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前
《舌尖》之后,誰能獨領國產美食紀錄片的風騷?
毫無疑問,是兩年前上映的《風味人間》。
作為《舌尖》前導演陳曉卿離開央視的“證明之作”,《風味人間》的爆火,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舌尖》的某種打臉。
有了陳曉卿的《風味人間》:
沒了陳曉卿的《舌尖3》:
你看,是不是高下立判?
據說在看《風味人間》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奇妙遭遇:
《風味人間》后,陳曉卿這位大叔沒有停下腳步,他相繼拍出了:
《風味原產地》潮汕篇&云南篇:
作為主咖參與拍攝了《風味實驗室》:
然而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他的《風味人間》,能否再出續(xù)集?
在《舌尖》江河日下,《人生一串3》仍未面世的情況下,2020最期待的紀錄片大ip,非《風味人間》莫屬。
終于,粉絲們苦等兩年,《風味人間2》終于在今天官宣了。
在這里,我大膽預測:《風味人間2》就是今年最好的美食紀錄片。
畢竟,沒有人比陳曉卿更會了!
穿越四季,跨越山海,尋找風味
評價一部美食紀錄片,當然就是先看它里面的美食好不好吃。
而《風味人間1》中,一集50分鐘,50分鐘的時間涵蓋了20道美食之多。
先感受一下
什么是人間風味
西北荒漠的手抓羊肉-
江南水鄉(xiāng)的禿黃油-
河洛平原里的涼拌碾轉-
西南深山里的清炒冷筍-
天涯海角的海南雞飯-
騰訊視頻為《風味人間1》作的宣傳標語中提到:
“在全球視野里,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
因此,《風味人間1》中不僅有中國美食,還有外國美食。
更有意思的是:《風味人間1》不是在盲目介紹外國美食。
每一道外國菜,都與中國美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你比如說:
安徽晾曬火腿-
VS
西班牙窖藏火腿
西北的洋芋攪團-
VS
法國瀑布土豆泥
陜西的葫蘆頭泡饃
VS
伊朗的的羊肉湯泡饃
廣東的河鮮魚生
VS
日本的海味刺身
通過中外美食的聯系,讓觀眾能站在全球視角上,理解各國美食之間的異同。
說人話就是:“山川異域,美食同源。”
《風味人間1》的這波操作,無疑是十分超前的。
那么《風味人間2》的拍攝視角,會有變化嗎?
預告片早已給出了答案:
跨越高山、海洋、河流,
不同的土地,碰撞出相似的美食。
看來第二季,《風味人間》也要采取相同的視角做美食了。
此外,預告片還提到:
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qū),
拍攝超過300種美食。
看來,有了第一季的成功,《風味人間》的拍攝組,能到更多的國家拍攝美食了。
那些各有特色的外國美食,與中國美食有著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系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舌尖鐵三角,二度回歸
評價一部紀錄片,除了本體美食以外,文案、解說、音樂真的相當相當重要。
文案的好壞,直接能影響該紀錄片的觀感;
解說的聲音,能決定你是否還能繼續(xù)看下去;
音樂的輔助,能調動你觀看時的情緒。
毫無疑問,《風味人間1》在這三個方面,做的是極好的。
先說文案,我們先來欣賞《風味人間1》里面,有關安徽晾曬火腿VS西班牙窖藏火腿,的一段文案:
然而歷盡歲月凝練的風味,
依然在餐桌上千回百轉。
不論是熱氣騰騰地上桌,還是直接食用,
把鮮肉修煉成火腿,東西方工藝異曲同工。
這是來自歐亞大陸兩端的,
不謀而合
同樣是說“中外美食的異同”,《風味人間》寥寥數筆,就含蓄地寫出了兩者間的關系。
你們可以看看,上面我對相同事物的形容,有多蒼白無力:
我的原文
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再繼續(xù)看:
水汽充沛,萬物瘋長,
打筍最要把握時機,
夫婦倆每天要走十幾里山路,
追趕冷筍的最佳年華。
看完兩段文案,你的感受如何呢?
對我個人來說,《風味人間》實在把文案寫到了極致。
文藝、理性,又不乏美食的風味在其中。
所以百度搜“風味人間文案”,能有54萬條搜索結果,就不足為奇了。
再來說說解說。
即使文案再出色,沒有一名優(yōu)秀的解說將它娓娓道來,觀眾的評價依然會大打折扣。
畢竟我們在看美食紀錄片時,不僅在看,而且在聽。
某紀錄片的評價,非《風味人間》
《風味人間1》的解說,是李立宏老師。
李立宏老師。何許人也?
簡單來說就是:《舌尖上的中國1~3季》都是他配的音。
再加上《風味人間》,國產美食紀錄片的半壁江山,都留下過他的聲音。
他的嗓音理性而深沉,幾乎沒有太多的情緒波動,但一字一句間極有味道,仿佛是一位老者,在講他的所見所聞。
真正的解說,從來不是蹦跳著大喊“哇這道菜好好吃!”
能娓娓道來一種食物的風味,并讓看客產生畫面感,才是最高級的解說。
李立宏與陳曉卿的合影
因此當得知第二季開播的消息時,網友們真的很期待李立宏老師,能再配一次音:
最后,再講講《風味人間2》的作曲:阿鯤。
阿鯤的履歷也很輝煌:同樣是《舌尖》的作曲,《流浪地球》的音樂也是他所作。
《風味人間》能爆火,阿鯤的音樂功不可沒。
《風味1》第三集,澳門大廚師Joe哥的出場,頗有90年代港片大佬的風范:
那么在這段中,阿鯤的配樂是哪一首?大家可以聽一下:
《風味1》第一集,臺灣小伙出海捕獵旗魚,勇敢地與驚濤駭浪搏斗:
讓我們聽聽當時的配樂:
你就能明白,阿鯤此人的作曲功力。
陳曉卿、李立宏、阿鯤三人,其實也就是《舌尖》原來能夠輝煌的主心骨。
草,陳曉卿與李立宏長得真像啊
因此,《風味人間》也被許多人視作《舌尖》的精神續(xù)作,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國3》。
《風味人間2》,他們又再次聚首。
你說,我們能不期待,他們的強強聯合嗎?
當然了,不要忘記講好故事
一部美食紀錄片,美食固然是主體,但美食背后的故事,同樣值得我們傾聽。
這個度很玄妙:故事的份量不能超過美食,故事的本身也必須要講清楚,要講出感覺。
在這一點上,《風味人間》把美食與其背后的情感之間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好,不需要大篇幅贅述平常人家、小攤小販的艱辛。
卻能通過畫面把食物中的人情味,詮釋的淋漓盡致,那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我最鐘意我媽煮既Tacho”
澳門人安娜,因為葡萄牙當地沒有制作Tacho的決定性食材,毅然決定留在澳門。
她最開心的,就是能看到兒子愛吃自己的拿手好菜。
“比我更辛苦的是女人,拿回去還要曬稻子?!?/p>
“還好。”
一對樸實的農村夫婦。就這么在鏡頭前撒起了狗糧。
秘魯,這個坐擁4000多家中菜館的國家,“吃飯”的諧音變成了單詞“Chifa”,專指中餐館。
中餐在異國他鄉(xiāng)落地生根,成為了另一個國度文化的一部分。
同時,也牽掛著眾多秘魯人和秘魯華人的思鄉(xiāng)情。
新一季《風味人間》,同樣會講好故事,記錄無數張動人的笑臉。
“啥子都可以忘,豆瓣不能忘!”
“法式料理的DNA,就藏于此!”
“粉條,嘎嘎好吃!”
“我們的薩拉米,獨一無二!”
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
4月26日,你準備好接受《風味人間2》的到來了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