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古今借對
韓崇文
借對是對仗技巧之一,通過借音、借義來達到對仗工整的藝術(shù)效果。但是,古之借對和今之借對是不同的;詩之借對和聯(lián)之借對是不同的。
借音對;是用假借漢字字音,形成相對詞語同類工對的格式。借音對在詩詞中有三個方面。
1. 假義對,借用同音詞的義類對舉形成詞語同類工對格式。
如,“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競飛?!?唐 · 司空圖《雜題九首其八》。
借出句“舴艋”(古代的一種小船)為 “蚱蜢”,與對句的“蜻蜓”相對。
2. 假數(shù)對,是借用同音數(shù)目字形成詞語同類工對的格式。
如,佳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佚名《移居》)。對句“遷”假借為“千”與出句“十”相對。宋·景淳《詩評》稱之為“假數(shù)對格”,清·冒春榮《葚原詩說》稱之為“假數(shù)”。
3. 假色對,是借用同音字形成的顏色詞互對同類工對格式。
如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之作》)從字面上看,“紫”“皇”異義,不是同類對,但在此句中卻借“皇”之音為“黃”,這樣一來,“紫”和“黃”便是工對了。宋·景淳《詩評》稱之為“假色對格”,清·冒春榮《葚原詩說》稱之為“假色”。
借義對,是指字面相對而字義不對的對偶格式。借義對在詩詞中有三種情況。單詞借義對:是兩個單音詞對舉的借義格式。單拆借義對,是在對偶中,將一個復(fù)音詞拆開后,以其單字之義與相對之詞形成同類工對的借義對。雙拆借義對,是兩個復(fù)音詞對舉,將這兩個復(fù)音詞雙雙分拆之后,才能形成同類工對的借義對。與借義對相關(guān)的名稱有很多。字對、奇對、聲對、假對、偶然對、借韻對等等。
字對,在《文鏡秘府·二十九種對》中“第十五,字對?;蛟唬鹤謱φ?,若桂楫,荷戈,“荷”是負之義,以其字草名,故與“桂”為對;不用義對,但取字為對也。
奇對,在《文鏡秘府·二十九種對》中,“第十三,奇對。奇對者,若馬頰河、熊耳山;此“馬”“熊”是獸名,“頰”“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為奇對。他皆效此。”
聲對,在《文鏡秘府·二十九種對》中,“第十六,聲對?;蛟唬郝晫φ?,若曉路、秋霜;“路”是道路,與“霜”非對,以其與“露”同聲故?;蛟唬郝晫φ?,謂字義俱別,聲作對是。詩曰:“彤騶初驚路,白簡未含霜。”“路”是途路,聲即與“露”同,故將以對“霜”?!?/p>
假對,在《文鏡秘府·二十九種對》中“第廿五,假對。詩曰:“不獻胸中策,空歸海上山?!边@里的策,借其音為“澤”與“山”對。”
偶然對,偶然對之名出于明代,包括借音對、借義對。明·黃浦《詩學(xué)權(quán)輿·屬對》曰“偶然對,詩家有假對,本非用意,蓋造語適到,因以用之。若杜子美‘本無丹灶術(shù),那免白頭翁’”“丹”對“白”,皆偶熱相遇。
借韻對,指借音對和借義對。
上述種種借對,是古人在由寬轉(zhuǎn)工方面,千方百計做出的種種實踐。現(xiàn)在看來,未免過于繁鎖,
在對聯(lián)中,借對走出了繁鎖的桎梏。變得條理清晰起來?!吨袊鴮β?lián)大辭典》關(guān)于借對的詞條說:借對是對仗的一種方式。一個詞有甲乙兩個意義,或同義者有甲乙二字,在對聯(lián)中用其甲,而借用乙與其對仗。主要分借義對和借音對。借義,借用其義,形成借對的方法。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下聯(lián)結(jié)尾二字“東西”為借義。借音,借用其音,形成借對的方法。如蘭州河神廟聯(lián)“曾經(jīng)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一道橋”借“滄”為“蒼”,與“黃”對。無論是借義對還是借音對,借上聯(lián)的詞語以適應(yīng)下聯(lián)的,叫借上?!皽婧T旅髦橛袦I,藍田日暖玉生煙”。借下聯(lián)的詞語以適應(yīng)上聯(lián)的,叫借下?!盁裘髟旅鳎盏么竺饕唤y(tǒng);君樂民樂,求彼永樂萬年”下聯(lián)的“永樂”就是用“永遠快樂”的聯(lián)意的同時,借其表明成祖年號的意思來與上聯(lián)的“大明”相對。
由此可見,對聯(lián)中的借對和詩詞中的借對相比,有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簡潔了許多,實用了許多,雖然王力先生說,“‘對聯(lián)’更趨向于工對”。但是,不要為了求工,而挖空心思去尋找那些可以由寬轉(zhuǎn)工的路徑。像古詩詞中的借對,造成了繁鎖的桎梏,那樣,有礙于創(chuàng)作健康的發(fā)展。有礙于創(chuàng)作的繁榮。
刊登在“中國楹聯(lián)報”2012年8月31日第三十五期(總1052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