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命運多舛,在6歲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小小年紀登上德意志國王的寶座。
因為年紀小,所以他的母親阿格尼絲開始攝政。
阿格尼絲并不是出色的政客,因此被各諸侯欺負。
在她掌權的幾年時間里,諸侯勢力急劇擴張,隱然有與國王相庭抗禮的趨勢。
這段時期的德意志,如同我國的東周時代,各諸侯國自恃武力,對朝廷沒有敬畏之心。
可歷史線在這里拐了一個彎。
阿格尼絲為了對抗諸侯,所以聯(lián)絡了教廷的力量欲進行牽制。
結果大主教安諾二世也是狼子野心,居然脅迫阿格尼絲交出了權力,控制了整個朝政。
如此一來,內有奸臣當道,外有諸侯作亂。
1073年,爆發(fā)了薩克森叛亂。
這一年,亨利四世23歲。
我不知道年輕的國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內心是怎樣的煎熬和悲哀。
可事情并沒有完全結束。
同年,格里高利七世繼任教宗,這位野心勃勃的教皇頒布了著名的《教皇敕令》。
里面約定了教皇權力至高無上,有權廢黜皇帝。
還特別提到:“一切君主應親吻教皇的腳”。
這一系列的規(guī)定明顯是要凌駕于皇帝之上。
年輕的亨利四世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
1076年,因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格里高利七世宣布開除、廢黜、放逐亨利四世。如果他不能在一年之內獲得教宗的原諒,那么德國臣民都會解除對他的效忠。
同年10月,在帝國會議上,大多數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內恢復教籍,那就會重新選舉國王。
至此,亨利四世迫于壓力。在凜冽的寒風中,踏上了卡諾莎之行。
這次行程又被歷史學家們稱之為“卡諾莎之恥”!
格里高利七世的目的是宣告教宗的強大,最終控制德意志國王。
如今亨利四世服軟示弱,給足了教廷的面子,格里高利也就原諒了亨利四世的所為。
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亨利四世重新獲得權力之后,漸漸開始了對各諸侯的清洗。
他遠交近攻,拉攏一批,打垮一批,盡顯成熟的政治手段和軍事眼光。
8年后,將德意志牢牢控制在手的亨利四世揮師南下,一舉攻破占領教廷所在地梵蒂岡,抓捕廢黜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任命新教皇克雷芒三世。
并加冕為圣羅馬帝國皇帝。
至此,一場歐洲版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終于結束。
不得不佩服亨利四世,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物。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