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zhuǎn)載]《道德經(jīng)》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道德經(jīng)》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相關(guān)閱讀:

[轉(zhuǎn)載]《道德經(jīng)》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愣嚴咒簡明咒意速查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道德真實義。

 

《道德經(jīng)》王弼本

顧瑞榮校注并重點注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說出的,并非永恒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命名的,并非永恒之名)

無,名天地之始;(“無”用來命名天地的初始)

有,名萬物之母。(“有”用來命名萬物的生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因此總是“無”所欲求,來觀知“道”的奧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總是“有”所欲求,來觀知“道”的跡象。)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無”和“有”這兩者,同一出處而不同名稱)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同稱為“玄妙幽深”。玄幽而又玄幽)

眾妙之門。(乃是一切奧妙的總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è)已;(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丑惡的存在)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是因為有不善的存在)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所以有和無則相互生就,難和易則相互構(gòu)成)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長和短則相互比較,高和低則相互俯仰,)

音聲相和(hè),前后相隨。(音和聲則相互應(yīng)和,前和后則相互跟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此圣人以無為處事,以不言施行教化

萬物作(zuò)焉而不辭,(順應(yīng)萬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橫加干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作為而不自恃,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為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賢能,使百姓不去競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珍貴難得物品,就使百姓不去偷盜。)

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不顯現(xiàn)滿足欲望的東西,就使百姓心不迷亂。)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的治理,)

虛其心,實其腹,(虛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

弱其志,強其骨。(削弱百姓的意志,強壯百姓的筋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總是使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

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使那些有才智之人不敢妄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原則去做,則沒有治理不好的)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大“道”空虛其形,但用起來卻不可盈滿)

淵兮,似萬物之宗;(淵深啊,好似萬物的宗主。)

挫其銳,解其紛,(挫去它的鋒銳,消解它的紛擾)

和其光,同其塵,(柔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湛(zhàn)兮似或存。(隱沒不見啊,似乎又確切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孩子,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zé)o謂仁愛,把萬物當(dāng)作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圣人無謂仁愛,把百姓當(dāng)作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龠(yuè)乎?(天地之間,不正如同風(fēng)囊么?)

虛而不屈(jué),動而愈出。(虛空而不會窮竭,鼓動而愈加吹出。)

多言數(shù)(shuò)窮,不如守中。(多聞知(~作為、/ 號令)反而更窮盡,不如抱守于內(nèi)心(~沖虛大道)。)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谷養(yǎng)萬物的神物不會死亡,這叫做深遠莫測的母體。)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深遠莫測的母體其生殖之門,這叫做天地的根出。)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無形無際又好像存在著,使用它而不會窮盡(/勞困)。)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也恒長,地也恒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夠永恒長久,因為它們不在于生存自己,所以能夠長生久存。)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因此,圣人退后自身反而自身居先,置外自身反而自身存活。)

非以其無私邪(耶yé),故能成其私。(不正因為他沒有一己之私么?所以能夠成就其自我。)

 

第八章

上善若水。(最好的善性像水一樣。)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jī)于道。(水善于利益萬物而且不爭,停留在眾人討厭的地方,所以接近于大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居處能符合善則地實,心靈能符合善則淵容,交往能符合善則友仁,)

言善信,正善治,(言語能符合善則信誠,政治能符合善則順治,)

事善能,動善時。(從事能符合善則賢能,行動能符合善則時宜。)

夫唯不爭,故無尤。(只有不爭,所以才不會有過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持而使之盈滿,不如就此罷休;)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捶擊而使之銳利,不可長久保持。)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金玉財貨堆滿屋子,沒有人能夠守護得住。)

富貴而驕,自遺(yí)其咎。(高貴富豪卻驕橫跋扈,等于自己送給自己災(zāi)殃禍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功績告成則自身退隱,乃是上天正道。)

 

第十章

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載合魂魄,抱守混一,能否不分離?)

專(摶tuán)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摶運氣息,達到柔和,能否像嬰兒一樣?)

滌除玄鑒(jiàn),能無疵乎?(摒除雜念,清滌心鏡,能否沒有瑕疵?)

愛民治國,能無知(智zhì)乎?(愛恤百姓,治理國家,能否不用智慧?)

天門開闔(hé),能無雌乎?(天道之門開啟關(guān)閉(:出生入死、行持生欲),能否居處雌弱?)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心明眼亮,無不通達,能否不通過知識?)

生之畜(xù)之。(道生育了一切,畜養(yǎng)了萬物。)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生養(yǎng)了而不占有,成長了而不宰治,)

是謂玄德。(這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根車輻聚合于一個轂軸,正因那空無之處,才有車的用途。)

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有器之用。(揉搓陶土而為器皿,正因那空無之處,才有陶器的用途。)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有室之用。(鑿刻門窗而為房間,正因那空無之處,才有房間的用途。)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所以,有形之所以有用處,空無之所以有功能。)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五色繽紛,使人眼睛迷盲;五音交響,使人耳朵聵聾;五味舛雜,使人口味敗壞;)

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馳騁奔突,畋殺獵獲,使人心性發(fā)狂;珍貴的物資,使人行害。)

是以圣人為(wèi)腹不為(wèi)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人的治理,在于飽足肚子而不是愉悅眼睛,所以舍棄那些而求取這些。)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與辱如同驚擾,重視大的憂患如同自身。)

何謂寵辱若驚?(什么叫做“寵與辱如同驚擾”?)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獲寵則為【上,獲辱則為】下(或:受寵而為臣下),得到它【們】如同驚擾,失去它【們】如同驚擾,這就叫做“寵與辱如同驚擾”。)

何謂貴大患若身?(什么叫做“重視大的憂患如同自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的憂患,因為我有自身;如果我沒有自身,我有什么憂患呢?)

故貴以身為(wèi)天下,若可寄天下;(所以,珍重把謀求自身融入于謀求天下的,如此則可與之托付天下;)

愛以身為(wèi)天下,若可托天下。(樂于傾盡自身而為了天下的,如此則可與之托寄天下。)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觀看它而看不見,稱之為“微無”;聆聽它而聽不到,稱之為“希默”;撫摸它而摸不著,稱之為“平曠”。)

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hùn)而為一。(三者無法辨別,所以混同為一物。)

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混一之物,它的上方不清亮,它的下面不昏暗,)

繩繩(mǐn mǐn )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無邊無際不可稱名,復(fù)歸于沒有物象。)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這就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實體的物象,這就叫做恍惚莫測。)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隨著卻看不見它的后面,迎著卻看不見它的前頭。)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執(zhí)守現(xiàn)今的大道來對待現(xiàn)今的存在,)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以此來認識遠古初始的情形,這就叫做大道的綱紀。)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古時善于從事大道的人,精微機妙,玄奧通達,深遠而不可認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正因為不可認識,所以勉強為之描述:)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小心啊,好像冬天過河;謹慎啊,好像畏懼四周;)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端嚴啊,好像做客者;消散啊,好像冰凌融化;)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愚昧啊,好像樸木;廣闊啊,好像山谷;)

渾兮其若濁。(混沌啊,好像渾濁的水。)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誰能夠渾濁并且長久?靜下來將會慢慢澄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誰能夠安靜并且長久?動起來將會慢慢生發(fā)。)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守這個大道的人不追求盈滿;)

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正因為不追求盈滿,因此才能安然于陳舊而不去創(chuàng)新。)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dǔ)。(達到極端虛無,篤守恒定安靜。)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達到極端虛無,篤守恒定安靜。萬物都在生作,我則觀察它們的歸復(fù)。)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物類茂盛,都重歸于根部,)

歸根曰靜,是曰復(fù)命。(叫做安靜。安靜,這就叫歸養(yǎng)生命。)

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歸養(yǎng)生命,則恒常。知道恒常,則明白。)

不知常,妄作兇。(不知道恒常,則妄亂;妄亂行事,則兇險。)

知常容,容乃公,(知道恒常則會容納一切,容納一切則能大公無私,)

公乃王(wáng),王乃天,(大公無私則為天下首領(lǐng),為天下首領(lǐng)則要順從上天,)

天乃道,道乃久,(順從上天則是抱守大道,抱守大道則是長久。)

沒(mò)身不殆。(終身不會衰敗。)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最好的統(tǒng)治者,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

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次的,百姓親近贊譽他;其次的,百姓敬畏他;其次的,百姓侮蔑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信實不足,于是才有不信服?。?/span>

猶兮其貴言!(謹慎啊,最好的統(tǒng)治者珍重于號令。)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成就大功完成大事,而百姓說:我們是自己就這樣的。)

 

第十八章

大道廢,安有仁義;(大道荒廢,于是有了仁愛正義;)

(智慧出,安有大偽;)(智慧出現(xiàn),于是有了大奸大詐;)

六親不和,安有孝慈;(六親不相和睦,于是有了下孝上慈之人;)

國家昏亂,安有忠臣。(國家政治昏亂,于是有了忠正廉潔之臣。)

 

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盡知識拋棄技術(shù)便利(/絕盡圣智拋棄聰明知識),則百姓受益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盡仁愛拋棄是非正義,則百姓重歸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盡機巧拋棄珍寶財利,則盜賊不會存在。)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這三句話,用以擔(dān)當(dāng)首領(lǐng)(/ 作為政施)還不夠充分,所以另外有所囑咐:)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顯現(xiàn)素淡抱守淳樸,少懷私心少有欲望。)

 

第二十章

絕學(xué)無憂。(絕棄學(xué)習(xí),沒有煩惱。)

唯之與阿(ē),相去幾何?(唯喏與呵喝,它們相差有多少?)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美麗與丑陋,它們相差怎樣?)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別人所懼怕的,也不能不懼怕。)

荒兮其未央哉!(人們迷惘不安啊,如此無窮無盡?。?/span>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眾人熙熙攘攘,如同享受太牢盛宴,如同春日登臺臨賞;)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我唯獨淡泊啊,欲望未曾萌生就好像嬰兒還不會發(fā)出笑聲。)

儽儽(lèi lèi)兮若無所歸!(垂喪啊,好像無處可歸(:無所追求)。)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kuì)。(眾人都富足有余,我唯獨遺棄(‘遺’又或通‘匱’:不足)。)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是愚蠢人的心智,)

沌沌(忳忳dùn dùn)兮!(混沌不清?。。?/span>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昭顯,我唯獨好像昏昧;)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俗人明察,我唯獨好像悶塞。)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無止。(浩蕩啊,好像大海;飄蕩啊,好像無可停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眾人都有謀生手段,我唯獨笨拙且無知。)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我的追求唯獨與人不同,而是珍重求食于母親(:守道持本,恬淡知足,如嬰兒只知吸乳)。)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盛德的內(nèi)涵,在于徹底依從于大道。)

道之為物,惟恍(hu?ng)惟惚(hū)。(大道的物態(tài),在于混沌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惚恍恍啊,其中卻有象啊;)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物啊。)

窈(yǎo)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深邃昏昧啊,其中卻有精微啊。)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精微甚是真純,其中有信宜。)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fǔ)。(自古到今,它的名號從未失去,以作為治理者的依順。)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我是通過什么來獲知治理者的情形呢?就是通過這個。)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委曲則保全,彎曲則端正,)

洼則盈,敝則新,(低洼則盈滿,陳舊則常新,)

少則得,多則惑。(少了則獲得,多了則困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因此圣人抱守混一(:和合不二)作為天下的首領(lǐng)(/法式)。)

不自見(xiàn)故明,(不自我顯示,故能彰顯;)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長(zh?ng)。(不自我見解,故能明白;不自我夸贊,故能有功;不矜驕,故能尊長。)

夫(fú)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只有不爭,所以才無人能與之相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古時所謂“委曲則保全”的話,怎么會是虛妄之說呢?)

誠全而歸之。(實在應(yīng)該徹底依從于它。)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少作號令,任其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fēng)不能夠持續(xù)一早晨,暴雨不能夠持續(xù)一整天。)

孰為此者?天地。(是誰做的這些呢?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天地尚且不能夠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有所從事而依順大道者,在于可以與大道相一致:從事而獲得者在于與道相得,從事而失去者在于與道相失。)

同于道者,道亦樂(lè)得之;(與道相得者,道也會使之收獲;)

同于德者,德亦樂(lè)得之;(與德相得者,德也會使之收獲。)

同于失者,失亦樂(lè)得之。(與失相得者,失也會使之收獲。)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誠信不足的人,就會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著腳不能夠長久站立,大跨步不能夠長久行走。)

自見(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我顯示的人不能夠彰顯,自我見解的人不能夠明白,)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自我夸贊的人沒有功績,自我矜驕的人不能夠尊長。)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zhuì)行。(這些在于大道來說,叫做“多余而食、負贅而行(:或‘在身體上附上物件’)”,)

物或惡(wù)之,故有道者不處(chǔ)。(連動物都會討厭。所以,有道的人有所不取。)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有一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出現(xiàn)。)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清深啊澄澈啊,獨自存在而不改變,)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無所不運而不衰殆,可以作為天下萬物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的名稱,給它取字叫做“道”。我勉強為它取名叫做“大”,)

大曰羨,羨曰遠,遠曰反。(“大”叫做“消逝”,“消逝”叫做“遙遠”,“遙遠”叫做“返回”。)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國域內(nèi)存在著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地以天為法,天以道為法,道以“(一切)任其自然”為法。)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重是輕的根基,靜是躁的主宰。)

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zī)重(zhònɡ)。(因此君子終日旅行,而不敢離開行李盤纏。)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即使有榮盛景致,安然處之則超然其外。)

奈何萬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輕天下?(為什么萬乘之尊的君主卻以一己而輕天下呢?)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輕則失去根基,躁則失去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zhé);(善于行走者,沒有車轍痕跡;善于言語者,沒有瑕疵過失;)

善數(shù)(shǔ)不用籌策;(善于計算者,不需要用籌策工具。)

善閉無關(guān)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善于關(guān)閉者,沒有門閂鑰杠卻無法開啟;善于打結(jié)者,沒有繩子繩索卻無法解開。)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因此,圣人總是善于救人而且沒有被拋棄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善于救物而且沒有被拋棄的物,這就叫做深層的明智。)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所以,善德之人,是不善之人的師從;)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善之人,是善德之人的資輔。)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不珍貴其師從,不愛惜其資輔,)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即使聰明也是大糊涂,這就叫做微妙的要義。)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道什么是雄強,而甘守于雌弱,做天下的溝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做天下的溝溪,恒常之德不脫離;恒常之德不脫離,重歸于嬰兒精真之態(tài)。)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道什么是顯赫,而甘守于昏昧,做天下的法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復(fù)歸于無極;(做天下的法式,恒常之德不差錯;恒常之德不差錯,重歸于無極莫測之境。)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知道什么是榮耀,而甘守于恥辱,做天下的深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做天下的深谷,恒常之德于是充足;恒常之德于是充足,重歸于樸木無名之質(zhì)。)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zhǎng)。()

故大制不割。(樸木散解則成為器具,圣人用它(:樸)則成為治理者。最大的制作是沒有切割的。)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想要謀取天下而加以作為,我看這是不可達到的。)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天下,是個神奇之物,不是可以作為之物。)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作為的必定失敗,執(zhí)掌的必定失去。)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因此,圣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事物有前進就有跟隨,有慢呴就有快吹,)

或強或羸(léi),或載或隳(huī)。(有強大就有削弱,有堆高就有跌落。)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因此,圣人遠離淫樂,遠離安逸,遠離奢靡。)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以大道輔佐君主者,不用軍事稱強于天下,)

其事好(hào)還。(這種事情的報應(yīng)也容易:)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軍隊所在之地,就會遍生荊棘。)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大的戰(zhàn)爭過后,必有災(zāi)荒年頭。)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妥善者達到目的而就此停止,不要用以稱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達到目的而不要自大,達到目的而不要自夸,達到目的而不要自傲,)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達到目的而不要以引以得意,這就叫做達到目的而不稱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壯大則走向衰老,這就叫做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滅亡。)

 

第三十一章

夫隹(wéi唯)兵者,不祥之器,(武力,是不吉祥的東西。)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連動物都會討厭它,所以有道之人不從事。)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君子居止則以左方為尊貴,行軍則以右方為尊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所以<說>,武力不是君子所用的東西,[武力是不吉祥的東西],)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迫不得已才會用它,以淡泊為佳,不可崇尚。)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yào)殺人。(如果崇尚武力,等于喜好殺人。)

夫樂(yào)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喜好殺人,是不能以此臣服天下的?。?/span>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吉慶的事情以左方為上位,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位;)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副將軍位置居左,主將軍位置居右。)

言以喪(sāng)禮處之。(說的是用喪禮來置身軍事。)

殺人之眾,以哀悲位(wèi)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來蒞臨;戰(zhàn)斗獲勝,用喪禮來對待。)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大道總是沒有名號<稱之為>樸木之物,雖然微小,天下卻沒有敢臣視它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侯王如果能持守它,萬物將會自動歸服。)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與地相交合,于是降下甘霖雨露,沒有人命令卻自然均勻。)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初始的建制賦予了(侯王的)名號,名號既然有了,)

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那也該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才之所以不會衰敗。)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比喻大道存在于天下的情形,如同河流溝谷與大江大海的關(guān)系。)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別人,聰明;了解自己,才是明白。)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zhàn)勝別人,有力氣;克服自己,才是強大。)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知道滿足,富裕。堅定行動,有意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不失去根本所在,長久。死后而不被忘記,長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fàn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洪流漫溢,可以支配一切。)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萬物倚恃它而生長,卻不推辭;成就功績完成事情,卻不貪居占有。萬物歸從卻不為主宰,)

常無欲,可名于??;(則總是沒有欲求,可稱之為“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愛恤養(yǎng)育萬物卻不為主宰,可稱之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圣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其“大”,因為他從不為大,所以能夠成就其“大”。)

 

第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持守至大征象(:道),則天下歸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歸往而不妨害,安定于和平祥泰。)

樂(yuè)與餌,過客止。(音樂與美食,使得過客停留。)

故道,淡兮其無味,(所以,道說出口來,叫做“平淡無味”。)

視之不足見(jiàn),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觀看它不足以看見,聆聽它不足以聽見,使用它不可窮竭。)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xī)之,必固張之;(想要關(guān)閉,必先張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想要減弱,必先增強。)

將欲廢(去)之,必固興(與)之;(想要離去,必先接近。)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想要奪取,必先給予。)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這就叫做隱微的明智。柔弱能夠戰(zhàn)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魚不可以脫離水淵,國家的法寶(:道)不可以昭示于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大道總是無所作為而無不能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侯王如果能夠守住它,萬物將會自行化育。)

化而欲作(zuò),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化育而欲望生發(fā),我將會用無名之樸來鎮(zhèn)住。)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用無名之樸來鎮(zhèn)住,于是將會知道滿足。)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知道滿足從而安靜,萬物則將會自行端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好的德不作為于德,因此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下等的德不失去德,因此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最好的德無所作為而且無以用來作為;下等的德有所作為而且有以用來作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最好的仁有所作為而且無以用來作為;最好的義有所作為而且有以用來作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rǎng)臂而扔之。(最好的禮作為而沒有人回應(yīng),則捋起胳臂而拉扯(:以粗行強使人服從)。)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所以,失去大道于是有了德,失去德于是有了仁,)

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失去仁于是有了義,失去義于是有了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以禮而行,是忠信的淺薄,而禍亂的肇始;)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卜算預(yù)測,是大道的虛華,而愚昧的首倡。)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因此,大丈夫停留在深厚而不停留在淺薄,居守于質(zhì)實而不居守于虛華。)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棄那些而求取這些。)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過去得到一(:太一,亦即道。與道相得,超越對立達到統(tǒng)一、和合不二)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天得到一從而清明,地得到一從而安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神明得到一從而靈信,山谷得到一從而豐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萬物得到一從而生長,侯王得到一從而成為天下的崇正。)

其致之,(這些都在于致求于一。)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fèi),(可以說天無從清明,恐怕要裂陷;可以說地?zé)o從安寧,恐怕要震發(fā);)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可以說神明無從靈信,恐怕要停歇;可以說山谷無從豐盈,恐怕要枯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jué)。(可以說萬物無從生長,恐怕要滅絕;可以說侯王無從尊貴而崇高,恐怕要跌翻。)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所以,尊貴則必定以卑賤為根本,崇高則必定以低下為基礎(chǔ)。)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谷gǔ)。(因此侯王自稱“孤(孤獨)、寡(孤單)、不穀(得不到贍養(yǎng))”,)

此非以賤為本邪(yé)?非乎?(這是他們以卑賤為根本和自非(~基礎(chǔ))。)

故致輿(yù)無輿,(所以,追求很多美譽則沒有美譽。)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由此,不想光華如同美玉、堅硬如同頑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向,是道的運動所在。柔弱,是道的妙用所在。)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天下的萬物是從“有”生出的,“有”則是從“無”生出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等才士聽聞大道,能夠勤懇順行于它;)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等才士聽聞大道,若有若無(將信將疑);)

下士聞道,大笑之。(下等才士聽聞大道,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為道。(不笑的話,就不足以是大道了。)

故建言有之:(因此建言有這樣的說法:)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明亮的道好似昏暗,前進的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平坦的道好似坎坷;最好的德好似虛谷,)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莫大的榮耀好似恥辱,廣大的德好似不足,)

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建高的德好似塌墮;質(zhì)地純真好似污垢,)

大方無隅,大器晚(mi?n)成,(至為方正好似沒有棱角;最大的器物無須制成(比喻大道無形;又或:最大的器具來制成其它物品卻悠然遲緩,比喻大道化貸萬物以自然無為),)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最大的聲音沒有動靜,最大的物象沒有形狀。大道隱匿而且沒有名字。)

夫唯道,善貸且成。(只有道,善于謀劃(/ 扶持)且善于成功。)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道(沒有陰陽的玄微)生“一(陰陽合而未分)”,“一”生“二(陰,陽分際)”,“二”生“三(天、地、氣)”【:關(guān)于“一,二,三”歷來解釋頗雜,此處不作定論】。)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背負陰而懷抱陽,中平(/ 虛沖)氣機從而陰陽合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谷gǔ),而王公以為稱。(天下所討厭的,莫過于“孤(孤獨)、寡(孤單)、不榖(得不到贍養(yǎng))”,王公卻用以自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事物或是增加反而減少,或是減少反而增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別人所教訓(xùn)人的話,<我>也拿過來教育他人:)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強梁霸道不得好死!我要以此為基本教義。)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馳騁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沒有形體者進入到?jīng)]有間隙者,我因此知道無為大有好處。)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用言語的教化,無為的好處,天下很少能比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b>(名譽與身體哪個親近?身體與財物哪個有分量?得到與失去哪個不好?)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過分吝惜必定大耗費,過多儲藏必定多失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不會遭到恥辱,知道停止不會衰敗,可以因此長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大的成就好像缺陷,它的功用沒有弊端。)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最大的盈滿好像空虛,它的作用不可窮盡。)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nè)。(最大的正直好像彎曲,最大的能巧好像笨拙,最大的充裕好像不足【/ 最大的辭辯好像遲吶】。)

躁勝寒,靜勝熱。(躁動戰(zhàn)勝寒冷,安靜戰(zhàn)勝炎熱。)

清靜為天下正(<知道>清靜,可以作為天下的端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有道,能奔善走之馬被停下來去耕田施肥;)

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天下無道,戰(zhàn)馬產(chǎn)駒于郊野。)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罪孽莫大于暢適欲望,禍患莫大于不知滿足,過錯莫過于追求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知道滿足的滿足,永遠充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外出大門,才能知曉天下;)

不窺牖(y?u),見天道。(不瞭望窗戶,才能洞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出行越遠的,知道的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因此,圣人不用行動而能知曉,不用看見而能清楚,不用作為而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從事于學(xué)習(xí)的日漸增加,修行于大道的日漸減少;)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減少而又減少,從而達到無所作為;無所作為則無不可以作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想要取得天下的,總是在于無所舉事;倘若有所舉事,則不足以取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圣人總是無所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作為自己的意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好的作為善好,不善好的也作為善好,于是得到了“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宜的作為信宜,不信宜的也作為信宜,于是得到了“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焉,為天下渾其心,(圣人處身天下,必順必合地為了天下混沌<自己的>意志,)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無不(對圣人)傾耳注目,圣人則將其都視為孩子。)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由出生到死亡。)

生之徒十有(yòu又)三,死之徒十有yòu三,(新生的人占十分之三,老死的人占十分之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yòu三。(而人們?yōu)樽非笊妗径袆印?,由此陷入死亡之地的,也占了十分之三。?/span>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那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追求生存而過于豐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sì)虎,入軍不被(pī)甲兵;(聽說善于保養(yǎng)生命者,陸地行走而不須躲避犀牛老虎,參加軍隊而不須穿戴鎧甲兵革。)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zhǎo),兵無所容其刃。(犀牛無從抵它的尖角,老虎無從撲它的利爪,兵器無從插它的鋒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那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死亡之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勢成之。(道來生育德來畜養(yǎng),萬物得形器用得成。)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因此,萬物無不尊崇道而珍重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崇高,德的尊貴,沒有人加封而總是自然而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道生出萬物、畜養(yǎng)萬物,)

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成長萬物、發(fā)育萬物,愛養(yǎng)萬物、督管萬物,生息萬物、庇護萬物。)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生養(yǎng)而不占有,作為而不倚恃,成長而不宰治,)

是謂玄德。(這就叫做“玄(:玄微的、屬性于大道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天下萬物有其初始,<可以>把它作為天下萬物的母親。)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然得到其母親,就可以由此知曉其孩子;)

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既然知曉其孩子,再歸守其母親,)

沒(mò)身不殆。(則終生不會衰敗。)

塞(sè)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qín瘽)。(塞上其(智慧的)洞穴,閉上其(欲望的)大門,終身不會不足(/ 勞苦);)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開啟其(智慧的)洞穴,幫助其(滿足欲望的)行為,終身不可救藥。)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洞察微妙叫做明白,持守柔弱叫做強大。)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使用它(:大道)的光芒,重歸于它的明亮,)

無遺身殃,是為習(xí)常。(不會給自身招致災(zāi)禍,這就叫做多重的常正。)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yì)是畏。(讓我有一丁點的知曉,我將會在大道上行走,就害怕走上邪徑。)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jìng)。(大道甚是平坦,俗人卻甚是喜好崎嶇。)

朝(cháo)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殿宇甚是加以修治(:宏大富麗),田地甚是荒蕪,倉庫甚是空虛;)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穿著華美,佩戴利劍,飲食豪奢,錢財無盡,)

是為盜夸,非道也哉!(這就叫做強盜頭子。強盜頭子,可不是大道?。。?/span>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chuò)。(善于建立的不可拔倒,善于抱守的不可脫失,子孫從而對他祭祀不斷。)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行大道于一身,其德則為純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行大道于一家,其德則為充余;)

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zh?ng);(修行大道于一鄉(xiāng),其德則為尊長;)

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行大道于國家,其德則為豐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行大道于天下,其德則為普遍。)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所以,以自身來觀知別人,以自家來觀知別家,以自鄉(xiāng)來觀知別鄉(xiāng),以本國來觀知別國,以一時代的天下來觀知古往今來的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通過什么來知道天下情形的呢?就是通過這個。)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性含藏深厚的人,可以比作新生的嬰兒:)

蜂蠆(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 ),猛獸不據(jù)(jù),攫(jué)鳥不搏。(蜂蟲毒蛇不螫他,兇禽猛獸不撲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筋骨柔弱卻握力緊固,)

未知牝(pin)牡(mǔ)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還不懂得兩性交合卻性器勃起,這是精真無比;)

終日號好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成天號哭卻嗓子不啞,這是和合無比。)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合叫做常正,知道和合叫做明白。)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豐厚生命叫做旺褔,意志縱使氣機叫做逞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物類壯大了就會衰老,稱之為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滅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不言說,言說的不知道。)

塞(sè)其兌,閉其門,(塞住其(智慧的)洞穴,關(guān)上其(欲望的)大門;)

挫其銳,解其分,(挫去其鋒銳,解脫其紛紜;)

和其光,同其塵,(柔和其光芒,純一其微末,)

是謂玄同。(這就叫做“玄同(玄微的齊同,超脫區(qū)分對立的混然純一)”。)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所以,不能得以親近,也不能得以疏遠;)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能得以利益,也不能得以危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不能得以尊貴,也不能得以卑賤,)

故為天下貴。(所以為天下尊貴。)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以常正來治理國家,以出奇來指揮作戰(zhàn),以無所舉事來取得天下。)

吾可以知其然也。(我是通過什么知道是這樣的呢?)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天下忌諱越多,百姓就越貧困;)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百姓兵器越多,國家就越昏亂;)

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人們智慧<技能>越多,奇巧的東西就越涌現(xiàn);)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物禮器越華麗,盜賊就越多。)

故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話說:)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所作為而百姓自會天性化育,)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喜歡安靜而百姓自會端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所舉事而百姓自會富足,)

我無欲而民自樸。(我以無欲望為欲望而百姓自會淳樸。)

我無情而民自清。(【,我沒有是非愛憎而百姓自會清明】。)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政治昏悶,則百姓淳樸;)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苛察,則百姓偽詐。)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啊,是褔的倚靠;褔啊,是禍的潛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dìng)。(誰知道其中的終極?那是沒有平正的。)

正(zhènɡ)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平正的又會成為奇邪,美好的又會成為妖孽。)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們的迷惑啊,早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因此圣人方正而不割傷,鋒利而不刺傷,)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而不強橫,光亮而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理百姓事奉上天(:君主所司)莫過于愛惜(:不傷不耗天地萬物)。)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zhònɡ)積德;(只有愛惜,因此早早服行(大道);早早服行(大道)這就叫做重視積蓄德性;)

重(zhònɡ)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重視積蓄德性則無往不勝;無往不勝則無人能知其終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無人能知其終極,則可以因此立國;立國的根本(:大道),則可以因此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dǐ),長生久視之道。(這就叫做深扎根須培固根柢,長久生存永不衰老的道門。)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pēnɡ)小鮮。(治理大的國家,好比是烹煮小魚(:貴靜)。)

以道蒞(lì)天下,其鬼不神;(用大道治理天下【的】,鬼魅不神能。)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并非鬼魅不神能,其神能不傷害人。)

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不但其神能不傷害人,圣人也不會受傷害(/ 也不會傷害百姓)。)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兩者互(/ 皆)不傷害,所以德性(/ 得以)交相歸化(于大道)。)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國,是流水的下游,是天下的雌性。)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天下間兩性的交合,雌性總是以安靜來戰(zhàn)勝雄性,因其安靜,所以適宜居于下位。)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所以,大國對小國居下,則取服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小國對大國居下,則取從于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或是居下而取服,或者居下而取從。)

大國不過欲兼畜(xù)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大國不過是想兼納別人,小國不過是想?yún)⑴c別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雙方】都能達成自己所想要的,則大國適宜居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大道,是萬物的歸依。是善者(:明慧純良的人)的寶物,是不善者所應(yīng)保持的。)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話語可以贏得尊敬,高尚的行為可以贏人愛戴。)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人若不善,有什么理由可以拋棄他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所以,加冕天子,封置三公,)

雖有拱(g?ng)璧以先駟(sì)馬,不如坐進此道。(即使前有拱璧后有駟馬(的隆重儀式),不如恭敬地獻上這個大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古時之所以珍貴這個大道,為什么呢?)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yé)?(不是說“有愿望從而得成,有罪過從而豁免”么?)

故為天下貴。(所以為天下所珍貴。)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作為于“無所作為”,行事于“無所行事”,品味于“無所品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以小為大、以少為多,用大德來對待怨責(zé)。)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圖謀難事要在其容易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大事要在其細微的步驟。)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而來,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而起。)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圣人始終不自居高大,所以能夠成就其高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nán)。(輕易許諾必定缺少信用,容易越多必定困難越多。)

是以圣人猶難(nán)之,故終無難(nán)矣。(因此圣人重視于困難,所以至終沒有困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安定的,容易把持;未始的,容易謀劃;質(zhì)脆的,容易分開;微細的,容易離散。)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要在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作為,要在還沒有混亂的時候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粗的大樹,生長于毫末小芽;)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九重筑的高臺,起建于一筐泥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仭高的攀登,開始于腳下平地。)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多為的則失敗,強執(zhí)的則失去。)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因此,圣人無所多為,也就沒有失敗;無所強執(zhí),也就沒有失去。)

民之從事,常于幾(jī)成而敗之。(老百姓做事,總是在即將完成的時候卻告以失敗。)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堅持像開始一樣謹慎直到最后,就不會有敗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因此,圣人以無所欲望作為欲望,從而不去貴重難得的貨物;)

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無所教化作為教化,從而歸復(fù)眾人的過分之失。)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因此能夠輔助萬物的自然而然,而不敢多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行施大道,不是用來使百姓聰明,而是用來使百姓愚昧。)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在于他們有太多智慧。)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所以,用智慧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禍害;)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用絕棄智慧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福益。)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始終明白這兩點,也是治理法式。始終知道治理法式,這就叫做“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玄德”深奧啊,幽遠啊,與物類相反啊,【然后】能達到無比的通順。)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為所有溝谷的大王,因為它們善于對其居下,因此能成為所有溝谷的大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因此,圣人想尊居于百姓之上,必定以言語謙下于百姓;)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想貴居于百姓之前,必定以自身卑后于百姓。)

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zhònɡ),處前而民不害。(所以,圣人處在上面而百姓不感到沉重,處在前面而百姓不覺得妨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所以,天下樂于推舉而不壓制。)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正是因為他無所爭求么?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太大,大得不像什么。)

夫(fú)唯大,故似不肖。(正因為不像什么,所以才大;)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fú)!(如果像什么,那么它早就很渺小了。)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我總是有三樣法寶,持守而且珍藏它們:)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其一叫做“慈愛”,其二叫做“節(jié)儉”,其三叫做“不敢做天下的率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慈愛,所以能真正勇敢;節(jié)儉,所以能真正廣大;)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不敢做天下的率先,所以能擔(dān)當(dāng)成就大事的領(lǐng)導(dǎo)者。)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現(xiàn)在要是舍棄慈愛而去勇敢,舍棄節(jié)儉而去廣大,)

舍后且先,死矣!(舍棄謙后而去爭先,則必死無疑了!)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慈愛,用來戰(zhàn)斗則勝利,用來守衛(wèi)則堅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上天來扶助建立國家,則應(yīng)當(dāng)用慈愛作為護城墻。)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于做將領(lǐng)的不恃武,善于作戰(zhàn)的不發(fā)怒,)

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善于勝敵的不交戰(zhàn),善于用人的能卑謙。)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這就叫做不爭的德性,這就叫做用人【的能力】,這就叫做順合上天,是自古的至高法則?。?/span>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指揮作戰(zhàn)有這樣的話:)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我不敢自居主方而寧可做為客方,不敢前進一寸而寧可后退一尺(:善勝敵者弗與)。)

是謂行(xing)無行(háng),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這就叫做行進而沒有行隊,捋挽而沒有胳臂,執(zhí)握而沒有兵器,拉扯而沒有敵人。)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災(zāi)禍之大莫過于浮躁散漫(/輕敵),浮躁散漫(/輕敵)幾近喪失我的法寶(:大道)。)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所以,投入的兵力相當(dāng),則悲重的一方獲勝。)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話很容易知曉,很容易踐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天下沒人能知曉,沒人能踐行。)

言有宗,事有君。(說話有依據(jù)(:大道),行事有主宰(:大道)。)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正因為人們不了解(大道),因此不明白我。)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明白【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可貴。)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而懷玉。(因此圣人衣著粗樸而懷揣美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明白卻無知(:大智若愚),是為可貴;無知卻聰明,是為弊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為防病于弊病,所以沒有弊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沒有弊病,因為他防病于弊病,所以沒有弊病。(:在老子看來,真正的“知”是明曉于大道,從而達到完善“不病”;不明曉大道,縱然知識再多也是“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百姓不畏懼暴力,則暴亂將要來臨?。?/span>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不要侵擾百姓的安居,不要壓制百姓的生存。)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只有不去壓制,因此才不被壓制。)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xiàn);自愛不自貴。(因此圣人自我了解而不自我見解,自我珍重而不自我高貴。)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棄那些而求取這些。)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敢于膽大者則被殺,敢于膽小者則存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這兩者,或是有利或是有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上天所討厭的,誰知道是為什么?)

是以圣人猶難之。(所以圣人仍感到難。)

天之道,(上天的大道,)

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chǎn)然而善謀。(不用戰(zhàn)爭卻善于戰(zhàn)勝,不用說話卻善于答應(yīng),不用召喊卻自動前來,悠然遲緩卻善于謀劃。)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天道之網(wǎng)廣漠無形,雖然稀疏卻不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如果百姓總是而且毫不怕死,又怎么能用刑殺震懾他們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假使百姓總是害怕死,而那些作亂者我將會抓起來殺掉,有誰還敢作亂呢?。?/span>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如果百姓總是而且非常怕死,則總是有掌管刑殺者(:大道)。代替掌管刑殺者去刑殺,)

是謂代大匠斫(zhuó)。(這就叫做代替工匠去砍木頭。)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代替工匠去砍木頭的,則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人類之所以遭受饑餓,因為他們納稅過多[~取用飲食過多(:不重節(jié)儉)],因此遭受饑餓。)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百姓之所以治理不好,因為他們的統(tǒng)治者有所為,因此治理不好。)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人們之所以會輕視死亡,因為他們貪求生存的豐厚,因此輕視死亡。)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只有無所作為于生存的,才是善于珍重生命。)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人活著的時候肢體柔弱,死后卻直挺僵硬。)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活著的時侯植株柔脆,死后卻干枯堅實。)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說:僵硬強大,屬于死亡之類;柔弱,屬于存活之類。)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烘hōng)。(因此,軍隊逞強則不能取勝,樹木挺強則遭到折斷。)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強大居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天然的規(guī)則,猶如拉弓:)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瞄高了就壓低些,瞄低了就舉高些;)

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拉的過大就減小些,拉的不足就增大些。)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天然的規(guī)則,減損有余的而增益不足的;)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人世的規(guī)則卻不這樣,而是損害不足的來奉養(yǎng)有余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誰能夠有余而有所奉從于天然呢(/ 誰能夠有余從而有所用來奉獻天下呢)?只能是修持大道的人?。?/span>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因此,圣人作為了而不占有,成就功績而不貪居。)

其不欲見(xiàn)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不想顯現(xiàn)賢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天下沒有比水更質(zhì)地柔弱的了,而攻克堅強的東西卻沒有能夠戰(zhàn)勝它的,因為它無所謂于被改變形體。)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質(zhì)地柔軟的(/ 水)能戰(zhàn)勝質(zhì)地剛硬的,力量弱小的能戰(zhàn)勝力量強大的,天下沒有不知道的,卻沒有人能夠照行。)

是以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話說:)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b>(承受國家的恥辱,這就叫做社稷的君主;承受國家的災(zāi)殃,這就叫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如同說反了。)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和解重大的忿怨,必然有剩余的忿怨,怎么能夠算是妥善?)

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因此,圣人持有債券卻不責(zé)求別人償還。)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chè)。(所以,有德的人掌管債券,無德的人專事征斂。)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所謂親疏,總是和善德之人相處。)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國家小人民少)

使有什(shǐ)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ɡ)死而不遠徙。(即使有供十人百人的器物而不去使用,使百姓重視死亡而不遷徙遠方)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雖然有船只車輛,卻無從乘坐;雖然有盔甲兵器,卻無從布陣打仗)

使人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讓百姓重新結(jié)繩而用來記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甘享他們的食物,欣賞他們的衣服,安住他們的居所,喜歡他們的風(fēng)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鄰近的國家相互望得見,雞狗的聲音相互聽得著,)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但百姓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實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信實)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道”的人不博聞,博聞的人不知“道”)

圣人不積。(圣人不存占有之心,)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傾力為了他人自己越有;傾力給予他人自己越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的大道,利益而不妨害;)

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圣人的大道,作為而不爭求。)

 

 

《功德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莊嚴清凈土,上報四重恩,下除諸惑苦。

若有見聞?wù)撸ぐl(fā)道德心,盡此一患身,同歸大道根。 

[轉(zhuǎn)載]《道德經(jīng)》王弼本與直譯速查速誦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