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軍
一、智慧在于權(quán)衡利弊
有人強調(diào)寫作的精神價值,有人更著眼于寫作的工具意義;有人認為寫作知識、寫作方法很重要,掌握了寫作方法,寫作水平就能提高,也有人認為寫作知識、寫作方法對寫作幫助不大;有人推崇自由寫作,有人更贊賞課堂命題寫作。同樣是課堂作文,有人推崇情境式活動型的寫作實踐形式,認為這種形式有助于學生思想素養(yǎng)、寫作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有人贊賞常規(guī)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認為這種形式更能培養(yǎng)學生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的能力;有人覺得多寫才能寫好作文,也有人認為一味貪多意義不大,應該少而精,寫一篇是一篇……可以說,作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截然相反的認識和做法。這些想法和做法,各有其利,又各有其弊;各有其長,又各有其短。
作文教學的智慧就在于權(quán)衡利弊,知其長,識其短,知道“軟肋”所在。強調(diào)作文教學的精神價值固然好,但是容易流于空泛,缺乏操作性;同樣,強調(diào)寫作的工具價值,而不從精神思想上下工夫,也難有大的進步;倡導情景活動式作文,容易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可是“寫作成本”太高,很難長期堅持;強調(diào)課堂命題正規(guī)寫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和條理,但又容易遠離學生的生活,引發(fā)“假大空”“偽圣化”。
怎樣揚長避短?古人講的中庸之道能給我們以智慧的啟發(fā):“執(zhí)其兩端”以求得中和常行之道,從而避免走向極端。作文教學中寫作方法很重要,但不能過分迷信,學生不是掌握一點方法寫作上就會進步的;課堂命題寫作很重要,但如能適當穿插一些情景性的寫作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避免“審美疲勞”,更有利于學生眼界的拓寬、思想的提升、靈性的培養(yǎng)、才氣的保護;精批細改固然好,但在學生有了進步后,適當組織學生自批互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依據(jù)自己的個性和特長,采用靈活的策略,兩種方式交互為用,彼此穿插,而又有主次側(cè)重,才能收揚長避短之效。
二、智慧在于減法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喜歡做加法,把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一種人善于做減法,千頭萬緒的事情,簡單的方法足以解決問題。智慧的東西都是簡單的,智慧在于減法。我們應該抓住一些最核心的東西,在千頭萬緒的作文教學中抓好幾個基本的“點”,不能在復雜的現(xiàn)實面前迷失自我。
首先是破除對寫作序列的迷信。寫作無“序列”而有“系列”。所謂“序列”就是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步驟和套路,這個東西“定體則有,大體須無”。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固然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但很難說一定要有先觀察后寫作、先審題后立意、先主題后表達、先思路后語言的所謂的“序列”;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高也并非直線上升,往往是進進退退,停停走走。那種過分迷信寫作“序列”,希望按部就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過,寫作應該有“系列”。在隨機生成的情境中,不妨開個“作文連鎖店”,由一篇拓展為一類,寫一篇帶動一類,每一類中有目標,有指導,有過程,有評價,讓學生的語言、思維、情感、想象、靈魂不斷燃燒,進而促成其寫作能力的提高。我曾根據(jù)學生的一封來信,設(shè)計了“星空燦爛,誰是真的大師”的寫作實踐系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還曾根據(jù)高三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設(shè)計了“給我學生的三個人生禮物”的“一拖三”的寫作實踐,學生至今記憶猶新。
其次是減去那些繁瑣無用的語言學、文章學、文體學知識,減去那些枝枝節(jié)節(jié)的東西,讓語言、語境和語體這些寫作的核心顯露出來,重錘敲打。我曾和學生一起給課文中的有關(guān)人物寫“墓志銘”;一起學習景觀設(shè)計師俞孔堅的《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觀察南京的景觀設(shè)計,提出我們的觀點和批評;一起觀看電影《鋼琴師》,組織座談交流,推動我們對“戰(zhàn)爭與和平”這個歷史發(fā)展雙重變奏主題的理性思考;一起參加班級“課前5分鐘閱讀演講”,互相學習,推動閱讀,豐富寫作;一起開展班級同學閱讀調(diào)查,提出閱讀建議,建設(shè)書香校園;一起品評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辭,模仿它為唐詩宋詞選修課寫“感動我們的十大唐代詩人”;一起編寫寫作順口溜,表達寫作的感悟和體會;一起抄選同學們的“寫作金言”,明確寫作的奮斗目標;一起選編班級優(yōu)秀作品集,享受寫作進步的快樂……教學中,我嘗試把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修辭表達、寫作習慣糅合在一起,搭建若干簡便易學的知識平臺,引入生活因素,拓展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使之與學生的生活、心理的成長結(jié)合,以人為本,用字當頭,強調(diào)興趣,突出習得,重視靈性的啟發(fā)和培植,讓學生學會智慧地表現(xiàn)生命的智慧,在實踐活動中求得發(fā)展和提高。
三、智慧在于規(guī)范
生活內(nèi)容課程化。學生有豐富的生活,卻常常感覺無事可寫,原因在于缺少對生活的認識,沒有像學習一門課程一樣去學習感受、發(fā)現(xiàn)、情感、想象等。感受、發(fā)現(xiàn)、情感、想象乃至幸福、謙卑、悲憫、感恩等人文情懷都是能力,是需要學習的。我們有句口號:給學生一點思想,讓學生越寫越聰明。就是在作文指導和講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思想的進步和人格的提升。一句話,就是重視用“立言”來“立人”。它是學生追求寫作進步的精神動力,也是推動學生寫作進步的精神源頭。教師堂上堂下的講評與指導,就是指導學生做人,指導學生學習生活,認識人生。這種課程化的生活內(nèi)容使學生作文有了高遠的追求和全新的面貌。有學生了解到西部貧困地區(qū)的孩子上學就吃兩頓飯,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寫了《多出來的一頓飯》。我在評語中給予了肯定:“這世界上有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往往習以為常,視為當然;這世界上有人對窮人說幾句大話也不可貴,可貴的是一個中學生從平凡普通的生活對比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平民意識和感恩情懷。”
作文要求制度化。課外練筆自由活潑,比較個性化、私人化,更能展現(xiàn)學生的靈氣和才情。我們把課外練筆納入常規(guī)作文教學中,要求每周一篇練筆,有批改,有講評,比較好地遵循了作文教學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原則。除了每周一篇課外練筆之外,還有一系列的作文教學要求,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比如每學期七到八篇大作文,備課組集體備課:有指導,有評價,有講評,最后登記在案。過去,期中期末考試后,學生只看到作文分數(shù),對自己作文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沒有清醒的認識,階段考查的豐富資源,被白白浪費?,F(xiàn)在我們要求備課組通力合作,嘗試了“綜合評述—作文例析—自評矯正”的新方式。閱卷一結(jié)束,備課組老師分工,匯總作文情況,形成文字的“綜合評述”;選出不同層次有代表性的作文,每篇附上教師的批改手記,形成“作文例析”;兩份材料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標準,對照檢查,然后班級交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長期堅持,形成制度,效果相當明顯。
四、智慧在于常識和常規(guī)
作文教學中許多常識、常規(guī)是一代又一代教師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包含著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充滿了智慧。我們總是企圖尋找一種作文教學的高效途徑,甚至很多人聲稱已經(jīng)找到了捷徑,可他們的那一套往往是對作文教學的基本常識和常規(guī)的顛覆。我們似乎習慣于用一種“替代式思維”來除舊布新,卻不曾想這種想法和做法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比如,訓練序列。許多人希望設(shè)計一套科學的訓練序列,替代多讀多寫,以為這樣學生寫作起來就會一馬平川。可是結(jié)果呢?曾經(jīng)喧鬧一時的這個法、那個法之所以不能長久,是因為它不符合作文教學的常識?,F(xiàn)在有一種傾向,議論文寫作大大提前,不僅高中生,甚至初一的學生就開始寫作議論文。這也是違反寫作常識的。一個人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由具象到抽象的發(fā)展過程,寫作類型也有一個“事”(敘事)“態(tài)”(繪態(tài))“情”(抒情)“理”(說理)的提高過程。議論文不是會搭一個議論框架,選幾個論據(jù)就可以了,這不是議論文的關(guān)鍵;議論需要深邃的思想見解和對事物內(nèi)涵的深刻把握及剖析能力,讓學生過早接觸這種比較成人化的文體,除了能讓他們學會寫空洞的議論、陳腐的濫調(diào)以外,根本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比如,讀寫結(jié)合。一段時間里大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甚至把它當作是一種傳統(tǒng)的保守的作文教學方法;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它還是非常有效的寫作形式。這種或仿其格或仿其意或仿其言的寫作方式,強調(diào)細心揣摩文章的立意布局、分段造句,務求透徹,不放過一字一句,是初學寫作者求得進步的不二法門。
比如,教師下水。這個說法提了很多年,仍難有改觀。這是一個并不復雜的道理:凡是有一定的寫作經(jīng)驗的教師,在寫作訓練的路數(shù)、形式、時機、點撥能力、評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更容易讓學生獲得寫作的成功經(jīng)驗。而我們的教師往往多的是文章學術(shù)語和概念,卻鮮有寫作的甘苦和心得,這樣的指導豈不是隔靴搔癢!
比如,自由寫作。近年來,自由寫作成風,有人還把自由寫作抬高到了替代課堂正規(guī)寫作的地步。當年,王森然先生曾經(jīng)分析過課堂作文的益處,其中有三點講得很好:一是“練習思想的敏捷”,二是“使思想純一不亂”,三是“避免抄襲”。今天讀來,仍然覺得他的話平實之中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五、智慧在于融通
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顧此而失彼,或者揚此而抑彼,這樣就在整體的指導上喪失了“智慧”這一最寶貴的品質(zhì)。怎樣化解矛盾克服對立?就是要培養(yǎng)自己“融通”的眼光,就是要有行動“路線圖”。在理想與現(xiàn)實、素質(zhì)與應試、長遠追求與短期目標,乃至面向多數(shù)與個別培養(yǎng)等許許多多看似矛盾對立的地方,都需要我們運用“融通”的智慧加以化解。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既要是戰(zhàn)術(shù)大師,同時又必須是戰(zhàn)略大師。
與閱讀教學相比,作文教學隨機生成的特點更鮮明更突出,它要求教師自主地構(gòu)建課程目標,營造教學情境,設(shè)計教學過程,提出評價標準。因此說,教師就是課程,每位教師都可以有也應該有各自的一套;只要它不是憑空臆造,而是來自實踐,就能或多或少揭示出作文教學的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沒有一位教師可以完全“霸占”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各有各的“心法”,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適用條件和范圍。這就是作文教學的特點,也是其魅力所在。那種把某種作文教學模式定于一尊,片面夸大其實際作用的做法是荒謬的。對作文教學,我們應該有一種多元、開放的追求,這種追求相互滲透,相互競爭。唯其如此,作文教學才有生氣。
強調(diào)作文教學的多元追求,有一個基本追求,那就是追求智慧作文,也就是追求一種充滿人文情懷、表達自己人生進步并通過它反過來推動自己人生進步的機智大氣的少年文章。指導學生寫這樣的作文需要教師具有更多“融通”的智慧,這種智慧是我們在復雜的作文教學現(xiàn)實中的行動哲學。智慧的東西不重分析論證,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行。
五、智慧在于對人心和人性的洞察
作文教學智慧,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人生智慧,它與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哲學,對人情、人心、人性的洞察是融為一體的。“求則貴,送則賤”,“少則得,多則惑”,“先嚴后寬者,人感其恩;先寬后嚴者,人怨其酷”,這類生活中的格言,充滿了教育的智慧。它不是外在的,而是我們感悟出來的,是從我們自己的血脈筋骨中生長出來的。一位語文教師的雜學背景,尤其是對“人情世故”的歷練等學科知識技能之外的閱歷積累,常常能給他的作文教學帶來職業(yè)智慧。
尊重自己的個體體驗,在內(nèi)省和履踐中汲取生命智慧的源泉。這個學期我和我的學生跨入了高三,每天從學校繁茂的大樹下走過,我總是抬起頭來看看這些美麗的樹,它使我疲憊的心靈得到喘息和安寧,從這些大樹背后我讀出了許多東西。它們一天天聚集起來,撩撥著我教學靈感的觸須。那天在作文課上,我問學生,你們知道校園里有多少棵大樹,當時班上沒有一個人舉手。我說,你們在這個學校有的讀了3年書,有的甚至讀了6年書,天天在這些美麗的樹旁生活,卻沒有關(guān)注這些樹,了解這些樹,讀懂這些樹在你們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受到震撼的年輕人放學后迫不及待地在校園里數(shù)樹,有人說是88棵,有人說是92棵,有人說是95棵。更多的學生數(shù)完后,已不再關(guān)心數(shù)量的多少,而是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思考讀書的意義,受壓抑的心靈被激發(fā)出一種詩性的光輝和神性的力量。
對自己的洞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洞悉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思想的渴望、情感的需要、心靈的焦灼、生命的沖動。我和學生天天在一起,在讀書的道路上,在人生進步的道路上,在生命的大教室里,共同生活,一起進步。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提升了我的人生智慧、教育智慧,我從他們或者厭惡、或者不滿、或者認同、或者喜悅的眼神中、語調(diào)里洞悉了他們靈魂的奧秘,苦苦尋覓契合他們的寫作時機和寫作方式,又苦苦等待教學成功的甜蜜和幸福。老實說,我的作文課并不都是成功的,我的作文教學也并沒有在所有的學生身上產(chǎn)生奇跡??墒沁@些苦澀,從反面讓我觸摸到了作文教學的智慧所在。那些沒有獲得更多進步的學生與作文成功的學生一樣,都是我的老師,他們合在一起完整而又真實地揭示了作文教學智慧的內(nèi)涵。我感謝我的學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