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個啥,通俗也高雅。文人抒才情,孩童亦涂鴉。一點陽春雪,一捺下里巴。點點筆畫間,血脈是中華。倉頡始造字,天驚鬼神怕。殷商契甲骨,書法之萌芽。周興八百載,鐘鼎頌華夏。秦朝平六國,小篆統(tǒng)天下。程邈作徒隸,撥冗去繁雜。隸為分水嶺,方塊符號化。東漢至極盛,有三頌摩崖。隸生草楷行,書苑綻奇花。書法是個啥,內(nèi)斂也瀟灑。靜時空對月,動時似萬馬。黑白凝萬象,苦樂由心發(fā)。神采飛揚處,筆筆是年華。丁酉秋月,老安《書法是個啥?》
“書法”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宋梁間的著作,如南齊王僧虔《論謝綜書》“書法有力,恨少媚好”;宋虞和《論二王書》“桓玄愛重書法,每宴集輒出法書示賓客”。隨著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愈往后賦于它的涵義愈深,漢唐時,已把單純的“習字”,升華到很高的境界之中。
“書法”這個概念,看著似乎非常簡單,可說中國人都知道,但要說的通俗易懂而又能準確描述其內(nèi)涵,并非易事,這也正是書法的可愛之處。歷來也有多個解釋和相近的說法,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雖然不好說得清,但并不妨礙我們用“書法”這個詞去交流和對書法藝術(shù)的實踐。
概括起來說主要有這樣幾種,一種是面向大眾化的解釋,即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
另一種是學術(shù)化的解釋:以書寫漢字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shù),并進一步解釋道:書法依附于文字內(nèi)容而存在。隨著書體的發(fā)展,書體漸多,技法日精,文字的書寫,點畫篇章之間,氣韻蘊藉,風神薈萃,足以表達出作者的性格、感情、趣味、素養(yǎng)、氣質(zhì)、思想等精神因素,遂為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它借助于漢字的形體,但不受文字內(nèi)容所完全制約。以抒發(fā)情感、陶治性靈為目的,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
也有這樣解釋的: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chǔ)、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shù),它體現(xiàn)萬事萬物的“對立統(tǒng)一”這個基本規(guī)律,又反映主體人的精神、氣質(zhì)、學識和修養(yǎng),它又是高揚主體精神的藝術(shù)。
這些解釋都有它的合理性。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怎么解釋,無外乎書寫工具是毛筆,書寫的載體為中國的漢字,也就是用毛筆寫漢字,具象表現(xiàn)自我審美情感的一種中國獨有的文化藝術(shù)。但我們在具體的對書法的實踐工作上,執(zhí)筆、用筆、點畫、結(jié)構(gòu)、分布(行次、章法)等技法概念和操作技術(shù)的研習方面卻必須精研到位,不能含糊。書寫作品也要具備筆法、筆勢、筆意等基本要素。書法之所以為書法,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隨意涂抹亂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