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人思想
《易》是從自然的法則當中去推知人類生活的意義。由這種“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基本觀點出發(fā),此為“天人思想”之起源,《周易》中之“宇宙”,可以用“八卦”來涵括,而“八卦”之制作,實際上即包含了前人對“時空”的觀念,如此,把宇宙和天地打成一片,進而可以參與天地之化育,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也可以說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國文學樣式和內(nèi)容上的影響,造就了“情景交溶”的特色。人們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視自己與自然萬物為一體,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如寫景就著重于“情景交溶”,要將自然的景物與自己的情緒溶為一體,使自然之中有我在,我之中有自然在,我和自然成為一體。
而《周易》中“陰陽結合”“乾剛坤柔”,有著濃厚的藝術和審美的性質(zhì)?!疤烊撕弦弧钡母舅枷?,人與自然的美好統(tǒng)一也構筑了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觀,形成中國美學的基礎。
二陰陽思想
《莊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陰陽。”在莊子的看法里,《周易》為言“陰陽”之書。陽具有剛大的性質(zhì),趨向於動;陰具有柔小的性質(zhì),趨向於靜。在卦象上,《乾》卦全由陽爻組成,代表天,天是動的,具有剛健的性質(zhì);《坤》卦全由陰爻組成,代表地,地是靜的,具有柔順的性質(zhì)。曾國藩在《圣哲畫像記》中云:“西漢文章,如子云相如之雄偉,此天地道勁之氣,得於陽與剛之美者也。此天地之義氣也。劉向匡衡之淵懿,此天地溫厚之氣,得於陰與柔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仁氣也。東漢以還,淹雅無於古,骨少頹矣。韓柳有作,取楊馬之雄奇萬變,內(nèi)之於薄物小篇之中,不詭哉。歐陽氏曾氏,皆法韓公,而體質(zhì)於匡劉為近。小章之變,莫可窮詰,要之不出此二途,雖百世可知也?!薄扒瑒偂薄袄と帷睘槿f物的根本,這兩股力量不斷地變化,而生成萬物,因此《乾彖傳》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薄独ゅ鑲鳌芬嘣疲骸爸猎绽ぴf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系辭傳》云:“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撰,以通神明之德?!笨芍?,陰與陽并不能以二分法強加分開,它們只有陰陽成份多寡的問題而已,并無絕對陰,絕對陽的道理。文學作品多取與自然,其理亦同于前;所以中國文學形式的作品;如詩、詞、曲等類,大多有豪邁,婉約之別,陽剛,陰柔,皆源于此。
三 變易思想
《周易》共六十四卦,以《乾》《坤》為首,《乾》代表陽,《坤》代表陰,一陽一陰即是宇宙變化創(chuàng)生之基本條件。六十四卦,以《既濟》、《未濟》二卦為終,旨在說明宇宙變化無窮的道理。而這透過六十四卦之錯綜變化,啟示人生的種種吉兇禍福,《序卦傳》云:“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也。物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周易》通過六十四卦之排列順序,說明了人類社會各種變化的狀態(tài)。以道推知人事,故宇宙的變易甚足為人事之規(guī)范。而《周易》所具有之生生不息的變易思想對于后代的文學理論及文學創(chuàng)作有極大的影響,在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當中,每個時代,都會隨著那時代的政治,文化,社會等的外在變化因素而有所異數(shù),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作品亦有著不同的特色,詩歌,文章,辭賦,詞曲,均有所以盛的原因,在它們發(fā)展到了盛極的階段,而開始勢微時,即有另外一種新興文體繼之而起,取而代之,此乃文學演變之由,也是其變易的原因。
直至今日《周易》仍被廣泛的應用,仍被廣大的作家和讀者所推崇,人們對它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在今天仍然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