人寫到“在瑪曲分手/我悠悠東去,黃河急急向西/分開得越久,我的荒涼就越明顯”。從詩歌后面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上一次詩人與黃河的相遇是在三年前的瑪曲。離開瑪曲的詩人的感覺是“荒涼”,與荒涼相對的是生命意義完滿、豐滿及其帶來的生命的溫暖感。由此可以反觀詩人在瑪曲所體驗到的審美帶來的愉悅,和由此體驗到的生命意義的完滿。愈在面對美時體驗到那種完滿與溫暖,在與美分離的歷程中就愈感荒涼。這是詩人對于美的渴求與迷戀。
《趙述島的采螺人》寫出了詩人面對美被破壞、踐踏的不忍。詩歌以驚嘆于趙述島的美開啟了整個詩篇,“這湖藍色的,以及/它懷抱著的其他的閃耀/美得很不真實//像一個人的夢境/……/什么樣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夢境”。正當詩人為趙述島夢境一般的美沉醉、迷離之際,“采螺人牽著船/踩碎了湖藍色的鏡子/像一個悄悄進入天堂的小偷”。對于采螺人來說,這可能只是他無數(shù)次工作中的一次,平常如以往,但對于無比珍惜美的詩人來說,他這一行為無疑是對美的破壞與踐踏,“悄悄進入天堂的小偷” 帶有濃重的貶斥感情色彩,那是詩人對于美的破壞這個行為的厭惡,是面對美的不忍,“放過那個小小的螺吧/放過那個稍大的螺吧”。懇求的語氣,似乎帶著滾動的眼淚,這是面對美被破壞內(nèi)心產(chǎn)生的疼痛與悲憫。悲,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唯獨擁有細膩、敏感的體悟美的能力的人才能在那一日常的行為中發(fā)現(xiàn)并承受美被破壞而帶來的內(nèi)心被碾碎的疼痛吧!
另外一首同樣描寫自然景觀之美的《那色峰?!吩谖铱磥硎亲鳛橐粋€人類,面對大自然之大美而產(chǎn)生的自覺卑微、渺小的感覺。張愛玲有一句描寫愛情體驗的話,大意是愛上一個人會低到塵埃里,但也會心生歡喜,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因愛而自覺卑微,在人面對神秘莫測的自然之美產(chǎn)生的愛大概也同樣適用,否則,《那色峰?!防锬切┳杂X卑微和茫然的情緒又源于何故呢?在云霧騰騰,幻如仙境,美得驚心動魄、神秘莫測的那色峰海面前,詩人自我感覺只是“一道微弱的界線”,甚至,“連微弱的界線都不是”。這是在強烈的審美體驗中的眩暈,在眩暈中感知自我的渺小,可見強烈的審美體驗帶有痛苦的因子。進入審美高峰體驗中的詩人失去了時空的感覺,但擁有了比其它任何時候更為完整、統(tǒng)一、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他將自我完全迷醉于、傾注于美得神秘莫測的那色峰海之中,由此他與自然與世界達到了絕對的同一:“忘記登高,忘記自身也是云霧/我們孤獨的臺燈,只夠照亮三尺內(nèi)的積雪/是我們自己,像微弱的界線那樣活著/喪失了看見群峰的能力?!?/span>
當然,審美體驗不僅僅是面對美麗的自然景觀,在面對書中的風景時,一樣的讓人沉醉、迷失?!丢毷D書館》展示的是沉溺于書中風景的迷醉。詩歌從詩人對法語寫下的愛與英語寫下的愛是否還隔著一個英吉利海峽的追問開始,期間詩人在書中思考“不同時代的距離,老死不相往來的距離/關(guān)閉所有港口的距離,哪一個更遠?我們這些孤島啊”;想象“如果有一個海底,連接不同時代/連接所有寞寞寡歡的人,這世界會是什么樣子”;體驗“從新加坡到蘇州,從云中寺廟到前沿實驗室/我走著,有時在峽谷,有時在山脊”;感悟“沒有比一個圖書館更溫柔的了,只有它回憶著/沼澤、沉沒的村莊……所有時間里的廢墟”;沉醉“坐在窗前捧讀的人,全然不覺/自己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最后被旁人一句“你在哪里?”結(jié)束在一本書里徘徊忘歸。期間詩人的思緒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此時,世界被遺忘,被感知的書好像從其它萬物中獨立出來,成為存在的全部。這是詩人對于沉溺于書中風景之美、沉醉于文字之美的詩性書寫。
李元勝是那個坐在樹下感受、領(lǐng)悟著各種美的人,他通過詩歌將這種沉溺之美的生命感覺凝練下來。如果說他的很多詩歌書寫對象,是他沉溺于美,而他的創(chuàng)作的詩歌,則顯示了他的沉溺之美。詩是語言的最高形式,李元勝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很顯然特意賦予詩歌形式的、境界的美。他的詩歌通過語言的打磨、語詞的精準運用、意象的創(chuàng)新、強烈詩歌節(jié)奏的營造等途徑形成了自己詩歌獨特的美學特征。總體觀來,李元勝的詩歌語言呈現(xiàn)出平易通俗,淺切明暢的特征。雖然語言淺白易懂,但他的詩歌由于詩歌情感力量極強,詩人又找到契合自己語感天性與生命體驗的詩的言說方式,反而形成了其詩歌獨特的美學特征。如其傳播最為廣泛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終生誤》《總有此時》《青龍湖的黃昏》等詩歌可以看到,他的詩歌不重雕琢堆砌,拋棄各種華麗、生澀辭藻,但用筆通透靈動,創(chuàng)造獨特意象和內(nèi)在節(jié)奏感,情感自然流露,不僅讓人感到親切,賞心悅目,甚至也獲得哲理的啟迪。
在組詩《身披各種語言的灰塵》中同樣具備這樣的特征。葉芝在《詩歌的象征主義》指出在表達會描述時,詩歌形式及語詞選擇得當?shù)闹匾?,他說“你的詞語應該像鮮花或女人的身體那樣,微妙而復雜,充滿神秘的生命?!睂Υ?,李元勝有明確的認知和體會的,他注重詩歌用語的精準,注重每一個使用的詞語與生命體驗處于一直適當而確切的關(guān)系,也講究詞語的組合,在組合中彰顯出出其不意的美感。如“分開得越久,我的荒涼就越明顯”“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像是在哭泣……”(《蘭州,又見黃河》)看似很平常的兩句話,但“荒涼”“哭泣”兩個詞的使用,便將整首詩惆悵、憂郁的情感基調(diào)奠定,這種用詞的精準比各種繁復的修飾能更到位將情緒傳遞到讀者內(nèi)心?!爸性蟮?以它滿載的死亡/創(chuàng)造一個渺小的生”(《杜甫》),“滿載的死亡”與“渺小的生”,通過具有對比特征詞語的使用,非常鮮活地刻畫了當時杜甫所處時代的殘酷;“他想起曾經(jīng)少年/那時世界并無深意/它只是很美”(《杜甫》)“少年”“世界并無深意”“只是很美”,多么簡潔、通透、明朗卻又深切,帶著對逝去年華之美好的疼痛,不加修飾的短短一句勝過無數(shù)對青春逝去傷痛的描繪與抒情?!拔覀?yōu)楹沃链?,為何來到這個年齡/白鷺一定覺得我們的一生漫長而無用”(《屈子祠眺望濕地》),“漫長”“無用”最為普通而常見的詞語,疊加在一起,訴諸此時此境,滲透出生命體味的那種厭倦感、虛無感卻直抵人心。
李元勝也善于在一些熟悉的詞語中錘煉出獨特意象,通過這些意象的創(chuàng)造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像以下這些詩句,基本屬于敘述性的語言,但在這些敘述性的語言空間中,有不少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象的生成,使得這些看似平實的敘述性語言具有了直接明快出人意料的詩意:“花朵落下,春天的頭顱滿地都是/是時候?qū)懸皇钻P(guān)于我們的詩了”(《給》)。用“頭顱”這一意象來比擬春天的落花,不僅僅讓人想到花的凋謝,也想到人生命的終結(jié),加之詩句營造的畫面感,那種生命的隕落帶來的感觸真有觸目驚心的力量,“我們?yōu)檎l貯藏畢生的苦澀/又為誰長出絕不妥協(xié)的刺”(《給》),此句屬于采用了通感表現(xiàn)的意象?!按獭边@一意象原本屬于視覺意象,但“刺”帶給人疼痛感,又具有了觸覺的效應,故這個意象的運用相當精準地傳達出為某一個人所感受到的決絕和傷痛?!跋裎覀儺敵醯哪菢樱寂?在冬天的隧道里,在春天的葉脈里”,“隧道”與“葉脈”屬于視覺意象,但加上形容詞“冬天的”與“春天的”與意象的契合,瞬間便有了冷與暖的感覺,增加了詩的內(nèi)在層次,情緒的傳遞就更到位了(《給》)?!霸谶@陰郁的大地上輾轉(zhuǎn)/每個旅次/他都認領(lǐng)了一條苦澀的河流”(《杜甫》), “河流”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語詞,在這里作為一個意象,將一生懷才不遇卻依然憂國憂民的杜甫見識的底層苦難以及自己所飽受苦難傾瀉得淋漓盡致??v觀這組詩,可以看到詩歌中的意象并不密集,也不晦澀,相反這些意象具象、平實。具象、平實并不代表平乏寡淡,這些意象顯然是經(jīng)過詩人精心處理過,它們蘊含了詩人的生存體驗,顯得鮮活生動,又帶著生命的溫度,圓潤飽滿,充滿了張力。
李元勝詩歌的另外一個典型特征便是具有較強的內(nèi)在節(jié)奏,從詩歌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他應該是有意使用了復沓、重疊、排比等藝術(shù)手法以此來達到增強詩歌語言節(jié)奏與情感強度?!渡砼鞣N語言的灰塵》這組詩主要有句子、詞語的復沓及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復沓。如字、詞復沓的運用:“高高低低的經(jīng)歷,都是對的,都是美的”(《樹之憶》),接連兩處的“都是”增加了肯定的力量;“火車還在奔跑/在風中,在絲帶鳳蝶的翅膀上//像我們當初的那樣,奔跑/在冬天的隧道里,在春天的葉脈里”(《給》)這兩節(jié)詩中,反復用“在”字轉(zhuǎn)換場景、環(huán)境,它們是疊加、遞進式地由景及物地直抵“我們”;“大地/在它自己的傷口中/裸露著//人類/在一個孩子哭泣的眼睛里/裸露著//我和你/在杜甫的詩篇里裸露著”(《杜甫》)這三句詩都用“裸露著”,不僅加強了傳遞出的悲涼情感的力量,也增強了詩歌音調(diào)的美感。
 這些詩更多的是各種復沓形式的綜合運用,即在一首詩里詞語復沓、句子復沓,段落復沓,連續(xù)復沓,間隔復沓等方式都有出現(xiàn),如《蘭州,又見黃河》中:“足夠了,時間足夠了/它向西再向東的繞行之苦/它困在一個物種里的/走投無路的甜……足夠了,我們的開花夠了/哭泣也夠了/不如讓水車去繼續(xù)”。詩中這兩節(jié)都用“足夠了”開頭,既有段落的間隔復沓、又有句子復沓和詞語復沓,通過這種方式,將對黃河的情感更加深切地傳遞出來。
再如《菜花謠》中:“一年一度的攀登,每一步都是荊棘/每一步都危險,而且無法回頭……一年一度的輪回,這永恒的潮汐/盛大而又茫然的金黃//一年一度的枯榮,生命金蟬脫殼,/死而后生/我們的愛微不足道,恨也如此”。每一節(jié)以“一年一度”開頭,形成段落間的排比式復沓,將詩人關(guān)于時間、關(guān)于生命體驗的感嘆更強烈地彰顯。
《獨墅湖圖書館》同樣有著段落間的排比式復沓、句子復沓以增強情感的表達氣勢:“沒有比一個圖書館更溫柔的了,只有它回憶著/沼澤、沉沒的村莊……所有時間里的廢墟//沒有比一個圖書館更遼闊的了,它擁有星空和海洋/以及可供眺望的山峰//沒有比一本書更復雜的了/像一個人的微笑里,既有淺灘,也有深海//沒有比一個書目更難選擇的了/你是要走在他人的荊棘中,還是自己刀刃上?”該詩有四節(jié)都用“沒有比”的句式作為引領(lǐng),不僅突出詩人的思想,增強情感的氣勢,對詩歌的結(jié)構(gòu)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海德格爾說過,詩人們的天職就是讓美的東西在美之籌劃中顯現(xiàn)出來。如此說來,作為詩人的李元勝盡到了詩人的天職,他“猶如畫家,/聚集大地的美麗”(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他的詩歌讓美的事物之美匯集起來,而作為匯集這些美的載體——詩,在他對語言跋山涉水的尋找過程中,也顯現(xiàn)為美的化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洛夫:感受詩歌之美
談古代詩歌中含蓄美的表現(xiàn)
《古詩鑒賞十大規(guī)律》
古代詩歌鑒賞解題指導教案合集
智性詩寫:讀李元勝的詩‖易客
簡論詩詞的美學特征及詩詞的唯美意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