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jīng)(原文直譯)

提要:本篇道德經(jīng),以當(dāng)今通行本為藍(lán)本,以馬王堆帛書以及郭店竹簡(jiǎn)為參照,力求還原老子之本意。

道德經(jīng)(原文直譯)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翻譯】“道”可謂之道,非通常之行道,“名”可謂之名,非通常之命名。無名之初為天地之始,有名之形為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微妙,常有欲以觀其蹤跡。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翻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如知其惡,皆知善之為善,如知其不善。有無彼此相生,難易彼此相成,長(zhǎng)短彼此相形,高下彼此相盈,音聲彼此相和,前后彼此相隨,此乃常態(tài)。所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并作而不辭,生而不占有,為而不自恃,功成而不居,因其不自居,所以不失去。

【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zhēng),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翻譯】不崇尚賢能,使民不爭(zhēng)賢,不金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之物,使民心不亂。所以圣人之治,虛靜其心,充實(shí)其腹,削弱其志,強(qiáng)健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即使有知者也不敢妄為,為此而無為,則無所不治?! ?/p>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翻譯】大道沖邃激蕩,然而其作用或許不會(huì)自滿。淵源啊,似萬物之宗,湛默啊,或又似長(zhǎng)存,我不知是誰孕育其子,貌似在帝王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翻譯】天地不講仁義,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講仁義,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狀猶如鼓橐管龠,空虛而不憋屈,鼓動(dòng)而為之愈出,多言辭窮必失,不如持守適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翻譯】幽谷之神不死,可謂玄化之牝,玄母之妙門,可謂是天地之根,綿綿不息若長(zhǎng)存,取而用之不憂勤。

【第七章】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譯】天長(zhǎng)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zhǎng)久,以其不為自身而生,故能長(zhǎng)生。所以圣人置身其后而能身先,置身事外而能身存,不正是以其無私嗎?故能成全其自身。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翻譯】至上之善如水一般,水之親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所惡之地,故而幾近于道。居止善于擇地,內(nèi)心善長(zhǎng)淵默,給予善從仁義,言語善守信用,為政善于治理,處事善用能人,行動(dòng)善于擇時(shí)。唯其不爭(zhēng),所以無過。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zhǎng)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翻譯】持滿而盈溢,不如適可而止,臆揣而銳進(jìn),不可長(zhǎng)保。金玉滿堂,不能守之,富貴而驕淫,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啊。

【第十章】載營(yíng)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guó),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翻譯】載抱魂魄合一,能不分離嗎?專注精氣致柔,能如嬰兒?jiǎn)??清除玄虛資鑒,能無瑕疵嗎?愛國(guó)治民,能無為嗎?晝夜天門開合,能甘心雌伏嗎?明白洞達(dá)四方,能無知嗎?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譯】三十根輻條,參同為一轂,當(dāng)輪轂中空,有為車之用。埏蹂陶埴以為器,當(dāng)器內(nèi)中空,有為容器之用。開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形成空間,有為室之用。故有之是為便利,無之是為功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翻譯】五色斑斕令人目眩,五音嘈雜令人耳聾,烹制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違,所以圣人為果腹不為悅目,故而彼此有所取舍。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翻譯】受寵受辱如同受驚,重視大患如同重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對(duì)下而言,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此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患者,是因?yàn)槲矣猩韮r(jià),及至我無身價(jià),我有何大患。故重視自身以為天下者,如此則可寄命于天下;愛惜自身以為天下者,如此則可托付于天下。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翻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搏取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深究,故而混然為一。其上溯源不明,其下隱約不昧,繩繩紀(jì)事不可名狀,復(fù)歸于無物,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形,可謂恍惚,往迎不見其首創(chuàng),尾隨不見其后記。秉持上古之道,用以駕御當(dāng)今之有,能感知上古之始,可謂是“道”之紀(jì)要。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翻譯】遠(yuǎn)古善于從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正因其不可識(shí),故而勉強(qiáng)為之形容:豫事啊,如嚴(yán)冬涉川;猶疑啊,如敬畏四鄰;儼束啊,其行如做客;渙然啊,如冰釋消融;敦厚啊,其形如質(zhì)樸;曠達(dá)啊,其勢(shì)如山谷;渾然啊,其狀如混濁。濁而止靜許久則清,女妻身重許久則生。保持此道者不欲盈滿,正因其不盈,故能救敝而新成。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保T弧懊鳌?。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翻譯】致使清虛至極,守持清靜至篤,萬物并作共生,我以此觀其往復(fù)。諸物蕓蕓總總,終將各自復(fù)歸其根本。歸根曰“靜”,守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保T弧懊鳌?。不知常,妄作為兇。知常則包容,包容乃可秉公,秉公乃為王者,王者乃能則天,則天乃為從道,從道乃能長(zhǎng)久,終身樂樂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翻譯】悠悠太古,不知其詳,其次親和贊譽(yù),其次惶恐畏懼,其次侮慢不敬。誠信不足,才有不信啊。悠遠(yuǎn)啊其寶貴之言,功成而事遂,百姓皆謂我乃自然而然。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翻譯】大道荒廢尚有仁義;智慧層出必有大偽;六親不和幸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猶有忠臣。

【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

【翻譯】杜絕圣賢,舍棄心智,民生便利百倍;杜絕尚仁,摒棄大義,民生復(fù)歸孝慈;杜絕巧詐,拋棄名利,盜賊無從占有。此三者以為行文,略顯不足,故而書令有關(guān)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斷絕學(xué)識(shí),無慮無憂。

【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慌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tái)。我獨(dú)泊焉,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忽兮其若海,恍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dú)頑且鄙,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翻譯】唯諾與迎阿,相去多少?贊美與厭惡,相去如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慌惚啊,其狀未曾消盡。眾人熙熙壤壤,如享盛大牢膳,如春游登上高臺(tái)。唯獨(dú)我落泊啊,不曾有任何征兆,如嬰兒未成男孩,傫傫啊,如無處所歸。眾人皆有盈余,唯獨(dú)我若有所失,我愚笨之心呀,渾渾沌沌啊。世人昭昭灼灼,我獨(dú)昏昏沉沉,世人明明察察,我獨(dú)悒悒悶悶,荒忽啊其若滄海,惝恍啊若無止境。眾人皆有作為,我獨(dú)愚頑且陋鄙,我獨(dú)異于常人,重視飲食貴為身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翻譯】孔彰明德之真容,只順從于道,道為玄冥之物,就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啊,其中有跡象,恍恍惚惚啊,其中有至物。窈窈冥冥啊,其中有精妙,其精妙甚是真切,其中有至信。從古至今,其名望不曾離去,以此檢閱眾生眾父。我何以知曉蕓蕓眾生之使然啊,就是以此彰往考來。

【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莫能與之爭(zhēng),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翻譯】委曲則求全,枉屈則更正,坑洼則填盈,敝陋?jiǎng)t革新,缺少則增多,至多則疑惑。所以圣人保持專一為天下模式,不自執(zhí)己見,故而明辨;不自以為是,故而彰顯;不自我夸耀,故而有功;不自我矜傲,故而為尊長(zhǎng)。唯因其不爭(zhēng),故不能與之相爭(zhēng),古人所謂委曲求全者,豈是虛言妄語啊,誠心周全而人心自歸。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譯】寡言少語自然而然??耧L(fēng)刮不了終朝,暴雨下不了終日。誰能如此而為,自然是天地;天地尚不能久持多時(shí),何況又是人呢?所以從事于道者認(rèn)同于道,德者認(rèn)同于德,失者認(rèn)同于失。認(rèn)同道者,道也樂得從之,認(rèn)同德者,德也樂得從之,認(rèn)同失者,失也樂得從之。誠信不足啊,才有不信啊。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其在道也,曰“馀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翻譯】踮腳者不立,跨踞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夸者無功,自矜者不尊。就其在道啊,叫作“馀食贅行,人或厭惡”,所以有道之人不與相處。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譯】有物混然自成,先天地而生。寂靜寥闊啊,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視為天地之母。我不知其名,文字曰“道”,勉強(qiáng)為之命名曰“大”,大而無垠曰“逝”,悠悠遙逝曰“遠(yuǎn)”,遠(yuǎn)逝歸根曰“返”。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寰域中有四大,而人占居其一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于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翻譯】穩(wěn)重為輕薄之根基,冷靜為躁動(dòng)之心君;所以君子整日行不離輜重,雖有世榮盛觀,也能安逸超然。怎奈大國(guó)萬乘之主,而以輕薄浮躁對(duì)待天下,輕薄則失根,浮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翻譯】善于行路者無車轍痕跡,善于言辭者不指瑕責(zé)備,善于術(shù)數(shù)者不用籌策運(yùn)算,善于閉合者無關(guān)楗而人不可開,善于系結(jié)者無繩約束而人不可解脫。所以圣人善長(zhǎng)拯救人,故無人被嫌棄;善長(zhǎng)拯救世物,故無物被丟棄,此可謂沿襲誠明。故善長(zhǎng)之人,為不善之人的老師;不善之人,為善長(zhǎng)之人的資源。不尊重老師,不愛惜資源,雖有智謀實(shí)則大迷,此可謂精深至要之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zhǎng),故大制不割。

【翻譯】知其物雄,守其雌伏,為天下溪流。為天下溪流,安常之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昭白,守其黑暗,為天下模式。為天下模式,安常之德不失,復(fù)歸于無窮盡。知其榮耀,守其卑辱,為天下幽谷。為天下幽谷,安常之德充足,復(fù)歸于質(zhì)樸。質(zhì)樸置散則為滯器,圣人利用則為長(zhǎng)官,故大國(guó)體制不可分割。

【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非可為者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翻譯】想要取得天下而著意為之,我見其不得如愿。天下之神器,非人力可為啊,不可執(zhí)意強(qiáng)取。人為者必然失敗,執(zhí)意者必然失去,故事物或前行或尾隨,或唏噓或吹捧,或強(qiáng)大或羸弱,或承載或消毀。所以圣人去除過甚,去除奢望,去除驕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楚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翻譯】以正道輔佐君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強(qiáng)天下,其事易得報(bào)應(yīng)。兵師所到之處,荊棘叢生,大軍爭(zhēng)戰(zhàn)之后,必有饑歲兇年。善用兵者旨在效果而已,不敢強(qiáng)取豪奪。致果而不矜傲,致果而不自夸,致果而不驕縱,致果而不得已,致果而不逞強(qiáng)。事物窮壯則將衰老,可謂是無道,無道早亡。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翻譯】兵者,乃不祥之器啊,世人或許厭惡,故有道者不與相處。君子居位則以左側(cè)為貴,用兵時(shí)則以右側(cè)為貴。兵者乃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保持恬淡為上,勝之也不以為美,而以此為美者,是以殺人為樂啊。殺人為樂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吉事崇尚左側(cè),兇事崇尚右側(cè),因此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猶言以喪禮處置。殺人眾多,以悲哀蒞臨,戰(zhàn)勝之后以喪禮處置。

【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而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翻譯】“道”通常無名無姓,無名之樸雖然細(xì)小,而天下不能使其稱臣,侯王將相若能守持本道,萬物都將自行賓服。天地相合普降甘露,民眾不曾著令而各自均沾。初始創(chuàng)制有了原名,名分也就隨之既有,萬物也將知其所止。知其所止可以不殆,比如道之所行在于天下,猶似川谷入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翻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大。知足者富有,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長(zhǎng)久,死而不忘者長(zhǎng)壽。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蝗f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圣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翻譯】大道寬泛啊,其可左右普化,萬物賴以生存而不辭,功成愿遂而不圖名,葆養(yǎng)萬物而不主宰。安常無欲,其名可為小;萬物歸附而不主宰,其名可為大。所以圣人始終不自以為大,故能成就其偉大。

【第三十五章】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翻譯】秉執(zhí)大道制象,天下歸往,往而無害,平安祥泰。歌樂與甘餌,使過客留止,道理說出口來,平淡且無味,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用之則不可終既。

【第三十六章】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翻譯】想要聚攏,必先擴(kuò)張;想要削弱,必先充強(qiáng);想要廢除,必先興盛;想要奪取,必先給與,可謂是精微通透,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離深淵,國(guó)之銳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翻譯】道常無為而無所不為,侯王將相若能守持本道,萬物將自行生化。自行生化因而物欲橫流,我將鎮(zhèn)攝以無名之樸。鎮(zhèn)攝以無名之樸,人世間將不在唯所欲為。清靜寡欲,天下將自行歸正。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shí)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span>

【翻譯】上德不自夸其德,所以有德,下德不失自德,所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意人為,下德為此德性而有意為之。上仁為此仁愛而無意人為,上義為此大義而有意為之。上禮為此禮制若無響應(yīng),則奮然攘臂而及人之禮。故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失仁而后有義,失義而后有禮。禮制者,忠信之淡薄,而為混亂之首。前識(shí)者仁義禮樂,道義之虛華,而為愚蠢之始啊。所以大丈夫處其醇厚,不居其刻薄,處其務(wù)實(shí),不居其虛華,故而彼此有所取舍。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yù)無譽(yù),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翻譯】古昔得元一者,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寧,神得一而顯靈,谷得一而充盈,萬物得一而生長(zhǎng),侯王得一而為天下正,其為極致啊。有謂天若無清恐將開裂,地若無寧恐將廢棄,神若無靈恐將歇業(yè),谷若無盈恐將枯竭,萬物若無生長(zhǎng)恐將滅亡,侯王若無公正恐將顛蹶。故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chǔ),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這不正是以賤為本嗎?不是嗎!故至高的榮譽(yù)就是無譽(yù),因此無須琭琭如美玉,珞珞如頑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翻譯】返樸者道之傳動(dòng),柔弱者道之應(yīng)用。天下萬物生于有,而有始生于無。

【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翻譯】上士驟聞大道,勤勉而遵行;中士驟聞大道,瞢然若有若無;下士驟聞大道,捧腹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因此古有諺語說,明彰之道似若曖昧,進(jìn)身修道似若倒退;夷直之道似若另類,至上之德似若幽谷;無華大白似若受辱,廣袤之德似若不足;建功立德似若賊偷,純真質(zhì)樸似若變異。大地塵寰沒有邊隅,極致大器難免晚成;至大之音寂然無聲,至大影象沒有形狀。大道幽隱無名,唯有大道,善于恩貸且能成全。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翻譯】道生元一,元一生陰陽,陰陽生三合,三合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斥元?dú)庖詾檎{(diào)和。人所厭惡的,唯有孤寡、不谷,然而王公卻以此為稱謂。故事物或受損后而增益,或增益后而受損。別人所傳教的,我也用來教人,強(qiáng)梁者不得好死,我將以此尊為教戒之父。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譯】天下至柔之物,縱橫于天下至堅(jiān),無形之物才能入于無隙之間,我因此知道無為有其益處。無言之教化,無為之益處,天下少有能顧及的。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翻譯】名聲較之身命誰更親?身命較之財(cái)貨誰居多?得到較之失去誰有病?甚愛必然大把破費(fèi),多藏必然損失慘重。故知足者不辱,知止者不殆,方可得以長(zhǎng)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翻譯】大功告成似有缺憾,然其作用不會(huì)雕弊。盛大充盈似若沖融,然其作用無窮。最正直的似若屈曲,最靈巧的似若笨拙,最善辯的似若木訥。寧靜勝躁動(dòng),嚴(yán)寒勝酷熱,清靜乃為天下之中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譯】天下清明有道,退卻走馬以為糞肥;天下昏庸無道,戎馬生養(yǎng)于荒郊。禍患莫大于不知足,咎患莫大于貪欲,所以知足者自足,常常滿足。

【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翻譯】不出戶庭,知天下之事;不窺視窗外,能見天理天道。其出行越遠(yuǎn),知道的就越少,所以圣人不遠(yuǎn)行而知天下,眼不見而自明,不刻意為之而自成。

【第四十八章】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翻譯】治學(xué)理應(yīng)日增月益,悟道則日減月?lián)p,損之又損,以至于自然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取信天下常常以其平安無事,及至其有事,已經(jīng)不足以取信天下。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圣人在天下,翕翕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屬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翻譯】圣人常無居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良者我善待,不善者我也善待,立德為善啊。聽信者我相信,不信者我也相信,立德守信啊。圣人對(duì)于天下,聚集匯總呀,為天下渾然其諸心,百姓皆為其耳目,圣人皆以孩子看待。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

【翻譯】從出生到死亡,長(zhǎng)生之徒占十分之三,早死之徒占十分之三,而民生生不息,主動(dòng)至于死地也有十分之三。這是何故?以其生養(yǎng)過于優(yōu)厚。據(jù)聞善于養(yǎng)生者,行路不遇兕虎,入伍不披兵甲。兕獸無處投其角,猛虎無處用其爪,交兵無處容其刃,這是何故?以其自身不入死地啊。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zhǎng)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翻譯】大道創(chuàng)生,大德?lián)嵝?,萬物成形,長(zhǎng)勢(shì)自成,因此萬物無不尊道而貴德。大道至尊,大德至貴,那是沒有成命的自然常態(tài)。故大道創(chuàng)生,大德?lián)嵝?,生長(zhǎng)培育,年成歲熟,充養(yǎng)覆載。生而不占有,為而不自恃,長(zhǎng)而不主宰,可謂是玄明之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翻譯】天下有個(gè)起始之時(shí),可為天下之生母。既然幸得其母,借以得知其子;既然得知其子,自當(dāng)歸復(fù)守候其母,終身樂樂不殆。堵塞其交兌,關(guān)閉其門戶,終身不用憂勤;開設(shè)其交兌,濟(jì)身其私事,終身無藥可救。見小微曰明,守柔弱曰強(qiáng),利用其幽光,復(fù)歸其自明,不會(huì)遺留身殃,可謂是沿襲知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cái)貨有馀,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翻譯】使我儼然有了認(rèn)知,行于大道,唯獨(dú)邪施是必畏懼。大道甚是夷坦,而民眾好捷徑,早朝甚至廢除,田原甚至荒蕪,谷倉甚是空虛。服飾織文繪彩,隨身攜帶佩劍,厭戀美味佳肴,財(cái)貨綽綽有余,此可謂盜徒自夸,非正道之所為?。?/p>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zhǎng);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譯】善于建立者不拔前朝宗社,善于攜抱者不脫前朝遺民,子孫得以祭祀累世不輟。修行于自身,其德行就會(huì)真切;修行于家庭,其德行就有余慶;修行于鄉(xiāng)里,其德行就會(huì)長(zhǎng)久;修行于邦國(guó),其德行就會(huì)豐澤;修行于天下,其德行就會(huì)普及。故以身觀修身,以家觀持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情,以國(guó)觀國(guó)運(yùn),以天下觀天下之興亡。我何以知天下之使然呢,就是以此彰往考來。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玃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ào)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譯】?jī)?nèi)含深厚之德,好比初生之嬰兒,毒蟲不蜇螫,猛獸不襲據(jù),鷙鳥不噬搏,骨弱筋柔而屈指緊固,未知陰陽交合而勃起,精氣至極啊;終日啼號(hào)而不沙啞,柔和至極啊。知和諧曰“常”,知常態(tài)曰“明”,有益生長(zhǎng)曰“祥”,專心治氣曰“強(qiáng)”。事物窮壯則將衰老,此可謂無道,無道早亡。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翻譯】知見者不言,傳言者不知。堵塞其交兌,關(guān)閉其門戶,挫抑其銳氣,化解其糾紛,融和其光采,混同其塵俗,可謂是與道玄同。故不可得志而親比,不可得志而疏遠(yuǎn),不可得志而逐利,不可得志而遺害,不可得志而顯貴,不可得志而輕賤,故為天下彌足珍貴。

【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國(guó)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翻譯】以正道治國(guó),以出奇用兵,以相安無事取信天下。我何以知其使然啊,天下多忌諱,而民眾清貧;民眾多利器,而國(guó)家智昏;人多虛華淫巧,爭(zhēng)奇之物滋生;法令滋繁周彰,盜賊反而愈多。故圣人有言:我無為而民自然育化,我好靜而民自然正直,我無事而民自求富足,我無欲主宰而民自然淳樸。

【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翻譯】其政悶悶不張,其民憨厚淳淳;其政明明察察,其民罔罔缺缺。禍呀福之所倚負(fù),福呀禍之所隱伏,誰知其極限,其無正常啊,正常復(fù)為離奇,行善復(fù)為妖孽。人之迷茫,其日已久,所以圣人治方而不侵割,兼容而不諷刺,耿直而不放肆,光大而不炫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guó)。有國(guó)之母,可以長(zhǎng)久,是謂深根固柢,長(zhǎng)生久視之道。 

【翻譯】因人治人,因天事天,不如珍惜愛嗇。唯有珍嗇,可謂是早早敬服。早服可謂重善積德,重善積德則無所不克。無所不克則不知其盡頭,不知其盡頭,就可享有家國(guó)。有了治國(guó)之本,可以長(zhǎng)久,可謂是根深蒂固,長(zhǎng)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翻譯】治大國(guó)如同烹飪小魚小鮮。以正道蒞政天下,其鬼神不在靈驗(yàn)。并非是其鬼神不靈驗(yàn),而是其鬼神不再傷人;非但鬼神不再傷人,圣人同樣也不傷人。彼此互不傷害,故德性交融各歸其所。

【第六十一章】大國(guó)者若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大國(guó)以下小國(guó),則取小國(guó);小國(guó)以下大國(guó),則取大國(guó)。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guó)不過欲兼蓄人,小國(guó)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翻譯】大國(guó)者若川谷甘居下流,天下之牝戶,天下之交媾啊。雌性常常以靜勝雄,因?yàn)槠淙犰o啊,故適宜為下。大國(guó)以謙下對(duì)待小國(guó),則取信于小國(guó);小國(guó)以謙下對(duì)待大國(guó),則取信于大國(guó)。故或謙下以取信,或謙下而取信。大國(guó)不過是欲以兼收并畜,小國(guó)不過是欲以賓服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愿,大者更適宜為謙下。

【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翻譯】道者,萬物之精奧,善人之珍寶,不善人之中保。美言可以博取尊敬,美行可以引人加入。人之不善,有何嫌棄之處呢?故樹立天子,設(shè)置三公頭銜,雖有拱手圭璧以及先置駟馬,不如坐進(jìn)大道之中。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視道者?不是說有求必得,有罪必免嗎?故而為天下彌足珍貴。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翻譯】為此無為而有為,為此無事而行事,為此寡味而品味。無論大小多少,總是以德報(bào)怨。圖謀解難在于其就易,為意大事在于其細(xì)微。天下難事,必始作于便易,天下大事,必始作于細(xì)微。所以圣人始終不會(huì)妄自尊大,故能成就其偉大。輕率的許諾必然缺少信用,想得越容易必然困難越多,所以圣人猶為慮難,故最終也就無難了。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翻譯】其安順易于維持,其未見征兆易于謀劃,其脆弱易于剖泮,其細(xì)微易于消散。有為于未有之時(shí),治亂于未亂之際。合抱之木,生于纖毫,九層高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妄為者敗之,固執(zhí)者失之。所以圣人不妄為故而無敗,不固執(zhí)故而無失。民眾草率從事,常常于事幾成而失敗。慎終若始,則無敗事。所以圣人思眾人所不思,不金貴難得之貨;學(xué)眾人所不學(xué),匡復(fù)眾人之過錯(cuò),以輔助萬物之自然,而不敢任意妄為。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yuǎn)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翻譯】遠(yuǎn)古善于從道者,并非使民聰明,而是將民保持愚鈍。民之所以難治,以其心機(jī)智謀太多,故以智謀治國(guó),乃是國(guó)之賊;不以智謀治國(guó),乃是國(guó)之福。知此兩者也是稽察方式,常知其稽察方式,可謂是玄德。玄德深厚遠(yuǎn)大啊,與世物返璞歸真,然后乃可至于大順。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翻譯】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以其善于居下,故能為百谷王。所以圣人欲處民眾之上,必以遜言為謙下;欲處民眾之先,必以身處其后。所以圣人處上而民不覺沉重,處前而民不覺妨害,因此天下樂意推崇而不厭。以其與世無爭(zhēng),故天下不能與之相爭(zhēng)。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翻譯】天下皆言我道博大,似若不肖不類;正因?yàn)槠鋸洿?,故似若不肖不類,倘若酷似肖像,其久滯也將渺小了。我有三大法寶,秉持而保有,一曰慈愛,二曰勤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行者。慈愛故能勇敢,勤儉故能廣求,不敢為天下先行者,故能成器用之長(zhǎng)。于今舍棄慈愛且又好勇,舍棄勤儉且又廣求,舍棄后行且又爭(zhēng)先,離死不遠(yuǎn)了。慈愛用以爭(zhēng)戰(zhàn)則勝,守持勤儉則固。上天將要拯救的,必以慈愛周全護(hù)衛(wèi)。

【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zhēng)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span>

【翻譯】善為士者不逞勇武,善于征戰(zhàn)者威而不怒;善于克敵者不與之交鋒,善于用人者甘為人下;可謂是不爭(zhēng)之德,可謂是用人之力,可謂是以德配天,自古以來的終極法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翻譯】用兵者有言:我不敢為主攻而為應(yīng)戰(zhàn),不敢進(jìn)攻一寸而寧可退后一尺??芍^是行無蹤跡,攘外無振臂,執(zhí)將無兇兵,乃可所向無敵了。禍患莫大于輕敵,輕敵幾乎喪盡我國(guó)寶,故兩軍若是旗鼓相當(dāng),哀者必勝。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翻譯】我言極易認(rèn)知,極易實(shí)行,而天下不能感知,不能執(zhí)行。言論有宗旨,主事有君主。正因其無知,所以不如我知。知我者稀少,效法我者可貴,所以圣人披褐而懷揣治國(guó)之寶。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翻譯】知其不知,尚行;不知其不知,有病。正因?yàn)橐员撞椴。圆徊?;圣人不病,以其弊病為病,所以沒有毛病。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翻譯】民不畏懼君威,則大威將至。不狎侮其所居,不嫌棄其營(yíng)生,唯其不生厭,所以不厭惡。因此圣人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故而彼此有所取舍。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zhēng)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翻譯】勇于敢干則遭戕殺,勇于不敢則可存活,此兩者,或得利或遇害。上天所厭惡的,誰知其緣故,所以圣人尤其為難。天之道,不爭(zhēng)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悠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翻譯】民不畏懼死亡,如何以死使其恐懼?若能使民經(jīng)常畏懼死亡,而作為奇邪狡詐者,我得以執(zhí)威而處死,看哪個(gè)敢違逆。通常有司職刑殺者斷殺,代為司殺者斷殺,可謂是代工匠砍伐;代工匠砍伐者,鮮有不傷其手的啊。

【第七十五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翻譯】民眾之所以饑餓,以其上交田賦過多,所以才會(huì)饑餓。民眾之所以難治,以其上層任意妄為,所以才會(huì)難治。民眾之所以舍命不舍財(cái),以其上層求生厚養(yǎng),所以才會(huì)輕視死亡。唯有那些處于困境無以為生者,反而比貴生厚養(yǎng)者來的賢良。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不勝,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翻譯】人體生來柔弱,其死去也僵硬;草木生來也柔脆,其死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赴死之徒,柔弱者求生之徒。所以倚仗兵強(qiáng)則不勝,木質(zhì)強(qiáng)硬則折伐。強(qiáng)大處于下墜,柔弱處于上升。

【第七十七章】天下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也?!?/span> 

【翻譯】天下之道,其不就像張弓搭箭嗎?居高者按壓,低位者上舉,有余者減損,不足者彌補(bǔ)。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盡然,損不足以奉有余。誰能將有余以奉獻(xiàn)天下?唯有道者,所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是其不想被人視為賢明啊?!?/p>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guó)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guó)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翻譯】天下柔弱莫過于水,然而攻堅(jiān)強(qiáng)盛者,卻不能戰(zhàn)勝它,是其無法改變啊。柔弱勝剛強(qiáng),天下無人不知,然而卻不能實(shí)行。所以圣人有言:能蒙受國(guó)家恥辱,可謂是社稷之主;能承受國(guó)家不祥,是為天下王。正面之詞如同倒言反說。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翻譯】調(diào)和大的怨恨,必留有余怨,安能以為妥善,所以圣人執(zhí)左半契約,而不是用來苛責(zé)于人。故有德者司契履行義務(wù),無德者司契徹底追責(zé)。天道無親,常常給與善良之人。 

【第八十章】小國(guó)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小國(guó)寡民,即使有十倍于人力的器械也不用,使民珍惜生命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船車輿,卻無所搭乘馳騁,雖有鎧甲兵器,卻無所陳兵布陣,使民復(fù)歸結(jié)繩而沿用。甘于其飲食,贊美其服飾,安于其所居,樂從其習(xí)俗。鄰國(guó)引首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眾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翻譯】誠信之言不美,美妙之言不可信。良善者不狡辯,狡辯者不善良。知見者不炫博,炫博者不知見。圣人不積攢私藏,既然為了世人自己就愈發(fā)享有,既然給與世人自己就見識(shí)愈多。天之道,利萬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世而不爭(zhēng)。

《全文完畢》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道德經(jīng)及解譯
道德經(jīng)-老子
《老子本義》全集
[轉(zhuǎn)載]《道德經(jīng)》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道德經(jīng)全文及注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