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夏姑娘,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我從小生活在城鎮(zhèn),從讀書到上班,一直都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
自從前年生了娃,以及去年媽媽生病以后,每天更是雞飛狗跳。
我為搞不定兒子的屎尿屁而崩潰,我為日益增大的生活壓力而和老公吵架,更為沒有自己的生活而在半夜哭泣。
但是,本以為短暫回來過年,卻在這個寧靜的小村莊住的第27天,不得不說,我沉迷于享樂無法自拔了。
在每天睡到自然醒,在看書沒人打擾,不用帶娃不用做家務的慵懶生活里,我淪陷了。
可怕并不是淪陷,而是,我既享樂,又害怕享樂。
每天睡前,我都會責怪自己沒有像以前一樣拼命努力,仿佛自己虛度了人生,浪費了光陰。
我就這樣,陷入享樂-自責的輪回里,找不到出口。
如果你和我有同樣的煩惱,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
本文由LinkedIn原創(chuàng),作者夏姑娘,HR中的一股清流,專業(yè)更正直, 公眾號簡歷坊(id: jianlifang1V1)。
《思辨與立場》書中寫到,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煩惱,就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有問題。
大量的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總在擔心,如果事態(tài)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而且愈演愈烈怎么辦?如果壞的情況一直延續(xù)下去,該怎么辦?
邊曬太陽邊玩手機的時候,我擔心,今天多偷懶了2小時,這個項目就會完蛋了?
打了幾局游戲的時候,我擔心,今天沒有運動,是不是會胖?
把寶寶交給爺爺奶奶的時候,又在擔心,寶寶會不會太冷,會不會太熱?
這些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發(fā)生著,但是殊不知這些看似平常的焦慮背后,災難性思維正在一點點的滲透我們的生活。
精神學家Aaron Beck博士提出:災難性思維是對未來事件的非理性的負面預測,把不良后果放大,把本來可以應付的后果想成了災難,以致產(chǎn)生了嚴重的恐慌心理。
很多人和我一樣,即使也認為自己需要享樂,卻還是沒辦法心安理得地享樂。這是因為我們總是用災難化思維來思考,總是在擔心,并且夸大這件事的不良后果。
但事實上,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一項研究證明,每個人都會對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產(chǎn)生莫名的擔憂。
這種擔憂大多毫無根據(jù),大多只是心里的一種臆想,但是這種擔憂所制造的焦慮卻影響著多數(shù)人。
經(jīng)過跟蹤100位職場人士,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所擔憂的事情,70%以上不會發(fā)生!
休息了幾天,就對我們的工作有巨大的影響了嗎?少運動一次,就會變胖嗎?寶寶熱了一會,就會生病嗎?
并不會?;蛘哒f,影響絕對不會大到需要讓我們?nèi)绱私箲]。
對此,丘吉爾在臨終前送給我們一句話: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相比于有的人天生就是樂天派,也有很多人從小就容易過度悲觀,習慣用災難性思維來給自己加上沉重的包袱。
引起災難性思維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數(shù)都屬于以下情況:
每當妻子對丈夫說“我要和你談談”時,丈夫總覺得大事不妙。
在妻子開始詳細說明之前,這個模糊的信息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積極的,并不一定是指責。但因為信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就讓人不免往壞處想。
一個深愛女友的人,會沒有安全感,仿佛她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是要離開的信號。
一個看重工作的人,會小心謹慎,生怕今天多休息了2小時,就丟了飯碗。
對自己越重要,越有價值的內(nèi)容,越容易讓我們產(chǎn)生災難化的傾向,這是因為我們無法面對可能的失敗和失去。
疫情之下,健康人即使只是偶爾打了個噴嚏,都會緊張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恐懼,尤其是非理性的恐懼,無限放大了災難化的思維。
了解了災難性思維的產(chǎn)生原因,能夠有效幫助我們調(diào)整這樣的思維。
埃德蒙·伯恩在《應對焦慮》書中介紹了扭轉(zhuǎn)災難性思維的質(zhì)疑三部曲,能夠有效幫助我們調(diào)整這樣的思維。
災難性思維模式常常是“如果XXXX,怎么辦”。比如“如果我今天多偷懶了2小時,這個項目就完蛋了怎么辦?”
當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價值、恐懼、模棱兩可而“杞人憂天”的時候,要提醒自己可能陷在災難性思維模式里。
意識到自己陷入災難性思維,我們就能理性地進行分析。比如,多休息了一會,項目就會完蛋的真實概率是多少?
你知道的,概率很小。
分析了觀點的正確性后,就可以把 “如果我今天多偷懶了2小時,這個項目就會完蛋了”用更符合現(xiàn)實的思維方法來闡述
“如果我今天多偷懶了2小時,那接下去這幾天,我就要多花2個小時來工作”。
我們當然可以提醒自己抓緊時間,提高效率, 但是,我想說的是,適當拖延沒什么關(guān)系。
今天多休息一會,明天絕對來得及趕上進度,明明有很充足的時間,所以沒有必要把生活活得那么焦慮,偶爾也需要讓自己喘口氣。
也許你和我一樣,曾經(jīng)因為懈怠,陷入無盡的自責和擔憂中。這是因為我們不清楚,短期享樂的本質(zhì)是讓我們以后更快樂。
知名廣告公司智威湯遜曾對分布在全球27個國家的消費者進行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平均有71%的人處在焦慮的狀態(tài)之中。
《應對焦慮》這本書里還提到,持續(xù)焦慮的一大原因是不呵護自己。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工作的機器,或者帶娃的機器,每天在忙碌中循環(huán),卻忘了讓自己停下來享受一下。
所以,除了扭轉(zhuǎn)思維,我們更要學會呵護自己,認可享樂的意義。
也許你會說,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是不長遠的,人無論如何是不可能一直享樂的。
但這其實只是對“享樂”二字狹義的解釋。
不妨放大時間的尺度來看,以更廣義的角度來看。那世上就無人不是享樂主義。
現(xiàn)在努力學習、工作,雖然目前看來痛苦,實則是為了積累能量,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先苦后甜,這是為了享樂。
同時,午間的休息,周末的運動,閑暇時聽歌、聚餐、閱讀輕松的書籍,都是為了休養(yǎng)生息,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生活,何嘗不是為了更長遠的享樂呢?
最后我想說的是,不要對享樂主義斷章取義,然后大肆放任自己去享受當下短暫的快樂。
我只是想要表達,在你需要休息的時候,放心大膽地享受此刻的安寧,盡情享樂,但是在需要為長遠考慮時,延遲滿足。
讀到這里,你不妨現(xiàn)在試著現(xiàn)在停下放空一下,今晚早睡一會,無負罪感地享受這短暫的“享樂”吧!
本文由LinkedIn原創(chuàng),作者夏姑娘,HR中的一股清流,專業(yè)更正直, 公眾號簡歷坊(id: jianlifang1V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