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令
昨天,虹膜觀影團之《半個喜劇》圓滿結(jié)束了。
映后,主創(chuàng)們也跟大家聊了聊電影幕后的各種趣事。比如導演周申就解釋了片名究竟是怎么來的,還有片中那個很有意思的眼鏡店橋段,是怎么拍出來的。(我們也專門為讀者們準備了主演任素汐的簽名照抽獎送出,具體抽獎方式見文末~)
不管是《驢得水》原班人馬、開心麻花的品牌,還是片名「半個喜劇」,都指向了這部影片輕松好笑的部分。
但重點在于,這是「半個」喜劇。至于剩下的一半是什么,我們稍后再說。
《半個喜劇》的故事從一次錯位開始。
大齡單身女青年莫默(任素汐飾)本來以為即將和鄭多多(劉迅飾)成為戀人,卻沒想到對方是個浪蕩子,甚至直接撞上了鄭多多找上門來的未婚妻高璐。
為了遮掩自己出軌的秘密,鄭多多只好和哥們兒兼室友孫同(吳昱翰飾)里外打配合,假裝孫同才是那個花花公子,而莫默則是他的女朋友。
說一句謊話,得用一百句謊話來圓。《半個喜劇》的喜劇和笑點,就建立在這一開始的謊言和錯位上。
他們要在孫同的媽媽面前演戲,要在鄭多多的未婚妻面前偽裝,甚至莫默的相親對象也成了被拽到這場騙局里面的人。
這些建立在錯位基礎(chǔ)上的喜劇,其實很難把握好分寸,它帶有很強的臨場感和機動性,因為識破騙局和相信騙局,往往只在一瞬之間,這就需要主演們彼此都抓好那個行騙和受騙的時機,也就構(gòu)成了《半個喜劇》最為好笑的核心。因為作為觀眾的我們擁有對于騙局的全知視角,也就會更把主角們的「騙局」看做一場荒誕的表演。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喜劇的氣口,每一次都被片中的這些演員拿捏得恰到好處,這也是獨屬于開心麻花的喜劇特點,那是他們在無數(shù)次的劇場表演中,根據(jù)現(xiàn)場反饋、觀眾感受打磨出來的喜劇表現(xiàn)。
在某種程度上,孫同在這樣的謊言之下,就成為了「鄭多多」,這也是為什么片中孫同會唱那首《如果我不是我》的歌曲的原因,這也是周申和劉露一開始寫下這個故事時候使用的名字。
孫同和鄭多多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事實上,片中所涉及的這幾類年輕人,都代表了當下都市中不同的青年群體和青年情感模式。
孫同代表的是從小城市來到北京這種大都市打拼的青年人。北漂群體,無依無靠,即將面臨從校園象牙塔走向社會熔爐的門檻,對于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叢林法則,他還有點無所適從,而哥們兒鄭多多幾乎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在情感上,孫同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在影片的后半段,他的戀愛代表的也是一種抽離于現(xiàn)實價值之外的,更注重于喜歡本身的情感模式。
相比之下,鄭多多代表的則是在社會規(guī)則中游刃有余的那類人,不管是從他身居要職的父親給他帶來的家庭環(huán)境和成長熏陶來看,還是從他的情感選擇來看都是如此。
一方面,鄭多多選擇了一個在主流價值評判體系下幾乎完美的女友,外貌、家境、性格每個維度上都是非常適宜的結(jié)婚對象。另一方面,他卻從未停止自己在外的獵艷行為。
而莫默,成了夾在這兩兄弟中間的人。
莫默大齡、單身,不管是對感情還是工作、生活都有種近乎理想主義者的態(tài)度,不愿意在母親的安排下去相親結(jié)婚,在工作中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甚至不怕被領(lǐng)導穿小鞋。
表面上看,他們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模式,這也引發(fā)了片中的絕大多數(shù)矛盾,比如鄭多多不能接受孫同喜歡上了莫默,而孫同也要面對到底是選擇現(xiàn)實、友情還是選擇愛情的困境,在這之外,甚至還有從孫同身上延展出來的,關(guān)于中國式家庭那種「孝道」的困境。
但在根本上,導致這種不同和矛盾的,其實是他們所代表的這三種人群分別擁有各自不同的底線。《半個喜劇》也就因此成為了一部探討「底線」的電影,這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和《驢得水》的主題有了一定呼應。
孫同的底線,是一種為了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而不得不讓自己的尊嚴暫時后退的「利他主義」。比如他住在鄭多多的家里,由此可以節(jié)約房租;穿鄭多多的衣服去演出,因為他自己負擔不起這樣的生活;甚至要借助鄭多多的關(guān)系找工作進鐵飯碗的單位、解決關(guān)系到買房資格的北京戶口。
在這樣狀態(tài)之下,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幫鄭多多掩蓋他出軌的事實,更要成為鄭多多身邊的跟班兒,對鄭多多及其身邊人有意無意流露出來的奚落和輕蔑態(tài)度假裝不在意。這是他用「利他主義」為自己換來的生存資源。
與此同時,他還需要在親情里「利他主義」,他得滿足母親對自己在北京買房安家結(jié)婚的期望,得完成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孝子那些所謂的義務和責任。
由此看來,你會發(fā)現(xiàn),孫同其實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而影片中因為莫默和自己母親、和哥們鄭多多、和社會主流價值規(guī)則抗衡的過程,不僅是他成長的過程,更是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底線是否站得住腳的過程。
鄭多多的底線則是完全「利己主義」式的,他需要身邊的生活以自己為中心運行,孫同得聽他的,未婚妻是被自己掌控的,那些在外的花花草草更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也正是在這樣長年以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環(huán)境中,鄭多多在知道孫同喜歡上了莫默的時候才會這么怒不可遏。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到了,自己最好的哥們動了自己最喜歡的女人,那條「利己主義」的紅線,出現(xiàn)了松動。
而在經(jīng)歷了這些事情之后,鄭多多也必然會知道,利己主義式的法則,也并非總是奏效的,既得利益者此前嘗到的甜頭有多少,最終就會跌得有多慘。
莫默這個人物就更有意思了,影片給了她一個「不撒謊」的設定,這在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是個有點童話般的品質(zhì)。她很容易讓人想起《驢得水》中的張一曼,是整個劇作里那種靈魂式的理想人物,也是這個關(guān)于「底線」的故事中底線最高的那一位。她所代表的,是一種對于自己底線的堅守行為,近乎一種衛(wèi)士般的英雄行徑,在幾位青年人之間的相互對照之下,也顯得尤為珍貴。
在這樣的設定之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半個喜劇》前半部分那些錯位的、鬧劇的、笑料百出的部分,其實都是為了影片后半段的這種幾位主角之間的沖突做鋪墊。
前半段是喜劇,是鬧劇,甚至是有點黑色幽默、荒誕喜劇的部分,都是為了影片后半段這些尤為現(xiàn)實的部分做準備的。
由此,影片也就建立起了自己幾個層面上的沖突,孫同、鄭多多、莫默之間的沖突是人物動機和行為層面的。而支撐著他們行動的,則是他們所代表的不同階級、不同群體背后的那套價值運轉(zhuǎn)體系之間的沖突。
再深挖一層,它以愛情喜劇跨越到諷刺當下青年情感觀的荒誕喜劇,又最終導向了對于都市青年所面臨的在理想和妥協(xié)之間必須做出選擇的正劇。
電影其實是脫胎于當年周申和劉露在畢業(yè)時候創(chuàng)作的話劇,你完全可以說他們寫的就是他們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這也是影片為什么會把孫同和鄭多多設定在即將畢業(yè)的時間點上的原因。
不過,雖然影片以愛情喜劇開頭,但不管愛情還是喜劇,最終都只是一個引子,影片所想要表達的重點,是后半段正劇這部分所導向的現(xiàn)實,是與理想相對的「妥協(xié)」的部分。
就像周申說的那樣:「當下階段,對于理想沒有那么強烈的表達欲,反而更想探討妥協(xié)。」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半個喜劇的另一半,是現(xiàn)實。
你很少看到國產(chǎn)影片里能在愛情喜劇里整合進如此直接的現(xiàn)實性,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半個喜劇》不僅是歲末最輕松有趣的電影,更是今年的華語片中最為深刻地剖開了都市青年現(xiàn)實生活困境的喜劇電影。
最后,為影迷們提供一點互動小禮品,是《半個喜劇》主演任素汐的簽名照,大家可在文末留言,我們會根據(jù)評論質(zhì)量、點贊熱度來選出中獎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