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培根也說過,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可見閱讀的重要性。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讀了一本書。卻不知道講的是什么;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停留在一行文字上反復閱讀,但速度與理解程度、記憶效果并不成正比。
我們以前在讀書的時候,老師的授課方法就是要我們去逐字逐句仔細閱讀,殊不知這種閱讀方式導致我們的閱讀速度越來越慢,想要快速閱讀,就必須要擺脫仔細閱讀的束縛。
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通過這本《快速閱讀術》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書評人印南敦史,同時也是一個撰稿人。
他曾經是一個“慢讀者”,如今他能從1頁讀5分鐘到每年讀700本書,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由于作者每年都要閱讀大量的書籍寫書評,便從中發(fā)現了秘訣。他認為,帶著目的性去讀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才能享受快樂的過程,從中發(fā)現自己欣賞的文字產生共鳴,比如: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暴脾氣;也可以通過讀書使自己的語言變得更豐富;還可以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方面的知識等。
如果把原文100%的內容裝在腦子里面,那讀書就永遠只是一個“記憶內容、避免遺忘”的過程,還不如記住1%的重點,這才是讀書的真正意義。
但是想要吸收更多的知識,讀書的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要把讀書變成像天天吃飯一樣的去閱讀。
第一、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
1、在每天同一時間讀書,形成生活規(guī)律。最好是在清晨,不僅是讀書,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最重要的是要在每天同一時間、同一個環(huán)境做這件事,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才能讓大腦安靜下來。
2、想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是否想讀”,還要考慮“是否可以快速閱讀”,商務類書籍、時下一些暢銷類書籍都可以快速閱讀。
3、每天讀不同的書,為了享受閱讀過程,我們主張集中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0天,盡可能做到“一天讀完一本書”,這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第二、呼吸式閱讀:
讀書就跟我們呼吸空氣一樣,要吸進去呼出來。要改變閱讀的理念,不是僅僅單純地讀,而是“為了寫而讀”,這里所說的寫是“摘錄”。即摘選書中最精彩的部分,通過摘錄,能夠迅速把握書籍內容的精華,也可以明確書中的哪些地方讓自己感動,這就是呼吸式閱讀。
步驟一:一行采集:就是將令人心動的段落,記錄在紙上。讓閱讀的內容流進腦海,得到重點的時候,將文章內容用短小精悍的詞語摘錄下來。
步驟二:一行精華: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出屬于自己的摘抄集錄,并從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就是閱讀這一本書的所有價值。
步驟三:一行評論:把書中重要的內容和自己產生的感想寫成一行評論。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一行評論喚起一本書的內容。
步驟四、自我評定:“一行評論”積累到12本書之后,就可以進行回顧,并從中挑選出“最佳的一本”,到了年終,在對這“最佳”的12本書籍進行回顧,選出最精彩的一本。
第三、流水式閱讀:
“流水式閱讀”分為:跳讀和可讀
1、跳讀:書籍中的各個章節(jié),大多是利用標題進行分割的。如果覺得“沒有必要閱讀”或者“不想讀”,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跳過去。
鑒定跳讀內容的三個標志:
標志一:為了區(qū)別其他同類書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標志二:印證理論或主張的特殊事例、經歷
標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夸張表達
2、可讀的閱讀流程四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序言和目錄的部分可以決定閱讀速度的90%。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部分,要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閱讀序言至關重要。目錄要細讀,通過目錄,即可選出自己需要閱讀的章節(jié)。閱讀目錄,還可以把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和論述的推進過程。
步驟二: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難以決定是否跳讀的章節(jié),只讀最初5行和最后5行。僅僅是不假思索地照搬這種讀法,就能節(jié)省大量的閱讀時間。
步驟三:關鍵詞搜索閱讀法:在翻開書之前,了解了書的序言和目錄,就明白需要的目的。就好比因為有想查閱的詞匯,所以翻開字典一樣。
步驟四、選擇自己在讀書時最舒服的閱讀節(jié)奏。
我們每個人都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帶著目的去閱讀。通過這種閱讀方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享受讀書的樂趣,就會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不會枯燥無味。堅持下去,一天一本書,你一年也可以達到300本。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