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的都做了,能給的都給了,為什么孩子成績還是沒有起色?”這是我公益課上的家長最常問的問題之一,相信也是所有為孩子學生努力過的父母們共同的疑問。
“這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這孩子就不是一塊學習的料”這兩句話我們經(jīng)常聽別人說起,有時候也拿來拼天賦和智商的程度。換句話說,你考不上清華北大,努力考個重本還不行嗎?上不了285、911大學,考個普通一本總可以吧?
其實每個孩子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目標,只要你朝著最終目標設(shè)置階段性目標,只要這些階段性目標合理。那么話說回來,是什么導致“努力”卻沒有結(jié)果呢?
第一,很遺憾,你的努力不是孩子的努力。
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孩子本身的努力。我想起我的以為學生,他在高考完之后和我聊天時將其他高中是如何努力學習的。
大家能理解這句話么?我當時聽了非常震驚!據(jù)悉,后來他的英語成績沒有低過120,高考更是取得138的高分。永遠眼高手低,抱著小聰明沾沾自喜,那是最平凡的愚蠢。
第二,很糟糕,你付出的正是孩子最不想要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 是中國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多少有點悲情和無奈的意味,并且我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家長幾乎是沒有這個心理暗示的。
父母當然是偉大的,實際上,現(xiàn)在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早已沒有了“養(yǎng)兒防老”這種傳統(tǒng)思想。我們生下孩子,即是對新生命的期待也是對我們未來生活的樂觀。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所有爸媽最大的心愿。
但是親愛的父母們,即使我們這般無私,也不見得這些無私的付出就是孩子需要的。
我們問問自己,我們給予孩子的,也是孩子需要的嗎?第三,即使是父母也需要學習。
父母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這與文化程度、美丑、貧窮與富有都沒與必然關(guān)系。
你是如何面對生活的,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生活。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