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獎得主包括三位學者: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諾貝爾獎官方表示,三位學者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改變了發(fā)展經濟學,如今這已成為一個蓬勃發(fā)展的研究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不得不說,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布多少有些出乎意料。這是首次夫婦兩人(阿比吉特·巴納吉與埃絲特·迪弗洛)同時獲得經濟學獎,同時也表明當代研究的趨勢越來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對現(xiàn)實世界的影響。
那么,三位學者到底有提出了哪些核心觀點呢?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阿比吉特·巴納吉與埃絲特·迪弗洛在貧困經濟學中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已經被看成是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據(jù)了解,巴納吉與迪弗洛用了15年的時間踏遍了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qū)最貧窮的地方做調研,才有了這本“大成之作”,從而通過貧窮的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個維度來探究貧窮產生的真正原因。
那么,《貧窮的本質》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
書中以一個案例來解釋:一個名為肯尼迪的老農,一直以種地為生,但是由于沒有錢購買足夠的化肥,他就不能通過施肥提升農田產量,之后便更不可能買得起化肥,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次免費的化肥,因此當年的收成是前幾年的20倍,他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買了更多的化肥,并從此擺脫了貧困的處境。
在書中,作者使用圖表模型來展現(xiàn)肯尼迪的遭遇:圖中的S型曲線即是“貧窮陷阱”的來源。對角線意味著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而當S型曲線低于對角線時,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流逝,將來的收入將低于今天的收入,因此“貧窮陷阱”范圍內的目標最終會變得越來越窮,而“貧窮陷阱”之外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富。
資料來源:《貧窮的本質》,華盛證券
肯尼迪最初所處的位置在A1,但由于凹函數(shù)的特性,今天的收入低于將來的收入,肯尼迪的當期收入會越來越低,并最終不可避免地滑落到更貧困的A3;而一次性大規(guī)模的補助,將使得肯尼迪擁有額外的盈余來投入未來,并因此走出“貧窮陷阱”,最終走向越來越富的道路。因此,從這個模型的角度看,似乎大規(guī)模的補助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很明顯,現(xiàn)實中各國政府的大規(guī)模補助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大多數(shù)主流經濟學家曾對“貧窮陷阱”表示質疑:肯尼迪為什么不在當初只買一點點化肥,用在一塊產出最高的地里,這樣他就可以提高這塊地的產量,然后再用掙來的錢多買更多一點點化肥,如此循環(huán)下去,肯尼迪將最終買下田地里所需的化肥,并最終走出陷阱。因此,大多數(shù)發(fā)展經濟學家心中的模型是這樣的:
資料來源:《貧窮的本質》,華盛證券
他們認為世界并不存在“貧窮陷阱”,關鍵的假設在于最窮的人在扣除掉基本生產成本(比如種子、食物、醫(yī)療)后,也仍然能夠有剩余的資金,并依靠盈余再投入來賺更多的錢。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富,直到邊際收益最終放緩而停止增長為止。
由于模型的后半段都是一樣的,爭議落在前半段,即為什么肯尼迪將來的收入會少于今天的收入,為什么肯尼迪沒有生產盈余?
三位學者在經過大量的隨機田野試驗(RCT)后,認為“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fā)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肯尼迪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資料來源:果殼(Sheldon)
在三位學者的隨機田野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浪費資源和無端開支的現(xiàn)象,好比肯尼迪事實上并不是真的沒錢買化肥,而是把很多積蓄用在購買DVD、電視機和過度鋪張的葬禮上,要不就是因為拒絕打疫苗,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治療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關鍵不是沒有足夠的留存收益以進行再投入,而是這些留存收益被某種原因浪費了,最終窮人無法擺脫螺旋下滑的“貧窮陷阱”。
田野實驗的五個重要結論:窮人無法擺脫困境的原因
三位學者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主要選擇了隨機田野實驗(RCT)的方法來評估來發(fā)展中國家的公共政策(教育、健康、農業(yè)、金融等領域),在結合心理學和實際生活案例的基礎上總結了窮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數(shù)個重要因素: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1.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他們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醫(y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教育能夠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2.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逆境,更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窮人不能享受經過氯氣處理過的自來水,容易因水源問題導致的疾病中失去更多(醫(yī)療費用及因病喪失的工作能力);沒有大型的退休計劃或社會保障,在支配資金方面處于劣勢。
3.服務于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窮人在其中處于不利地位
在極度貧困的地方,窮人不像其他地區(qū)那樣可以得到銀行的儲蓄服務,但高利貸卻觸手可及,往往使得他們被利息壓得無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貸;此外,窮人無法享受保險等規(guī)避風險的工具,并因此承受更多損失。
4.窮人往往因短視和成見放棄長遠規(guī)劃
窮人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永遠都買不起那臺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學習是沒有用的,反正我不夠聰明”、“存錢有什么意義,還不如立刻就花掉?!?/p>
5.窮人的自我控制更難實現(xiàn),并生活在更大的壓力中
對于貧困地區(qū)的人來說,儲蓄的吸引力更小,因為他們認為目標太遙遠,并往往因為心理因素拒絕延時滿足。不過,如果他們不進行儲蓄,他們將無法擺脫貧窮陷阱。此外,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沖動型決定。
最后,分享一句本杰明·富蘭克林的金句:勤奮、毅力和節(jié)約創(chuàng)造財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