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咨詢中,遇到很多的來訪者感到迷茫,生活無意義,他們總是會問:
我們應(yīng)該怎樣生活?如何去面對我們終有一死這一事實?假如沒有預(yù)定的目的,我們該如何活下去?
這些似乎是哲學應(yīng)該解決的命題。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這條路上進行不懈的心靈探索。 存在主義大師歐文.亞龍說,事實上,我們應(yīng)該擁有這樣的態(tài)度來生活:如果我們有機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不斷重復我們生命的歷程,我們會說,我愿意。
亞龍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也被稱為心理治療界的活化石。
如果你現(xiàn)在正處于人生十字路口,如果你正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并且時時與死神擦肩而過,如果你衣食無憂卻不知為何而活,如果你感到人生無意義,那么,是時候坐下來,與亞龍這位智慧老人開啟一次靈魂上的對話了。
亞龍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心理作家,他的文學造詣,在心理學界無人超越;他字里行間的真誠讓人為之動容;他對自己內(nèi)心的大膽剖析讓人嘆服;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在治愈別人,也在療愈自己。
1、《成為我自己》
這是亞龍在自己80多歲時完成的一本自傳,他通過對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學習與治療的回顧與梳理,用他的一生來講述如何成為自己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心理治療大師的成長路徑,他是如何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如何整合不同的心理治療流派,又是如何在心理治療的同時,讓寫作成為了他表達思想的陣地。
他思想的深邃,來自于早年涉獵廣泛的閱讀,以及對哲學的深度癡迷。而他一次次的抉擇,離不開16歲遇見的靈魂伴侶,如今已先他而去的愛妻瑪麗蓮的指引,他把她稱為自己的人生導師。
2、《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
這是歐文.亞龍的一部思想傳記,由他的得意門生朱瑟琳.喬塞爾森近距離解讀:他那些人生智慧從何而來,他是沿著怎樣的一條路走到了這里?
朱瑟琳是他的讀者之一,在她生活陷于絕望時,亞龍的著作成為了點亮她生活的明燈。她給亞龍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由此開啟了兩人長達27年的作為同行與朋友的關(guān)系。
如果說《成為我自己》是亞龍用自身的視角審視自己,那么《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則是用他人的視角去了解亞龍思想中的精髓。
3、哲學主題——《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治療》
亞龍很年輕的時候,就對哲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是他與許多治療師不一樣的成長路徑。
很多心理治療大師會在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治療經(jīng)驗之后,才開始研究宗教與哲學。比如榮格,在他中年以后,接觸到大量的中產(chǎn)階級,他們衣食無憂,事業(yè)有成,但卻遭遇了中年危機,甚至覺得活著毫無意義,而這些最終會歸結(jié)到哲學的命題。
對亞龍影響最深的兩位現(xiàn)代哲學家是尼采和叔本華。他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把尼采和叔本華帶到了小說中,讓他們用哲學思想,參與到心理治療之中,并最終出版了《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治療》這兩本書。
在尼采的哲學中,有這樣一種傾向,他沿著內(nèi)在心靈,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向前邁進,朝著實現(xiàn)個人潛能的可能性向前邁進。也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是最簡明扼要的概述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目標。
他把尼采、布洛伊爾,甚至弗洛伊德寫進了小說里,讓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在這里相遇,并且通過尼采與布洛伊爾之間相互治療的故事,在這兩個男人之間逐漸創(chuàng)造出一種真誠的關(guān)系,而這對他們雙方最終起到了救贖的效果。亞龍的這本小說最后被搬上了銀幕,也就是同名電影《當尼采哭泣》。
而在《叔本華的治療》這本書中,亞龍設(shè)置了兩個靈魂人物,代表了作為哲學家的叔本華,以及作為治療師的自己,他們參與到了同一個團體。他們通過不同的治療手段,去爭取團體成員心靈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認同。
叔本華的棄欲哲學告訴我們,依附性增強了生活不可逃避的痛苦,解救之策在于,一個人需要依靠自己,和讓自己擺脫這種無止境的欲望循環(huán)。而心理治療恰恰強調(diào)的是人生最初階段依附的重要性。
4、心理治療中的倫理議題——《診療椅上的謊言》
在心理治療中,無論是治療師還是來訪者都需要做到坦誠,這種袒露的限制和界限在哪里?一邊要建立真誠的關(guān)系,一邊卻要加以嚴格的規(guī)范性的限制,這可能嗎?在治療過程中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規(guī)范以及以金錢換服務(wù),它不會侵蝕關(guān)系的真誠性嗎?治療師可以與病人做朋友嗎?治療師和病人之間,可以有愛與性的關(guān)系嗎?
亞龍通過一部小說《診療椅上的謊言》,嘗試回答這些倫理問題,與我們探討治療師與病人之間的界限問題的所有復雜因素,治療中的風險和誘惑,治療師的欲望,避開陷阱的模式,以及病人被利用的危險。
實際上在治療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謊言。比如來訪者因為向丈夫隱瞞了某些事情而感到焦慮不安,或者伴侶對自己隱瞞了出軌的事實,讓自己感覺到被背叛,或者來訪者在咨詢師面前,因為沒有建立信任的關(guān)系,而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充滿了謊言。
唯有將那些真實的東西表達出來,才有可能治愈,而工作的基礎(chǔ)是真誠。
5、心理治療主題——《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日益親近》、《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心理治療的冒險旅程充滿了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和不確定性。治療師要參與病人的生命,支持對方,盡量透過病人的窗口往外看,用他們的眼光去看外面的世界。
亞龍建議治療師不要做一個超然的專家,而要做到讓病人對你來說是重要的,要用得體的方式向病人表明,他對你產(chǎn)生的影響,承認你的錯誤,并繼續(xù)與他們合作。這有助于建立一種親密和信任的關(guān)系,跟隨病人而行,并為每一個病人設(shè)計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
亞龍告訴治療師,不要替病人做決定。他認為治療師具備所有的必要信息的想法是愚蠢的。治療的目標是清除路障,使人過一種有目的的生活,幫助病人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我們治療的中心任務(wù),就是改變他的關(guān)注導向,從一味的從他人那里獲取供應(yīng),轉(zhuǎn)向他自身豐富的內(nèi)在資源。
當治療師和病人在不確定中探索著去接近對方時,當他們蹣跚前行,試圖突破各自的局限時,當他們想方設(shè)法放下自我防衛(wèi),以便深入的去發(fā)現(xiàn)彼此時,這本身就是治療。
心理治療能夠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取決于治療師和病人共同構(gòu)成的空間里發(fā)生了什么。
這樣的關(guān)系,是一種最親密的關(guān)系,他是從真誠里錘煉出來的,專注于自然發(fā)生的當下體驗的關(guān)系。
心理治療師有時就像助產(chǎn)士,協(xié)助新的、具有解放意義的、鼓舞人心的事物產(chǎn)生出來。當我們看到來訪者放棄舊的、自我挫敗的生活模式,擺脫以往的怨憤情緒,發(fā)展出對生活的熱情,學會愛護自己,并由此得以充滿愛心的去對待他人,當看到病人打開了其自身智慧源泉的閘門,對于治療師來說,那真是一種快樂。
歐文.亞龍把哲學整合到了心理治療中。他的那本《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是后來所有的故事書和小說在此基礎(chǔ)上擴展出來的不同方面。 歐文.亞龍想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場景,讓普通讀者可以去偷聽治療室中發(fā)生的故事,讓他們對曾經(jīng)接受過治療,或者對于治療的話題感興趣。他的確也做到了,《日益親近》就是這樣一本書。
雖然他一再強調(diào)這些書是為咨詢室內(nèi)的咨詢師和病人而寫的,但卻在潛移默化中,對他的讀者同樣起到了治愈的作用。
6、愛情主題——《愛情劊子手》
亞龍對浪漫愛情一直很感興趣,他認為雙方借著這種愛情,各自失掉自己,融入對方之中。所以它常常被描述為孤獨的我消融于我們。
愛情迷戀是高度非理性的,他把對方本不具有的東西,歸功于對方,他眼中的對方并不是對方本來的樣子。他不能把他人看作一個有限的、獨立的人,總認為對方身上充滿著魔力。
真正的愛的關(guān)系包括關(guān)心對方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以及會成為什么樣的,恰如其分的體諒對方,竭盡所能的去關(guān)心對方。 真正愛的關(guān)系,是彼此能夠看清楚對方。
7、存在主題——《直視驕陽》
人生就是在生存焦慮和死亡焦慮之間來回搖擺。孤獨的我與憤怒有關(guān)聯(lián),憤怒與死亡焦慮又相關(guān)聯(lián),而恐懼和憤怒總是涉及孤獨和死亡。
如果我們專心思考,我們活著,即我們在世界上存在這個事實,并且盡力把那些讓人分心的、瑣屑的事物至于一邊,嘗試去認真考慮導致焦慮的真正根源,我們便開始觸及某些基本主題——死亡無意義,孤獨和自由。
透過這些書,我們可以走進亞龍的內(nèi)心,走進那些與生命相遇的故事中,去體會他的治療過程。
他的治療是一種深度的治療,他跟病人走到生命的深處,世界的深處,生活的深處,觸及人類終極關(guān)懷的基本主題:苦難、死亡、自由、選擇、責任,從中獲得真正的覺察。
這些主題,不早不晚,我們都將會遇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