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注重將考點落實到實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高考考點,明確考試要求。
教學重點:結合典型考題,對考點要求作初步了解。
教學難點:考點理解。
教學過程:
一、 了解命題趨勢。
古代詩歌鑒賞考點被列為高考《考試大綱》能力層級的最高級E級,是考試能力中要求最高的。命題形式以往采取客觀試題,2002年開始采取主觀試題形式,分值原來客觀試題為3分(或6分),2002年起為6分,2005高考中,有部分省市的語文試卷試題達到8分,分值自2002年起,把詩歌鑒賞放入古代詩文閱讀的范疇。2003年起考綱對古詩鑒賞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即“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綜觀近幾年考題,我們發(fā)現(xiàn),高考古詩鑒賞緊扣考綱。
二、明確考綱要求:
⑴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⑵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三、近年典型考題解讀:
考題1:(2005年江西卷—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絕 句 吳濤
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此詩體現(xiàn)了怎樣的季候特點?錢鐘書稱此詩表現(xiàn)了某種“情味”,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賽,通過典型細節(jié)和景物描寫,表現(xiàn)游子對季候變化特別敏感的某種心理。
考題2:(2005年北京春招卷-12)讀下面的詞,完成⑴—⑶題。(7分)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⑴對這首詞的分析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p>
A、開頭兩句,描寫了秋季天空廖廓蒼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鄉(xiāng)魂,追旅思”是說作者面對秋景更加思念故鄉(xiāng),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憶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兩字意為“除此之外,別無可能”。
D、這是古代詩詞中借秋景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名篇,情雖然悲涼哀婉,氣卻沉雄剛健。
⑵“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⑶這首詞在景物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
【答案】⑴B⑵詩人通過觀客景物的描寫,含蓄地表達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即借無情的芳草表達出了濃重的離愁別恨。⑶要點:①描寫視角頗具匠心。從高到低或從上到下(碧云天,黃葉地),由近及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②突出秋景的鮮明色彩:碧藍的天空,枯黃的落葉,綿長的水波,蒼茫的遠山,連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陽等。③抓住典型景物大處落筆,境界開闊,寫景中暗寓離情。
四、分析預測:
詩歌鑒賞是考查學生對文學鑒賞能力的一種較好的形式,綜觀近幾年來高考古詩鑒賞命題,試題考點設置方面有以下特點:一、命題側重于對詩歌作品內容的理解;二、注重煉字煉詞的考查;三、試題呈現(xiàn)開放式命題的特點;四、試題開始涉及體裁知識。高考詩歌鑒賞題選材方面則體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一、選材始終堅持“兩非”原則,即“名家非名篇”、“名篇非名家”;二、體裁范圍有所擴大;三、題型題量的選擇,除有填空填外,其他大都選擇了簡答題(有的還加了選擇題);題量一般是一個大題(一至兩首詩歌),后分設2-3個小題。
我們預測:近幾年高考作家作品的選擇方面將繼續(xù)堅持“名家非名篇、名篇非名家”的“二非”原則,一是為了防止猜題押題,不出現(xiàn)前一年考哪個朝代哪個作家的作品,接下來的訓練題都基本參照著編寫的現(xiàn)象。二是為了使考查內容豐富些,一般來說,同一個作家的作品大都帶有特定時代背景、作家風格的痕跡,如果選名家名篇,考生很容易受作家特點的暗示,從而在答題中放不開思路?!岸恰痹瓌t下的作家作品選擇,既有利于考試的公正、公平性,也有利于促進中學的詩歌教學。在考點的選擇方面,我們要關注四方面的內容:鑒賞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在體裁的選擇方面,唐詩宋詞依然是近年高考試題選擇的重點。但也不能忽視其它體裁。在命題形式的選擇方面,以開放性為主流,命制讓考生有話可說,有話直說的開放性試題。
五、備考指導
詩歌鑒賞的切入點
鑒賞詩歌有一定的心理路徑,遵循這條路徑,就能迅速地捕捉到有效信息,從而準確規(guī)范地答題。
高考試題在命題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這其中蘊含了切入的有效點,我們要學會從以下八個要點切入。
1、從題目切入。如2003年全國卷的出題材料是王維的《過香積寺》,題目中的“過”與孟浩然《過故人莊》的“過”相同,意謂“訪問”、“探望”。詩題的顯性信息就是探訪著名的香積寺。詩中描寫的重點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見所聞,最后流露出的“安禪制毒龍”的佛學情感也是由探訪而來的。就解題而言,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也容易找出詩中第三聯(lián)的“詩眼”——“咽”、“冷”,因為只有這兩個字才能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
2、從注釋切入。命題者在試題中作注釋,或注釋詞語,降低難度,如2003年上海卷對“望海樓”、“鐵筆”、“滄州”的注釋,2002年北京卷對“鸛雀樓”建造背景的介紹。
3、從意象切入。就是從構成景語的因素切入,王維《過香積寺》中的意象有“云峰”、“古木”、“深山”、“鐘聲”、“泉聲”、“日色”、“樂聲”等,分析、體味這些意象,便可進入那種“古”、“深”、“咽”、“冷”的意境。
4、從語言切入。首先是巧用試題信息,利用儲備,讀懂詩歌,如1998年全國卷第14題對賈島《題李凝幽居》的賞析,題干為“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這里的“解說”實際上是一種淺層次的鑒賞。其次是推敲詩歌中遺詞造句的奧妙,琢磨詩人“兩句三年得”的苦心。
5、從題材切入。古詩常見的題材有:思鄉(xiāng)、隱逸、詠史、幽怨、游歷、從軍、邊塞、登臨、愛情、憂國、建功、感遇等等,鑒賞時,如果從此切入,便不會離譜背弦。
6、從“情語”切入。這里的“情語”是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能觸摸到作者的情感脈搏。如2002年全國卷24題,詩末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便是詩人的點睛之毛。抓住了這個“情語”,便是抓住了解題的鑰匙。而題干中要求回答的“折柳”的寓意,也就不難悟出。因為“故園情”就是思鄉(xiāng)之情,就是惜別懷遠之情。
7、從細節(jié)切入。優(yōu)秀的詩歌,總是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體。這里的“個別”、“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透視它,便可以挖掘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如2004年全國卷I第16題要求指出并賞析張藉《秋思》中那個生活中的“尋常”的細節(jié)——“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8、從背景切入。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產物,都打上了一定時代印記。因此,我們欣賞古代詩歌時,不能不聯(lián)系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命題者在編制試題時,往往會對一些影響詩歌內容理解的背景作簡略注釋。這種情況,往往(是作品影響大而作者名氣一般)而對文學史上那些特別有影響的大詩人的“背景”一般是不作注釋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鑒賞詩歌形象
教學重點:理解什么是詩歌“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意象”
教學過程:
一、備考指導:
什么是詩歌的形象?詩歌的形象有“人物”(即: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象(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色)、物象(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0),還有意象。形象的鑒賞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二、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得注意以下兩方面:①知人論世,關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具體做題時應注意:答案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即⑴什么形象;⑵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⑶形象的意義。如:
例1: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答:全詩展現(xiàn)了一個孤僻高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已飛高且已飛遠,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xiàn)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詩人自己?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閑,又體現(xiàn)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例2、下面這首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劃垂釣小兒這個形象的?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試作分析。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答:⑴從形神兩個方面(或從外貌、動作、心理等方面)⑵垂釣小兒聰明(機靈),天真可愛:“蓬頭”、“側坐”等表現(xiàn)小孩的天真可愛,從“遙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聰明(機靈)。
★詩詞中有哪些常見藝術形象呢?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塑造的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如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塑造的忠心報國的形象。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的形象。等等。
三、鑒賞詩歌的景象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景物類型: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鑒賞此類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jù),挖掘其社會屬性(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具體做題時注意:答案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即⑴景象(意境)特點;⑵描摹詩歌圖景;⑶剖析作者思想。如:
例3:下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西 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答: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連天的海浪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種壯美景象的描寫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從而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
★具體做題時,可能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㈠詩中賞畫(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tài);四是靜態(tài)。如:
例4、請分析下面這首詩的畫面美。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答: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這色彩的渲染傳達出一種愉快的情感。
㈡畫中品詩(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讀一首詩,首先要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它呈現(xiàn)一種怎樣的色調,并由此推及其內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繪的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鮮活,明麗和昂揚向上色調的,其內在形象情感則是高昂樂觀的;反之,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陰暗、凄冷和低沉色調的,其內在形象情感則是低沉傷感的。如:
例5:試比較下面兩首詩,說說作者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 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贈 別 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撙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答:第一首前兩句直抒胸臆贊秋,一反傳統(tǒng)悲秋題材。后兩句描寫白鶴沖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畫面,境界闊大,色彩明麗,情調高昂。如果說那排云直上的白鶴是詩人奮發(fā)進取形象的寫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詩人寬廣胸懷、樂觀向上精神的外現(xiàn)。第二首寫離筵寡歡場面。一二句敘今昔:以前歡聚多情,而今別去,轉覺無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蠟燭垂淚的外在形象,暗寫離人流淚的內在形象,引人聯(lián)想到離人一往情深,難舍難分之態(tài)。這兩首詩中,“排云白鶴”與“蠟燭垂淚”形象,二者在色調方面截然不同,前者是奮發(fā)向上的,后者是傷感愁苦的。
㈢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在情思的統(tǒng)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上的融合與表現(xiàn);是一首詩的構成單位,是詩歌構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如“江月人去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边@里“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2、借助意象,體味情感。如“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边@里的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是抒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然美好,但終究要沉沒。飛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的雖美好,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著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分析意境型的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還常出現(xiàn)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種題型應從景、情三個方面入手。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一般為: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要求。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例7: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的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三、鑒賞詩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描繪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分析思路: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如:
例7:下面這首詩,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消。
答:這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fā)的形象?!昂弊贮c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xiàn)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xiàn)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例8:下面這首詩塑造了駿馬什么樣的藝術形象?抒寫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答:描繪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馳騁疆場、大顯身手的駿馬形象。抒寫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四、備考訓練:
1、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⑴、⑵題。
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篙,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⑴試分析詩中“菊”的形象。
⑵簡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昭君怨 梅花 鄭域
道是花來春來,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詞的上片“竹外一枝斜”寫出了梅花的什么特點?下片運用對比,表現(xiàn)了梅花什么品質?
3、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①“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兩句詩,表達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名句,常為人們引用。在詞中,“青山”喻指什么?人們引用時又是什么意思?
③“山深聞鷓鴣”,鷓鴣啼聲類似“行不得也,哥哥”,這里的鷓鴣聲是什么人的聲音?他們說什么事行不得?你理解的根據(jù)是什么?
2、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問題。
(雙調)沉醉東風 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zhí)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①。剛道是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昂萌フ?,望前程萬里!”
注:①閣:擱,這里指勉強噙住眼淚。
⑴開頭兩句怎樣表現(xiàn)送別時的氣氛和心情?
⑵送行女子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她的臨別贈言表現(xiàn)了怎樣的心理活動?
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酒泉子 馮延巳
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歸鴻飛,行人去,碧山邊。風微煙淡雨蕭然。隔岸馬嘶何處。九回腸,雙臉淚,夕陽天。
⑴本詞的起首兩句,寫了哪些物象?有什么作用?
⑵詞中的“歸鴻”這一形象,比喻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表達技巧的具體內容
教學過程:
一、備考指導:
古代詩歌表達技巧一般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還常出現(xiàn)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涉及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步驟一般為:⑴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⑵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⑶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如: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早 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二、對表達技巧分點解讀
(一)、修辭手法
鑒賞詩歌的修辭手法,回答時應具備三個要素,即⑴是什么修辭;⑵修辭效果;⑶具體內容。如:
例1:從修辭的角度鑒賞下面這首詩
春 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解析:運用了擬人手法,使穿樹飛花的春雪具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
例2:從修辭的角度鑒賞下面這首詩。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解析:運用諧音雙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
附: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溢于言表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夸張: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儲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tài)和情思。對偶: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等等。
(二)、表達方式
詩歌的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其中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有關詩歌表達方式方面的鑒賞,重點在于進行具體化的解釋,如借景抒情,是借何景抒何情。下面就古詩鑒賞題中經常出現(xiàn)的幾種表達方式一一解說:
1、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征,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是動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義,借景抒情。下面就古詩鑒賞題中經常出現(xiàn)的幾種表達方式一一解說:
例3:下面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并就此做簡要賞析。
絕 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解析:本詩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xiāng)明月”傳達“鄉(xiāng)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異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
“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托物言志(也叫詠物言志,托物感懷,托物寓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詩人借某個物,來抒自己的志向、情操、抱負。物的特征往往是詩人的“志”有某種對應關系,比如“梅”往往寄托詩人高潔之志,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是典型的代表,“竹”往往是氣節(jié)的象征,“蘭”是品行清雅的代表。虞世南的《詠蟬》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詩:垂 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前兩句寫蟬的特征,最后兩句抒發(fā)自己的高潔之志。如:
例4:下面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并就此做簡要賞析
畫 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解析: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菊花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堅守民族大義的高尚氣節(jié)。
2、借用典故抒情:用典是指詩歌當中對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前人妙語警句的引用,前者稱“事典”,后者稱“語典”。用典的作用實際上與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達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達意思,是借古喻今。我們需要弄清楚詩人要表達什么內容,再弄清典故的內容是什么,就比較容易看出詩人的意思了。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要點:
⑴典故的來源及其其含義。
⑵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xiàn)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歌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例5、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慶庵寺桃花(南宋)謝枋得
錄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問: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請分析。
答:看過這首詩的注解,我們可得知詩的主旨:表達詩人的謝世之志——隱居山中,不與元朝統(tǒng)治者合作。通篇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來到與世隔絕之地,過著安樂的生話,漁郎無意中發(fā)現(xiàn)落英繽紛,緣著溪水發(fā)現(xiàn)這個天地,桃源中人請求他“不足為外人道”。第一句“尋得桃源好避秦”,作者借避“秦”表達“避元”的意思,“桃紅又是一年春”,在自己的避世之所。典故使用,含蓄而又貼切地表達了自己的謝世之志。
3、借古諷今(喻今、傷今)
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個人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如:
例6:下面這首詩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請賞析。
臺 城
臺城六代竟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解析: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與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做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例7:下面這首詩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請賞析。
絕 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解析: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4、細節(jié)描寫
例8:下面這首詩的第四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請賞析。
約 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答:主要抓住了細節(jié)進行描寫,寫出了主人公焦急等待的心情。
(四)、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多,有虛實結合、烘托反襯、抑揚結合、細節(jié)描寫、動靜結合等等。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首先是能辨別,而后要能結合具體的詩歌鑒賞其藝術效果。下面就高考試卷中常出現(xiàn)的幾種表現(xiàn)手法來談一談其鑒賞。
1、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實境乃是一種真境、事境、物境;虛境乃是結讀者創(chuàng)造的一種想象的空間、詩意的空間。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象則是其橋梁,正是讀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詩歌更為飽滿,充滿靈氣,充滿詩情畫意。虛實結合有以下幾種情況: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之景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正面為實,側面為虛。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其效果是可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如:
例9:下面這首詩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烏 衣 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答: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
例10:下面這首詩在前兩句實寫的基礎上,后兩句又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答: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虛而實,虛實相生,將樂曲美妙贊美到了極致。
例11: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贈防江卒(六首選二)(南宋)劉克莊
其五
戰(zhàn)地春來血尚流,殘烽缺堠滿淮頭。明時①頗牧居深禁,若見關山也自愁。
其六
一炬曹瞞②僅脫身,謝郎③棋畔走苻秦。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賢會笑人。
注釋:①(明時)太平時期,政治清明的時期。②(曹瞞)曹操小名叫阿瞞。③(謝郎)東晉宰相謝安,他以八萬晉軍擊潰苻堅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
問:觀這兩首詩,說說“地下群賢會笑人”的妙處。
答:全詩用虛實相映的寫法?!暗叵氯嘿t會笑人”是虛寫,妙在一個“笑”字。詩人展開想象,虛寫前賢地下有知,對南宋不思修防務,卻一味空喊“防江”的做法定會以恥笑的。一個“笑”字,情感沉痛,諷刺親辣,抨擊有力。
2、以景襯情:
⑴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
例12:就“景”與“情”作為切入點,具體賞析這首詩。
登 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箱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答: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fā)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為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xiāng)不勝的感傷。
⑵以樂景襯哀情(反襯)
例13:就“景”與“情”作為切入點,具體賞析下面兩首詩。
絕 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答: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第二首詩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這一主題。一、從“衾枕冷”來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二、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
3、欲揚先抑(先揚后抑)
例14:開頭寫少婦“不知愁”,后面卻又說她“悔”這是采用了什么的寫法,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答: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4、烘托(渲染):烘托是詩人在表達某種感情時,用描繪景色、勾勒事物來使某種氛圍更突出,以襯托出這種感情。
例15: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一 叢 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擬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陽、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問:請簡析這首詞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答:全詞書寫閨婦思念離人的“傷高懷遠”這情,上闋“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就是用景色描寫渲染烘托了離愁別恨之深,詞的開頭就直抒胸臆,說抒情主人公“傷高懷遠”之情無休無止,接著用柳絲千垂,更引動思緒,漫天飛舞的白茫茫的柳絮把人心中的愁緒攪得更亂了。借景來烘托情感。
5、反襯:反襯是用情感、內容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作比,襯托其中一個事物的特點,這兩個事物是有主有次,以次托主。如《一叢花》的下闋: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就用反襯,這兩句是寫景:
春水泱泱,水中的鴛鴦成雙成對,快樂嬉戲,水上的小船南來北往,自由遠行,這就反襯了自己形單影只,與離人相隔千里不能歡聚,還無法去找尋離人。此處是用反襯,兩個事物,特征相反,突出自己的孤獨與愁苦?!俺梁藜毸迹蝗缣倚?,猶解嫁東風”也用反襯,自己不如桃杏,桃杏嫁得東風,還能每年春天東風如期而至,桃杏綻放青春,自己嫁的丈夫沒有歸來的時候,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襯托容易和對比的手法混淆,我們來區(qū)分它們的不同。襯托分正襯和反襯,都是通過兩個事物來寫的,用一個來突出另一個的特征,有主次之分。而對比雖然也寫兩個事物,事物之間有不同,但是詩人不是重在彰顯一個事物,而是突出兩個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使得“朱門”的奢靡,與貧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現(xiàn)。
五、備考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夜到漁家 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⑴本詩前兩聯(lián)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反映出了漁人怎樣的生活狀況?試加以分析。
⑵本詩后兩聯(lián)如何寫“行客”盼漁人歸來的心情?試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2、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夏日西齋書事 司馬光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注:此詩寫于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退居洛陽時。
⑴詩中的“地偏”與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地偏”是否反映了同一種心態(tài)?為什么?
⑵試指出末一句的藝術手法及作用。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村 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⑴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它的四聯(lián)分別叫什么名稱?全詩所要表達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⑵這首詩中有兩聯(lián)是對仗聯(lián),任選其中一聯(lián),說說它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點。
4、閱讀下面兩首詩,比較它們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異同。
西施灘 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西 施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相同點:
不相同點: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鑒賞詩歌語言
教學重、難點:詩歌語言的多層面、多角度賞析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從單純的字詞和語言風格角度分點講解
教學課程:
一、備考指導: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這一考點,近年高考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一個是字詞層面,另一個是語言風格層面。
二、從單純的字詞和語言風格角度分點講解
(一)推敲字詞(煉字)
古代詩歌的字詞鑒賞,應關注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修飾詞(大部分為形容詞)、一些本身與眾不同的特殊詞(疊詞及表顏色的詞等)。不同的詞有不同的作用,如:疊詞作用一般有兩種,即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表顏色的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如何解答這類型的試題呢?首先人們要弄清試題的提問方式,一般是這樣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個字?為什么?”還有一種提問的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應注意: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要錘煉的字的妙處,所以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一般是:⑴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⑵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⑶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如:
例1:賞析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實際上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二)語言風格
品味語言風格題的提問方式一般為:“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還有一種提問變體方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苯獯鹫Z言風格題應注意: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答題步驟一般是:⑴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⑵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⑶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如:
例2:賞析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春 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攏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附:語言風格方面的術語有:
1、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樸、自然):其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p>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p>
5、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工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6、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氣勢。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xiàn)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绷硗猓€有些詩歌簡潔(洗煉)明快。
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側,陸游的悲壯愛國,(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等等。
三、備考訓練
1、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相關問題。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據(jù)梁令嫻《藝蘅館詞選》記載,梁啟超曾贊詞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兩句為“奇語”。請說一說此“奇語”究竟奇在何處?
1、 閱讀下面的兩首詩,回答相關問題。
秋詞二首 劉禹錫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八骨,豈如春色嗾(注)人狂。
注:嗾,讀sǒu,意思嗾使,挑動指使別人做壞事。
⑴這兩首詩雖然主題相同,卻又各寫一面,即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請回答詩人是從哪兩面來寫秋的。
⑵第二首詩中,秋的特點是什么,請用詩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并分析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秋的這個特點的。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湖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第五課時
教學重點:關注高考熱點:四種含義深刻的詞語1、動詞2、修飾詞3、特殊詞4、意象組合的名詞
教學課程:
(一)動詞
首先要特別關注動詞,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有很多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綠”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沙上并禽池上鳴,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等等可謂是盡人皆知。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孔尚任《哀江南》)
問:“剩”可以是“留”可以是“見”,為何作者獨獨選擇了“?!弊??
(1)孔尚任的《哀江南》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典范之作,這段曲詞寫的是長板橋邊的風景。
(2)同學們在平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頭腦里有,但支離破碎,在做題時不知該如何整合答案,通過對高考試題和大量模擬題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經驗:
(3)詩歌語言鑒賞主觀表述規(guī)律:
字義—意境—感情
分析:對詩歌的語言鑒賞我們就要首先解釋它的字義,其中既包括字面義,也包括語境義;然后,就指向詩歌的意境,或談這些字詞形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談它對整首詩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詩歌的感情,或談形成了怎樣的感情,或談對詩人感情的作用。
(4)請同學們據(jù)此規(guī)律整合“剩”字答案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峰。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問:找出第三聯(lián)中的“詩眼”,為什么?
例2: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評價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境界全出。”請分析其妙處?
(二)、修飾詞:
例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問:請分析“潛”字和“細”字的妙處。
師提示:規(guī)律提供了一種做題的思路,沒必要每題必扣,比如,“數(shù)”和“一”就直接指向了感情和意境。尤其注意有些詞語特別要注意表達效果。
例2、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問題:試分析“忽”字的表達效果。
本詩最能表現(xiàn)少婦情感的句子是:悔教夫婿覓封侯??墒撬欠褚恢笨M繞著少婦的心頭呢?不是,從春日凝妝就可看出,因為李清照曾是
“風住塵香花以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倍搡L鶯亦是“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而這位閨中少婦尚有心情將自己“凝妝”一番,可見她當時是興沖沖地上翠樓的,可后來為什么變得哀傷以至于“怨悔”了呢?因為“忽見陌頭楊柳色”,要注意“楊柳“的意象,古詩中”楊柳“已成為離別的象征,詩經中早就有“昔我往復,楊柳依依”的詩句;柳永也曾發(fā)出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嘆;所以少婦一見楊柳,就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情景,當初是楊柳青青,二情依依,而今只剩她一人獨上翠樓,盡日凝眸,而凝眸之處,平添的那一段新愁,正是:“悔叫夫婿覓封侯”。
(三)、特殊詞
詩詞中有一些詞與眾不同,比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分析這類詞,我們尤其要關注表達效果。
(1)疊詞
說起疊詞,很自然想起李清照,這位才情卓著的女詞人,因她之出現(xiàn),給森然的中國文學帶來了幾分水氣,幾多溫馨,而她的《聲聲慢》更是極盡疊詞之能事,將一番愁情躍然于紙上。
例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分析:讀來就能領悟,疊詞之妙就在于增強詩歌的韻律感,從感情上,抒情主人公從晨起臨風開始,便覺萬般惆悵,百無聊賴。于是尋尋覓覓,希望尋找點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蓪ひ挼慕Y果卻是滿目蕭條,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減的憂愁反更增一層,而變得凄凄慘慘戚戚了,因此疊詞的另外一個效果就在于可加強感情的表達。
(2)疊詞中的擬聲詞
例2: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李煜《浪淘沙》)
分析:“潺潺”一詞擬春雨之聲,使讀者如聽春雨之淅瀝,想起乍暖之還寒;冷雨淅瀝,落在簾外,聽在耳邊,冷在心中,而這位亡國之君的家仇國恨便立刻涌上心頭,所以,擬聲詞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詩文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3)表顏色的詞
例3: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討論“紅”字和“綠”字
師總結:從櫻桃紅了,芭蕉綠了,能感覺到時間的推移,時序的變化,而在這紅了的櫻桃和綠了的芭蕉上,作者不僅要表達的是時序的變化,更有一種青春易逝的傷感,而這份傷感因了紅、綠而分外生動、鮮明,猶如著色的思緒一般。因此,顏色詞的作用:一般可表心情,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畫面感,渲染氣氛。
(4)古詩中特殊詞的例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齊齊。(姜夔《揚州慢》)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四)、意象組合的名詞
例1: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問:這首元曲描寫了哪些景物?
這就是詩歌語言的凝煉性,運用名詞組成意象,可謂是一詞一景,從畫面中我們分明感到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僅是自然之景,因為包含詩人無限情感(生答)是(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愁。)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正因為詩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詩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風之中的那匹馬也是瘦的。因此,這些名詞性意象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衰敗、凄涼、孤寂的氛圍,而景中之人,斷腸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這首曲詞蘊含詩人很復雜的愁緒:既有凄涼無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飄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無奈。
例2:同學們都知道曹植七步為詩的故事,大家都覺得曹植很了不起,那么試想如果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之久,和別后思念之深,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呀,但詩人黃庭堅做到了,他曾有詩云: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師生互動:詩人選擇了江湖、夜雨、十年燈,做了動人的抒寫,江湖讓人想起輾轉和漂泊,杜甫在《夢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的詩句,夜雨更能引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李商隱在《夜雨寄北》曾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備感蕭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詩人接下來選擇了燈這個意象,“燈”是個常用字,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獨創(chuàng),當它與“江湖、夜雨”組合在一起時,就能激發(fā)人一連串的想象:兩個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種情景已持續(xù)了十年之久。
這就是意象組合,它以極其簡省的筆墨,創(chuàng)設了極其豐厚的意蘊,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師提示:意象組合是古詩的一大特點,使用意象組合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杜甫)
更有與馬致遠《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位元曲大家白樸的《秋思》
秋思(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為這些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掌握古詩語言鑒賞的技巧,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講了詩歌語言鑒賞,關注了高考熱點,即對含義深刻的詞語的分析,重點講了四種詞語:1、動詞2、修飾詞3、特殊詞、4、意象組合的名詞
這節(jié)課我們要特別關注:語言鑒賞主觀表述規(guī)律:
字義——意境——感情
同時要特別留意一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如特殊詞。
六、課堂鞏固練習。
1、分析“鋪”的妙處。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2、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北煌鯂S稱為是“千古壯觀”的絕句。請對這一名句中的修飾詞做一分析。
七、課下作業(yè):
分析下列兩名詩的語言特點:
1、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備考指導:
鑒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涉及到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態(tài)度,具體來說是要求考生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主旨,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確作品的社會意義,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調。
二、鑒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詩人的生平、思想。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關注詩人生活的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huán)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關注詩詞的題目及“序”。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不能忽視作品復雜的情感;大多數(shù)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fā)揮想象,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趨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chuàng)作。另外,有些還涉及到文化常識、典故神話等。如:
三、課堂訓練
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2、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辛棄疾)
3、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4、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
5、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掠朴凭獑?,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安石)
6、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7、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9、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10、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飄棄樽無淥,爐存火似紅。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杜甫)
答:1、閨中懷人之愁;2、國破家亡之愁、報國無門之愁;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傷春之愁、家國之愁;5、昔勝今衰之愁;6、思念情人的孤獨之愁;7、羈旅之客愁;8、亡國之愁;9、人生失意之愁;10戰(zhàn)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四、鑒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先可以辨別不同題材,因為不同的主題是由不同的題材反映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不同題材詩歌的特征。要了解各類詩歌常見的意象及其相關的主題。
例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鄉(xiāng) 思 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墓云遮。
錢鐘書說:“詩歌里有三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三、想望中的人雖遠,卻近在比鄰?!边@首詩屬于哪一種寫法?簡要分析作者是始何著眼空間距離來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的。
答:⑴屬于第一種。⑵詩人極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xiāng)的視線被碧山、墓云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xiāng)遙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xiāng)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意思對即可)
四、備考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年作 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①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的處境如何?
②讀這首詩可以體會到詩人懷著怎樣的心境?
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①“水急流”是寫景,與詩中的送別情景也密切相關,呼應了上句中的“ ”,也開啟了下句中的“ ”。
②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是否同一時間的事?作者這樣處理,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③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 塞鴻秋 山行警 張鳴善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里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幕日也暮云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
⑴這首元曲題為“山行警”,聯(lián)系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人們什么?
⑵“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陽滿地鋪”,表面上寫的是時近傍晚,實際上寫的是什么?
⑶“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其深層含義是什么?
3、閱讀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蟾宮曲 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盧摯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幾許年華,生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腿ミ€留,云樹蕭蕭,河漢悠悠。
注釋:涼州:即涼州曲。本唐天寶年間樂曲,多表現(xiàn)邊塞題材。
⑴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是寫景,但表達的感情有所不同,試作分析。
⑵“月滿西樓”中的“滿”字有什么表達效果?“按錦瑟”句與曲中哪句相照應?
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明確答題規(guī)則,提高答題效果。
教學重、難點:明確答題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備考指導:
高考對古詩鑒賞有兩個具體要求,這兩個要求都強調:高考鑒賞題重在考查考生對古詩的認知、理解和綜合表達能力。我們都知道,高考的古詩鑒賞題從2002年開始由客觀題變?yōu)橹饔^題,這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鑒賞題要考查要求中強調的三種能力。下面我們擬分析近幾年高考題來探討古詩鑒賞的答題規(guī)則。
(例1 2002年-1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例2 2003年-1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
注:安禪,佛教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例3 2004年-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痹囄鰪埣嗽妼懥松钪心膫€“尋?!奔毠?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縱觀近幾年高考的古詩鑒賞題,我們發(fā)現(xiàn)這道題命題的切入點變化很小,這主要表現(xiàn)在:近年的古詩鑒賞題都由兩個問題組成,且在提出兩個問題之前,命題者都設置了一個點評。這點評的句子一般提示了答題的切入點,如例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一句提示我們答題時始終應圍繞“折柳”思考作答;再如例2“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這句話很明顯有提示答題的作用:即要找最傳神的字”而這一信息恰好又是答題的切入點;還如例3“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边@一點評,細心的讀者,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句話不但有提示答題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整首詩。所以做題前一定得認真琢磨命題者設置的點評。
二、下面再來分析一下,古詩鑒賞需要回答的兩個問題,一般來說,這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回答“是什么”,另一個回答“為什么(或怎么樣)”,如何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呢?我們認為應遵循以下六個規(guī)則:
(一)答是所問的規(guī)則
所謂“答是所問”是指問什么就答什么,詩歌鑒賞題最忌諱的是“答非所問”,這句雖然是廢話,但不少人卻常犯這個錯誤。所以,在此我們強調強:回答問題前,我們就應該明確這首古詩鑒賞題要回答哪兩個問題,并分辨哪一個要求回答“是什么”,哪一個要求回答“為什么(或怎么樣)”。
(二)要點醒目的規(guī)則
所謂“要點醒目”是指把答題的關鍵詞放到最顯眼處,讓評卷教師在第一時間里就能看到。如例1首先應該明確地回答“折柳”的寓意就是“惜別懷遠”;例2首先應該明確回答“詩眼”分別是“咽”“冷”;例3首先回答這個細節(jié)是“又開封”。只有注意了這個規(guī)則,回答“是什么”的問題才可能不會因為評卷速度快而誤判。當然這個規(guī)則也適合回答為什么(或怎么樣)的問題。
(三)思路清晰的規(guī)則
所謂“思考清晰”就是表達要有條有理。要做到有條有理,適當借用一些關聯(lián)詞是很有必要的。如例3的第二問可以這樣回答:作者客居洛陽看見秋風,從而引發(fā)了作者寫家書的欲望,寫好后,正要交給將去故鄉(xiāng)的人時,又擔心該說的還未說清,再重新“又開封”,通過這一細節(jié),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之情。這樣表達既做到了思路清晰,又注意到要點醒目的規(guī)則。
(四)適度引申的規(guī)則
所謂“適度引申”是指圍繞所要回答問題的主題,在突出要點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闡述自己對所答要點的理解。如例2第二問回答時就得適度引申: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此處是對詩句的理解)?!把省薄袄洹眱勺掷L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詩眼”兩字作用的把握)。
(五)用語簡明的規(guī)則
所謂“用語簡明”是指回答問題得簡潔明了,最好能夠抓住要害之處三言兩語解決問題。如例1的第二問,可以這樣回答:我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因為本詩寫的是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為全詩的關鍵。
(六)術語作答的規(guī)則
所謂“術語作答”就是回答問題時該用行話就用行話。古詩鑒賞答題行話較多:語言風格有平淡、清新、絢麗、明快、含蓄、簡明之別;思想內容有寫羈旅生活的、有寫惜春傷春的……;思想感情可分恬淡、憂愁、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除此之外,還有表達技巧、表現(xiàn)方法及篇章結構方面的術語,應考前都應一一地梳理。如例1第二問答題的關鍵詞“思鄉(xiāng)之情”,就是答題行話。如果把“思鄉(xiāng)”改為“想家”,雖然意思表達清楚了,但不是行話,總讓人覺得別扭;再如例2第二問答案中的“繪聲繪色”“精練傳神”也屬于行話。
總之,游戲有游戲規(guī)則,答題有答題的規(guī)則。高考古詩鑒賞題的答題也不另外,考生在對古詩進行認知、理解及綜合表達時就應該遵循以上六條規(guī)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