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為誰轉(zhuǎn) 2019-10-15 00:05:47
天魁遙指定乾坤。
貪狼宮天樞,巨門主天璇,
天璣存福祿, 文曲星君在天權(quán)。
廉貞仁玉衡, 武曲催開陽, 破軍回?fù)u光。
斗柄劃天際, 四季輪回中。
英武開弓處, 何止射天狼……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人把這七星聯(lián)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xiàn)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jù)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jié):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組成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區(qū)別:小熊座中的七顆恒星稱小北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謂斗為帝車。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基本信息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說,先民崇敬天象,并以天象變化預(yù)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響頗巨。其深層原因即在于古代社會,先民將北斗和極星作為一個整體來認(rèn)識,稱為"斗極",斗極處于星空旋轉(zhuǎn)的中心,群星繞其旋轉(zhuǎn),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來厘定節(jié)候,北斗又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隨北斗指向而來臨,北斗成為天地萬物化生的中心。北斗的神格化,是隨著北斗信仰的發(fā)展而演化,其肇始于南北文化融合的漢時期,迄至唐宋,歷經(jīng)了長達(dá)千年的時間。在不同歷史階段,北斗往往被解釋成不同的神靈。北斗在上古可能為九顆星,位置、形狀與現(xiàn)在不同,后由于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觀察不到,所以有北斗七星之說。但在先秦的文獻(xiàn)中,仍保留有北斗九星的說法。北斗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yōu)槎Y斗之俗。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云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于九月一至九日連續(xù)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gòu)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
江蘇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中,有一幅祭天的場面,可能與祭祀太陽、月亮、星辰有關(guān)。內(nèi)蒙古格爾敖包溝的陰山巖畫,鑿刻著一個牧民頂禮膜拜太陽的圖像,其人身體立直,雙臂上舉,高過頭頂,雙手合十,雙腿叉開,兩足相連,表示站在大地上。廣西左江巖畫中,共發(fā)現(xiàn)三處祭日的遺跡,第一處的圖像是在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下邊,有三個頂禮祈禱的人像;第二處是在一個巨大的人像身旁又畫著一個太陽圖像;第三處是上方為太陽圖像,下方是一群舉手歌舞的膜拜者,場面非常生動。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仰韶文化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三組用蚌殼擺成的龍虎圖案,這是距今6400年前的杰作。第一組龍虎圖位于45號墓中,墓主人的左右兩側(cè)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出一龍一虎,龍虎的頭均朝向北方。龍虎之間、正北中央,又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北斗,斗杓則為兩根人脛骨,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開始崇拜北斗。湖北隨州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jì)曾侯乙墓漆箱蓋上,發(fā)現(xiàn)了完整的二十八宿標(biāo)示圖,這是至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記有完整二十八宿名字的材料。該圖中央是一個粗體的"斗"字,周圍是二十八宿的名稱,東邊是蒼龍,西邊是白虎,這與與濮陽蚌塑龍虎圖驚人的相似。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四星為魁,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狀三星分別是--玉衡、開陽、搖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開陽",相距11分處有一顆4等伴星,名"輔",開陽星和輔星組成光學(xué)雙星, 肉眼即能識辨。開陽與輔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對肉眼可見的物理雙星
季節(jié)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jù)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陡适墙?jīng)》:"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古籍《鹖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則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斗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天權(quán)"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他五顆都是二等星。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
北斗七星圖解
北斗七星始終在天空中作緩慢的相對運(yùn)動。其中五顆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著一個方向運(yùn)動,而"天樞"和"搖光"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運(yùn)動。因此,在漫長的宇宙變遷中,北斗星的形狀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10萬年后,我們就看不到這種柄杓形狀了。
北斗七星又簡稱"北斗"。離北天極不遠(yuǎn),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見圖)。除δ(天權(quán))星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連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長約五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識別星座的標(biāo)志。此外,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線延伸,畫出一條弧線后,會遇到21顆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xué)發(fā)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對北斗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于漢代緯書。
《春秋運(yùn)斗樞》所記。曰:"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quán),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biāo),合而為斗。"另外,歷代學(xué)子崇拜的魁星,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有說魁星即文曲星,但文曲星和魁星同在北斗前四星中是無疑的。
《總說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樞,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機(jī),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權(quán),魄精斗次行; 第五星名曰玉衡,魄靈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闿陽,魄靈斗次行;第七星名曰瑤光"。
《黃老經(jīng)》曰:北斗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機(jī)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quán)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闿陽星,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guān)星之魂大明也。"
《洛書》所記,曰:"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祿,第三曰祿存,第四曰延壽,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北斗治法武威經(jīng)》所云:第一天樞,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字司祿,第三天柱,字祿存,第四天心,字延壽,第五天禽,字益算,第六天輔,字度厄,第七天沖,名魒,字上生,……"并各有具體職掌。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jīng)》及《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九等,即據(jù)此稱北斗七星為:北斗陽明司命星君,北斗陰精司祿星君,北斗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玄冥延壽星君,北斗丹元益算星君,北斗北極度厄星君,北斗天關(guān)上生星君。再加八、九二星,為九皇星君。
《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窞榈圮?,運(yùn)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jié)度,定諸紀(jì),皆系于斗。"
北斗七星君(古人認(rèn)為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星經(jīng)>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
"后民間流行"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說法,
《上清經(jīng)》云:北斗七星,
第一天樞宮,為司命星君;
第二天璇宮,為司祿星君;
第三天璣宮,為祿存星君;
第四天權(quán)宮,為延壽星君;
第五玉衡宮,為益算星君;
第六開陽宮,為度厄星君;
第七搖光宮,為慈母星君
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quán)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稱、黃老經(jīng)注解、道教稱呼的順序介紹:
1、天樞星 陽明星之魂神 貪狼星
2、天璇星 陰精星之魂神 巨門星
3、天璣星 真人星之魄精 祿存星
4、天權(quán)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靈 廉貞星
6、開陽星 北極星之魄靈 武曲星
7、搖光星 天關(guān)星之魂明 破軍星
極光
我見過螢火蟲的光,見過北極的極光,也見過來自千萬年前的那顆星發(fā)出的光。
我們都熱愛星空。
但是我們都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見過真正的星空了。
那漫天的繁星,像鉆石一樣,亮晶晶的,一閃一閃。
也像孩子明亮的雙眸,一眨一眨,凝視著你。你也凝視著他們。
——木點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