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像李白一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千百年來,他和杜甫一直是詩壇上的C位。
今天我們不說李白的詩歌,說說他的友誼。
他這一生走走停停,遇到了許多人,交過許多朋友。
對于每個朋友他都曾真心相待,他的四段友誼,告訴了我們四個關(guān)于交友的真相。
1.李白和吳指南——感謝生命中所有曾陪伴過我們的人
“吳指南”這個名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了這位友人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
。
后世許多人猜測,吳指南是李白在蜀中就結(jié)識的友人,兩人一起離開了四川。
李白再瀟灑豁達(dá),也是個20多歲,剛離開家鄉(xiāng)的小青年,心中難免惆悵孤寂,而有了吳指南的相伴,他的旅途才不會那么寂寞。
可惜的是當(dāng)兩人到達(dá)洞庭湖時,陪伴了他一年多的吳指南離開了人世。
吳指南逝世時正逢炎炎夏日,悲痛萬分的李白伏尸慟哭,眼中甚至流出了血淚,路過的行人無不為之悲傷落淚。
夜幕降臨時,湖畔有猛虎出沒,為了保護(hù)友人的尸身,李白持劍守護(hù)在一旁,不讓猛虎靠近一絲一毫。
天亮后,李白將吳指南埋在洞庭湖畔,隨后離開了這個傷心地。
多年后,他又返回洞庭湖,吳指南的尸身早已化作白骨,他將尸骨洗刷干凈,裹好后背上肩膀,一路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不曾放下,等他到了武昌城東時,已是身無分文,最后是靠著借錢才將吳指南好好安葬。
家鄉(xiāng)蜀中太過遙遠(yuǎn),李白無法讓其落葉歸根,只能以禮遷葬來報答兩人相伴一程的情誼。
關(guān)于這一段故事,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詳細(xì)記述。
吳指南在李白眾多好友中并不起眼,但他曾陪李白走過一段路程,讓20多歲便離開家鄉(xiāng)的李白不至于那么孤寂。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你伴我一程,我回你一顆真心。
生命中,許多人即使沒有陪著我們走過山長水遠(yuǎn),但我們依然需要心懷感激,因?yàn)槟且怀陶嫘牡南喟闇嘏藲q月。
2.李白和李邕——有些人一開始互相看不順眼,后來卻成了知交
李邕出身江夏李氏,以書法聞名于世。
都說“字如其人”,李邕的為人就像他的書法一樣豪放、正直、剛健。
根據(jù)史書記載
“邕素負(fù)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yǎng)士”
。
很多人知道李邕,是因?yàn)槔畎椎哪鞘住渡侠铉摺?,?/p>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和李邕的第一次見面不算愉快,那時李白大概就20歲那樣,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后生,而李邕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個德高望重的名士。
李白前去拜訪他,希望能得到他的提攜。
可是李邕并不將這個不拘禮法,又張狂不羈的后生看在眼里。
而李白對李邕的態(tài)度也十分不滿,離開后便寫下了這首《上李邕》,以示回敬。
可以說,兩人第一次見面,是互相看不順眼。
許多人因?yàn)橄矚g李白,所以對李邕多有微詞。
但其實(shí)這次見面僅僅是兩人友誼的開端,他們的交集絕不止于此。
李白漫游天下的時候,花錢如流水,曾一度陷入了山窮水盡的窘境,是李邕聽聞后,給他送了一筆錢,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來,李白和杜甫還曾一起去拜訪過李邕,受到了熱情的款待,賓主盡歡。
在李邕被奸相李林甫迫害,含冤而逝后,李白還寫詩為其為其抱不平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
。
在李白留下的千余首詩歌中,提到李邕的有四五首,比他寫給杜甫的還多。
曾經(jīng)互相看不順眼的兩人,經(jīng)歷了世間的沉沉浮浮后,終成知交。
所以很多時候,緣分就是這么奇妙,曾經(jīng)的陌路人最后成為知己,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人最終成了路人。
生命中的每一場遇見都有因果,我們應(yīng)該珍惜每一場相遇,善待每一個人。
3.李白和杜甫——見或不見,依然想念
有人曾將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見面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遇,后世很多人都在想象這兩個大佬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那年他們在洛陽相遇,李白44歲,已是詩壇大佬,剛剛經(jīng)歷了人生的低谷——被唐玄宗“賜金返還”;而杜甫33歲,是個初出茅廬的小詩人,曾在科舉考試中落榜。
許多人都說以李白的狂傲,根本不會將杜甫這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看在眼里,所以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并不愉快。
但我卻不這么認(rèn)為,李白是狂妄,但并不是目中無人。
這兩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寫詩和旅游,又都曾在仕途中受挫,所以兩人即使不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也不會不歡而散。
這一點(diǎn)從第二次見面就可以看出來。
他們的第二次見面不是偶然的,而是第一次離別時就約定好的。
就在那一年的秋天,他們?nèi)缂s來到梁宋(河南開封、商丘一帶),這次他們還遇上了邊塞詩人高適。
三人漫游梁宋,此次李白還留下了唯一傳世墨寶——
《上陽臺帖》。
一年后,兩人在東魯再次會面,當(dāng)時李白原本是在任城,聽聞杜甫來到齊州便趕去相會。
此次見面,兩人留下了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的佳話。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兩次相約,三次見面,要說是杜甫一廂情愿我是不太相信。
此次會面后,十多年里,兩人似乎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是在杜甫的詩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李白的身影。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而李白也曾寫詩懷念杜甫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有些人,見或不見,依然想念。
只要心里想念,即使相隔再遠(yuǎn),分開再久,依然如故。
4.李白和高適——有些事,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在李杜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出現(xiàn)了個第三者,此人就是高適。
在安史之亂后,李白和高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李白原本和妻子宗氏隱居在廬山,后來在永王李璘的再三邀請下入了他的幕府。
后來永王擅自引兵東巡,他的兄長,當(dāng)時的皇帝唐肅宗李亨以其“陰謀叛亂”的名義,派兵圍剿,最后李璘被殺,而李白也因此被下了大牢。
而此次圍剿李璘叛軍的將領(lǐng)就是高適。
傳聞李白在潯陽獄中曾寫信向高適求救,但是高適拒絕了。
因?yàn)檫@件事,后世許多人都說高適“無情無義”。
但我卻覺得高適也是蠻冤枉的,要說他和李白也沒有多深厚的感情,兩人頂多是10多年前曾一起喝過酒,一起玩耍了幾天。
在之后的10多年里,兩人可能根本就沒有再見過面。
李白犯的可是殺頭大罪,高適憑什么為了一個十多年沒見的,感情不深的友人,拼上前程?
而且后來杜甫窮得揭不開鍋,向高適寫詩借錢,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高適二話不說,慷慨解囊。
從這件事來看,高適絕對不是個冷漠無情的人。
他之所以沒有搭救李白,是因?yàn)橐粊韮扇说那橐鉀]到那份上,二來李白的罪太大了。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在你危難的時候都能無私地幫助你。
人性自私,有些事,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當(dāng)然,若有人無論何時何地,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毫不猶豫地幫助你,那么一定要好好珍惜,因?yàn)檫@樣的人真的太少了。
這一生,我們會遇到許多人,有些人給你帶來歡樂,有些人教會你成長,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有因果,珍惜遇見,笑對別離,如此便好。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diǎn)個關(guān)注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