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代學術界幾乎將“六經之首”、“群經之首”當成了《周易》的同義語,人們往往強調《周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居于“六經之首”、“群經之首”的地位,甚至認為《周易》“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是高居于其他眾經之上的”。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符合歷史實際。先秦至西漢前期儒家六經的排列順序一直是以《詩經》作爲“六經之首”,而幷非以《易經》居首。自西漢晚期劉歆《七略》開始,《易經》才被列于“六藝(六經)”的首位。歷史上雖有學者明言《周易》爲“六經之首”、“群經之首”,但也有人倡言《詩經》爲“六經之首”。而且南朝齊王儉的《七志》還曾將《孝經》列于眾經的首位,宋范祖禹也明言《孝經》“乃群經之首”。由此可知將《周易》列爲“六經之首”或“群經之首”只是經學史上的一家之言。盡管西漢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接受和采用了劉歆把《易》經列于群經之首的排列方法,但本文認為這種排列順序正如唐代學者陸德明與現(xiàn)代學者周予同先生所說:只是以六經的撰作時代爲序;而不宜從思想意義的重要性這一角度來解讀這一排列方法。亦即不宜將這一排列次序看做一個價值判斷。
【關鍵詞】 《易經》、《詩經》、《孝經》、《禮記》、六經之首、群經之首
【作者】 丁鼎(1955-),中國孔子研究院“尼山學者”特聘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元臣(1969-),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博士生,泰山學院副教授。
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由孔子整理傳承下來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被稱為“六經”或“六藝”。現(xiàn)代學術界普遍將《易經》列于“六經之首”,而且?guī)缀鯇ⅰ傲浿住?、“群經之首”或“眾經之首”當成了《周易》的同義語。比如人們往往強調《周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居于“六經之首”、“群經之首”的地位,甚至有學者直接以《周易·六經之首》作為書名,將“六經之首”看作《周易》的代稱。有人說:“《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歷來被尊為六經之首。”甚至有人認為《周易》“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是高居于其他眾經之上的”。但考諸相關文獻便知,這些說法雖然淵源有自,持之有故,并非空穴來風,但并不確切,并不符合歷史實際。有鑒于此,筆者擬在本文中對這一問題加以探討和論述。
一、《周易》并非“歷來被尊為六經之首”
歷史上,“六經”有多種排列順序。除了《周易》居首的排列順序之外,還曾通行過以《詩經》、《孝經》和其他經典居首的 “六經”排序或“群經”排序。
(一)最早被列于“六經”之首者是《詩經》,而并非《易經》
《易經》并非“歷來被尊為‘六經之首’”。歷史上最早被列于“六經”之首者是《詩經》,而并非《易經》。先秦至西漢時期的許多文獻記載均可說明這一問題。如:
《禮記·經解》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這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莊子·天運》曰:“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p>
《莊子·天下》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荀子·儒效》曰:“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对姟费允?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p>
《春秋繁露·玉杯》曰:“《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養(yǎng),《易》、《春秋》明其知。六學皆大,而各有所長?!?/p>
《史記·儒林列傳》曰:“自是之后,言《詩》于魯則申培公,于齊則轅固生,于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母生,于趙自董仲舒?!?/p>
上述《禮記》、《莊子》、《荀子》、《春秋繁露》和《史記》等文獻記載中的“六經”次序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次,且均以《詩經》居首。這說明先秦至西漢時期(劉歆之前)儒家六經的排列順序基本上一直是以《詩經》作為“六經之首”,而并非以《易經》居首。期間雖偶有將《禮》或《書》列于“六經之首”者(見下文),但未見將《易經》列于“六經之首”者。
(二)歷史上,《儀禮》、《尚書》和《孝經》也曾被列于“六經之首”或“群經之首”
前揭《荀子·儒效》在論述六經時把《詩》列于首位。但《荀子》有時又將《禮》或《書》列于“六經之首”。如《荀子·勸學》曰:“《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抖Y》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荀子·勸學》又曰:“《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笨梢姟盾髯印芬粫羞€曾在列舉儒家經典時以《禮》和《書》居首。而且不僅不曾以《易》居首,甚至往往連《易經》的位次都忽略不言。這說明《易經》在荀子這位儒學大師的心目中地位不是太高。
此外,歷史上還曾經出現(xiàn)過將《孝經》列于群經之首的做法。漢代經學大師鄭玄就特別重視《孝經》,他在《六藝論》中說:“孔子以六藝題目不同,指意殊別,恐道離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經》以總會之。”在鄭玄看來,《孝經》是孔子親自撰作,思想內容非常重要,可以涵蓋六經。南朝齊王儉更是在其目錄學著作《七志》中直接將《孝經》列于群經之首。據(jù)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記載:“王儉《七志》,《孝經》為初。” 這說明將《孝經》列于群經之首的排列方法始見于王儉的《七志》。北宋范祖禹《進古文孝經說札子》也認為《孝經》的思想內容非常重要,位居“群經之首”。他說:“愚竊以圣人之行,莫先于孝;書,莫先于《孝經》。……伏惟陛下方以孝治天下,此乃群經之首、萬行之宗,儻留圣心則天下幸甚?!?/p>
二、《周易》被列于“六經之首”始于劉歆《七略》
前已述及,先秦迄西漢時期通行以《詩》居首的六經次序。大約至西漢后期劉歆的《七略》始采用以《易》居首的六經排列次序。這種排列次序為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和《漢書·儒林傳》所承用?!稘h書·藝文志》序六經次第,即以《易》、《書》、《詩》、《禮》、《樂》、《春秋》為序?!稘h書·儒林傳》敘述西漢初期五經的傳承譜系也說:“漢興,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書》自濟南伏生;言《詩》,于魯則申培公,于齊則轅固生,燕則韓太傅;言《禮》,則魯高堂生;言《春秋》,于齊則胡母生,于趙則董仲舒?!睂τ凇稘h書》所敘的六經次序,徐復觀在《中國經學史的基礎》一書中解釋說:“這是班固受了劉歆的影響,以劉歆《七略》中六藝略的序列為序列的?!@是劉歆以前所沒有的新說。班固刪要《七略》以為《藝文志》,更以《七略》中六藝略的序列為《儒林傳》中的序列。這是新的序列,遂為后來經學家所傳承而不變?!?/p>
班固之后,阮孝緒的《七錄》、陸德明的《經典釋文》、魏征等的《隋書·經籍志》、顏師古的《五經定本》和孔穎達的《五經正義》皆沿用了《易》、《書》、《詩》、《禮》、《春秋》這一排列次序。由于《五經正義》、《五經定本》皆為唐王朝所頒布的權威定本,因而被當時及后世奉為圭臬。正如清儒皮錫瑞所說:“自《正義》、《定本》頒之國胄,用以取士,天下奉為圭臬。唐至宋初數(shù)百年,士子皆謹守官書,莫敢異議矣。”于是劉歆《七略》的六經排列次序通過《漢志》、《五經定本》和《五經正義》等典籍的的傳承而為后世學術界所認同和廣泛沿用?!兑住贰ⅰ稌?、《詩》、《禮》、《春秋》的次序成為東漢以后最通行的六(五)經排列次序。
三、《詩經》與《易經》分別被列于“六經之首”的原因
歷史上,主要通行以《詩經》居首和以《易經》居首兩種六經次序。下面我們對這兩種六經次序的成因分別進行一番考察和分析論述。
(一)《詩經》被六經之首”的原因
先秦至西漢,為什么將《詩》排在六經之首?現(xiàn)代著名經學家周予同《經今古文學》一文認為:以《詩》居首與以《易》居首兩種排列次序分別代表了漢代經今古文兩家不同的思想認識。他解釋說:“今文家認為孔子是政治家、哲學家、教育家,所以他們對于《六經》的排列,是含有教育家排列課程的意味。他們以《詩》、《書》、《禮》、《樂》是普通教育或初級教育的課程;《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學、孔子的政治學和社會學的思想所在,非高材不能領悟,所以列在最后,可以說是孔子的專門教育或高級教育的課程。……它們的排列完全依照程度的深淺而定?!逼湔f甚是,可以信從。
當然,歷史上也有學者試圖從以《詩》居首的排列次序中尋找“微言大義”,強調《詩經》思想內容的重要性。如宋人王禹偁就認為:“仲尼以三百篇為六經之首,以其本于人情而基于王化故也?!憋@然,王氏認為由于《詩經》具有政治教化的功能,因而被列于“六經之首”。我們認為這種解釋缺乏說服力?!对娊洝饭倘痪哂兄匾亩Y樂教化功能,正如《論語·陽貨》所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禮記·經解》所說:“溫柔敦厚,詩教也”; 《詩大序》所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钡窃谌寮医浀潴w系中,《春秋》與三《禮》所承載的儒家的社會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禮樂教化觀念等豐富的思想文化內容遠在《詩經》之上。因而似乎不宜從價值判斷的角度理解以《詩》居首的六經次序。也就是說,以《詩》居首的六經次序,可能確如周予同先生所說只是依照思想內容上的深淺程度和教學(教化)上循序漸進的步驟做出的排序,而不是以思想內容的重要性來排列次序。
(二)《易經》被列于“六經之首”的原因
劉歆為什么改變先秦以迄西漢通行的六經排列次序,而把《易經》排列于六經首位?我們先來看劉歆自己的解釋?!稘h書·藝文志》所載《六藝略》之后的小敘曰: “六藝之文: 《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卑础稘h書·藝文志》乃是班固刪節(jié)劉歆《七略》而成。然則上引《六藝略》后的小敘當是出于劉歆《七略》原文。劉歆在此以“五經”象“仁、義、禮、智、信”五常,五常又與五行相配,并把《易》看作是其他五經的本原。其理由當是本于《易·系辭上》所謂:“《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奔热弧兑住纺堋皬浘]天地之道”,而天地之道是五常之道的本原,那么在劉歆看來《易》被列于“六經”之首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或許就是劉歆將《易》列于“六經”之首的深層原因。后世許多學者認同劉歆的主張,如明代王恕推闡劉歆之說曰:“噫!《易》之書廣大悉備,變化無窮。大而修齊治平之理,小而宴飲起居之節(jié),靡不該載。故為六經之首?!蓖跛∫彩菑摹兑捉洝穬热輳V大重要的角度,也就是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來說明將《易》列于六經之首的理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唐代著名學者陸德明雖然在《經典釋文》中承用了劉歆以《易》居首的六經排序,但卻并不認同劉歆的排序理論。陸氏在《經典釋文·敘錄》中對以《易》居首的六經排序作出新的解釋說:“五經六籍,圣人設敎,訓誘機要,寧有短長?然時有澆淳,隨病投藥,不相沿襲,豈無先后?所以次第互有不同,如《禮記·經解》之說,以《詩》為首;《七略》、《藝文志》所記,用《易》居前,阮孝緒《七錄》亦同此次。而王儉《七志》,《孝經》為初。原其后前,義各有旨。今欲以著述早晚,經義總別,以成次第,出之如左:《周易》,雖文起周代,而卦肇伏羲,既處名教之初,故《易》為七經之首?!渡袝?,既起五帝之末,理后三皇之經,故次于《易》?!睹姟罚绕鹬芪?,又兼《商頌》,故在堯、舜之后,次于《易》《書》?!吨堋贰秲x》二禮并周公所制,宜次文王?!洞呵铩罚仁强鬃铀?,理當後於周公,故次於《禮》”陸德明認為“五經六籍”沒有“短長”(高低)差別,而只有排列先后的區(qū)分?!抖Y記·經解》將《詩》排在首位;《七略》《漢書·藝文志》和《七錄》將《周易》排在首位;而王儉《七志》則把《孝經》排在首位。劉歆《七略》中的六經次序,是按各經的產生時間來排列次序的?!兑捉洝钒素韵鄠鳛槿手坏姆怂?,在六經中產生時間最早,因而被排列在儒家群經的首位?!吨芤住分獾钠渌褰浀拇涡蛞捕家勒掌渥鲿r代排列的。
現(xiàn)代著名經學家周予同繼承并發(fā)展了陸德明的觀點,他認為以《詩》居首和以《易》居首這兩種六經排序分別代表了漢代今、古文經學的思想觀點。劉歆以〈易〉居首的六經排序即代表了漢代古文經學家的觀點。他說:“古文家的排列次序是按《六經》產生時代的早晚,今文家卻是按《六經》內容程度的深淺。古文家以《易經》的八卦是伏羲畫的,所以《易》列在第一;《書經》中最早的篇章是《堯典》,較伏羲為晚所以列在第二;《詩經》中最早的是《商頌》,較堯、舜又晚,所以列在第三;《禮》、《樂》,他們以為是周公制作的,在商之后,所以列在第四;《春秋》是魯史,經過孔子的修改,所以列在末了?!?/p>
周予同的上述觀點得到了現(xiàn)代學術界的廣泛認同。當然也有不以為然者。如盧翠琬就認為:周予同的“觀點不夠精密,經不起仔細的推敲?!逼涫滓睦碛墒恰啊浴对姟肪邮住摹洝涡颍瑴Y源很早,至遲是在戰(zhàn)國時期,而戰(zhàn)國時期本無今古文之爭,故周予同的論點從時間上來看就不符合邏輯?!蔽覀冋J盧氏對周氏的批評有失于輕率,理據(jù)不夠充分。不能因為先秦時期的《莊子》、《荀子》中就出現(xiàn)了“以《詩》居首”的六經次序,就懷疑或否定周予同關于以《詩》居首和以《易》居首的兩種六經排序分別代表了漢代今、古文經學的觀點。因為漢代今文學派所主張的六經排序觀點完全可以繼承和發(fā)揚先秦人的觀點,不必完全出于他們自己的戛戛獨造。此理不待言自明。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將《周易》列為“六經之首”或“群經之首”的經典排列次序,只是經學史上的一家之言。因為經學史上還通行過以《詩》居首和以《孝經》及其他經典居首的排列次序。尤其是以《詩》居首的六經排列順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基本定型,且一直通行到西漢時期。而以《周易》居首的六經排序直到西漢晚期才出現(xiàn)。我們贊同陸德明、周予同的解讀:以《易經》為“六經之首”只是古文經學的排列方法,是按經書撰寫時代而排列的。而以《詩》為六經之首的排列方法是古已有之的排列方法,為漢代今文學家所沿用,這是依照經典的的深淺程度和教學上循序漸進的步驟排列的。
我們認為將《周易》列于“六經之首”或“群經之首”如同將《詩經》列于“六經之首”一樣,只是一個“事實判斷”,只是說明歷史上或現(xiàn)實中曾經有人出于種種考慮而這樣排列經典次序,而不應將其理解為一個價值判斷,不宜從思想內容的重要性方面來解讀這種經典排列方法。盡管歷史上與現(xiàn)實中都有人將其理解為一個價值判斷,但我們認為這樣的理解和解讀既不符合歷史實際,也不符合《周易》的思想價值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實際地位。因為如果就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而言,《春秋》與《禮記》的價值都要遠遠高于《周易》與《詩經》。
五、附論
眾所周知,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種關于社會政治和家庭倫理的思想學說,就這方面的思想價值而言,《周易》與《詩經》都不具備擔當儒家“六經之首”和“群經之首”的資格。因為《易經》本是一部卜筮之書,其“易傳”(十翼)主要是闡釋陰陽變化的哲學思想,而并未對儒家的社會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而《詩經》只是一部古代詩歌總集,雖然其三百多篇詩歌的基本格調符合儒家的價值訴求與審美情趣,但它并沒有也不可能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儒家的社會政治思想。因此,我們認為無論是《易經》,還是《詩經》,雖然他們在儒家經典的排列順序上都曾被排列于首位,但從思想意義的重要性來說,都不具備擔當儒家“群經之首”的資格。
那么哪部經典在思想價值上最有資格擔當儒家經典體系的“群經之首”呢?我們認為《禮記》最有資格擔當這一重任。我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理由如下:因為《禮記》這部儒家經典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和闡述了儒家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社會理想作。《禮記》四十九篇雖然原本不在“六經(六藝)”之列,只是《儀禮》十七篇的附庸,但由于它蘊含著豐富而重要的思想價值,因而唐修《五經正義》,將《禮記》升格為“五經”;宋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抽出,與《論語》、《孟子》并列于“四書”之中。而在朱子的心目中“四書”的地位是高于“五經”的。凡此種種都體現(xiàn)了《禮記》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禮記》在社會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方面的價值顯然要超過《周易》。因此,不宜從 “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是高居于其他眾經之上”的意義上來解讀《周易》被列于“五經之首”或“眾經之首”的現(xiàn)象。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這樣講,并非主張要將《禮記》列于“群經之首”,亦即并不是主張在論述六經或群經時要將《禮記》排在首位,而只是主張不宜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來解讀《周易》被列于“五經之首”或“眾經之首”的現(xiàn)象。
本文原刊于《中國經學》第十八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本號由作者授權發(fā)布。囿于平臺所限,原注引略去,謹此致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