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的禮儀文化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俄羅斯禮儀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豪華,奢侈,各階層之間相對封閉。禮儀的游戲化、形式化取代了道德標準。
如果說19世紀中期以前俄羅斯禮儀的推廣多局限于貴族階層,那么,從19世紀中期開始禮儀的傳播擴大到商賈、小市民和知識分子等各階層。
1)商賈禮儀
商界竭力效仿貴族的生活作風和習俗。為了表現(xiàn)智慧,商賈間特別流行俗語、諺語,甚至達到泛濫的程度。例如;《莫管閑事》(Не в свои сани не садис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На всякого мудреца довольно простоты).《貧人基富》(Не было ни гроша да и вдруг алтын.)等等。
19世紀下半葉,富裕的商賈像貴族一樣舉辦宴會、招待會、舞會。但此時的商賈禮儀實質(zhì)上是強者的肆意妄為、弱者的奴顏婢膝和阿諛奉承,還有女人的嬌揉造作。
商賈子弟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接受良好的古典教育,家庭教師多出自沒落貴族之家,有良好的修養(yǎng),掌握上流社會的禮儀規(guī)則。為新一代俄羅斯文明人的產(chǎn)生奠定了獨特的社會基礎。
2)小市民禮儀
1775年,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 )頒布詔書,劃定一類特殊的城市居民--小市民,即未列入商賈行列的城市居民。
小市民被迫受雇于人,掙取必要的生活資料。同時努力出人頭地,走出小市民階層,躋身富人行列。在這個成分不同的群體里也形成了自己的禮儀。因此。他們竭力效仿主人,復制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做派。但又使自己與商賈區(qū)別開來,表現(xiàn)得極其文雅,言談中常使用各種深奧的,有些甚至自己都不懂的外來語。與重要人士交談時,小市民通常表現(xiàn)得殷勤客氣、畢恭畢敬。
在文明不夠發(fā)達的社會,他們滑稽的模仿,怪誕的行為方式導致了“小市民”這個概念一度成貶義詞,并帶有精神空虛、無知、思味的色彩。
3)知識分子禮儀
19世紀,社會上形成了與小市民截然相反的文明人-- 知識分子,他們受過教育,有知識,充滿理想,是時代的先進代表
19世紀俄羅斯知識分子具有古希臘羅馬時期個性典范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思想性、知識性、精神性。他們不斷自我完善,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承擔道德責任。其行為舉止的突出特點是細膩、禮貌。
知識分子階層制定了美好、體面、符合身份的行為準則。他們不追求衣著、家庭裝修的華麗,以及飾品的貴重,只求大眾化、非劣質(zhì),追求以道德、理智民主、精神、人格修養(yǎng)為基礎的思想意識和風俗習慣。道德修養(yǎng)中最主要的是尊嚴,即突出個人自身價值的品質(zhì)。
蘇聯(lián)時期的禮儀文化
20世紀初形成的俄羅斯禮儀簡單隨意,沒有特別之處。當時流行正式拜訪和家庭拜訪,冬季一定要舉辦舞會,姑娘們在舞會上結識自己的心上人。到劇院看戲,逛公園,節(jié)日游玩活動也很普遍。世界奧林匹克競賽的恢復帶動了很多人從事各種體育運動。,
1917年十月革命及此后的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同人們無暇顧及舉止風度。戰(zhàn)后,“上流社會”的概念消失。禮儀規(guī)則被視為資產(chǎn)階級的臆想,是一堆毫無意義的荒謬規(guī)則,只能使生活復雜化,是百無一用的東西。因此。當時流行的是“不太禮貌”。此外,農(nóng)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致使城市居民總體文明水平下降。
這一時期。由于高等教育對全民開放,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20世紀初農(nóng)民和工人是受尊敬的階層,但到20世紀下半葉,人們的理念開始轉變,多數(shù)人都努力讀完大學,爭做有知識的文明人。一些禮貌用語普遍流行,如:表達請求時說“能勞駕您……嗎?'(Не будете ли Вы любезны …),“勞駕您… ”(Будьте добры…)。
當時的禮儀規(guī)范、服裝都很普通,沒有刻意的要求,著裝方面流行男士的正裝,女士的連衣裙、襯衫加過膝短裙。
俄羅斯當代禮儀文化
俄羅斯當代禮儀是經(jīng)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tǒng)禮儀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提煉而成。
按用禮儀的適用對象和范圍,俄羅斯當代禮儀分為四大類:外交禮儀、軍事禮儀、宗教禮儀和全民禮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