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結緣紫砂,是由于他自小就喜歡吃茶。他在《冷泉亭納涼》就有“坐久瀹請茗,試領味外味”之句,能從品茗中悟出“味外味”,可見是品茶高手。因茶而愛壺、賞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大幫“同好雅玩”的朋友。
曼生刻有《陳曼生審定書畫印記》(嘉慶丙子1816年前)印章,表明曼生嘗為人鑒定古字畫,他以他的藝術才能感知古人,然后再說與時人聽,鑒定水準當也不低。
在曼生時代,金石、篆刻等文人氣息頗濃的藝術形式的流行,使印壇逐漸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氣象,并隨之崛起了燦爛的流派印章。其中清代中期,由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和陳豫鐘、陳曼生、趙之琛、錢松八人組成的“西泠八家”,就是最有影響的篆刻群體,作為清代最 具影響的一個篆刻群體,“西泠八家”的作品在當時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而“西泠八家”中的陳曼生又另辟蹊徑,在后來與造壺名家楊彭年合作制成大量精品紫砂壺,也就是著 名的“曼生壺”。因此,他也成為“西泠八家”中最受關注的人物。
曼生時代,金石、篆刻等具有文人氣息頗濃的藝術形式的流行,使印壇逐漸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氣象,并隨之崛起了燦爛的流派印章。
陳曼生以壺得名,卻本非陶工。他之所以能在紫砂壺的藝術領域獨步天下,全然得益于他在詩文、書畫、篆刻等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如壺上的銘文,要在未干的砂泥上刻劃,其手法與金石刀法完全不同,但欣賞法則是歸于一途的。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為什么陳曼生是一座讓人高山仰止的豐碑,后人根本無法逾越?就是因為后來者誰也無法具有如此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且取得那么多的藝術成就。
名師做壺,名家書刻,以此有“壺以字貴,字以壺傳“之說,其中最典型的文人壺——曼生壺迄今仍盛名于世。
陳曼生心手并用,與名匠合力制器,投入于紫砂工藝領域,為茶壺等日常用具添加上濃厚的人文色彩,被視為紫砂發(fā)展史上第 一位劃時代、自覺的“文人設計大師”。評論家曹清言:“陳鴻壽的出現(xiàn)改變了昔日文人固有的思想,就是書齋之外另有值得玩味的東西,書生們的天才同樣可以致用。”文人和制壺藝人密切合作,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