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也有責任
龍龍媽下班回家,看到龍龍坐在客廳里玩游戲,就問龍龍:'怎么一回來就玩游戲,你作業(yè)寫完了嗎?趕緊去寫作業(yè)!'龍龍聽完之后很生氣地對媽媽說:'我自己不知道要寫作業(yè)嗎?你怎么總是催我!煩死了!'說完走進臥室鎖上了門。龍龍媽很委屈,既然都知道要寫作業(yè),龍龍為什么還要和自己發(fā)脾氣呢。其實龍龍心里早就想好了,放學回家玩一會兒游戲,放松一下,然后就去寫作業(yè),可是媽媽的話讓他覺得,好像自己對學習一點也不上心,就知道玩游戲,他覺得很委屈,就頂撞了媽媽。
其實龍龍媽和龍龍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快速高效地寫完作業(yè),可是卻產(chǎn)生了嚴重的爭吵。龍龍媽不理解,為什么明明目標一致,龍龍卻和她發(fā)那么大脾氣呢?她沒有意識到,孩子頂撞她的不良行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對自我掌控的需要。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行為被別人支配,當他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控制的時候,就會本能地產(chǎn)生反抗心理,而龍龍媽的話恰好給龍龍造成了這樣的感覺。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正面管教的方法之一,就是教會我們重新認識孩子的不良行為,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后所體現(xiàn)的心理需求。
歸屬感的缺失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犯錯,并不是因為孩子有多壞,而是因為他們的歸屬感出現(xiàn)了缺失,而孩子本身又認識不到這樣的問題,因此只能用一些錯誤的方法去尋找歸屬感,從而導(dǎo)致了不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常常會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觀念,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種,尋求過度關(guān)注。當孩子在你打電話的時候、纏著你陪他玩兒,或者央求你幫他做一些他已經(jīng)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多半是因為孩子想要尋求你的關(guān)注,試圖找到歸屬感。
第二種,尋求權(quán)利。如果孩子像故事里的龍龍那樣,在媽媽對他提出要求的時候頂撞媽媽,說一些具有傷害性的話,那么孩子可能是在尋求權(quán)利,不希望自己的行為被家長控制。
第三種,報復(fù)。如果孩子做了一些破壞性的事情,比如摔東西,那么孩子可能覺得自己受到了情感上的傷害,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所以采取了'讓你也受到傷害'的報復(fù)行為。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對自己徹底沒有信心的時候,就會放棄尋找歸屬感。這時候面對家長的管教,孩子會選擇逃避的態(tài)度,躲躲閃閃,做一些其他事情來轉(zhuǎn)移家長的視線。
當我們認識到孩子不良行為背后所隱藏的心理需求之后,就會對孩子的錯誤有新的認識。只有清楚了孩子的需求,我們才能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時候,通過正確的引導(dǎo)和鼓勵來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從而改正錯誤。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幫“為你讀書”第五期已上線,朗讀者川川老師將和你一起學習并實踐正面管教,幫助更多的家庭找到“不驕縱、不懲罰”的行之有效的育兒方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