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縣牛圈頭周氏族譜(6則)
(一)
周之得姓也,本自周平王子,別封于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又獻(xiàn)帝次兄普氏,后改為周氏,此亦周之所由姓也。然華胄遙遙,難定所自出矣。字典曰:“族者,譜也,與子孫共聯(lián)屬也;譜者,普也,注序世、統(tǒng)事資、周普也?!贝酸屆f,固也。吾則謂族之有譜也,所以上貽祖宗,下貽子孫,旁貽昆弟也。禮言“尊祖敬宗”,書言“以親九族”,此物此志,夫嘗見人家子孫不知祖父之諱號,昧其高祖之矩矱,至于親盡無服,則有喜不慶,憂不吊,族人也而途人視之,人心風(fēng)俗一薄至此,誰之責(zé)與?亦以薦紳先生有以尊祖敬宗睦族之義講明于鄉(xiāng)黨間,蚩蚩者又何怪其無愛敬之良耶?然而人誰無良,有人按譜示之以一本同源之義,曰:“凡吾之所視為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北吮芈勚鴲湃辉唬骸澳匙嫖嶂猿鲆玻崤c某同某祖也,則孝弟之心,可油然而生矣?!弊逯凶V,不綦重哉!先君子華瞻公嘗慨族譜失亡,與族人議修譜牒事,未果,不祿有志未逮,嗚呼!昌念及此,敢敬敘之,以繼先志哉,而又不知從何而敘也。父老相傳:先世自明永樂初年北遷,世居青縣城里,至憲武公始徙居于斯,然而其詳不可得聞矣。太高祖以上無譜可考,名爵事跡,杳若山河。幸太高祖顯宗公木主尚存,故昌之作譜自顯宗公始。蘇老泉敘譜不及昧道,謂親盡也。吾之作譜,不能及遠(yuǎn),固以無征,抑以竊取老泉之意耳。由是祖宗雖遠(yuǎn),觀諸譜而僾然若見也;子孫雖繁,而上追至高曾脈脈相關(guān)也;昆弟雖眾,而推所自出皆一體分形也。觀吾譜者,則孝弟之心亦可以油然而生矣。且是譜之作,自吾之父以及吾之太高祖諱某字、娶某氏、生卒年月日以及葬所皆書而他不書者,詳吾之所自出也。譜為周氏作而獨詳吾之之所自出,何也?譜吾作也。吾耳熟故能詳也。然而尊祖敬宗睦族之思誰不如我?凡吾族人以暨后世子孫皆當(dāng)識此義以相延于勿替,而豈第一人一世之事哉!因系之詩曰:
閱人成世世遞遷,族禰世有子孫延。
螽之繩兮瓜之綿,族繁世遠(yuǎn)各一天。
爾詐我虞不相憐,犯尊犯齒惡少年。
富驕貧忮爭訟緣,親親之道盡舍旃。
祖宗有知痛九泉,爾獨何心忘爾先?
子子孫孫一脈傳,睦姻任恤兩保全。
同譜同宗時同筵,伏臘飲酒共歡然。
婆心切切作斯篇,為崇敦龐黜輕儇。
時
大清嘉慶十九年(1814)歲次甲戌孟夏 聿 文 際昌 撰
大清道光十七年(1839)歲次丁酉季春 男 芳楷書 侄 庭重書
(二)
族譜先世系、后世支派。世系者,族之所屬也;支派者,譜之可為普也。族無世系,何得稱族?譜無支派,何以名譜?有支派而世系之合者,以分有世系而支派之分者,以合兼而有之而世系支派之合,若網(wǎng)若綱,故弁諸譜前譜首者,諸譜之首也。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數(shù)世以下其岐矣。有此譜而后攝于一也。我族至六世始分三門,三門以下別為六支,有源有流,派別乃明。故次之以支譜,論其流之中分支三門,各衍多嗣;溯其源祖上有祖,六支同出一人。自來敦睦之風(fēng),惟崇諸譜,啟孝啟弟,美不勝書,裨益之多,且有不煩吾贅者,蓋舊序引情真語摯,固已無義不宣也。念前此良言,勖戒獨深。惓惓之心,溢于禇墨。展閱一過,而知斯譜之作嘉惠后人不少矣。凡吾宗族,孰不當(dāng)寶藏之而箴銘奉之哉!但譜首顯宗以上,舊譜闕而未書,稽諸墓數(shù)似有遺憾,且于宗派、族居各圖記亦未備載。先大人笙友公有志補修,故值組趨庭必諄諄以譜事訓(xùn),奈未果,其事而卒。僅得于胞伯祖襄皋公重書之譜后補書一世,嗚呼,亦可見大人之有志未逮也!組勉繼先志,補修宗派圖以居首,為其分派別,可一目了然也;次益以聯(lián)名記世圖,懼世代之紊也。源源本本,前有貽謀;子子孫孫,后宜繩武;世復(fù)一世,極之億萬斯年。而某支某派,觀諸譜即了如指掌。族之有譜非世世之共重哉?承先人后者,永克纘緒,庶無負(fù)我人之婆心也夫!
時
大清光緒十八年(1892)歲次壬辰癸卯月 奉組 序并書
(三)
從來歷代相傳:先世自永樂初年北遷,世居青縣城里堂廟前,東鄰賈宅,西鄰董宅,塋兆墳?zāi)乖诔悄?。傳至六世遷移于此。而宅基、塋地遺留彼處無動。符武公、憲武公、朝干公兄弟三人分炊,在本村亦有遺剩未分之產(chǎn)數(shù)處。流傳至光緒三十三年二月間,合族因奉祀先人無有靜室,所以殫精竭慮,大家公議將先世所遺之產(chǎn)賣出,建筑家祠,使歷世有祭先祖之室也。商議妥當(dāng),將前村村后莊伙一所賣錢四百二十吊,西南場地一段賣錢六十吊,村東北角地一段賣錢四十吊,白廟添四十吊,素先公會積存錢二百吊,又將青縣祖塋地賣錢三百一十吊,以上六項共計錢一千零七十吊。出賣村后亮忠公、奉先公二人修家祠地基錢八十吊,出修匾與修家譜錢四十吊,出賣磚瓦、木料、石灰修造工錢等項錢九百五十吊,以上除支無存項,所剩青縣莊伙未賣本村公坑坑?xùn)|頭葦田出產(chǎn)及坑北沿地基籌錢,全作碎修家祠并祭祖香燭之資。諸事辦理清楚完畢,奉我祖康景公之命,一一詳細(xì)筆之于譜書之上,以備合族后世知曉,并將操辦人之諱字開列于左,使永垂而不朽也。
操辦人
亮釗公 亮敘公 亮沂公 亮遠(yuǎn)公
奉綬公 奉璽公 奉第公 奉先公 奉維公
時
大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歲次丙午四月十七日 棫桓 志
(四)
蓋聞塋兆者,可以奠先人之遺體;墳?zāi)拐?,可以記先人之蹤跡。無墳?zāi)苟欅E已亡,前輩遠(yuǎn)世之祖何能追而祭也?以此而言,前世先祖之兆墓,誠不可不遠(yuǎn)追而志之矣。倘不遠(yuǎn)追而志之,不但先祖諱字遺忘,及先祖之兆墓亦莫不湮然而沒者也。我周氏自堂高祖翰溪公始創(chuàng)修家譜,按木主上追至先祖慎修公之世,以后,族伯佩青公重敘家譜,作《序》并記、例言,序中所記有“慎修公以上舊譜闕而未書,稽諸墓數(shù),似有遺憾”之語。例言又載“而先人之兆封土昭然”。今謹(jǐn)按墓書又上追四世,一恐墳?zāi)咕弯危幻魃餍薰八猿?,祇記四代之?dāng)?shù)而諱字闕所不知”之言,度族伯佩青公之意,亦無非記載存留“上有四代封土遺跡”之說,以流傳后世。誠恐墳?zāi)箓髦梁笫冷稳汇龥]而已。伏思佩青公作序、例言之日,彼時必然有上四世墳?zāi)剐污E,尚存及至修造家祠、出賣青縣祖塋地之時,只有慎修公與以下數(shù)世墳?zāi)拐讶?。以上四世墳?zāi)观欅E湮然,毫無影響。夫上四世諱字又闕而不知,今墳?zāi)箯?fù)湮然無跡,實無法考究。而修造墳?zāi)箷V并畫墳圖譜,只可以慎修公墓為首,以示后世,俾后世勤來致祭。修筑墳?zāi)梗瑹o使此六世墳?zāi)逛螞]而已。昔者吾前輩先祖皆就葬青縣祖塋,以后因離青縣路途遙遠(yuǎn),隨葬不便,所以擇妥本村西南洼、東南洼兩處吉地,將七世先祖興岐公葬于西南洼立為祖墓,將二門與岐公葬于東南洼立為祖墓。六世祖兄弟六人,二門坦公、三門琰公隨葬于西南洼。長門珃公、四門珅公、五門琮公隨葬于東南洼。惟吾六門琳公另在東南洼祖塋迤南,去祖塋三十余步,葬于自己地中,另立為祖墓,亥山已向。以后別支或有隨葬于東南洼祖塋者,或有遷葬于他處,另立祖墓者,惟西南祖塋無有繼葬者。今有族叔奉第、奉璋,族兄棫芳、棫桓,族侄煦春及胞兄棫榮諸人,見族繁世遠(yuǎn),人心紛紛不一,誠恐傳至后世將西南洼祖塋遺忘,于是大家公議,議妥,竟將西南洼祖墓內(nèi)興岐公、坦公遷葬于東南洼祖塋之內(nèi),以便致祭,而免后世遺忘祖墓蹤跡,復(fù)慮墳?zāi)狗倍喽执涡蛭蓙y,加意重修《墓書譜》,并將《墳圖譜》而畫清楚明確,以備后世子孫詳識而防先祖之墳?zāi)广龥]者也。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歲次乙亥寎月 棫楊 撰
(五)
圣人云“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钡珶o譜何以追乎?因此先祖華瞻公慨族譜失亡,惟恐后世子孫失去尊祖、敬宗、睦族之義也。因此先祖際昌公繼承先人之志,始創(chuàng)修家譜,按木主上追至慎修公,繼則奉組公,棫桓公、棫楊公、熙春公,相繼重序并將先祖何時遷居于此地,及墳?zāi)乖岬卦敿?xì)注明,以免后世遺忘。但族繁世遠(yuǎn),子孫昌盛,如不繼序,恐后世遺忘。今有炳文、炳琛、炳蘭、增義、增洪等諸人共議重修此譜,已免后世紊亂,不易繼序。楚固不吝拙筆重序此譜,自八世起分支,每支相繼,后世能識先祖名諱者,可一目了然矣。但舊譜女方具書“某氏”,此譜自十六世起女方有姓名者俱書名不再書“某氏”,以示男女平等之義也。茲將先人所書之序目,以及為譜事操辦人員具筆之于右,以明先人之用心良苦,希后世子孫繼承先人之遺志,相繼纘緒,庶無負(fù)先人之婆心也夫。
系之詩曰
孝悌忠信敬祖先,傳統(tǒng)美德歷代傳。
互助互愛互相憐,祖宗有靈樂九泉。
其二
先君作譜費心田,惟恐后世忘祖先。
子孫能體先人愿,相繼纘緒勿失傳。
時
公元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季冬棫楚序并書
(六)
歷代相傳:吾周氏先祖自明永樂初年北遷,世居青縣城里堂廟前,東鄰賈宅,西鄰董宅,營兆墳?zāi)乖诔悄弦液訙?。至六世符武公、憲武公、朝干公與前村朝臣公移居于此地同居以后,前后分居。據(jù)前后先人遺留之木主記載及舊譜墳?zāi)垢鞣矫鎸φ眨献分辽餍薰c孚先公,確是兄弟二人,分為前后兩股。據(jù)先人傳說,慎修以上還有四世,因墳?zāi)挂褯],諱字不知,今特團(tuán)結(jié)前后親族老少共同參考,今只可以慎修公、孚先公兄弟為第一世。希后代子孫體先人之遺愿,要加強團(tuán)結(jié)、和睦相處,庶無負(fù)先人之婆心也。夫今特將前后老少為譜事操辦人之名諱開列于左以示后人:
后村長門
棫喜 炳文 炳琛 炳蘭 炳照 炳珍 增義 增洪
前村次門
培正 榮城 培先 培增 培忍 培辭 鐘亭 鐘喜
前次序譜,往下序至“增”字,以下已故去者,不能上譜。今經(jīng)增洪、炳琛、炳文、炳鄂、炳年、增寶等眾人商議,另制新譜,把增字上提,因與白廟路遠(yuǎn),來往不多,在起名時未免重名太多,不好更正。經(jīng)與白廟雙方議定:上布譜時,另起新名,把原名寫于右側(cè),以免發(fā)生矛盾。因這次序譜,增字、鎮(zhèn)字太多,在排名時很是費事。吾等老一輩總有是心而無是力,從刻牌位到排名次,全仗增洪一人操辦,為我族可謂盡心盡力。希吾族后人要逐年修補,以免日久紊亂,今特將本次操辦人之名諱開列于下,以示后人:
操辦人 炳琛 炳文 炳鄂 炳年 增洪 增寶
二〇〇三年 次癸未孟春 棫楚 書
(王慶安 提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