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14:27 | 鳳凰新聞綜合
[導語]希臘完美地詮釋了何謂“欠錢的才是大爺”。在剛剛結束的公投上,61.3%的希臘選民反對債權人改革計劃,反對繼續(xù)實施進一步的緊縮措施。這也意味著“希臘退歐”在某種程度上將進入備考程序。
6月30日,希臘成為首個未能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償還債務的發(fā)達國家。公投之后,窮的一個子都不剩的希臘“再次確認構成債務違約”,回顧近代金融史,主權國家的債務違約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希臘“欠債不還”還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
那么,在國際上,一個國家欠錢不還會怎樣?希臘再次賴賬將會有什么后果?
●近代主權外債違約發(fā)生超過250次 希臘欠錢不還的行為,被稱為主權國家外債違約,指的是一國政府無法按時對其向外擔保借來的債務還本付息的情況。在民商事領域,企業(yè)或者個人可以宣布破產。而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在其法律所管轄的范圍內,是無法破產的,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以國家主權作為抵押。因此,當一國無法還清債務時,對債務違約通常不受法律制裁。主權違約發(fā)生后,違約國與債權國可以對債務利率、還債時間及本金進行重新商討。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際債務違約起源于13世紀末,當時財力最雄厚的佩魯齊銀行和巴迪銀行向英國提供了125萬英鎊的貸款參與英法戰(zhàn)爭。但愛德華三世在軍事失利后,卻對貸款違約,佛羅倫薩銀行業(yè)因此遭受重創(chuàng),佩魯齊銀行和巴迪銀行先后倒閉。
根據(jù)《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荒唐史》一書的統(tǒng)計,自1800年至2009年,至少發(fā)生過250次主權外債違約。大的違約潮共有5次,分別為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19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及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其中19世紀20年代和大蕭條時期,全球接近一半的國家都處于違約或者重組狀態(tài)。根據(jù)加拿大中央銀行的主權債務數(shù)據(jù),2014年,全球共有七十八個國家債務違約,違約總額高達1290億美元。至于希臘,美銀美林曾指出,在過去的192年中,希臘有90年在違約或者進行債務重組。
●欠債不還,違約國首先面臨信用損失主權違約首先嚴重影響了一個國家作為國際借款人的聲譽,主權債務評級被下調,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實現(xiàn)融資的難度加大。這將造成惡性循環(huán)式的連鎖反應。阿根廷就是一個典型。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經(jīng)常債務違約的阿根廷,2002年因為欠下高達950億美元的外債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數(shù)額最大的違約國家。債務危機迅速演變?yōu)榻?jīng)濟、政治和社會全面危機,銀行擠兌、工人上街游行、哄搶超市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阿根廷政府宣布比索貶值,據(jù)統(tǒng)計,2002年上半年,比索貶值70%,通貨膨脹率40%,失業(yè)率25%,GDP負增長16%。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機再度升級,呈現(xiàn)出向巴西、烏拉圭擴散的趨勢。巴西貨幣雷亞爾7個月內貶值50%。
在外債危機中,傳統(tǒng)的解決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違約國家向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款,緩解流動性危機;二是與債權國就債務利率,還債時間和本金進行商討,也就是進行債務重組。當時債臺高筑、曾在不到十天時間里連換五位總統(tǒng)的阿根廷不得不接受了WTO條件苛刻的紓困方案,著手債務重組,換來了13億美元緊急紓困款。此舉令阿根廷經(jīng)濟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被嘲諷為“唯一由發(fā)達國家發(fā)展為發(fā)展中國家”的悲慘典型。
2014年7月30日,阿根廷又陷入了13年來第二次債務違約的深淵。當天,標普就將阿根廷長期外幣信用評級下調至“選擇性違約”,而此前該信用評級已處于糟糕透頂?shù)腃CC-地步,這意味著阿根廷長期國債早就被視作一堆垃圾。
阿根廷財政部副部長尼爾森表示,此次債務違約對阿根廷而言,意味著原本不甚景氣的經(jīng)濟將更加低迷,本就萎靡不振的國民消費意愿也會每況愈下。阿根廷外匯儲備僅有可憐的297億美元,年通脹率據(jù)估計已高達40%,本國貨幣比索的黑市價比官價低了30%左右,且仍在不斷下跌。如果再次出現(xiàn)違約,將繼續(xù)損害阿根廷的信用度,大大提高阿根廷在金融市場的融資難度,其主權債券將更加無人問津,本就脆弱不堪、欲振乏力的國民經(jīng)濟,將因此雪上加霜。
●債權國的“制裁”也會扼住違約國的喉嚨除了信用損失,債務違約國還要面臨債權國的制裁行為,比如國家破產也不再給你貸款。
2008年金融危機時,冰島多家銀行破產,為了避免英國和荷蘭儲戶的39億歐元存款受損,英、荷兩國先自掏腰包償付,再向冰島追債。
但其后冰島政府以國家破產為由,拒絕支付這筆債務,于是英國和荷蘭聯(lián)手威脅延遲IMF的援助,并且拒絕冰島加入歐盟。
2010年10月,冰島外長公開指責英荷兩國在從中作梗,導致IMF第二筆貸款“遲到”整整7個月。此前的8月份,為了挽救被評為垃圾級的國家信譽,冰島議會有條件地通過賠償法案,承諾將在未來15年內逐年償付欠款。條件是還款不能影響冰島經(jīng)濟發(fā)展,比如要求每年用于還債的錢不超過冰島GDP總量的約6%。
但是這個賠償辦法遭到了英國和荷蘭政府的拒絕,他們不能接受其中的附加條件。于是就變成達不成賠償協(xié)議,冰島就一直拿不到IMF貸款。
債務違約還影響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積極性。在一個多次發(fā)生主權違約的國家,外國企業(yè)和銀行投資前需要更長的考慮時間和更復雜的風險考量。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違約國家投資的外國企業(yè),常常不得不面對廠房和設備動輒被查封的窘境,1977年,智利查封了美國公司的銅礦,70年代初期,外國石油公司的股份也被歐佩克國家國有化了。
●希臘的政治豪賭,歐盟能奈它何?希臘政府債務總數(shù)約為3200億歐元,約等于GDP的170%。希臘怎么能欠這么多錢?
回顧一下希臘國債增加的背景。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希臘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失業(yè)率約在7%至8%左右,比一般歐洲的國家高。2002年,希臘以做假賬方式“混入”歐元區(qū),但希臘自身經(jīng)濟實力差,希臘政府又不擅長向公民征稅,只得借錢搞高福利,財政赤字雪球似地越滾越大。2009年,希臘新政府披露了上一屆政府隱瞞大量財政赤字,財務造假的小把戲,當時希臘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達12.7%,遠高于歐盟規(guī)定的3%的上限。2010年1月底2月初,貨幣掉期交易即將到期(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高盛聯(lián)合美國對沖基金大肆做空希臘債券,希臘債務危機由此開始,也揭開了歐債危機的序幕。
此次的公投結果更像是希臘在進行政治豪賭:明白地告訴國際社會,如果不滿足我的條件,我就直接違約。其直接結果就是希臘退出歐元區(qū)。
在近幾個月內,希臘必須要支付國內退休金及公務員欠款,如果希臘不能盡快的從歐盟獲得紓困案幫助的話,希臘銀行業(yè)恐將持續(xù)關門,除非他們從別的地方取得新的資金。理論上希臘政府可以重新發(fā)行舊幣德拉克馬來充實銀行業(yè)資本,用于支付公務員工資等,但是這種貨幣將因缺乏實體經(jīng)濟支撐而很快貶值,希臘國內的大量財富將由此被抹去,嚴重的通貨膨脹可能也將隨之到來。
對大多數(shù)希臘人來說,事情將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變糟。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qū),預估該國經(jīng)濟在2 年內將再縮水25%。而政治及社會動蕩相信將隨之而來。
對于歐盟呢?
希臘大部分的債權人都是歐元區(qū)國家。前十大債權人中,就有五個來自歐元區(qū),分別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美國和英國緊隨其后。
希臘并不是歐盟中唯一一個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緊隨其后的還有意大利和葡萄牙。如果希臘真的決定退出歐元區(qū),這種現(xiàn)象可能將會同樣“傳染”至其他幾個債務沉重的國家,這樣,投資者們會因為恐慌將錢撤離這些國家,歐元區(qū)則因此會變得脆弱和不穩(wěn)定。而這是歐盟的幾個大國最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