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zhuǎn)載]2010年文言文基本篇目復(fù)習(xí)要點

2010年文言文基本篇目復(fù)習(xí)要點

1.七上《論語十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guī)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xí)]時常地復(fù)習(xí)。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xí),溫習(xí)、復(fù)習(xí)、實習(xí)。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jié)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xué)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dǎo)。 [知(之)]知道(它)。[是]此,這。[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 [內(nèi)]指內(nèi)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xué)習(xí)。 [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行]奉行。 [其]大概。 [?。╯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 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xiàn)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 溫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xué),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就想向他學(xué)習(xí),和他一樣。

 [三人行,必有我?guī)焆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xué)。

二、文學(xué)常識1.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三、閱讀探究

1. 第一則:(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樂趣(態(tài)度)和為人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①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后要時常復(fù)習(xí)。②學(xué)習(xí)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xué)問。③為人態(tài)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學(xué)后復(fù)習(xí)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么說是愉快呢?在復(fù)習(xí)中鞏固了所學(xué),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xué)習(xí),且雙方可以探究學(xué)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yīng)學(xué)習(xí)孔子什么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 第二則: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xué)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重視品德修養(yǎng)。德乃為人之本,治學(xué)之基。一個人首先應(yīng)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 第三則:(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guān)系?作者強調(diào)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xué)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fù)習(xí)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 “可以為師”。所以,關(guān)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2)“溫故知新”的學(xué)習(xí)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在學(xué)習(xí)中要及時溫習(xí)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則:(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nèi)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xué)習(xí)方法?闡述了學(xué)習(xí)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告訴我們要學(xué)思結(jié)合,二者不可偏廢。(2)為什么要將學(xué)習(xí)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學(xué)是基礎(chǔ),只學(xué)不思,是死學(xué);只思不學(xué),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jié)合,才能真正領(lǐng)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xiàn)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要有謙虛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智慧?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6. 第六則、第七則:(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學(xué)習(xí)。既要學(xué)習(xí)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取長補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lián)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則:(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為之奮斗。

8. 第九則:怎樣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則:(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關(guān)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恕”的詮釋。(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jié)遷移1. 請按照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給十則語錄歸類。①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而時習(xí)之  溫故而知新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②學(xué)習(xí)態(tài)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nbsp;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學(xué)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xué),請你從本文中為學(xué)校選擇一句話制成歡迎橫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3.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yīng)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4.APEC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5.學(xué)習(xí)與思考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鬃釉凇墩撜Z•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論述: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6.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會見來自臺灣的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時,引用《論語》中孔子的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了他見到遠道而來的朋友的喜悅之情。 7.《兩小兒辯日》中,孔子面對小兒的爭辯“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會用《〈論語〉八則》中的哪句話作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8.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墻壁上。①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9.在學(xué)習(xí)中,你是否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本文中所談的某一種學(xué)習(xí)方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學(xué)習(xí)上經(jīng)常自覺地運用學(xué)思結(jié)合的學(xué)習(xí)方法,即“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論語》一書記錄了兩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讀了這八則以后,你一定收獲不小吧!怎么樣,也試著編一則吧!內(nèi)容涉及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學(xué)習(xí)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盡量要經(jīng)典些。我說:有書不讀非君子,驕傲自滿真小人。

11.學(xué)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xué)生不應(yīng)死學(xué)書本,應(yīng)該掌握恰當?shù)膶W(xué)習(xí)方法,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更應(yīng)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

19.七下《口技》

一、常識積累 ⑴作者常識:林嗣環(huán),字鐵崖,明末請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2)文體常識:《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队莩跣轮尽肥乔宕鷱埑边x編的一部筆記體小說,以敘寫故事為中心。

二、詞的積累 ①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通“座”,座位) ②重點詞語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長。者,……的人) 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宴,宴請,用作動詞) 施八尺屏障(設(shè)置,安放)眾賓團坐(圍繞而坐)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滿坐寂然,無敢嘩者(靜悄悄) 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打哈欠,伸懶腰)其夫囈語(說夢話)

婦撫兒乳(喂奶) 眾妙畢備(全、都) 賓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用作動詞) 以為妙絕(以為,認為。妙絕,極點)變色離席(色,臉色。座,座位)奮袖出臂(揚起、舉起)兩股戰(zhàn)戰(zhàn)(股,大腿。戰(zhàn)戰(zhàn),打哆嗦,打戰(zhàn)) 幾欲先走(幾,幾乎,差點兒。走,跑) 曳屋許許聲(拉)

③詞類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婦撫兒乳(名詞做動詞,喂奶)賓客意少舒(形容詞做副詞,稍微) 不能名其一處(名詞做動詞,說出) ④古今異義會賓客大宴(古義:適逢,正趕上。今義:聚在一起,合攏。)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小,細微。)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古義:其中夾雜。今義:里面。)兩股戰(zhàn)戰(zhàn)(古義:大腿。今義:量詞。) 幾欲先走(古義:跑。今義:行走)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古義:只。今義: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古義:聽。今義:用鼻子嗅。)兩股戰(zhàn)戰(zhàn)(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幾欲先走(古義:跑。今義:步行。)雖人有百手(古義:即使,表示假設(shè)的連詞。今義:雖然,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會賓客大宴(古義:適逢。今義:會議。)賓客意少舒(古義:稍微。今義:數(shù)量少。) ⑤一詞多義 指:1.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絕:1.以為妙絕(副詞,極) 2.群響畢絕(動詞,消失) 秒:1.眾妙畢備(名詞,妙處) 2.以為妙絕(形容詞,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詞,指頭) 2.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指明) 作:1.有鼠作作索索(擬聲詞) 2.百千齊作(動詞,開始,文中是發(fā)出聲音) 間: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動詞,夾雜) 2.遂于外人間隔(動詞,間斷)是:1.當是時(介詞,這) 2.問今是何時(判斷動詞) 坐:1.滿坐寂然(名詞,通“座”) 2.眾賓團坐(動詞,坐)名:1.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 2.自為其名(名詞,姓名,名稱)

三、文章結(jié)構(gòu):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shè)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這部分是下文記敘精彩表演的鋪墊。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yīng)。這部分是全文的主體,描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fù)睡的情形;二是發(fā)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zāi)的情形。

第一層(第二段),寫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口技表演的由衷贊嘆。

第二層(第三段),寫表演一家人由醒復(fù)睡的情形,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第三層(第四段),寫表演一場突然而至的大火災(zāi)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tài)、動作。

第三部分(第五段),寫表演結(jié)束時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首段相呼應(yīng),說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剛才的精彩表演的確是從“口”中發(fā)出的。

四、寫作特色:  1. 以動寫靜、表現(xiàn)深夜寂靜氣氛。2. 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7.八上《桃花源記》    陶淵明

 一、作者:陶淵明,朝代:東晉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二、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三、語音:豁然(huò)開朗 儼然(yǎn) 阡陌(qiān mò)此中人語(yù)云詣(yì)太守   邑人(yì) 黃發(fā)重髫(tiáo) 間隔(jiàn) 問津(jīn)  便要還家(yāo)  四、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詳盡  

五、古今異義詞  1、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2、無論魏晉。無論:古義:更不必說。      今義:不管(連詞)表示條件的連詞。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及兒女  今義:指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鮮美。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5、不足為外人道也?!〔蛔悖汗帕x: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滿。

六、一詞多義 

1、舍:便舍船,從口入(動詞,舍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名詞,房子)2、屬: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名詞、類)   神情與蘇黃不屬(動詞、類似)3、尋:未果,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尋向所志(動詞,尋找)4、志: 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 尋向所志(名詞,標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志向)5、向:尋向所志(名詞,先前)  眈眈相向(動詞,對著)6、之:忘路之遠近(結(jié)構(gòu)助詞,的)    漁人甚異之(代詞,指漁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舒緩語氣)  何陋之有(倒裝的標志,不翻譯)7、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當做)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七、重點詞語解釋   1、 緣溪行:沿著。  2、落英繽紛:落花。///繁多的樣子 3、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  4、欲窮其林:窮盡   5、豁然開朗:形容由狹隘幽暗一變?yōu)殚_闊明亮?;砣唬洪_闊明亮的樣子。6、土地平曠:空闊、寬闊。7、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8、阡陌交通:田間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黃發(fā)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樂:都。///喜悅的樣子。   12、問所從來:處所,地方。  13、咸來問訊:都  1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同鄉(xiāng)人。15、不復(fù)出焉:再。  1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細地說出。     17各復(fù)延至其家:邀請。 18、此中人語云:告訴(他)說。 19、便扶向路:沿著。20、詣太守:晉謁,拜見。21、欣然規(guī)往:高興的樣子。   22、無問津者:探訪、訪求。津:渡口。   

八、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九、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6)本文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fēng)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9)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甚異之(10)表現(xiàn)“村人”都來關(guān)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11)“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2)選用原文句子,概括漁人在桃花源所見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人:衣:悉如外人貌:黃發(fā)垂髻 行:往來種作 神:(見人)大驚 情:怡然自樂。

十、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fēng)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fēng)淳樸。(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未果,尋病終。(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nèi)容是虛構(gòu)的:從“桃源世界”,結(jié)果“不復(fù)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4)虛構(gòu)的世界: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6)、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shè)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7)、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

十一、課文分析:本文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fēng)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十二、開放題:

1、請你聯(lián)系學(xué)過的《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談?wù)勀阈哪恐械奶諟Y明是怎樣一個人?是一個安貧樂道、潔身自好、追求理想、熱愛自然不慕名利的人。2、作為中學(xué)生,該怎樣認識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作者向往的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多少受到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的影響表現(xiàn)了一定復(fù)古思想,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3、面對污濁的環(huán)境,有人認為要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也有人認為要學(xué)菊花隱居避世,獨善其身。你更贊成哪一種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

10.八上《陋室銘》(劉禹錫 唐)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驗,神奇。  斯是陋室:此,這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談笑有鴻儒:大儒,博學(xué)的人。  往來無白?。簺]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無絲竹之亂耳: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使……亂。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何陋之有?:什么。

二、理解性背誦: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wù)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xiàn)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2.作者情感: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3.本文對偶句: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③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9、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答:從陋室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室中往來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來寫陋室不陋。

四、開放性試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jīng)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guān)學(xué)習(xí)方面的“座右銘”。示例: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4.八上《愛蓮說》 (北宋哲學(xué)家 周敦頤)

一、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可愛者甚蕃: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只,僅。   自李唐來:從,自從。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被沾染。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不蔓不枝:長枝蔓。//長枝節(jié)。    香遠益清:副詞,更    亭亭凈植:樹立。 遠觀而不可褻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蘸篚r有聞:少。宜乎眾矣:當然。

二、理解背誦:

①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③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④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⑦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回答問題:

1、文中的蓮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氣節(jié)。

2、作者將蓮與壯丹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潔身自好(或正直、高潔)品行的追求,對追名逐利世風(fēng)的厭惡。

3、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tài)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4、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哪些品質(zh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既不與惡濁的世風(fēng)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意思對即可)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yīng)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fēng)的鄙棄。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7、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zhì)。

答:蓮花代表的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四、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shè)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
補充說明: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shè)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五、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六、開放性試題

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zhì),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fā),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略(提示:針對某一種觀點或?qū)烧呓Y(jié)合起來談均可,但必須扣住“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8.八上《三峽》(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

1、 文學(xué)常識:

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度龒{》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重點字詞: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略無闕處:完全沒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巖疊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宣布,傳播。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馳的快馬//不如  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潭,深  絕巘多生怪柏:巘    山峰飛漱其間:這里是沖刷的意思。 良:的確,實在。 清榮峻茂: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澗肅:寂靜。 屬引凄異:屬,(zhǔ)連續(xù)。//引:延長??展葌黜懀嚎諘绲纳焦壤飩鱽砘芈?。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絕:消失。奔:飛奔的馬。 湍:急流。 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shù)屬:屬引凄異(連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絕:久絕(消失)。  絕巘(山峰):  極    阻絕:斷    自三峽……(在)   自非……(如果)通假字:闕;同“缺”,

3.、理解性背誦:(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3)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4)寫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5)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6)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7)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也暗含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4.結(jié)構(gòu)。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5、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6.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秋日的凄涼景象將一去不復(fù)返。(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7.探討:①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作為三峽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峽夏天迅猛、兇險的江水,所以先寫夏天景色,后寫春冬的明麗多姿,最后寫秋天的悲涼之景。這也符合讀者情感認知的順序。可見寫景順序的選擇,是根據(jù)內(nèi)容和讀者認識而定的。②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shè)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榮峻茂;三峽的秋天——寂靜、凄涼。③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④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xiàn)風(fēng)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⑤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8、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漁歌起反襯作用。(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飛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9.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②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③文章結(jié)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 

答: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10.開放性試題  

①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②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lián)系嗎?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fēng)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yīng),都是寫連續(xù)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yīng)。

③古詩文中描寫三峽的名句還有哪些?

①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  ③夜發(fā)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  

15.八上《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一、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戶:門   念:想,思考。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遂:于是。至:到  寢:睡     相與: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交叉錯雜)。蓋竹柏影:原來是   但:只是,不過。

閑人: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月色)”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潔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表達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fù)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閑。5、請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描寫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說說它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聲。

(1念無與為樂者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嘆知音難覓。另一方面,作者當時雖貶,心情抑郁,但仍不失進取心,借以美景來排遣抑郁之情。)

 四、結(jié)構(gòu):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記敘 描寫 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五、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fù)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2、文章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六、欣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七、中心思想  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八、開放型試題:

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②、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抄寫在下面橫線上。念無與為樂者

③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請分別以“奇趣”和“閑情”為尾詞寫一組不少于七言的對偶句。將影作藻見奇趣,  以水喻月抒閑情

④、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注明出處和作者。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⑤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后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yīng)抑郁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閑人”。對于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jié)合實際談?wù)劇?/p>

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閑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于景來排遣抑郁。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贊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多么抑郁,都應(yīng)學(xué)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盡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因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無補的。

⑥夏夜的海邊,一白發(fā)蒼蒼的老者站在沙灘上,面對著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寫一段老者的內(nèi)心獨白。(略)

18.八下《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文學(xué)家)

 1、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xué)家。解題:“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釋重點字。①風(fēng)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  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⑦急湍:急流的水 ⑧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⑨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⑩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11)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12)相鳴:互相和鳴(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15)經(jīng)倫:籌劃、治理。(16)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17)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18)猶: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1)縹碧:青白色。
3、中心:.《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結(jié)構(gòu):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第二段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第三段描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水清、急的特點)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征):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5.結(jié)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1)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由的渴望;
 (2)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3)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句中表現(xiàn)對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重點)

6、理解背誦。按要求寫出句子。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_________________。(從流漂蕩,任意東西)

總的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_________。(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對偶句)
寫山“奇”的句子: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三峽》一文中那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7、重點句翻譯。
①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煙霧全部消散盡凈,晴空和青山呈現(xiàn)同樣顏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 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⑥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⑦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8、欣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
9、討論。“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對這里的山水的總的評價,試根據(jù)作者的描寫,分析這里的山“奇”在何處?答:奇在“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連用“負、竟、軒、邈、爭、指”等字,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寫活了,似乎仍在生成變化中,其次寫山中各種聲音,簡直是一只自然交響曲,使人感到山間處處勃發(fā)生機。
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慨?你怎么樣理解他發(fā)出的這些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對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

11、文章景物描寫非常美,寫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畫面并說說你的感受。

9.八下《馬說》   韓愈

一、文學(xué)常識: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   2、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稱:不把(它)稱為千里馬。

4、一食或盡粟一石:一食:吃一頓;//或:有時;//石:十斗為一石。 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飼”,喂養(yǎng)。

6、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這樣的。    7、才美不外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8、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猶,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樣 。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1、策之不以其道:驅(qū)使;方法    12、食之不能盡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執(zhí)策而臨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    14、其真無馬邪:難道    15其真不知馬也:恐怕

三、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只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昝?,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yīng)有的遭遇,使我們?yōu)橹z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yīng)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四、課文內(nèi)容理解:

1、這篇文章表面是在談馬,其實是在談人才,韓愈在文中強調(diào)了識別(發(fā)現(xiàn))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確對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

“千里馬”指 人才;“伯樂”指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食馬者”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

3、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答: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有決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 答:是,強調(diào)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5、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6、第三段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即:諷刺“食馬者”的淺薄無知。)

7、第三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答:“其真不知馬也”

8、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答: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

9、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答: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10、“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答: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答: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12、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答: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13、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知馬”,埋沒人才的行為作了有力的揭露。

14、結(jié)合全文,談?wù)劤蔀?#8220;千里馬”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機會;要有識別人才,欣賞人才的伯樂。

五、開放性試題

1、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從文中千里馬的遭遇來看,人才展現(xiàn)才華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在講究“素質(zhì)”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發(fā)揮潛能是最重要的。沒有遇到伯樂,怎樣才能避免“駢死于槽櫪之間”,最終能以“千里稱也”?首先,馬必須調(diào)節(jié)自身條件與跑步情況的比例,盡可能在吃不飽的情況下,跑出與常馬一樣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勝一籌的速度。千里馬最終成功了。顯然,策不以道,食不盡材,鳴不通意的境況,才是真正考驗千里馬的素質(zhì)時。

2、對對聯(lián)。 上聯(lián):無才難做千里馬下聯(lián):有志可成萬里駒

3、清代龔自珍的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所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試加以說明。

答:兩種方法不一致,《馬說》中通過伯樂發(fā)現(xiàn)人才;而龔自珍表現(xiàn)的人才選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面選拔。

4、古往今來,許多懷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筆調(diào),抒寫出自己心中的憤慨并流傳為千古名句。請你寫出你熟悉的兩句,并標明作者和出處。

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飛《滿江紅。詠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5、讀完本文后,你認為伯樂應(yīng)具備怎樣的才能?請聯(lián)系你自己的讀書實際,列舉一位大家熟悉的伯樂,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事跡。

答:伯樂必須具備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重用人才。如:齊桓公發(fā)現(xiàn)并重用管仲,使齊國強盛起來。

6、伯樂和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誰更重要?請暢談你的看法?可舉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如:我認為千里馬更重要。因為社會發(fā)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沒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學(xué)家,我們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奧秘

16.八下《送東陽馬生序》(明朝:宋濂)

一、文學(xué)常識:作者 明初文學(xué)家 宋濂

二、重點字詞解釋。

余幼時即嗜學(xué):特別愛好。   

無從致書以觀:沒有辦法。//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翰恍傅?,不放松抄寫。“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

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跑;//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加冠:到了成年。

益慕圣賢之道:仰慕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心,憂慮。//碩師,才學(xué)淵博的老師。碩,大。 

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嘗,曾經(jīng)。趨:奔向。先達:學(xué)術(shù)界的前輩。

執(zhí)經(jīng)叩問:拿著經(jīng)書請教。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

門人弟子填其室:學(xué)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xué)生。填,塞。這里的是擁擠的意思。        未嘗稍降辭色:略微把話說得柔和一些,把臉色放溫和一些。

援疑質(zhì)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zhì),詢問。

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cè)著耳朵(表示尊敬而專心)請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時。叱咄:訓(xùn)斥,呵責。      禮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復(fù):這里指辯解。      俟(sì)其欣悅:等待。

負篋(qiè)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    窮冬烈風(fēng):嚴冬。

足膚皸裂而不知:皮膚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學(xué)舍,學(xué)校。

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肢體。//僵硬。      媵人持湯沃灌:熱水;//澆水洗。

以衾擁覆:用;被子;//蒙蓋。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兩頓飯。再,兩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著。              戴朱纓寶飾之帽:帽帶。

腰白玉之環(huán):掛在腰間。                        右備容臭:香袋。

燁然若神人:光彩耀眼的樣子。缊袍敝衣處其間:破舊的衣服。缊,舊絮。敝,破。    

略無慕艷意:毫無羨慕之心。慕、艷,羨慕。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縣官日有稟稍之供:日:天天;縣官,朝廷。 稟稍,官家給的糧食。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遺,給予,贈送。        無凍餒之患矣:餒,饑餓。之,的。

假諸人而后見也:假之于人,向人借書。諸,之于。

非天質(zhì)之卑:天質(zhì):天資,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輩甚稱其賢:同輩的人。           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拜見。

撰長書以為贄: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贄,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

與之論辨:辯論。“辨”通“辯”。      言和而色夷:平和。

三、理解背誦。

(1)為什么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xué)中能“略無羨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觀點的句子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四、課文內(nèi)容理解:

1、文章從幾個方面表現(xiàn)了作者的求學(xué)之苦和用心之專?

幼年得書之難,借書抄錄,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xué)生活條件的艱難表現(xiàn)作者求學(xué)之勤苦;求師艱難,畢恭畢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決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xiàn)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tài)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3、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xué)時的客觀條件?

路途:遙遠艱難。衣著:破舊不能御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

4、太學(xué)生的優(yōu)越條件,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

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對比,增強說服力,突出中心。

6、應(yīng)怎樣看待學(xué)習(xí)條件與學(xué)習(xí)好壞之間的關(guān)系?

答:學(xué)習(xí)條件不好,仍然能學(xué)習(xí)好,像宋濂那樣;學(xué)習(xí)條件好,卻不一定學(xué)得好,像某些“太學(xué)生”那樣。學(xué)習(xí)條件好壞對學(xué)習(xí)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xué)習(xí)成功關(guān)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切身體會,也是古今學(xué)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7、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8、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xué)的事?

作者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9、作者在寫自己的清苦生活時,為什么要寫同舍生奢華的生活?   

通過對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貴,專心學(xué)習(xí)的思想品質(zhì)。

10、圍繞“嗜學(xué)”二字寫了哪兩件事?   借書之苦;求教之難。

11、“卒獲有所聞”這里的“聞”指什么? 得到知識,明白道理。

12、讀完全文;你覺得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質(zhì)?

不畏艱苦,刻苦勤奮的求學(xué)精神和堅守信約,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zhì)。

五、開放性試題

1、和作者當年的學(xué)習(xí)條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優(yōu)越的地方?結(jié)合本文,說說現(xiàn)代中學(xué)生讀書應(yīng)有怎樣的苦樂觀。

吃穿無憂,國家、學(xué)校、家長、老師的全力支持,設(shè)備先進,資源廣泛,信息靈通等。  //  珍惜時間,虛心善學(xué),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2、作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刻苦學(xué)習(xí)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發(fā)?結(jié)合自己實際談一下。

3、課外積累。古人刻苦求學(xué)的事跡。

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 西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梁。

西漢,匡衡勤學(xué)無燭鑿壁偷光讀書。 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

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

(古人苦學(xué)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xué)習(x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要從他們的事跡中獲取勤奮學(xué)習(xí),立志上進的動力。)

4、你從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中悟出了哪些學(xué)習(xí)秘訣?

我的感悟:學(xué)習(xí)要勤奮,求師應(yīng)誠心,求學(xué)須不斷克服并戰(zhàn)勝困難。

5、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師生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民主平等關(guān)系,老師應(yīng)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xué)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xué)習(xí)和成長。

(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xué)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zhì)的學(xué)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11.八下《小石潭記》  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解釋詞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心樂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路;向下,往下;出現(xiàn)。    水尤清冽:格外;清澈。   為坻,為嶼,為嵁: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皆若空游無所依:在空中;依靠的東西。    日光下澈:向下。佁然不動:愣住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  似與游者相樂:逗樂。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像北斗星那樣;像長蛇爬行那樣。/或現(xiàn)或隱。  其岸勢犬牙差互:那;//像狗的牙齒那樣。  不可知其源:能;/它的,指溪水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凄涼;使……寒冷。//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深。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因為;凄清;停留。  記之而去:離開。隸而從者:隨從。///跟隨。               

二、知識積累:

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人,唐代文學(xué)家,他和韓愈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動,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愴的情感。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三、簡答題:

1、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懀?nbsp;

游覽順序: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圍氣氛。

2、說說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和作者的主要感受?

主要特征:潭水清洌,全石為底,竹樹環(huán)合;作者的感受一方面是樂,一方面又凄清。這固然與作者的心境有著緊密聯(lián)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3、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清、澄。側(cè)面描寫,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描寫潭水。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

4、作者為何說小溪的“明滅可見”?

因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吹靡姷囊欢嗡娣从持旃庠朴埃悦髁?;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5、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因為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調(diào)。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12.八下《岳陽樓記》      范仲淹

一、生字

謫(zhé)守朝暉(huī)夕陰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ɡ)淫(yín)雨心曠神怡(yí)皓(hào)月 寵辱偕(xié)忘

潛行(qián) 浩浩湯湯 (shānɡ)瀟(xiāo)湘 屬 ( zhǔ 同“囑”)

二、重點解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員降職或遠調(diào)。    越明年:及,到。  百廢具興:同“俱”,全,皆。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于是;//擴大;//規(guī)模??烫瀑t今人詩賦于其上:在。    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我;//來。予觀夫巴陵勝狀:那;//勝景,好景色。  銜遠山,吞長江:用嘴含,引申為包含。 浩浩湯湯:水流大而急。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邊;//日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描述;//完全,詳盡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既然)這樣,那么……//盡。遷客騷人:降職遠調(diào)的人;//詩人。   霪雨霏霏:連綿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連月不開:放晴;  濁浪排空:沖向天空。薄暮冥冥:迫近;去國懷鄉(xiāng):離開  春和景明;日光;   沙鷗翔集:群鳥停息在樹上。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小草;//小洲;//形容香氣很濃。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上,全。   此樂何極:窮盡。  寵辱偕忘:榮耀://一起。     把酒臨風(fēng):持、執(zhí)。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或異兩者之為:或許;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居廟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做官。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沒有;這;歸依。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不以物喜:因為。    心曠神怡:愉快。

三、文章知識積累: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范仲淹。

2、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敘)

第二段:(寫景)描寫岳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寫“遷客騷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fā)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內(nèi)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后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fā)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5、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四、理解背誦:

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躍金。

3、描寫無風(fēng)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靜影沉璧。

4、表現(xiàn)作者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表現(xiàn)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進”“退”分別照應(yīng):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xiàn)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么?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10、贊美滕子京政績(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yīng)上文哪句話?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是怎樣“述”的?答: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12、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13、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yīng)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

15、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16、“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yīng)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 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

18、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

19、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五、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shè)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一悲一喜的結(jié)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才會“心曠神怡”。

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guān)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導(dǎo)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xiàn)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么態(tài)度?
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 否定。

5、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答: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6、“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里?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7、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8、第二段中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第五段中的“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字各指什么內(nèi)容?

答:前者指“遷客騷人因不同景物引發(fā)的“悲”和“喜”兩種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9、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談?wù)劮吨傺?#822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對我們的借鑒意義。(略)

10、寫出出自本文的五個成語,政通人和    廢具興      氣象萬千    一碧萬頃    心曠神怡

11、范仲淹認為的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應(yīng)該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你能舉出哪些例子?

答:古仁人之心應(yīng)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貴之處在“憂”,憂君憂民不憂己,由此自然而然地概括出古仁人的寬大胸襟和高尚情操。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以后能關(guān)心民間疾苦,廣施救濟;在朝廷敢于直諫,一生所為證明了他確有先憂后樂之抱負。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的一生正是如此。

六、詞語欣賞。   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
答:“怒”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風(fēng)勢之大,聲音之響。

13.八下《醉翁亭記》

一、文學(xué)常識。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生字 環(huán)滁(chú)林壑(hè) 瑯琊(lánɡ  yá)飲少輒醉(zhé) 巖穴暝(mínɡ)傴僂(yǔ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籌(ɡōnɡ chóu)射者中(zhònɡ) 弈者勝(yì) 頹然(tuí)陰翳(yì)

三、重點解詞

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洲城。環(huán),環(huán)繞。     蔚然而深秀: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飛瀉。            峰回路轉(zhuǎn):回環(huán),曲折環(huán)繞。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這里是坐落在高處的意思。//在

名之者誰:命名。     太守自謂也:用自稱來命名。

飲少輒醉:就  自號曰醉翁:取別號。//叫做。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林霏開:樹林里的霧氣散了。霏,霧氣。

云歸而巖穴暝:煙云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歸:聚集。//暝,昏暗。

野芳發(fā)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fā),開放。

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秀:草木茂盛。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負,背。    休于樹:在樹下休息。于,在。

傴僂提攜: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這里指老人。提攜:指小孩。

臨溪而漁:靠近,這里是“在……旁”的意思。//捕魚。

泉香而酒洌:泉水香,酒清而醇。洌,清澈貌。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雜然而前陳者:交錯的樣子。//擺放,陳列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盡興地喝酒。///弦樂器。///管樂器。  弈者勝:下棋。

籌交錯:觥,酒杯?;I,酒籌。      頹然乎其間者:醉醺醺的樣子;//于。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家;//跟從。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鳴聲上下:鳥到處鳴叫。  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樂他所樂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樂趣。前一個“樂”:以……為樂;后一個“樂”:樂趣。    太守謂誰:為,是。    

 四、復(fù)習(xí)文章知識。

1、歸納段意第一段:寫醉翁亭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游瑯山的情形。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2、本文第一段寫景的順序是什么?答:由遠到近。3、“太守自謂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懸念,引出下文。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5、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并說說現(xiàn)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么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后來用以比喻別有用心。 “水落石出”現(xiàn)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7、看看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種樂?答:山水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8、本文主旨是“與民同樂”,寫“滁人游”與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聯(lián)系?“滁人”如此興高采烈地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是分不開的。

五、理解背誦。

1、“醉翁”的由來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5、請寫出歸后情景(禽鳥樂)的句子。 答: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與民同樂(文中原句“醉能同其樂”)(醉樂統(tǒng)一的句子),“樂”字貫穿全文。
7、領(lǐng)起全文(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句子是:環(huán)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體現(xiàn)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0、為后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br>11、 文中作者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12、表達作者復(fù)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3、 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yīng)的文字是: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5、《醉翁亭記》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fēng)光,并勾勒出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前人說本文“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

16、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18、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

六、對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歐陽修借景抒情。

七、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太守“醉”的原因有那些?

(1)被眼前的優(yōu)美山水所陶醉(2)為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情景陶醉(3)確實不勝酒力(4)自得其樂。(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6.九上《出師表》

一、作者: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

題解: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

二、重點字詞解釋。

中道崩殂:死(皇帝)   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實在;//時     不懈于內(nèi):懈怠

蓋追先帝殊遇:表推測原因;特殊待遇。  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以光先帝遺德:發(fā)揚光大   恢弘志士之氣:擴大,發(fā)揚    妄自菲?。哼^于小看自己。菲?。狠p視,小看。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

陟罰臧否:提升;//懲罰;//善惡,這里指評論人物好壞。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法律條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顯示,表明;//治理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此;//選拔;//給予    悉以咨之:都,全;//詢問,

裨補闕漏: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      必能使行陣和睦:軍隊。   

優(yōu)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賢臣,遠小人:親近;疏遠   痛恨于桓靈也:痛心和遺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陽:親自耕種。  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保全。   

不求聞達于諸侯:做官揚名。聞,揚名。達,顯貴。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親自降低身份。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三次拜訪由是感激:由于這樣;//感動激奮。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于是;//答應(yīng);//奔走效勞。   后值傾覆:遇到;//兵敗。

有一年:通“又”,表余數(shù)。    臨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國家大事。  夙夜憂嘆: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

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武器裝備;//勉勵和率領(lǐng)。

庶竭駑鈍: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兇:排除,鏟除;//奸邪兇惡的人。

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用來……的事。//職責、職務(wù)范圍中應(yīng)做的事。

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把;//任務(wù)。    不效則治臣之罪:功效。則責……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顯揚;//過失   陛下亦宜自謀:想想自己的問題。       咨諏善道:詢問

察納雅言:識別采納;//正確的言論。   臨表涕零:面對;//流淚。零,落下。

三、通假字:闕(通“缺”當“缺點、疏漏”講)漏。

四、古今異義字:

卑鄙:古義: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語行為惡劣、不道德。

感激:古義:感動激奮。今義與“感謝”相近。

痛恨: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憎恨。

開張:古義:擴大。今義:商店開始營業(yè)。

五、 一字多義: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yí)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功效)則治臣之罪

六、 成語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顧茅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七、理解性背誦: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樣實施嚴明賞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一致。
(5)《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qū)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br>(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7)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9)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10)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1)《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說明蜀國當時所處不利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tài)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4)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5)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1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chuàng)業(yè)。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7)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chǔ)的語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8)嚴明賞罰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9)諸葛亮《出師表》中寫作者回憶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訪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由本文敘述某件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是:三顧茅廬,本文中作者認為西漢所以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費袆、董允等人的語句是: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親賢遠佞。

(20)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1)后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2)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23)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4)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25)寫出文中與“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詞相呼應(yīng)的語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八、課文內(nèi)容理解

1、“使內(nèi)外異法”中,“內(nèi)”指宮內(nèi),“外”指相府;文中與“內(nèi)”“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宮中和府中。

2、你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

諸葛亮是一位知恩圖報、忠誠堅貞、盡心盡職的賢臣

3、文中“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魏、蜀、吳三國。

4、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三顧茅廬,臨危委重任和臨崩寄大事。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并以先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激勵劉禪。

5、結(jié)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為什么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guī)勸劉禪任用賢能

答案要點:①為了解除后顧之憂 ②為了漢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

九、開放性試題    

1、《出師表》情詞懇切,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請寫出你欣賞的一句。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出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

寫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親賢臣,遠小人”。。如:忠君報國,深謀遠慮。

2、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詩中哪些句子的意思與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請把它摘錄到橫線上。(2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下面的一副對聯(lián)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獲(3)東和:東和孫吳(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6)排八陣:擺設(shè)八陣圖4、回憶全文內(nèi)容,從諸葛亮對劉禪“宜開張圣聽”、“不宜偏私”、“宜自謀”、“不宜妄自菲薄”、“親賢臣,遠小人”的諄諄教導(dǎo)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強,要審慎交友。

3.九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一、重點詞語解釋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起,指被任用;//田地。畎,田間小溝。舉于版筑之間:被舉用,被選拔。//筑墻用的夾板和木杵。

管夷吾舉于士: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舉用。士:獄官。百里奚舉于市:市場,做買賣的地方。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責任,擔子。         行拂亂其所為:違背(意愿)。所以動心忍性:用這些方法。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人恒過:常。//犯過失。  衡于慮:思慮堵塞。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征:征驗。

而后喻:明白,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國內(nèi) //有法度的世臣 。//輔佐君主的賢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外面,指國外。國恒亡:常。  生于憂患:生存發(fā)展。

二、通假字 1、衡于慮衡:同“橫”, 梗塞,指不順 2、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讀bi,輔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三、古今異義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2、餓其體膚(古義;嚴重饑餓,能威脅人的生命。今義:與“飽”相對,指一般的肚子餓,詞義與古義相比變?nèi)?)

四、詞類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痛苦 2、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勞累 3、餓其體膚, 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受饑餓 4、空乏其身, 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受到貧困之苦 5、行拂亂其所為 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顛倒錯亂

五、中心意思:

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擾,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

六、課文內(nèi)容理解: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jīng)受苦難磨練。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結(jié)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曾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fā)人的斗志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8)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所舉的6個事例中的人物最終被舉薦或任用的原因。 都經(jīng)受過苦難的磨煉。

(9)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

(10)、文中由個人升華到國家,論證“死于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七、開放題。

1、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舉例談?wù)劇?br>2、有人認為現(xiàn)在生活優(yōu)越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請舉例談?wù)勀愕目捶ā?br>附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嘗膽。艱難困苦,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3、請再舉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無數(shù)艱辛的例子或名言。(張海迪、愛迪生)名言:艱難困苦,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例:司馬遷慘遭宮刑而憤作《史記》;越王勾踐,經(jīng)受奴仆之苦,而臥薪嘗膽,戰(zhàn)勝吳國,成就大業(yè)。)
“自古英雄多磨難”。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在與挫折斗爭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發(fā)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音樂家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難以形容的。他十七歲失去母親,三十二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打擊是多么的大啊!可貝多芬不消沉、不氣餒,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他始終頑強地生活,艱難地創(chuàng)作,成為世界不朽的音樂家。

4、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體會。(不超過20個字)

如:“磨難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機意識,不要貪圖安樂”等。

2.九下《魚我所欲也》 《孟子》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生字 簞(dān) 蹴(cù) 羹(ɡēnɡ)死亦我所惡(wù)

三、通假字

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原先,從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與:通“歟”,嗎。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四、一詞多義

1、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為了。        行拂亂其所為:做。

2、行道之人弗受:走。              行拂亂其所為:做(事)。

3、故不為茍得也:取得。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感激。

4、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萬鐘于我何加焉:對,對于。

管夷吾舉于士:從。               生于憂患:在。

五、重點詞解釋:

二者不可得兼:能夠同時得到。     舍生而取義者也:正義或仁義。

故不為茍得也:茍且取得,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zāi)難。不例外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辦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某種辦法。         所惡有甚于死者:厭惡。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不單,不僅;//本性。

賢者能勿喪耳 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

一簞食:古代盛飯的竹器。//飯。      一豆羹: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呼爾而與之:沒禮貌的吆喝。//給。    蹴爾而與之:踐踏。

乞人不屑也:不愿意接受。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豐厚的俸祿。鐘:古代的量器。

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        妻妾之奉:侍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

是亦不可以已乎: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

此之謂失其本心:本來的思想,即“義”。

六、理解及背誦: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0)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1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惡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七、課文內(nèi)容理解:1、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例子略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證義是人的本心,義重于生,應(yīng)舍生取義。第二段:運用例證說明義重于生,舍生取義,不失本心。第三段:舉例從反面說明功名利祿使人見利忘義,失其本心。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4、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5、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魚和熊掌對比//生與死對比// 向與今天比較等(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7)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論點?   比喻(8)“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么?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9)本文主要贊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10)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損人格。

八、開放型試題:

1、我國歷史上,許多人把文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最高道德標準來追求。請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有關(guān)知識,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贊美的例子。

答:文天祥面對元朝高官厚祿的誘惑,不為所動

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軍殺害前曾寫下絕筆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至仁。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所說的這些話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樣的人生觀?

答:文天祥所說話的意思是:孔子說要“成仁”,孟子說要“取義”,惟有行為完全符合“義”的要求,才能達到“仁”的境界。我們研讀圣人賢士的著作,要從中學(xué)習(xí)什么東西,從今往后,我沒有什么可慚愧的。這表明他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人生觀,用實際行動實踐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志和節(jié)操。

3、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例如: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5、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wù)劇?/p>

答: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6、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國。

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屠刀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出賣黨組織,最后英勇犧牲;

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7、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則的事例,并簡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

8、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xué)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答: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9、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

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

10、《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答:因為“義”的價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棄“義”的前提,用“不辯禮義”之財來讓人茍且求生,更何況是出于讓“貧乏者”“得我”的個人目的。

11、讀“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一句,列舉生活中的“一個賢者”并寫出他具有怎樣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給本文補充兩個論據(jù)。

論據(jù)一:文天祥寧死也不降元,慷慨就義;

論據(jù)二: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3分)

答:我的觀點: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xié)。

14、結(jié)合材料思考。相關(guān)內(nèi)容鏈接:閱讀下面一段話,請結(jié)合原文談?wù)勀愕目捶ā?nbsp;  * 前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因貪污巨額財產(chǎn)被槍決;某大學(xué)學(xué)生馬加爵為泄私憤殺死自己同學(xué)而遭通緝;某明星參加義演假唱……  (答案略)

15、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舍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4.九下《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jù)魯史寫編年體史書,保留了我國自公園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二、語音:劌(ɡuì)孚(fú) 轍(zhé) 軾(shì) 遂(suì) 盈(yínɡ)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間(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專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異義詞:1、小大之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牢。2、犧牲玉帛    古義:古代是指牛、羊之類用于祭祀的祭品。今義:為人民、為正義事業(yè)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3、齊師伐我    古義:討伐,攻打。 今義:砍伐。

4、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中間,隔開,不連接,空間,時間

5、肉食者鄙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輕視,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古義:虛夸,以少報多。      今義:增加。

7、雖不能察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8、再而衰      古義:第二次,兩次。        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fù)。

9、必以信      古義:言語真實。            今義:書信 。

10、忠之屬也   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義:忠誠。

11、可以一戰(zhàn)   古義:可以用來。            今義:能愿動詞,表示可能或能夠。

五、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詞用作動詞,賜福

2、一鼓作氣           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六、重點字詞解釋:

何以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用、憑。              對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養(yǎng);//不;//獨占。   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

雖不能察:弄清楚。    齊師敗績:潰敗。  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齊軍。

下視其轍: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遂逐齊師:就,于是。//追擊。

既克,公問其故:已經(jīng)。//戰(zhàn)勝。//原因,緣故。    一鼓作氣:振作。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難測也,懼有伏焉:推測,估計;///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誦:

1、《曹劌論戰(zhàn)》中反映戰(zhàn)前政治準備,表現(xiàn)“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8220;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2、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

5、“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6、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懼有伏焉。(限四個字)

7、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敘述了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有利于轉(zhuǎn)入反攻的陣地——長勺;魯軍發(fā)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選擇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這可以說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

9、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請見、請從。

10、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的“將鼓”“將馳”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將鼓”“將馳”表現(xiàn)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2、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轍亂旗靡。

3、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zhàn)表現(xiàn)出他的勇氣,作戰(zhàn)“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謹慎和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

4、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zhàn)前曹劌與魯莊公的論戰(zhàn)中,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曹劌的“遠謀”又表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魯莊公把戰(zhàn)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少數(shù)人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上。曹劌認為取信于民是獲勝的保證?!?/p>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zhàn)前:魯 淺陋 ; 曹 有遠謀  //戰(zhàn)時:魯 不作調(diào)查,急躁冒進;曹 實地調(diào)查,抓準時機  //戰(zhàn)后:魯 茫然不知 曹細說原委//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軍事才能。

6、曹劌的“遠謀”體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答:(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7、談?wù)?#8220;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8、文章第2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齊魯兩國長勺之戰(zhàn)的概況。

9、文章第3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戰(zhàn)后曹劌論述戰(zhàn)斗取勝的原因。

10、文章第2節(jié)通過曹劌的言行表現(xiàn)了他的品質(zhì)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揮從容、善于把握戰(zhàn)機。

11、文章結(jié)尾一段表現(xiàn)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戰(zhàn)中善于把握戰(zhàn)機,注意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

12、就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聯(lián)系全文,說說曹劌在對話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思想。

只有盡心盡職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基本條件。

13、曹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略作分析。

(1)有愛國心與責任感。祖國被侵伐時,立即“請見”,去參與“肉食者謀之”的事,并主動要求作戰(zhàn)。

(2)對作戰(zhàn)的條件有深刻的見解。把國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為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謀”,其見解顯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

與地位相當?shù)泥l(xiāng)人說話,直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與國君商討問題,循循善誘,啟發(fā)、分析,促其領(lǐng)悟。

14、用自己的話說說,曹劌否定了“公”前兩次的回答,這是因為“公”把戰(zhàn)爭取勝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擁護,第二次寄托于神靈的保佑。

九、開放性試題

1、根據(jù)上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發(fā)揮合理想像,在“齊師敗績”前簡要補寫出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可以運用文中原有的字詞靈活組合或用自己的話敘述)。

如:公鼓之,齊師士氣已竭。

2、.“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但卻有人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一鼓足氣”等。想一想,你怎樣運用文中的知識來幫助人們避免這些錯誤。

(合理解釋“鼓”和“作”的意思)

3、學(xué)習(xí)這篇文章之后,你能從曹劌或魯莊公身上獲得什么啟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結(jié)合文章說理由)

從曹劌身上獲得啟示:可從遠見、愛國、責任感等方面說

從魯莊公身上獲得啟示主要是從納諫、領(lǐng)導(dǎo)與人民的關(guān)系方面說。 

4、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zhàn),勇氣也”這一觀點?請談?wù)勀愕睦碛伞?/p>

開放性試題,談出自己的看法,并對自己的觀點作簡要闡述,言之成理即可。

5、參考“示例”,根據(jù)所給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另寫一個含這個字的成語。

[示例]遂逐齊師——隨波逐流       (1)既克——克敵制勝(攻無不克)

(2)夫大國,難測也——深不可測(高深莫測、莫測高深、心懷叵測、居心叵測、天有不測風(fēng)云)  (3)望其旗靡——望風(fēng)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風(fēng)靡、望風(fēng)而靡)

6、有人說,“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本題是開放題,可從“有功”“無能”或“兼而有之”三個角度來答題,能自圓其說即可。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也可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tǒng)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無能”結(jié)合起來答。

7、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敬佩。請寫出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愛國將領(lǐng),并用一句話加以評價。

愛國將領(lǐng):          評價:

8、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呢?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p>

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1)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2)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3)統(tǒng)治者應(yīng)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

9、選文闡明了弱國在對強國的戰(zhàn)爭中所應(yīng)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原則是什么?請再舉出一個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所應(yīng)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原則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成皋之戰(zhàn)、昆陽之戰(zhàn)。

5.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一部重要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jīng)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定名為《戰(zhàn)國策》,體裁是國別體,長于議論和敘事。

二、語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ɡ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三、通假字         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四、古今異義詞

1、今齊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名詞,地點,處所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古義:國君近旁的近臣    今義:方位詞。

3、明日,徐公來      古義:“旦日”的后一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4、能謗譏于市朝      古義:指責別人的過錯。   今義:誹謗。

5、窺鏡而自視        古義:照。               今義:偷偷地看。

6、暮寢而思之        古義:躺著。         今義:睡覺地方。

五、詞類活用

1、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3、私我也: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聞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用作狀語,當面。

六、重點字詞解釋: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納:接受。

而形貌昳麗:光艷美麗。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較。孰,誰,哪一個。

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又一次。  皆以美于徐公:以為,認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當面指責。      能謗譏于市朝:公眾場合。

時時而間進:不時,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間或、偶爾。   期年之后:滿一年。

七、課文內(nèi)容理解:

1、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zhì)?

圍繞“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來答。

示例: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

2、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因為齊王身邊的人阿諛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聽到真實的情況。

3、“王曰‘善’。”請你結(jié)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達作用。

體現(xiàn)了本文語言精練的特點。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的贊同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他的矜持和尊貴。

4、揣摩“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說說這段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活動,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動分為三個層次。鄒忌對徐公“孰視之”,表明他的認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窺鏡而自視”是為了作比較,顯示出鄒忌雖不自信但也不輕信;“暮寢而思之”則表明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5、齊威王下令后,進諫者由“門庭若市”到“時時而漸進”,再到“無可進者”,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齊王納諫后,朝政的弊端越來越少。或齊王納諫后,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納諫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6、鄒忌以什么事聯(lián)想到國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7、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梢娝凶灾?。

8、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9、諷諫的結(jié)果如何?

齊王接受了諫言,并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

八、開放性試題

1、請就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或?qū)懛▽懸欢卧u注性的文字。

示例:內(nèi)容方面:鄒忌能以自身為例,由家事巧妙地聯(lián)系到國事,諷勸齊王納諫除蔽;寫法方面: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推己及人,以此達到諷勸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后來“無可進者”,請根據(jù)“無可進者”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門庭若市”體現(xiàn)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xué)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2分)

 “門可羅雀”或“門庭冷落”《出師表》

 3、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從語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xué)、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qū)Ψ教岢鲆庖娀蚪ㄗh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

4、對文中的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

示例1:喜歡鄒忌——他有勇氣,說話講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歡齊威王——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有富國強兵的愿望等。

5、鄒忌的諫言和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進言有相似之處, 鄒忌的建議是什么?請用《出師表》中的四字詞語來回答;鄒忌進諫的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建議:開張圣聽(“咨諏善道”或“察納雅言”) 

啟示: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yōu)點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道理,從而樂于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鑒這種做法。

6、從文中看,齊威王最終能使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達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體驗,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p>

7、歷史上敢于直諫的賢臣和從諫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劌——魯莊公;

8、歷史上進諫難,納諫尤難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諫商紂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紂王剖心而死;春秋時吳國的大臣伍子胥,他勸吳王夫差殺死越王勾踐,以免后患,吳王不聽,他堅決同吳王爭論,最后被迫自殺;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楚懷王;西周召公——厲王。

17.九下《愚公移山》   列子

一、文學(xué)常識

選自《列子·湯問》。后漢班固《漢書·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有關(guān)古代資料編寫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本文通過寫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重點字詞 :字音:仞[ren] 垣[yuan]曲 箕畚[ben] 始齔[chen] 窮匱[kui]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④亡以應(yīng):“亡”通“無”。 ⑤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⑥隴斷:“隴”通“壟”,高地。 
一詞多義: 
①方:指面積,方七百里;剛剛,方其遠出海門。 ②且:將近,年且九十;況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堅決,吾義固不殺人。 
⑤亡: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⑥焉:疑問代詞,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古今異義: 
①懲:古:戒。(懲山北之塞)←┈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今:處罰。 
②陽: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陽。    ③陰:古:山之北,水之南。(達于漢陰) 今:陰天。 
④諸:古:之于。(投諸渤海之尾)今:各個、許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今:毛發(fā)。 
⑥已:古:止,停止。(懼其不已也) 今:已經(jīng)。 
詞語活用: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作動詞,用盡。 
聚室而謀:聚,動詞使動用法,使…聚。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省略句:荷擔者三夫。(譯:三個(能)挑擔的人。) 
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yīng)為:汝之不惠甚矣!先說“甚矣”有強調(diào)意味。) 
譯:你太不聰明了。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

2、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達于漢陰。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對移山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對丈夫的關(guān)心而“獻疑”的,她不反對移山,所以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譏笑,阻止移山,也體現(xiàn)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對舉,有何深意?從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實上,“大智若愚”,他有遠大的抱負,移山是為了造福后代,他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實為“鼠目寸光”。

5、《寓公移山》選文中“雜然相許”與“其妻獻疑”意思是否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雜然相許”表明寓公提議受到眾人的擁護,“其妻獻疑”是出于對寓公的關(guān)心,并不反對寓公移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2中考語文背誦默寫過關(guān)測試卷(中考常見50篇)
中考16篇文言文復(fù)習(xí)題
初中文言文理解性默寫
2011年中考部分重點文言文閱讀回讀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寫(初中篇)
初二文言文必考點匯總,語文高分不要錯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