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1:文字應當有固定的形音義,“坡芽歌書”是一個符號記錄一段對話,那究竟是不是文字?為什么要定義為文字?為什么一定要把“坡芽歌書”指向文字,而不是圖像?
同學2:從形態(tài)來說是早期圖畫文字。但圖畫文字也可以表示很多生活內(nèi)容,“坡芽歌書”是不是太狹窄了點?從這個功能上說,它是不是只是一種符號,而不是一種文字?
同學3:“坡芽歌書”之外的其他社會生活用什么記載的?漢字可以組詞,有再生能力,那么“坡芽歌書”有沒有這種能力呢?
的確,傳統(tǒng)文字學對文字的要求:第一,能夠完整記錄語言,即無遺漏地一一記錄語言的詞(包括實詞、虛詞),即字符與字符要有聯(lián)系,可以組詞成句;第二,有固定的形音義。每個字符可以重復使用;標記與被標記固定。第三,文字一定是社會“公器”。使用者要有編碼與解碼共識。
我們先考察坡芽歌書符號的功能,即圖符與語言的關系。經(jīng)過對坡芽歌書的符號逐個考察,根據(jù)翻譯的題目和唱詞,看到歌書81個符號標記的語言單位有詞、詞組、句子三種:
【詞】49個(基本分兩大類:自然26個、人文23個),占60.49%;如:1月亮(見圖1)8孤獨人1獨生子(見圖2)等。
【詞組】13個,占16.05%。偏正詞組12個(其中10個數(shù)量詞組),并列詞組1個。如:4兩只鴛鴦(見圖3)30七日(見圖4)等。
【句子】19個,占23.46%。如29想哥妹厥昏(見圖5)73下雪(見圖6),等。
我們驚喜地看到,這不就是源于生活的文字發(fā)生圖解嗎!原來“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已經(jīng)有一些相對固定圖符可重復使用;有的獨體“文”可以合體成“字”。(見表一)
“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在歌書中顯而易見。例如:(見表二)
具有一定區(qū)域的社群流通性、共識性。
因此,坡芽歌書初具文字的某些特征、某些功能;是文字早期雛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