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
《交流的技巧與藝術(shù)》
交談作為一種雙向溝通的方式,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特點:
(1)交流的雙向性。
美國語言心理學家羅西· 薩爾諾夫說過“交流是雙行道” ,“沒有回應(yīng)的談話是無效談話,說話藝術(shù)最重要的應(yīng)用,就是與人交談” 。交談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交談雙方交互發(fā)出信息與交互接收信息的過程,是一種雙向交流,雙方必然自始至終扮演既是聽者又是說者的雙重角色,雙方都要自覺地圍繞某一共同的話題,各抒己見,互相反饋。因此,交談?wù)卟粌H要會說還要會聽,聽說兼顧,互相配合,才能達到真正的交流。如果各說各的,互不相干,或只有一方說,另一方被動地聽,都不利于交談的順利進行。
(2)交談的靈活性。
一是話題的易轉(zhuǎn)移性。一般來說,交談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在交談進行過程中,聽說雙方出于某種需要常常自由地轉(zhuǎn)換話題。這就要求交談?wù)咦龅窖噪S旨遣,并根據(jù)談話的具體情況,及時調(diào)整自己說話的內(nèi)容和方式,靈活地組織話語,以便獲得較好的談話效果。即使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也可以根據(jù)交談的條件或目的,隨機應(yīng)變,擺脫窘境。至于日常聊天,話題更為自然、隨意。二是地點的隨意性。交談既可在鄭重的社交場合,也可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傊?,可以比較靈活地處理。
(3)鮮明的口語特征。
交談通常不需做書面準備,多半是邊想邊說,語言信息的傳遞非???,說話人沒有過多的時間對語言進行加工潤色,一般是用通俗平易、淺白清晰、好說易懂的語言說話,不太講究詞語的華美,所以口語色彩相當鮮明。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句式短,話語簡潔明快,容易上口入耳,方便信息快速傳遞;二是帶有豐富的口語詞匯,如方言俚語、行話、流行語等;三是話語連貫性不強,甚至省略了某些內(nèi)容。由于雙方同在一個語境中,交談的目的、內(nèi)容明確,所以說話即使是不連貫,有較多的省略語,雙方都能聽得懂,即便是說錯了或?qū)Ψ铰牪幻靼祝部梢赃M行糾正、重復(fù)、解釋和補充。
語言交際禮儀的關(guān)鍵是尊重對方和自我謙讓。然而,如果僅有這種良好的愿望卻使用不當?shù)谋磉_方式,結(jié)果仍可能事與愿違。所以交談既要強調(diào)主觀動機,又必須講求實際效果。如何使兩者兼顧,切斯特菲爾德爵士(Chesterfield)是國際禮法家推崇的談話藝術(shù)大師,他曾經(jīng)留下許多具有哲理性的忠告:
(1)常常說話,但不要說得太長。
(2)對什么人說什么話。
(3)少講故事,除非貼切而簡短,以絕對不說為妙。
(4)切不要拉住別人的衣袖或手講話。
(5)隨和眾人,不要獨斷自尊。
(6)在成分復(fù)雜的人群中,避免辯論。
(7)勿作自我宣傳。
(8)外表坦白而直率,內(nèi)心謹慎而仔細。
(9)談話時正面視人。
(10)不要隨便播散或聽受流言蜚語。
(11)不要模仿他人,也不要贊許他人的模仿。
對于言談交際的一些準則,我國古書也有大量記載,孔子曰:“辭達而已矣。”(枟論語· 衛(wèi)靈公枠)即言詞是以達意就可以了。關(guān)于言談與心理,我國古話有:“言談之道,攻心為上” ,“發(fā)人曲衷,動之以情” ,“以虛求實,曲得所謂” 。
下面談?wù)務(wù)Z言交際的三項基本要求:
一、態(tài)度謙虛誠懇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人類高尚的品質(zhì)。古往今來,人們給予它崇高的贊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謙虛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fā)芽生長。”我國也有“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訓,更有如毛澤東所說“謙虛使人進步”等偉人哲士贊美謙虛的至理名言。謙虛本身就是一種“禮”的表現(xiàn)。
只有在交談中謙虛禮讓、多聽少講、先聽后講,像俄國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在開口之前,要把舌頭在嘴里打十個圈,才容易贏得對方的好感,才可能給人以誠懇謙虛、可以信賴、可以合作的印象。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也認為:“我決定避免一切直接觸犯他人感情的活動和一切獨斷自尊的言論。我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表示肯定的字眼,如‘當然’ 、‘不用說’等,而代以‘照我看’ 、‘我覺得怎樣怎樣’或‘似乎’ 、‘好像怎樣怎樣’ ,不久,我便發(fā)現(xiàn)這種態(tài)度改變的益處。”可見語言交際時,謙虛是相當重要的。怎樣才能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氛圍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謙虛,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可用以下四種方法:
轉(zhuǎn)移對象法
當受到表揚和贊美的時候,如果你感到在眾人面前窘迫的話,不妨想辦法轉(zhuǎn)移人們的注意力,用巧妙的“脫身法” ,把表揚和贊美,“嫁接”到別人身上。有一年“八一”節(jié),賀龍參加了興縣的文藝晚會,一位“少年詩人”朗誦他的新作:“我要講一個英雄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南昌起義,這個英雄就是賀老總!”剛朗誦到這里,突然有人喊:“小鬼你這話不對頭,南昌起義怎么只有一個英雄!”說話的正是賀老總。賀老總把他叫到跟前,親切地說:“小鬼,我告訴你,南昌起義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是周恩來副主席,還有朱德、劉伯承、聶榮臻同志,那時我還不是共產(chǎn)黨員呢,能算什么英雄呢?不過你朗誦得極有感情,回去好好改改,改好再朗誦,下次我一定還來聽。”
賀老總不讓“少年詩人”歌頌自己,而是把歌頌的對象轉(zhuǎn)向周恩來、劉伯承等人,充分地表現(xiàn)了他謙虛、豁達、虛懷若谷的品質(zhì)。
a. 自輕成績法
任何稱贊和夸獎,都不可能毫無緣由,或是因為某件事或是因為某方面的成績。這時你不妨像繪畫一樣,輕描淡寫地勾勒一筆,卻在淡泊之中見神奇。牛頓創(chuàng)建的“牛頓力學”聞名世界,當朋友稱他為偉人時,他謙虛而真誠地說:“不要那么說,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我。不過,我自己覺得好像一個孩子在海濱玩耍的時候,偶爾撿到了幾只光亮的貝殼。但是,對真正的知識大海,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呢。”牛頓把知識看成大海,把自己的巨大成就看成是幾只“貝殼” ,而且說得十分輕松,似乎他的成就就連一個孩子都能取得,這就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我謙虛的精神,而且極富情趣。
b. 相對肯定法
面對別人的稱贊,如果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不但起不到謙虛的作用,反倒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正如俗話所說:“謙虛過度等于驕傲。”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人屢見不鮮,比如有人稱贊某演員演技高超時,她竟不屑一顧地說:“這算啥!”言外之意,她的真本領(lǐng)還沒有拿出來。相反,有人在稱贊
c. 妙設(shè)喻體法
直言謙虛,固然可貴,但弄不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特別是兩個人之間,如果僅僅說“你比我強多了”這類話,容易產(chǎn)生嘲諷揶揄之嫌。遇到這種情形,你不妨用一個比喻方式,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謙虛。
一天,郭沫若和茅盾兩位文學大師相遇了,他倆談得非常愉快,話題很快轉(zhuǎn)到
這兩位文學巨匠圍繞著
二、親切自然
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說話時適當做些手勢是可以的,但不要手勢過多,也不要動作太大,更不能手舞足蹈。與人談話時,距離太遠或太近都不好,不要用手指指人,也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更忌諱講話時唾沫四濺。談話時,雙方應(yīng)相互正視、相互傾聽,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更不要看書報或者面帶倦容、哈欠連天,也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動作,如玩指甲、弄衣角、搔腦勺、壓指節(jié)等等,這些動作都不禮貌。
如果是許多朋友一起交談,講話的人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其中一兩個熟悉的人身上,要照顧到在場的每一個傾聽的人,除了特別注意正在說話的人外,你的目光也應(yīng)偶爾光顧一下其他的人。應(yīng)該使在座的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不要只讓兩三個人說話。對于比較沉默的人,亦應(yīng)設(shè)法使他開口,比如問他:“你對這件事怎么看”或“你有什么看法”等等。
三、語調(diào)平和沉穩(wěn)
語調(diào)是人們流露真情的一個窗口,愉快、失望、堅定、猶豫、輕松、壓抑、狂喜、悲哀等復(fù)雜的感情都會在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中表現(xiàn)出來。它不但展現(xiàn)著一個人的感情世界,也表露了他的社交態(tài)度。那種心不在焉、和尚念經(jīng)的語調(diào)絕不會引起別人感情上的共鳴。因此,交談時的聲音大小、輕重、粗細、高低、快慢有著具體的規(guī)范:
(1)發(fā)音清晰易懂,不夾雜地方鄉(xiāng)土口音。
(2)放低聲調(diào)比提高嗓門來得悅耳。
(3)委婉、柔和的聲調(diào)比粗厲、僵硬的聲調(diào)顯得動人。
(4)發(fā)音稍緩,比連珠炮式易于使人接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