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組織專家,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確定的原則,以臨床總結和專家共識為基礎,借鑒一線專家臨證經驗和建議,制訂并發(fā)布了《河南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治療辨證指導原則》和《河南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治療辨證指導原則》。
兩版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治療辨證指導原則的發(fā)布,旨在進一步發(fā)揮中醫(yī)藥在新冠病毒感染預防、治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針對不同證候病機,確定治則治法,并推薦代表性經方和非藥物療法。
河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強中醫(yī)藥重癥救治能力培訓,提高全省中醫(yī)醫(yī)師和西學中醫(yī)師重癥中醫(yī)藥救治能力;推進轄區(qū)中醫(yī)藥專家研究、形成診療共識,確保轄區(qū)、醫(yī)院范圍內重癥中醫(yī)藥救治的同質化和規(guī)范化。
相關鏈接:
河南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治療辨證指導原則
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防治,提高中醫(yī)辨證論治質量,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作用,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經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本指導原則,供參考使用。
一、預防
可參考《河南省新冠肺炎中醫(yī)防治方案》(豫疫情防指辦﹝2022﹞4號)等有關方案。
二、治療
(一)發(fā)熱
1.寒濕郁肺證
主要證候:發(fā)熱,乏力,周身酸痛,咳嗽,白痰,胸緊憋氣,納呆,惡心,嘔吐,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腐膩或白膩,脈濡或滑。
治則治法:辛溫解表祛濕。
代表方劑:葛根加半夏湯,荊防敗毒散,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藿香正氣散,清肺排毒湯。
方藥示例:葛根加半夏湯。葛根15克,麻黃9克,芍藥6克,桂枝12克,半夏15克,甘草9克,生姜9克。
臨證加減:痰濕壅盛加炒白芥子、炒葶藶子;納呆、惡心、嘔吐顯著加藿香、佩蘭、白芷;泄瀉加炒白術、炒山藥、炒芡實等。
注意事項:(1)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黃,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2)覆取微似汗,即蓋上被子發(fā)汗,全身微微有汗即可。
推薦成藥:清肺排毒顆粒、小青龍顆粒、青石顆粒、通宣理肺丸、半夏化痰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刺治療:咽痛者,取少商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針點刺出血;高熱不退者,取耳尖穴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針淺刺放血。
2.濕熱侵肺證
主要證候:低熱或不發(fā)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治則治法:辛涼解表祛濕。
代表方劑:小柴胡湯,麻杏薏甘湯,小陷胸湯,三仁湯,化濕敗毒湯,宣肺敗毒湯。
方藥示例:小柴胡湯合麻杏薏甘湯。柴胡15克,黃芩15克,人參9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麻黃9克,杏仁6克,薏苡仁15克。
臨證加減:發(fā)熱趨重加青蒿;納呆、惡心、嘔吐顯著加藿香、佩蘭、白芷;泄瀉加葛根、黃芩、黃連、黃柏等。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至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疏風解毒膠囊(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薷薏顆粒、蒲地藍口服液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后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3.外寒里熱證
主要證候:發(fā)熱,形寒,咳而不爽,吐痰稠黏,喘逆上氣,息粗,鼻煽,胸脹或痛,伴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苔薄白或黃,舌邊紅,脈浮數或滑。
治則治法:疏表散寒,宣肺清里。
代表方劑:九味羌活湯,麻杏甘石湯,大青龍湯,桂枝二越婢一湯,白虎桂枝湯。
方藥示例:九味羌活湯合麻杏甘石湯。羌活12克、防風12克、細辛3克、蒼術9克、白芷9克、川芎9克、黃芩12克、生地12克、麻黃9克、杏仁6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
臨證加減:熱勢顯著加水牛角;咳喘較重加冬花、紫菀;納呆、惡心、嘔吐顯著加藿香、佩蘭、生姜。
注意事項:(1)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700毫升,先煮麻黃,當水減至6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2)該病證,有外寒大于里熱、里熱重于外寒、外寒里熱并重的情況,應根據實際情況辨證論治。(3)患者使用該方務必飲食忌生冷、油膩與辛辣之物。
推薦成藥:感冒清熱顆粒、防風通圣丸、荊防敗毒顆粒、感冒疏風顆粒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穴位按摩:太淵、膻中、中府、肺俞、腎俞、大腸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癢、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澤等。
4.疫毒閉肺證
主要證候:發(fā)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惡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宣肺解毒。
代表方劑:麻杏石甘湯,大柴胡湯,白虎加人參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
方藥示例:麻杏石甘湯合大柴胡湯合白虎加人參湯。麻黃12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知母9克,柴胡15克,黃芩9克,芍藥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實9克,甘草6克,大黃6克,人參9克,大棗4枚。
臨證加減:咽干、咽燥加蘆根、麥冬;惡心嘔吐加藿香、青蒿。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700毫升,先煮麻黃,當水減至6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二)咳嗽咯痰
1.痰熱壅肺證
主要證候:發(fā)熱,咳嗽痰多,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弦滑。
治則治法:清熱化痰止咳。
代表方劑:越婢湯,葦莖湯,三拗湯,桑菊飲,清肺排毒湯。
方藥示例:越婢湯合葦莖湯。麻黃12克,生石膏15克,清半夏15克,瓜蔞15克,黃連9克,葦莖3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甘草3克,生姜3克。
臨證加減:心下痞或腹中有水聲加枳實、生姜;頭眩較重加澤瀉;頭面有烘熱加白薇。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黃,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化濕敗毒顆粒、痰熱清膠囊、復方鮮竹瀝口服液、射麻口服液、橘紅丸(顆粒)、肺力咳合劑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后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2.痰濕阻肺證
主要證候:咳嗽,咳聲重濁,遇風寒則咳喘加重,胸悶脘痞,痰多色白,或清稀或白黏,脘悶納少,舌質稍淡,苔白,脈滑。
治則治法:化痰宣肺止咳。
代表方劑:小青龍湯,五苓散,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
方藥示例:小青龍湯合五苓散。桂枝12克,麻黃9克,白芍9克,細辛3克,干姜9克,姜半夏12克,茯苓30克,豬苓15克,白術15克,澤瀉15克。
臨證加減:喉中痰鳴加蘇子、白附子、萊菔子;胸悶氣弱加黨參、黃芪。
注意事項:(1)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黃,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2)多飲熱水,使汗出愈。
推薦成藥:二陳丸、橘紅丸、半夏化痰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太淵、曲池、肺俞、足三里、陰陵泉、關元等。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3.肺氣失宣證
主要證候: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喘憋,氣喘促,胸悶,身倦無力,心悸、唇甲青紫,無汗,口干苦黏,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宣肺止咳。
代表方劑:黃芩清肺飲,清肺排毒湯,荊防敗毒散。
方藥示例:黃芩清肺飲。黃芩12克,生地9克,川芎9克, 當歸15克,赤芍15克,防風12克,干葛15克,天花粉15克,連翹15克,紅花9克,薄荷3克。
臨證加減:胸悶加紫菀、款冬花花、麻黃;干咳少痰加天冬、麥冬、百合;咳嗽劇烈加荊芥穗、百部、甘草;痰多加川貝母、桔梗;痰少色黃加金銀花、桑白皮。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金蒲橘VC泡騰片、藍芩口服液、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片)、疏風解毒膠囊、三拗片、蘇黃止咳膠囊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沖。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三)喘息氣短
1.實喘-寒水射肺證
主要證候:咳嗽氣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蒼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則胸滿息促,不能平臥,頭暈目眩,面目浮腫,苔白膩,脈濡緩或滑。
治則治法:溫肺化飲。
代表方劑:射干麻黃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小青龍湯。
方藥示例:射干麻黃湯合苓桂術甘湯。射干12克,麻黃12克,桂枝9克,細辛3克,紫菀12克,款冬花花12克,姜半夏12克,五味子6克,茯苓30克,白術12克,甘草6克,生姜9克。
臨證加減:口渴煩躁加天花粉、石膏;下利加茯苓;便秘加瓜蔞仁、杏仁。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麻黃,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寒喘丸、小青龍顆粒、射干麻黃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足三里(艾灸)、百會、太溪。隔物灸貼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貼敷40分鐘,每日1次。
2.虛喘-肺腎氣虛證
主要證候:喘息氣短,呼吸淺促,聲低氣弱,氣息低微,動則喘甚,氣不接續(xù),神疲身倦,肢冷面青,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則治法:補益肺腎,納氣平喘。
代表方劑:附子湯,防己黃芪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金匱腎氣丸。
方藥示例:附子湯合防己黃芪湯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制附子(炮)12克,人參9克,黃芪30克,茯苓30克,白術12克,芍藥9克,防己12克,桂枝9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9枚。
臨證加減:咳痰黏稠加川貝母、百部、桑白皮;食積不化加焦三仙、雞內金。
注意事項: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
推薦成藥:補肺丸、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沖。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四)神志昏蒙
1.陽閉
主要證候:神志昏蒙,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或伴躁擾不寧,面赤身熱,痰黃而黏,大便秘結,小便色黃,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治則治法:辛涼開竅。
代表方劑:白虎湯,大承氣湯,安宮牛黃丸。
方藥示例:白虎湯合大承氣湯。石膏30克,知母9克,大黃6克,芒硝6克,枳實9克,厚樸9克。
臨證加減:痰盛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竹茹;脫證加人參、制附子。
注意事項:(1)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煎石膏,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2)必要時鼻飼或灌腸。
推薦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
2.陰閉
主要證候:神志昏蒙,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或伴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靜而不煩,四肢欠溫,汗出肢冷,舌苔白膩,脈沉滑而緩。
治則治法:益氣回陽,扶正固脫。
代表方劑:烏頭湯,當歸四逆湯,蘇合香丸。
方藥示例:烏頭湯合當歸四逆湯。制川烏6克,麻黃9克,桂枝9克,芍藥9克,當歸12克,黃芪15克,細辛3克,通草6克,大棗6枚,炙甘草6克。
臨證加減:痰盛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竹茹;肝腎虧虛加左歸丸。
注意事項:(1)中藥每天1付,分2遍水煎,煎煮以水1升,先煮烏頭,當水減至800毫升時,去白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每遍煎留的藥汁約150毫升,去滓,將兩遍煎留的藥汁兌一起,分2~3次溫服。(2)必要時鼻飼或灌腸。
推薦成藥: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療機構中藥劑。
三、康復
(一)疲勞
主要證候: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氣短,不思飲食,健忘失眠,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則治法:益氣健脾。
代表方劑:薯蕷丸,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益氣健脾方,參金桂顆粒,保元湯。
方藥示例:薯蕷丸。山藥30克,當歸12克,桂枝10克,神曲10克,干地黃12克,大豆黃卷10克,甘草6克,人參10克,阿膠9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白術12克,麥門冬12克,防風9克,杏仁6克,柴胡9克,桔梗12克,茯苓12克,干姜6克,白蘞6克,大棗6枚。
臨證加減:腹脹食少加雞內金、木香;嘔吐、食少加陳皮;咳嗽痰多加陳皮、半夏。
(二)咳嗽
1.肺脾氣虛
主要證候:面白少華,動則汗出,咳嗽無力,納差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補肺健脾,益氣化痰。
代表方劑:黃芪建中湯,人參五味子湯,六君子湯,白術散,人參健脾丸。
方藥示例:黃芪建中湯。黃芪9克,飴糖15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12枚。
臨證加減:煩渴加烏梅、青蒿;盜汗加浮小麥、麻黃根;口干加玉竹、生地。
2.氣陰兩虛
主要證候:咳嗽,無痰或少痰,口干或渴,納呆,手足心熱,氣短,乏力,舌體瘦小,舌質淡或紅,舌苔薄白或黃、花剝,脈沉細或細數。
治則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肺化痰。
代表方劑: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養(yǎng)陰清肺湯。
方藥示例:麥門冬湯。人參6克,麥冬12克,半夏6克,甘草6克,粳米3克,大棗12枚。
臨證加減:氣短、胸悶加瓜蔞;咽痛加浙貝母、連翹、黃芩;自汗、盜汗加地骨皮、牡丹皮;納差加焦山楂。
(三)胸悶
主要證候:咳嗽,痰多稀白,胸悶憋氣,背寒身冷,胃納欠佳,大便溏,小便少,舌胖淡,苔白滑,脈沉弦。
治則治法:溫肺化飲,降氣平喘。
代表方劑: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小青龍湯。
方藥示例:射干麻黃湯。射干6克,麻黃12克,細辛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五味子3克,生姜10克,大棗3枚,半夏9克。
臨證加減:喘甚加蘇子、葶藶子;咳痰不暢加桔梗、瓜蔞仁;痰多加膽南星、竹瀝;腎虛加菟絲子、補骨脂。
(四)心悸
主要證候:頭暈耳鳴,煩躁失眠,驚慌不安,心中悸動,四肢沉重,大便密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治法:和解少陽,寧心安神。
代表方劑: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炙甘草湯,桂枝甘草湯。
方藥示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12克,龍骨15克,黃芩9克,人參10克,桂枝9克,茯苓10克,半夏9克,大黃6克,牡蠣15克,生姜10克,大棗6枚。
臨證加減:肝火亢盛加夏祜草、龍膽草;痰盛加菖蒲、遠志、竹茹;心神不安加酸棗仁、夜交藤。
(五)失眠
主要證候:失眠,手足心熱,夜煩不安,怔忡心悸,頭暈耳鳴,面顴潮紅,夜臥盜汗,口干舌紅或剝苔,脈細弦數。
治則治法:養(yǎng)血寧心,除煩安神。
代表方劑:酸棗仁湯,歸脾湯,黃連阿膠湯。
方藥示例:酸棗仁湯。酸棗仁15克,甘草6克,知母12克,茯苓15克,川芎12克。
臨證加減:盜汗加丹皮、牡蠣;氣虛加人參、麥冬;心悸加龍骨、牡蠣。
(六)泄瀉
1.脾陽虛證
主要證候: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腹脹腸鳴,不欲飲食,手足發(fā)涼,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溫中健脾。
代表方劑:附子理中丸,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大建中湯。
方藥示例:附子理中丸。制附子10克,黨參2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臨證加減:胃逆嘔吐較重,加生姜、半夏、砂仁;寒濕下注見下利較重,加茯苓、苡仁。
2.脾氣虛證
主要證候:氣短,神疲,倦怠乏力,自汗,咳嗽,納呆或食少,胃脘脹滿,腹脹,大便乏力,便溏,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沉緩。
治則治法:益氣健脾。
代表方劑:參苓白術散,理中湯,歸脾丸。
方藥示例:參苓白術散。人參6克,蓮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甘草9克,白術12克,山藥20克,茯苓15克。
臨證加減:腹痛重者加木香;四肢冷且利不止加制附子;嘔吐去白術、加姜半夏;咳嗽咳痰加浙貝母、黃芩;腹脹腹?jié)M加法半夏、陳皮。
(七)抑郁
主要證候:胸悶,胸痛,游走不定,連脅涉腹,噯氣,嘆氣后舒,心煩心悸,焦慮,易怒,失眠多夢,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治則治法: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
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解郁丸,歸脾丸,百合地黃湯,甘麥大棗湯。
方藥示例:柴胡9克,陳皮9克,川芎6克,香附9克,枳殼9克,芍藥12克,甘草6克。
臨證加減:消化不良加山楂、麥芽;失眠心煩加酸棗仁、遠志。
河南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治療辨證指導原則
為做好全省兒童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感染中醫(yī)藥防治工作,提高中醫(yī)辨證論治質量,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作用,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經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本指導原則,供參考使用。
一、預防建議
為盡可能減少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減輕兒童感染后癥狀,提出以下預防建議。
1.避風寒: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等誘因。
2.慎起居: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生活規(guī)律,避免熬夜等不良起居習慣。
3.調飲食:多飲水,宜食易消化吸收、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忌食生冷、辛辣及油膩食物。
4.暢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做好兒童心理疏導,避免精神緊張、焦慮及恐懼。
二、治療
(一)發(fā)病早期
發(fā)病第1~3天,主要表現為發(fā)熱(或伴高熱驚厥)。此期應堅持防治并重,積極采取中醫(yī)藥辨證論治同時,預防并發(fā)癥(主要是高熱驚厥)及重癥發(fā)生。
1.發(fā)熱
(1)風寒濕毒證
證候: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倦怠乏力,嘔惡,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濡。
治則治法:疏風散濕,益氣解表。
代表方劑:麻杏苡甘湯合參蘇飲。“寒包火”證可予小青龍加石膏湯,白虎桂枝湯及麻杏甘石湯等。
方藥示例:麻杏苡甘湯合參蘇飲加減方:麻黃 4克,薏苡仁 10克,炒苦杏仁5克,蘇葉6克,葛根10克,茯苓10克,枳殼6克,桔梗6克,木香5克,廣藿香5克,陳皮3克,防風6克,太子參5克,炙甘草5克。
加減:濕重加白扁豆,淡竹葉;納差加焦三仙。
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軟膠囊、丸、水、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顆粒),化濕敗毒顆粒,保濟口服液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2)風熱襲表證
證候:發(fā)熱,頭痛,咽痛,鼻塞,黃鼻涕,有汗,微惡風寒,口渴,輕咳,大便干或正常,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治法:辛涼解表。
代表方劑:銀翹散,兼濕伏膜原合達原散。
方藥示例:銀翹達原散(銀翹散合達原散化裁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荊芥6克,桔梗6克,葛根10克,北柴胡10克,黃芩10克,厚樸6克,焦檳榔6克,草果仁6克,炒神曲10克,生甘草6克。
加減:大便干加決明子;高熱驚厥史或有驚厥傾向加羚羊角粉,鉤藤,菊花。
中成藥: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連花清瘟顆粒,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羚珠散,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及金蓮清熱泡騰片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3)風熱動風證
證候:發(fā)熱驟起,頭痛身痛,煩躁不寧,呼之不應,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舌紅苔白,脈浮數或弦數。
治則治法:疏風清熱,息風止痙。
代表方劑: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風引湯、銀翹散加味。
方藥示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方:柴胡 12克,黃芩10克,姜半夏6克,桂枝9克,連翹10克,萊菔子10克,山楂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鉤藤9克,蟬蛻9克。
加減:喉間痰鳴加竹瀝,瓜蔞皮;高熱、便秘及乳蛾紅腫加生大黃或涼膈散。
中成藥:羚珠散,紫雪散(丹),安宮牛黃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二)發(fā)病中期
發(fā)病第4~10天,主要表現為咳嗽(多伴嚴重咽痛或鼻塞),部分患兒主要表現為腹瀉、嘔吐。
1.咳嗽
(1)風寒束肺證
證候:咳嗽,痰多白黏,頭疼無汗,胸膈滿悶,或惡寒微熱,舌正紅或稍淡苔白稍厚,脈浮緊或無力。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劑:止嗽散,小青龍湯,三拗湯,華蓋散。
方藥示例:止嗽散加味方:紫菀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陳皮6克,桔梗6克,荊芥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加減:痰多加川貝;食積加萊菔子;惡寒無汗加麻黃。
中成藥:三拗片,小兒荊杏止咳顆粒,杏貝止咳顆粒,杏蘇止咳糖漿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2)風熱犯肺證
證候:咳嗽,咽痛咽癢,黃稠黏痰,黃鼻涕,鼻塞,口渴,或伴發(fā)熱微惡風,有汗,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則治法:疏風散熱,宣肺止咳。
代表方劑:桑菊飲,咳嗽嚴重合止嗽散。
方藥示例:桑菊止嗽散(桑菊飲合止嗽散化裁方):桑葉10克,菊花6克,炒苦杏仁6克,桔梗6克,前胡10克,黃芩6克,玄參10克,當歸10克,化橘紅10克,魚腥草15克,蜜款冬花6克,炙百部10克,生甘草6克。
加減:食積重加焦山楂,萊菔子;頭痛重加川芎,白芷;便秘加虎杖。
中成藥: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清宣止咳顆粒,小兒清熱利肺口服液,連花清咳片,六靈解毒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3)痰熱壅肺證
證候:咳嗽或喘,咳痰黃稠,或發(fā)熱,或鼻塞流黃涕,大便干或正常,舌紅,苔黃厚膩,脈浮滑或數。
治則治法:清化痰熱,宣肺止咳。
代表方劑: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麻杏甘石湯,《千金》葦莖湯。
方藥示例:麻杏甘石湯加味:炙麻黃6克,苦杏仁10克,川貝母3克,生石膏30克,炒桃仁10克,全瓜蔞10克,清半夏6克,魚腥草15克,黃芩10克,甘草10克。
加減:發(fā)熱加柴胡;痰黏加浮海石;便秘加生大黃或虎杖。
中成藥:小兒定喘口服液,麻甘顆粒,金振口服液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2.泄瀉、嘔吐
濕熱證或協熱利
證候:下利,喘而汗出,口渴,胃脘悶痛,惡心、嘔吐,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治則治法:解肌清熱,燥濕止瀉。
代表方劑:葛根芩連湯,惡心、嘔吐為主予黃連溫膽湯、小半夏湯。
方藥示例:葛芩止瀉方(葛根芩連湯化裁方):葛根15克,黃芩9克,黃連3克,姜半夏9克,焦山楂6克,陳皮6克,茯苓9克,地錦草15克,車前子15克,防風3克,炙甘草6克。
加減:腹痛重加炒白芍;里急后重加木香,檳榔。
中成藥:葛根芩連丸,腸炎寧顆粒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三)發(fā)病后期
一般為發(fā)病第10天以后,主要表現為咳嗽、泄瀉遷延及納呆。恢復時間一般2~4周左右。
1.咳嗽
(1)陰虛肺熱證
證候:干咳無痰,或少量黏痰,口渴、咽干,稍聲音嘶啞,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
治則治法:滋陰潤燥,養(yǎng)陰清肺。
代表方劑:沙參麥冬湯,二冬二母湯,痰多可予二陳湯。
方藥示例:沙參麥冬湯:沙參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10克,玉竹10克,桑葉10克,紫菀10克,前胡10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
加減:低熱加地骨皮;盜汗加浮小麥,五味子;納差加焦三仙。
中成藥: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黃龍止咳顆粒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2)肺脾氣虛證
證候:咳嗽無力,痰白清稀,面白少華,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平素易感,舌淡有齒痕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補肺益氣,健脾化痰。
代表方劑:人參五味子湯,參苓白術散,御寒湯。
方藥示例:人參五味子湯加減方:太子參10克,炒白術10克,茯苓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
加減:氣虛重加黃芪,黃精;痰多加陳皮,姜半夏;食少納差加炒山楂,炒神曲。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參苓白術散,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2.泄瀉
脾胃虛寒證
證候:久瀉不止,食后作瀉,大便清稀,大便含不消化食物,乏力,面色萎黃,或不下利,舌質淡有齒痕,苔白或膩,脈遲。
治則治法:補氣溫中,健脾止瀉。
代表方劑:理中湯,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等。
方藥示例:溫中止瀉方(理中湯化裁方):黨參10克,炒白術12克,干姜6克,陳皮6克,茯苓12克,炒蒼術10克,訶子10克,黃連3克,炙甘草6克。
加減:腹痛重加木香;四肢冷且利不止加附子;嘔吐去白術加姜半夏。
中成藥:理中丸,小兒腹瀉寧泡騰顆粒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3.納呆
脾胃氣虛證
證候:不思進食,口中不和,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夾不消化食物,面色少華,形體偏瘦,四肢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無力。
治則治法:健脾益氣,佐以助運。
代表方劑:異功散,健脾丸,四君子湯等。
方藥示例:黨參10克,炒白術12克,茯苓10克,陳皮6克,砂仁6克,雞內金10克,炙甘草6克。
加減:苔膩便稀加蒼術,薏苡仁;便溏面白肢冷加炮姜,肉豆蔻;飲食不化加焦山楂,炒麥芽;汗多易感加炙黃芪,防風。
中成藥:健胃消食口服液,醒脾養(yǎng)兒顆粒,復方雞內金咀嚼片,保和丸等,也可根據證候和治則選用同類中成藥或醫(yī)院機構中藥制劑。
(四)注意事項
1.以上所有方皆為4~6歲患兒一日劑量,分兩次服,其他年齡段酌情增減。
2.證候復雜可組合聯用相應方藥,或配合具有相應功效的非藥物療法。
3.有特殊煎服要求的經方,建議遵照經方的煎服要求。
三、康復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期主要表現為咳嗽、泄瀉和納呆,除中藥辨證論治外,建議配合應用呼吸訓練、推拿、針灸、膏藥貼敷等康復治療。可根據證候特點,選擇適宜康復方法。
(一)咳嗽康復
1.推拿
(1)基礎處方
清肺經、順運內八卦、揉膻中各100次;按揉天突50次。揉雙側風門、雙側肺俞各100次;輕摩脊柱,從下而上3~5遍。
(2)辨證施治
陰虛肺熱證
基本處方再加具有養(yǎng)陰清熱作用的操作,如揉腎頂、揉二人上馬、橫推掌小橫紋、清天河水各100次,運內勞宮3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腎俞,每穴100次。
脾肺氣虛證
將基本處方中的清肺經100次改為補肺經200次。再在其余基本處方基礎上加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操作,如補脾經3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50次,點揉氣海、足三里各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每穴各50次。
2.針灸
(1)陰虛肺熱證
常用穴位:肺俞、列缺、合谷、太溪、照海、三陰交等。
(2)肺脾氣虛證
常用穴位:肺俞、太淵、氣海、膻中、足三里、豐隆等。
3.呼吸訓練
通過呼吸訓練、呼吸操、排痰訓練等促進排痰、改善肺功能、改善咳嗽、痰多等癥狀。具體參照相關資料。
(二)泄瀉(脾胃虛寒證)康復
1.推拿
補脾經、補大腸、揉外勞宮各300次,摩腹、揉天樞各100次,推上七節(jié)骨、揉龜尾各100次。
2.針灸
常用穴位:天樞、上巨虛、中脘、足三里、梁門等。既可以采用針法(小嬰兒可以采用快針刺法),也可以采用灸法。
3.膏藥貼敷
根據證型辨證使用膏藥貼敷。
(三)納呆(脾胃氣虛證)康復
1.推拿
補脾經、補大腸、揉板門各100次,推三關50次;揉天樞100次,摩腹50次,揉氣海及關元100次;捏脊3~5遍。
2.針灸
常用穴位:中脘、天樞、氣海、下脘、足三里等。既可以采用針法(小嬰兒可以采用快針刺法),也可采用灸法;也可采用四縫穴刺絡放血。
3.膏藥貼敷
根據證型辨證使用膏藥貼敷。
責編:張 馳
審核:劉 旸
終審:楊 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