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教案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 并品評語言,學(xué)習(xí)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同時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shù)效果。
2、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xué)重點】
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通過肖像描寫和深入解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xué)難點】:聯(lián)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xué)過程】
一、課文導(dǎo)入
了解多少學(xué)生閱讀過請閱讀過列夫•托爾斯泰作品并請這些學(xué)生簡要介紹托爾斯泰。
二、走近大師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jì)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頂峰的代表,世界級的文學(xué)大師,出生于名門貴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xiàn)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創(chuàng)作了許多部世界文學(xué)中第一流的作品,身后編成的全集多達90卷。其中有三部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代表了他的藝術(shù)高峰,也是他實踐“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標(biāo)志。
托爾斯泰晚年厭棄自己及周圍的貴族生活,一直致力于“平民化”:不時從事體力勞動,自己耕地、縫鞋,為農(nóng)民蓋房子,摒絕奢侈并希望放棄私有財產(chǎn)和貴族特權(quán)。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見沖突,也因為種種現(xiàn)實和思想等矛盾的沖突,82歲高齡卻最終選擇了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逝世。遵照遺言,遺體安葬在森林中。墳上沒有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這是“世間最美麗的墳?zāi)?#8221;
三、走近作者
茨威格是最會講故事的人,所以有“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之稱。他的傳世杰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三大師》《三作家》,并寫有燴炙人口的小說名篇:《馬來狂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感情的紊亂》等。1942年2月22日,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xiāng)歐洲”在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侵越下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約熱內(nèi)盧近郊的寓所內(nèi)雙雙服毒自殺,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發(fā)出了血的控訴和抗議。
※檢查預(yù)習(xí)(字音、字形)
茨威格 黝黑 兩頰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粗制濫造 藏污納垢 正襟危坐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矮小敦實 粲然笑意 熱淚漣漣 甲胄 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锃亮 器宇 髭 髯 鬈
四、整體感知
1、課文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參看書本前面的插圖)全文在結(jié)構(gòu)上由兩個部分組成: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通過對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2、自由誦讀1—5段,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并揣摩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形貌特征。
3、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語句,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并品評其表達效果。
【明確】: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僅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產(chǎn)生無盡的聯(lián)想。 “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4、〖思考〗:既然“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請你以“我從托翁的眼睛里讀出 ”的句式具體說明你的理解。
如:讀出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讀出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讀出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的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五、深入探討
1、作者在課文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文章寫托爾斯泰總體是褒還是貶?從哪里可以看出?
【明確】:文中第8語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犀利。是一種欲揚先抑的手法。
2、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寫偉人缺陷有必要那么夸張比喻嗎?
【明確】: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聯(lián)系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的犀利深刻。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致的刻畫,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shù)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3、作者為什么不寫托的靈魂內(nèi)心而極力地寫他的眼睛?
文意的重心落在眼睛的描寫上,以此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nèi)心世界。
【品味語言,自由質(zhì)疑】
4、如何理解“直到年紀(jì)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義?
【明確】: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xiàn)了他世界觀的轉(zhuǎn)變,堅決站到農(nóng)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yǎng)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chǔ)──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關(guān)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見他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
5、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明確】: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這句話與“他肯定缺少一樣?xùn)|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chǎn),以致和家人產(chǎn)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六、課堂小結(jié)
《重讀大師》書中王祥夫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著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于深深的愛。”
學(xué)習(xí)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shù)高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我想,那長著大胡子、穿著布衣、經(jīng)常去和農(nóng)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七、課后延伸
《列》讓人想起了唐韜《瑣憶》中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的語句:“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調(diào)和。” 寫魯迅的外貌是為了突出他的精神,突出他那種斗志。
課后不妨在隨筆中試著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寫一位同班同學(xué)的外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