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政策誤中華
來源: 巍巍昆侖 作者:流波
昆侖:流波老師,隨著您《源——人類文明中華源流考》(以下簡稱《源》)一書的讀者越來越多,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自人類文明發(fā)端以來引領人類上萬年直到近代才有所衰敗的歷史有了一個全面的全新的認識,中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由此一些讀者認為今天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的英語在中國大陸諸如高考、考研、評職稱、找工作等等無孔不入的考試制度產生質疑,國家政策、社會慣例將一門外語自覺不自覺提高到關系到國民生計生存的地步究竟是為什么?是被西方文化“蒙漢”對自己文明文化失去信念而張狂失措了嗎?
流波:是的,改革開放后的主體迅速走到了崇洋媚外西方文明文化的極端,內心自卑自虐到認為英語替代漢語的快速到來,認為不好好學英語,人就沒有出路,國家就要落后,英語是全面改革開放的必然……理由多了。于是乎從高考必須考英語到英語成為考研、考博、評職稱、出國甚至于找好點的工作的必要條件,英語成為中國大陸從小學開始必學的重點課程,等等,在這種強大的國家、社會共同政策、環(huán)境之下,英語成了年輕人面臨的考試枷鎖,學校將英語教學延伸到了幼兒園,有的家長變態(tài)到將英語學習“鎖定”到了胎教……于是從學校到社會各種培訓班風起云涌、經(jīng)久不衰到今天。其實,英語考試三十年來發(fā)展成為中國大陸巨大的社會產業(yè),其對中國大陸兒童、學生的智力、身心摧殘是罄竹難書,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是無底黑洞,對中華文明文化的復興是最大的軟實力障礙。
昆侖:也有不少有識之士不斷呼吁,國家政府為什么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流波:是,這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就是任憑沒有掌握社會權力、社會資源的人怎樣呼吁、怎樣吶喊,不管是對國家有利的還是對民族有益的,只要不牽涉到掌控者們眼前的利益,他們就壓根不當一回事,甚至于還認為你們是在杞人憂天或滋擾他們的盛世美夢。
昆侖:久而久之,社會就形成了英語對漢語的強勢,一些學者、老師可能還胡謅、鼓吹英語的先進性,說漢語是象形字是落后文字等什么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