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作家泰戈爾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是通過詩歌而奠定的,泰戈爾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泰戈爾也是以散文詩《吉檀迦利》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泰戈爾是印度散文詩的開拓者,他的散文詩在西方影響了西方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泰戈爾從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圍中,泰戈爾的詩歌體現(xiàn)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統(tǒng)一的“梵我合一”的觀念,以及追求至愛的精神理想。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體現(xiàn)了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表達的愛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泰戈爾的詩而明艷華麗,時而清新脫俗,時而天真單純,時而質樸自然,沒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律,總在不斷地變化和創(chuàng)新,還具有寧靜擴遠的特質,充滿了哲學韻味,有一種熱愛生命的氣息。
關鍵詞: 泰戈爾; 散文詩;藝術特色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 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是印度近代文學的光輝代表,也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泰戈爾生于印度加爾各答市一個有著深厚文化教養(yǎng)的婆羅門種姓的家庭。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才華,13歲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4歲發(fā)表第一首長詩《野花》和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5歲時出版詩集《原野之花》。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有五十多部詩集,被譽為“詩圣”,他還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以及一百多部短篇小說、二十多部劇本和大量文學、哲學、政論,并創(chuàng)作了千余幅繪畫作品和眾多歌曲。泰戈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世界文壇上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詩歌而奠定的,而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又以散文詩見長,1913年,泰戈爾因《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進而蜚聲世界文壇。泰戈爾了解諸多不同文化及其之間的區(qū)別,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述迄今仍是此類描述中最為細膩者之一。泰戈爾的作品早在1915年時即介紹到中國,1924年,他曾訪問過中國,對當時的中國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泰戈爾是一位極富東方理性色彩的文學大師。如果說他用詩歌構筑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理想國,那么,散文則是他靈魂家園所棲息的一片凈修林。對邪惡的鞭撻,對弱者的同情,對純凈自然與美好人生的摯愛和向往無不給人以宗教般的震撼與感染,清淡灑脫、俊逸安詳?shù)墓P墨更使他的散文透出一股哲人之氣,往往使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一種歸依和眷戀。在六十余年的藝術生涯里,泰戈爾繼承了古典與民間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yǎng),在創(chuàng)作上爐火純青,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匠。
一、 泰戈爾與散文詩
泰戈爾是印度散文詩的開拓者,他的散文詩在西方影響了西方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泰戈爾是印度民族詩體的繼承者,又是新體詩的開拓者。他早、中期的詩歌大多采用的是印度傳統(tǒng)的“波雅爾”(poyar)和“特里波迪”(tripdi)等格律詩體,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民間的“宣拉體”(chhora)。同時他還探索過異域詩體的民族化問題,曾在《剛與柔集》和《鴻雁集》中寫過優(yōu)美感人的十四行詩。他對散文詩的探索,是從1912年把自己的幾部孟加拉文詩集選譯成英文的《吉檀迦利》開始的。翻譯時,他拋棄了原文的格律,把詩譯成散文,卻保留了詩的“情韻”。接著以同樣的形式翻譯出版了七部英文散文詩集,影響遍及世界各國。隨著翻譯英文散文詩的成功,他開始考慮用孟加拉文寫作散文詩,“不保留詩歌格律明顯的抑揚頓挫”“賦予孟加拉文散文詩的情韻”。
在泰戈爾的詩中,西方人喜歡他的神秘主義,贊賞他的新的宗教觀和人道精神,有不少人則贊揚他的愛國精神,而不喜歡他的“風花雪月”和“神秘主義”。但各國學者,對他的詩中的萬物化為一體的“泛神論”思想,則都表示了充分的關注。這也使泰戈爾不得不對此作出自己的回答:“神學家可以追隨學者,認為我寫的一切都是泛神論。但是我不會崇拜這個術語,不會為保護它而拋棄活生生的真理。”的確,從詩集來看,使人并不信奉“泛神論”,而是信奉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生命觀既不同于伯格森的生命觀,也不同于歌德、濟慈和科爾津治的生命觀。他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科學的成就和印度古代哲學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生命哲學。在他的這種哲學里,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是統(tǒng)一的,無限生命與有限生命是統(tǒng)一的,無限在有限中并通過有限來表現(xiàn)自己。同時他還認為,生命來自物質,生命的真實存在于賴以表現(xiàn)自己的“韻律”之中,“一個元素和另一個元素之最本質的區(qū)別正是韻律的區(qū)別?!敝劣陧嵚?,就是運動,就是和諧與限制所造成和所制約的運動?!薄吧朴趷?、哀與樂、生與死等一切現(xiàn)象都在拋起和掉落,不斷變換著、創(chuàng)造著宇宙音樂的韻律?!边@就是說,生命的運動是互為制約的運動,又是對立物的轉化和發(fā)展的運動。他又認為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區(qū)分出了人和動物的不同特質。人是具有“人格”(personality)的,人的“人格”是“無限人格”的外在體現(xiàn)。人要追求與“無限人格”的統(tǒng)一,最后才能達到和諧完滿。而把這一切統(tǒng)一起來的,則是“愛”。他說:“把一切都交給愛吧!”泰戈爾的生命哲學,既說明了生命的物質存在,也說明了生命的運動和生命的轉化。這種觀點充滿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光輝;但在說明生命的本源和最終的統(tǒng)一、和諧上,就矛盾百出,只好把“泛神論”和“泛愛論”都融合到他的“生命哲學”中去了。
二、泰戈爾散文詩的來源
泰戈爾的詩歌創(chuàng)作雖然深受東西方宗教文化的影響,但就詩歌的宗教精神而言,最主要的還是來源于古印度的宗教文化《梨俱吠陀》、《奧義書》、《吠檀多》等教義著作。在泰戈爾的詩中,宇宙是萬能的,而“梵”則是宇宙萬能的統(tǒng)一體。泰戈爾認為“梵”是無限的,而人及人的靈魂是有限的,因此,人類要依賴于神,人只有把自己的靈魂交給神,與神融為一體,人的價值才具有存在的意義。在泰戈爾看來,神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人的生命與神的生命是統(tǒng)一的,即無限生命與有限生命是融匯貫通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只有統(tǒng)一于“梵”,人的靈魂才具有人格價值。泰戈爾的《鴻鵠集》所表達的宗教主題,就是人的靈魂只要向“梵”靠近,人的信仰就能夠實現(xiàn)。詩中飛翔的“鴻鵠”是一個具有特殊宗教意義的符號,它是人的靈魂飛抵“梵”的世界的象征?!皶円癸w翔,穿越光明和黑暗,從不知道的海岸到不知道的海岸。宇宙的虛空正回響著翅膀的音樂;‘不是這兒,不是這兒,而是遙遠的天外?!保?]所謂“遙遠的天外”,就是“梵”的最高境界,而人的靈魂無論經歷多少光明與黑暗的磨難,都應向著“梵”的世界飛奔,只有這樣,人的靈魂才會超于軀體而富有神的宗教意義。泰戈爾詩中的“梵”與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通的,都是宗教萬能的體現(xiàn)者,都是人的有限生命的主宰,都是人類圖騰崇拜的偶像。 泰戈爾在詩歌中,對代表神的“上帝”與“梵”充滿了真摯的熱愛與莊嚴的敬畏,人只有向“上帝”靠近,飛抵神的境界與“梵”合為一體,人才能夠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的意義?!昂?,我生命的主,我能夠和你對面站立嗎?呵,全世界的主,我能合掌和你對面站立嗎?”)[2]人的生命只有與萬能的主相結合,生命才可能獲得永恒,個體只有神認同,才會具有宗教的永生意義?!拔业纳系郏瑥奈覞M溢的生命之懷中,你要飲什么樣的圣酒呢?”[3]詩人心甘情愿地把生命化為上帝酒杯中的“圣酒”,其目的是通過向神靈的自我奉獻,達到心靈的徹底凈化。把生命獻給神,從而獲得宗教關懷的終極意義,這是泰戈爾詩歌的總體主題精神,也是人提升自我趨向“上帝”的宗教經驗的有效表達。
在“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上,泰戈爾傾向“梵”我合一、我與非我合一的神冥理想世界。他的詩歌中最刻骨銘心的是那些贊美人向神飛奔的殉道精神。在泰戈爾看來,要追尋人生的終極意義,使靈魂獲得撫慰,就必須首先將自己視為墜入深淵的負罪者,肯定自己與“上帝”和“梵”的距離,然后懷著一種卑微的心理,尋求靈魂與神融匯相交。這就使得泰戈爾把對于終極、完美、神圣的人生精神體驗全部系于一個具有人格與神格的“梵”的身上?!拌笃谕覅⒓铀氖⒀?,我已經考慮摒棄我的名望,令人詫異地抹去額上的吉祥痣,該動身的時候決不遲疑?!保?]一旦作為神的代言者——“梵”有所召喚,便刻不容緩地回到神的世界,以一種莊嚴的態(tài)度保持與“梵”的合一,使自我獲得圣靈的新生,而世俗心靈的沉淪負疚終于得到輕松的解脫,并被提升到神的崇高境界。
三、 泰戈爾散文詩的藝術特色
泰戈爾的散文詩具有平淡的特點, 他刻意追求的散文詩的平淡情調,而這種平淡情調的散文詩才能實現(xiàn)外在世界與其心靈的完美結合,還具有隨意的特點 ,其理論根據(jù)是規(guī)則必須為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思維服務,還有廣泛的題材 ,其理論根據(jù)是大梵的無所不在決定了與時俱進的文學家必須題材廣泛。這些特點的形成,使泰戈爾的散文詩具有口語化和清新、質樸的風格,讀來更具有美感。
(一)創(chuàng)作特色
1、 泰戈爾主要是以詩人著名于世。他八歲習詩至十六歲《帕努辛赫詩抄》問世,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模仿習作階段,這些作品正如泰戈爾自己所說的“除了心靈的自我夸張外,對外界沒有任何認識”,是“自我陶醉的幻想”。二十歲所發(fā)表的詩集《暮歌》標志著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正式開始。從《暮歌》起,作者掙脫了“舊有的詩規(guī)”,找到了表現(xiàn)自己藝術個性的手段。從那時直至逝世,泰戈爾共發(fā)表了五十多部詩集,兩千多首歌曲。泰戈爾的散文創(chuàng)作涉及的內容廣泛,有文學傳記、文學游記、文學書簡、文學論說,而大量篇幅是論述教育、宗教、美學、政治與社會等有關問題,他幾乎涉足了詩歌所有的體裁和形式。
2、 泰戈爾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關在象牙塔里的人。他一生關注人性及精神理想巢窩的構建;在精神家園漫游的同時,更關切著現(xiàn)實中的農村改造、教育改革、政治前景。在這些現(xiàn)實的緊迫的問題上,他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身體力行,他創(chuàng)辦了農村合作社,推進農村經濟和福利事業(yè);他建立了國際大學,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他不時針對國內外政治形勢發(fā)出正義呼聲,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政治抒情詩,宣揚了愛國的民族主義精神,支持正義的國際主義。在臨終前夕發(fā)表的著名政治散文《文明危機》里,作者鞭笞了西方列強在文明的幌子下對印度等國的掠奪和侵略。在答日本詩人野口的信中,他痛斥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強盜邏輯:為了亞洲共榮,“要對中國婦女和兒童狂轟濫炸,夷平一座座古老的廟宇和大學。”
泰戈爾在闡述政治、社會、教育、美學乃至宗教思想時,往往采用民間故事、寓言,運用比興等修辭手法,而不常用邏輯推理的生硬方法。這樣,他是在藝術敘述中,進行政治、社會、宗教、美學等問題的思考。于是,生動活潑,詩意盎然。人們在增長知性的同時,沐浴著美的陽光,祈盼到藝術女神的眷顧。
3、 泰戈爾一生堅持形式上革新,但走上自由詩或散文詩的道路是漫長的,直到晚年,他才完全采用自由詩形式,盡管他在中期把自己的詩翻譯成英語,蜚聲世界文壇,已經嘗試了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愉悅。泰戈爾的作品寧靜恬遠,充滿了哲學的韻味,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枝璀燦的奇葩。他的作品風格之所以達到如此境界,是因為他相信大梵,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不為生活所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以讀起泰戈爾的詩,則會覺得更加的閑適。泰戈爾是一位極富東方理性色彩的文學大師。如果說他用詩歌構筑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理想國,那么,散文則是他靈魂家園所棲息的一片凈修林。對邪惡的鞭撻,對弱者的同情,對純凈自然與美好人生的摯愛和向往無不給人以宗教般的震撼與感染,清淡灑脫、俊逸安詳?shù)墓P墨更使他的散文透出一股哲人之氣,往往使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一種歸依和眷戀。在詩歌創(chuàng)作論方面,泰戈爾特別關注詩與詩人的關系,認為詩歌是詩人人格的表現(xiàn)而不是詩人生活的再現(xiàn),同時強調詩人要用自己的感情體驗人類的感情,詩人的心靈應該響應世界的呼喚.在文體論方面,他早期比較重視詩的格律形式,后期對韻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認為韻律不僅是詩歌的一種形式因素,而且是藝術家手中的創(chuàng)造力。在詩的形式方面他更傾向于自由與自然之美,提倡散文詩和自由體詩。[5]
(二)口語化
1、泰戈爾的散文詩拋棄了格律,但卻又具有內在的韻律和明顯的節(jié)奏感。詩人曾在《散文詩與自由體詩》一文中說女舞蹈家穿著令人眩目的衣服翩翩起舞時,我們知道,她的每一個舞姿是教就的[6]。從另一方面說,嬌媚是差不多所有少女的本性。她們的動作有著自己的神韻。這個韻律不是教就有的而是固有的。散文詩中的韻律也是如此:“它不是沒有條理的,雜亂無章的,而是有節(jié)奏的?!彼衷凇段彝ピ豪锏孽r花》一詩中,把韻律比喻為“瀑布飛瀉”,“時而粗獷,時而纖細,時而從崖頂落入深谷,時而躲在幽谷的溶洞。巉巖徒壁在她的路上野蠻的阻攔,錯結的樹根像乞丐伸著嶙峋的手,想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抓住什么?!?br> 2、泰戈爾所說的內在的韻律,在他的《再次集》等幾部散文詩中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他在詩中的激情,正如飛寫著的瀑布,使人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情韻”。同時他在散文詩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復合輔音,猶如我國近體詩中的平仄相間,形成了明顯的節(jié)奏。他還常在短行中用4音節(jié),長行中用18個音節(jié),使散文詩有一種4、6、8的音步感。
3、詩人對傳統(tǒng)的格律詩作了三方面的突破,顯示了他的散文詩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即口語化。例如,代詞“他們”,文言文是“tahara”,白話是“tara”,去掉了“ha”,口語是“ora”。又如動詞“他來了”,文言文“Ashiyalo”,白話“Ashlo”,即去掉“iya”,口語是“elo”,像“ora”、“elo” 等只有在口語中才用?!对俅渭?、《最后的星期集》、《葉盤集》和《黑牛集》都采用了這種口語。
?。ㄈ┣逍隆①|樸的風格
散文詩有各種風格,法國帕特蘭的散文詩是華麗的,俄國屠格涅夫的散文詩精致而絢麗,英國蘭德的散文詩簡潔、明了,而泰戈爾的散文詩則清新、質樸。他強調散文詩應與傳統(tǒng)的詩不同,應“揭去華麗而羞澀的面紗”,他認為他的散文詩“可能沒有富麗堂皇的外表,但它并非因此而不美。
1、詩人的散文詩富有“簡樸的、日常的生活氣息。”在詩中,有小職員的離愁,也有旅人的嘆息;有撐著破傘的窮教師,也有蒙著面紗的怨女;有春天的竹笛,也有羅望子樹的花香;有倔強的女孩,也有幽默的轎夫,有恒河的水聲,也有哈奧拉車站的喧囂;有城市狹窄的小巷,也有農村廣漠的黃昏……詩人所表現(xiàn)的都是平凡的景象和普通的男女,但富有生活的情趣,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的高明之處,還在于通過日常的生活,揭示生活的真理,啟人心智。在《一瞬目光》中,寫情人告別時那女孩投來的“一瞬目光”,盡情地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揭示出一個生活的真理:“國王的權柄,有錢人的財富,在人世間都是屬于死人的”,然而那愛的目光,確是“萬世長存”的。泰戈爾以小見大,把平凡的“一瞬目光”,提到哲理的高度,激發(fā)人們對殖民主義權勢者的蔑視。
2、 詩人風格的質樸性,首先基于他的作品的現(xiàn)實性。如《再次集》中的《短笛》、《最后的星期集》中的《舊屋》,前者描寫了一個月薪只有25盧比的小職員的貧困和離愁;后者描寫了街道上一批所謂“現(xiàn)代派”的無聊生活。作者毫無渲染,只是自然的描繪,給讀者一種生活的真實感。其二,詩人風格的樸實性,還基于作品中感情的真切性。無論表露詩人的心跡,還是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都是率真的,如《黑牛集》中的《天各一方》,《最后的星期集》中的《致比拉特納德?喬德里德信》,前者是對年輕、早逝的嫂子的回憶,后者是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透露出內心深處的感情,給人一種率真的質樸的美。其三,泰戈爾散文詩的清新、樸實的風格,還基于形象的直覺感。詩人同時是個畫家,他所描寫的景物,表現(xiàn)得人物,都有繪畫的清晰性?!峨S想集》中《話語》所描寫的那個倔強的女孩,像雕刻一樣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黎明與黃昏》中的農村景象,也給人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泰戈爾提倡的散文詩的質樸性,他自己也首先做到了,這是他幾十年藝術實踐的結果。正如他所說的:“只有經過最高深的復雜訓練,才能譜寫出最簡單的樸實的曲調?!?br>
參考文獻
[1]《泰戈爾抒情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鴻鵠集》第 l節(jié)
[2]《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青少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吉檀迦利》第76節(jié)
[3]《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青少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吉檀迦利》第65節(jié)
[4]《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青少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最后的星期集——年輕的朋友》
[5]侯傳文 ,《泰戈爾論詩歌》( Tagore's Theory of Poetry) 期刊-核心期刊 ,《外國文學研究》(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2005年 第05期
[6]《世界文學評介叢書:東方大地的永恒之聲--泰戈爾及其創(chuàng)作》,海南出版社,《散文詩與自由體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