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
俾斯麥,世界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德意志帝國第一任宰相。他依靠“鐵血政策”統(tǒng)一德意志,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quán)。
1872年5月14日,俾斯麥在帝國國會發(fā)表演說,演說中頗有力的抨擊羅馬教皇,更是發(fā)出怒吼:“我們不會去卡諾莎,肉體靈魂都不會去!”
“卡諾莎”是指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1077年曾發(fā)生著名的“卡諾莎之辱”——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也叫海因里希四世)求教皇寬恕,赤足披氈在堡外雪地呆了3天3夜,才被放過。
從此“卡諾莎”就成了歐洲人恥辱的代名詞,尤其是德國人。可不巧,亨利四世之后100年,中世紀(jì)德意志最強王者——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也叫腓特烈一世,著名的“紅胡子”)又跑去求教皇寬恕,重演了一次“卡諾莎之辱”,盡管地方換成威尼斯。
性格剛烈的俾斯曼,畢生獻給德意志民族事業(yè),歷史上兩代皇帝受了教皇的氣,尤其是打造同時代歐洲最強國家的巴巴羅薩都不能避免,他對教皇的氣憋了好多年。
“紅胡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
小編“子屠龍”寫過亨利四世的“卡諾莎之辱”,那么本文就來談?wù)劙桶土_薩的事兒。
如果說亨利四世是因為教權(quán)干涉政權(quán),導(dǎo)致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鬧翻;那么巴巴羅薩是因為政權(quán)干涉教權(quán),導(dǎo)致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干架。
巴巴羅薩對意大利有著強烈的興趣,除了想占有意大利北部富庶的地區(qū),還想控制羅馬城里的教皇。你對領(lǐng)土有期望算出格了,還想搞教皇,這事就鬧大了!
那時候,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就是:入侵意大利。巴巴羅薩一生共6次攻打意大利,并扶持對立教皇維克多四世來對抗正統(tǒng)教皇亞歷山大三世。
在巴巴羅薩大軍的壓迫之下,居然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沒垮掉,這很奇怪。更驚奇的是,北部意大利諸城還被打成一條心,大家組成“倫巴底同盟”來對抗入侵。
巴巴羅薩進入米蘭城
巴巴羅薩打了這么久的意大利,搞得路人都皆知他的心思,教皇亞歷山大三世自然心里清楚。
他反對巴巴羅薩干涉教權(quán),就聯(lián)絡(luò)威尼斯、西西里為外援,并積極采取一切措施支持倫巴底同盟。
總之,狗血劇肯定不會少。就巴巴羅薩和教皇的角度看,大體可概略為3個看點:
1167年,巴巴羅薩打進羅馬。外逃的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策動倫巴底同盟與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結(jié)盟。
1176年,巴巴羅薩在雷那諾之戰(zhàn)中被倫巴底同盟軍擊敗,被迫求和。
1177年,巴巴羅薩親自到威尼斯拜見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吻其短靴,表示臣服。隨后,簽訂《威尼斯合約》,巴巴羅薩承認亞歷山大三世為合法教皇,雙方的沖突暫時中止。
十字軍東征
巴巴羅薩在軍事失敗后,便改變策略,企圖用外交手段壓制教皇。
1186年,巴巴羅薩讓兒子亨利與西西里國王聯(lián)姻,成功拆散教皇與西西里的聯(lián)盟,讓意大利陷入德意志勢力的包圍之中。
然后,就是沒有然后,因為巴巴羅薩死了,不過這死也是很傳奇!1189年,巴巴羅薩參加第3次十字軍東征。第二年6月,在渡薩勒夫河的時候,年近7旬的巴巴羅薩跌下馬溺水而亡。
縱觀巴巴羅薩的一生,他對意大利長期用兵,從而削弱神圣羅馬帝國對境內(nèi)諸侯的控制,為以后教皇利用政治形勢擴大權(quán)勢制造了良機。
友情提示:太多網(wǎng)絡(luò)文章把巴巴羅薩的死定格在1189年,事實上的時間是1190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