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詞風月故事 下(35----42)
  
  
  宋詞風月故事 下 三十五:斗酒彘肩,豈不快哉?
  
  斗酒彘肩,豈不快哉?——
  
  兼析詞牌名《西吳曲》
  
  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的記載:1203年(寧宗嘉泰癸亥歲),劉過在中都,辛棄疾在浙東任安撫使兼知紹興府時,聞訊后,就派人去請他。而劉過正在干謁其他官員,不能赴約,就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并仿傚辛體填了一首《沁園春》,且注明“寄稼軒承旨”: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白云:“天笠飛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東西水;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接到劉過以晚輩身份寫的“對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的答謝信,又有一首雄放豪邁的詞,樂得辛棄疾屁顛屁顛的,大加贊賞。馬上再次派人把這位小老弟請來,好酒好菜,豪華賓館,招待他一個多月。
  
  詞中的香山居士即白居易,林和靖即林逋、坡仙即蘇東坡,都早已成為古人。本來劉過是有事不能及時拜訪,卻在詞中說是因為白居易、林和靖、蘇東坡挽留在杭州。頗似一出錯亂時空的情景喜劇,詞筆諧謔而又豪爽,學足了稼軒體,“下筆便逼真”。劉過平生也以此詞自負,在西園的一次招待酒會上,劉過搖頭晃腦詠誦這首詞。捻著胡須,面有得色。當時,岳珂月在場。岳珂就開玩笑說:“詞倒是好詞,只可惜沒有藥,治你這個‘白日見鬼’的病癥呵!”滿座都為之哄堂大笑。
  
  但蔣子正的《山房隨筆》記載的卻是一個初生牛犢、意氣狂縱的青年才子,為了想方設法拜訪大名鼎鼎的文壇巨擘的故事:宋寧宗嘉泰年間,辛棄疾正做浙東安撫使,手下有朱熹、張栻為倉憲使。落魄江湖的劉過想謁見這位詞壇泰斗、英雄詞客,卻不得其門而入,朱熹與張栻為他出謀劃策,說:“辛公某日要舉行宴會,在后園開筵。你可以直接過來,如果守門人不放,你就大聲喧呼,必然得到進來的機會。”劉過依言而行,果然在門外喧嘩不止,辛棄疾問:“怎么回事?”侍從告訴他是劉過無禮闖門,辛棄疾十分惱怒,朱、張二人勸解說:“劉改之也算是以個豪杰人物,能詩善賦,便試著讓他進來看看又何妨?”于是放了劉過入門,來到席前,但長揖為禮。辛棄疾問他:“能做詩么?”劉過道:“能!”其時廚下剛剛進了一道用羊腰子做成的羹,辛棄疾就以此為題,命他賦詩。劉過滿不在乎,先提要求道:“天氣甚寒,請賜一杯酒。”飲酒既罷,又請辛棄疾限韻——看到這樣好整以暇的風度,辛棄疾的怒氣早于不知不覺間消失了,也許想到自己也有過這樣疏狂意氣的時候,難免有惺惺相惜之念吧!他看見劉過飲酒的時候,也不知是因為天氣寒冷,還是心里究竟有所不安惶恐,杯中的酒水竟?jié)姙⒊鰜砹鞯揭陆笾希谑窍匏?#8220;流”字為韻。劉過應聲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隨尊俎伴風流。”這首七絕開頭用了兩個與羊有關的典故,“管城子”是筆,古人常以羊毫制毛筆;“爛首”一句指漢代封爵濫賞,童謠諷刺說:“爛羊頭,關內侯。”劉過于不假思索之間就口占詩成,扣合眼前實景,語意雙關,既是用典,又帶有對世情的嘲諷之意。這樣的捷才正投合辛棄疾的脾胃,使他不由得大喜而笑,立刻請劉過上座,便將這道羹分給他共同品嘗。席散后又給予豐厚的饋贈,兩人就此定交。
  
  等大家盡興之后,中興名相張浚之子張南軒邀劉過到辦公室,說:“我的父親魏公張浚,是中興名相,他一生公忠為國,去世后,沒有悼念文章符合道出他的功績,現(xiàn)在想請你做一篇,來了卻我的心意。”劉過當即賦詩一首:“背水未成韓信陣,明星已隕武侯軍。平生一點不平氣,化作祝融峰上云。”張栻感動得淚流滿面。
  
  劉過究竟何許人也?為什么讓文壇泰斗辛棄疾如此看重?
  
  劉過(1154年-1206年),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說廬陵人。生平以功業(yè)自許,然屢試不第,流落江湖間,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人交往。詞效稼軒,風格豪放,有《龍洲詞》。
  
  自南宋之后,劉過與辛棄疾的名字無法分開,兩人都是愛國詞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杰出代表。劉過在辛棄疾帥淮時,被收羅在幕府之中。此時辛棄疾不到40歲,劉過大約20多歲,從此兩人就連在了一起。故而后世詞評,都認為劉辛風格相同,劉學于辛。黃昇庵《中興以來絕妙詞選》說:“改之,稼軒之客,其詞多壯語,蓋學稼軒者也。”吳梅《詞學通論》則十分坦率地說:“改之詞學幼安,而橫放杰出,尤較幼安過之。”自宋以來,論及劉過之詞,無不述及辛棄疾,可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辛棄疾看到劉過這首逼肖自己風格的詞作之后,對劉過的欣賞更為增加,相處月余,抵掌縱談,詩詞酬唱,無不意氣投合。據《江湖記聞》記載:辛棄疾知道劉過生性豪縱,揮金如土,雖然自己生計無著,卻仍然常常周濟別人,有了錢左手來右手去,“竟蕩于酒,不問也。”劉過因為母親生病請求告歸,辛棄疾說:“哥們,不要急,我去想辦法給兄弟弄點散碎銀子花花。”
  
  一天二人微服出游,到了一家青樓,正值辛棄疾轄下的一名都吏在內命樂飲酒,氣焰囂張,沒認出辛棄疾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竟命令人將他們趕走。二人大笑而歸,當晚辛棄疾便以有機密文書的理由召喚該都吏來處理,果不其然,此人曠班不至。第二天予以處分,辛棄疾要抄沒他的家產并判處流刑,左右都來解勸,讓此人交納五千緡罰款為劉過的母親祝壽。辛棄疾搖頭道:“不夠。”于是再增加一倍,罰了一萬緡錢。辛棄疾為劉過買了回程的船只,將萬緡錢放在船艙里,囑咐說:“你回去之后,別再像往日一樣輕用了。”劉過感謝他的心意,作了一首《念奴嬌》詞: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和當時很多旅食江湖的文士一樣,劉過的詩才,不但是他用之結交名流前輩的資本,也是他借以謀生的技藝。但是,與尋常打抽豐的食客游士不同的是,他并不單單只為糊口謀生而漫游江湖,而是胸懷大志,一生為了抗金事業(yè)而東奔西走,希望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
  
  《桯史》中海記載了一則反映他布衣百姓的身份,關心民瘼民生、廟堂大計的小事:壽皇(宋光宗給其父宋孝宗上尊號為“至尊壽皇圣帝”,省稱“壽皇”)銳意親征,大閱禁旅,軍容肅整。郭杲為殿帥從駕,當時的人都高興得不得了。劉過賦《沁園春》一首為郭杲壯行:
  
  玉帶猩袍,遙望翠華,馬去似龍。擁千官鱗集,貂蟬爭出,貔貅不斷,萬騎云從。細柳營開,團花袍窄,人指汾陽郭令公。山西將,算韜鈐有種,五世元戎。旌旗蔽滿寒空。魚陣整,從容虎帳中。想刀明似雪,縱橫按矟,箭飛如雨,霹靂鳴弓。威撼邊城,氣吞漠北,慘淡塵沙吹落日。中興事,看君王神武,駕馭英雄。
  
  劉過雖出身貧寒,浪跡江湖,潦倒無依,但一身正氣,被時人譽為“天下奇男子”。《四朝聞見錄》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韓侂胄北伐失敗,想派使者與金議和。韓侂胄聽說廬陵布衣劉過,任俠能辨,當時剛好在昆山老婆家里。就要求參政錢象祖命令昆山縣令用重金禮聘劉過,想請他擔任議和使者。劉過對于他們招待的好酒好菜,來著不拒,吃得津津有味。但對于出使卻只字不談,最后抹抹嘴揚長而去。
  
  由于當時宋金的關系正處于對峙期,金國朝政日漸隳壞不振,沒有力量南下攻宋,南宋也樂得偏安“金粉東南五十州”之間,陶醉于“承平”、“中興”之世,全忘了北中國還有淪陷的一半國土,以及與國土一起被拋棄在中原的千萬人民。劉過終身未曾致身青云之上,身份低微,但他一直在努力奔走.早年他曾一再以在野之身上書朝廷,陳說時事,力贊北伐,卻始終是“天未許”,得不到任何回答。后世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紀曉嵐認為他逾分多言,本來應該“肉食者謀之”國家大事,他一個草野之人有什么必要發(fā)言?無非是“特巧于博名”、“大言以倖功名”!故當時就有人不買他的賬,討厭劉過這種到處亂叫的烏鴉,將他打一頓,逐出大門。
  
  據《東南紀聞》記載:劉過客居京師時,與人打官司到杭州府。知府趙尹師素來不喜歡向劉過這樣道出干謁的窮措大。等劉桂哦一到,就命令衙役將他狠狠地打一頓板子,教訓教訓他。劉過的鐵哥們扣橐使王方巖見狀,假裝生氣,把劉過的狀紙擲在地上,畢恭畢敬地對趙市長說:“劉過生平違法亂紀的遠不止這些,我們打他,會臟了手,不如用土辦法來治一治他,就讓原告把它拉出去,痛打一番,也不管我們什么事……”趙市長大手一揮,喝令他們滾出去。劉過因此免受了一場皮肉之苦。
  
  一年到頭四處干謁的劉過,最后一事無成,寫了一首感概時事的《西吳曲》,發(fā)泄心中郁悶:
  
  說襄陽舊事重省,記銅鞮巷陌醉還醒。笑鶯花別后,劉郎憔悴萍梗。倦客天涯,還買個西風輕艇,便欲訪騎馬山翁,問峴首那回風景。襄王城里,知幾度經過,摩挲故宮柳癭。漫吊影,冷煙衰草凄迷,傷心興廢,賴有陽春古郢。乾坤誰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盡英雄,斷腸劍鋒冷。
  
  《西吳曲》是劉過自創(chuàng)的詞牌名,即自度曲。所謂自度曲是指通曉音律的詞人,自寫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又叫自制曲、自度腔。關于自度曲的來歷,據《漢書-元帝紀贊》記載:“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jié)度,窮極幼眇。”清朝徐釚《詞苑叢談-體制-白石詞》:“夔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紅輒歌而和之。”明朝何景明《明故夔州府知府鐵溪先生高公墓志銘》:“曉音律,能自度曲,兼善書畫。”還舉例說“唐主嘗制小詞云:‘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此莊自度曲也。”《西吳曲》雙調一百五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后段十一句四仄韻。
  
  作者題外話:提到劉過,必須會提及辛棄疾,二人有“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之說!
  
  宋詞風月故事 下 三十六、我未成名君未嫁
  
  我未成名君未嫁——
  
  兼析詞牌名《醉太平》
  
  劉過生活的時代,正是歷史上最為動蕩的南宋時期,北方金人、蒙古人虎視江南,內部農民起義此起彼落。在這樣一個國不像國的時代,何以家為?因此劉過一生浪跡江湖,落魄不遇。因為*與自己遭遇相似飄零無偶,有同病相憐之感,所以經常混跡青樓,逢場作戲。
  
  1192年(壬子年),劉過赴四明春試落第后寫了一首《賀新郎》詞贈送給一個年老色衰的*: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銷腸斷。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聲顫。燈暈冷,記初見。樓低不放珠簾卷。晚妝殘、翠鈿狼藉,淚痕凝面。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但寄興、焦琴紈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云萬疊,寸心遠。
  
  這首詞將兩人的失意之悲糅合在一起,凄楚感人。這與唐朝羅隱的遭遇極為相似。859年(大中十三年),羅隱于南康郡首次入貢京師。途經鐘陵,與妓云英同席。12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因得罪權貴,禮部侍郎的官職被罷免。西風瘦馬時節(jié),在鐘陵再次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寫下其代表作《嘲鐘陵妓云英》: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云英未嫁”的典故即出于此。劉過這首詞傳唱一時,多年之后,猶自“天下與禁中皆歌之”,說白了,就是當時最為著名的流行歌曲,普天下的群眾都會唱,最后竟然連皇宮大院都在唱,當然也驚動了皇帝老兒了。
  
  其實,寫這首詞的時候,劉過才三十七歲,卻已深有“倦客天涯”之嘆,他在詞中常常自稱“劉郎”,嗟嘆少年時光匆匆老去,老大無成,猶自客居人家,漂泊無依,他也終于累了倦了。在接受辛棄疾的厚饋與囑咐之后,他也有了為自己安一個家的心思。50開外時,他到了昆山,一位在當?shù)刈龉俚呐笥淹炝袅诉@位立志要當航海家的劉過。當?shù)赜写笮占易澹瑦巯⑦^的才華,將女兒嫁給了他。但成家不到一年,劉過便去世了。這個浪跡天涯的雅士,仿佛是注定的旅人,安逸的生活,他無福消受,不由得讓人生出些許感慨。
  
  詞評家黃升說劉過“其詞多壯語,蓋學稼軒者也。”但劉過并不是只學辛詞而全無自家面目。辛棄疾“肝腸似火,色笑如花”,于沉郁中有一種醇烈;而劉過“狂逸之中,自饒俊致”,在失意悲怨之余,不免顯出感喟萬端的綿長思致。據葉申薌著《本事詞》記載:劉過流浪到武昌的時候,曾與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弟兄在安遠樓*。安遠樓即南樓。席間有一個陪酒的*黃姬,見劉過才思敏捷,就央求劉過為她量身定做一首流行歌曲,好讓自己在姐妹中有臉面。劉過結合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寫下了著名的《唐多令》: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隱,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都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南樓”即安遠樓,在武昌黃鶴山上,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武漢三鎮(zhèn),是九省通衢,水陸交通咽喉之地,這時已成為宋金對峙的前方。所以劉過這首詞,不僅有身世之慨,也有國事之憂。明代李攀龍評之:“詞意何等凄愴!”“讀之使人淚下。”人世滄桑、物是人非之感,原本最易引起共鳴,詞雖情調低沉,卻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首詞在當時倍受歡迎,“楚中歌者競唱之。”影響一直達到南宋滅亡之后,劉辰翁為之追和,周密將這個詞牌索性改名為《南樓令》。劉過此作,遂成為這個詞調的招牌作品。
  
  寫這首詞時劉過年已老大,感嘆“終不似,少年游。”他少年的時候,原本也是一個*放浪的才子,與他追擬稼軒的豪放詞風迥異。他詞集中還有一些堪稱艷詞的作品,口氣頗近于儇薄,說明他愛情生活,頗不嚴肅。雖到處留情,但也纖秀可愛,《醉太平-閨情》,就是其代表作:
  
  情高意真,眉長鬢青。小樓明月調箏,寫春風數(shù)聲。思君憶君,魂牽夢縈。翠綃香暖銀屏,更那堪酒醒!《醉太平》這個詞牌名是因魏武帝曹操詩,有“對酒歌太平”之句,杜牧詩有“萬國笙歌醉太平”之句,于是被譜成曲,由管弦樂隊演奏,并列入了樂府的常規(guī)曲目,取名《醉太平》。后來“安得中山千日酒,陶然直到太平年”的詞句就是這個詞牌名得以流行的最好注腳。孫惟信詞,名《醉思凡》,周密詞,名《四字令》。又名《醉思仙》、《凌波曲》?!短綐犯钒阉袨槟蠀螌m。《太和正音譜》將其注為正宮,又入仙呂宮、中呂宮。雙調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韻
  
  《詞苑叢談》和《夷堅志》中記載了一個頗為荒誕不經的劉過的愛情故事:淳熙年間,劉過赴省試,因眷念新娶的愛妾,在途中賦了一首《水仙子》:
  
  宿酒醺醺猶自醉,回顧頭來三十里。馬兒只管去如飛,騎一會,行一會,斷送殺人山共水。是則青衫深可喜,不道恩情拼得未。雪迷前路小橋橫,住底是,去底是?思量我了思量你。
  
  詞句淺白,只是聊以寫情而已。劉過行途每夜投宿,都要命隨行的書童唱這闋小詞。到建昌游當?shù)氐拿麆俾楣蒙?,黃昏時自斟自飲,幾遍唱這首詞,思念之情不能自已,竟致潸然淚下。這晚到了二更之外,忽然有一個美女來訪,手執(zhí)歌板說道:“我愿意唱一曲為君勸酒。”于是展開歌喉唱道:
  
  別酒未斟心先醉,忽聽陽關辭故里。揚鞭勒馬到皇都,三題盡,當際會,穩(wěn)跳龍門三級水。天意令吾先送喜,不審君侯知得未?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只此是,酒滿金杯來勸你。
  
  這是賡和劉過原詞之作,劉過聽到“穩(wěn)跳龍門三級水”的句子,以為是應試的吉兆,十分歡喜,便讓她再誦讀一遍,書寫在紙上,與該美女相談歡甚,卻不懂得她曲中“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是什么意思。這夜劉過與這個美女結下了露水姻緣,問她究竟是什么人,女子自稱:“我本來是麻姑上仙之妹,因有過錯謫居此山,久不得返回玉京仙境。在山中聽到你新制的小詞文辭雅麗,所以勉強趁韻,自己做媒,從此愿長伴左右。”
  
  劉過雖然稍有推辭,但素來也是*多情的人物,又兼孤身長途,寂寞難忍,竟與這個自稱仙子的女子一道上路。女子乘小轎,劉過騎馬,兩人前后相隨,到了都城后租了一處秘密的寓所同居。劉過這一次果然及第,選調金門教授以歸。
  
  路上遇見一個道士,對劉過道:“想說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我善于符箓之學,疑心你隨車的娘子并非人類,不知是什么地方遇上的?”劉過將這個女子的來歷具實以告。道士說:“原來如此。今晚你們同床共枕的時候,我在門外作法術,教授聽到我的呼叫聲,就急速抱緊枕邊人,千萬不要讓她逃竄。”劉過如其所教而行,作法抱住那個女子后,呼喚仆人掌燈進來,看見自己抱著的竟是一具古琴,這時才明白當初相遇時女子的詞中說:“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的話,原來就是以善于辨音制作著名焦尾琴的蔡邕來影射自己的來歷。劉過從此將這具琴緊緊捆縛著放在身旁,行路時也親自拿著,連睡覺和吃飯時都不舍得放開。待到重新經過他們相遇的麻姑山后,去訪問山中的道士,有人說:“以前有一個姓趙的官員攜帶著古琴經過這里,對那具琴寶愛之極,不小心將琴摔到臺階下的石頭上,琴身損壞不可修補,便將琴埋在官廳西邊,你遇上的琴妖女子,大約就是它吧!”大家立即去發(fā)掘埋琴的處所,果然看見埋葬處的琴匣里面已經空無一物。劉過將琴放入匣中,命道士們焚香誦經為之禱告,哭泣著焚燒了它。
  
  這則故事有《聊齋》的韻味,曲折離奇,但還有一則更離奇的故事。周密《浩然齋雅談》中說他曾浪游到福建富沙,經常與鐵哥們吳仲平一道出入花街柳巷。吳仲平有個相好的*盼兒,這日邀請劉過在其家喝酒。盼兒姿容秀雅,楚楚可人,劉過為她賦了一首《長相思》小令: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盼兒本來是吳仲平最喜歡的“腿子”,見了這首詞后,便即移情別戀,尋死覓活要改嫁給劉過。吳仲平醋意大發(fā),憤恨劉過橫刀奪愛,朋友間竟致白刃相見,吳“挾刃刺之”,卻不慎刺傷了盼兒。這場糾紛鬧得大了,兩個男人都被關到了監(jiān)獄里,眼看要吃誤傷官司。幸好劉過文筆了得,上書給地方安撫使吳居父,書中有“韓擒虎在門,顧麗華而難戀;陶朱公有意,與西子以偕來。”的句子,對仗工整,敘事婉轉,竟由此得到釋放。
  
  這一篇啟事至今在《龍洲集》中還可以讀到,只是題作《建康獄中上吳居父》,事情發(fā)生的地方是金陵而不是福建富沙,跟他爭風吃醋的朋友名字也略有出入。這篇啟事寫得駢四儷六,除了用典巧妙以逞才之外,并沒有什么文學價值,其中指責朋友:“委巷匪人,窮檐下走,棄母親而弗待,冒國恤以圖歡……積威暴如虎狼,忽交游如蟣虱。”又斥其:“但知浮花浪蕊之足歡,誓同穴死;不悟冶葉倡條之微意,久欲釵分。”證明盼兒不中意吳仲平已久,并不是因為劉過插足的原因才導致變心。這場官司雖然借助劉過的生花妙筆得以無罪釋放,但朋友間的交情,自必完全斷絕,就是盼兒那里,劉過也不便再去,據說他曾賦詩云:“春風重到憑欄處,腸斷妝樓不敢登。”便是為此事而發(fā)。這一場三角戀愛導致朋友變情敵的喋血鬧劇,竟是以一個慘淡卻又不無懷念的結局收場。
  
  這首詞本來是五代李煜的名作,不知道周密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彰顯“春秋筆法”,竟然把它歸入劉過名下,讓劉過冤枉背個黑鍋。
  
  不過,大家可以理解,一個沒有老婆的鰥夫,總得找點刺激,不然哪里有激情去填詞?且看他的詠詠美人三寸金蓮的《沁園春》:
  
  洛浦凌波,為誰微步,輕生暗塵。記踏花芳逕,亂紅不損,步苔幽砌,嫩綠無痕。襯玉羅慳,銷金樣窄,載不起、盈盈一段春。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有時自度歌勻。悄不覺、微尖點拍頻。憶金蓮移換,文鴛得侶。繡茵催袞,舞鳳輕分。懊恨深遮,牽情半露,出沒風前煙縷裙。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云。
  
  其詠美人剝蔥般芊芊十指的《沁園春》云:
  
  銷薄春冰,碾輕寒玉,漸長漸彎。見鳳鞋泥污,偎人強剔,龍涎香斷,撥火輕翻。學撫瑤琴,時時欲翦,更掬水魚鱗波底寒。纖柔處,試摘花香滿,鏤棗成班。時將粉淚偷彈。記綰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歸期暗數(shù),畫遍闌干。每到相思,沈吟靜處,斜倚朱唇皓齒間。*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閑。
  
  最露骨的要算他的《轆轤金井》:
  
  翠眉重掃。后房深、自喚小蠻嬌小。繡帶羅垂,報濃妝才了。堂虛夜悄。但依約、鼓簫聲鬧。一曲梅花,尊前舞徹,梨園新調。高陽醉、玉山未倒??葱w鳳翼,釵梁微裊。秋滿東湖,更西風涼早。桃源路杳。記流水、泛舟曾到。桂子香濃,梧桐影轉,月寒天曉。
  
  上面三首詞,流氓氣息很濃,語言粗俗露骨,活脫脫一副色鬼圖。因此他爭風吃醋、橫刀奪愛等行徑就不難理解了。
  
  作者題外話:流過的豪放前面已經說過,但其婉約大家卻知之甚少。
  
  宋詞風月故事 下 三十七、張玉娘與“閨房三清”
  
  張玉娘與“閨房三清”——
  
  兼析詞牌名《賣花聲》
  
  一曲“梁祝”曾使無數(shù)癡男怨女楚蘭魂殤,淚濕青衫!一出《牡丹亭》又讓多少鐘情少男、懷春少女彳亍街頭、望斷天涯路!為情而殤的祝英臺、杜麗娘等女性形象成為人們千古口口相傳的佳話。曾幾何時,宋末元初的張玉娘與沈佺也合奏了一曲悲傷哀愁戀歌。
  
  張玉娘(1250年-1276年),宋末文學家,處州松陽(今屬浙江麗水市)人。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張玉娘自幼喜好文墨,尤其擅長詩詞,當時人將她比作東漢曹大家(班昭)。她著有《蘭雪集》兩卷,留存詩詞100余首,其中只有詞16首,有人稱之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詞集。后人因此把她與李清照、朱淑貞、吳淑姬并稱為“宋代四大女詞家”。
  
  張玉娘生于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進士,祖父做過登士郎。她才豐而運蹇,未盡其才,將婚而逝,一生充滿了痛苦與坎坷。
  
  張玉娘十五歲時和與她同庚的書生沈佺訂婚。沈佺是宋徽宗時狀元沈晦的七世孫。沈、張兩家有中表之親,自小青梅竹馬。訂婚后,兩個情投意合,互贈詩物。后因沈家日趨貧落,沈佺又無意功名,張玉娘的父親想悔婚,稱“欲為佳婿,必待乘龍”。
  
  張玉娘知道父親已很想悔婚,心中無限愁悶。本想早日與沈佺完婚,共渡愛河,但這似乎已遙遙無期。只得暗暗流淚,就經常鼓勵沈佺苦學用功,盼沈佺早日功名成就,早成眷屬。
  
  沈佺因對張玉娘情意彌堅,于是發(fā)憤攻讀。1271年(咸淳辛未年),沈佺進京趕考,得中榜眼。但命運不濟,感染寒疾,回家一病不起,不久就病入膏肓而死。
  
  沈佺死后,張玉娘臨幃慟哭,矢志守節(jié),作詩云:“中路憐長別,無因復見聞。愿將今日意,化作陽臺云。”而父母卻要替張玉娘另配佳偶,張玉娘多次說過,她早就應該跟隨沈生去了。所以留在人間,是為了雙親還在。
  
  張玉娘在郁郁不樂中挨過了6年時光。公元1277年(景炎元年)元宵節(jié)晚,張玉娘父母出去看燈,她推托有病,獨坐燈下,傷心流淚。忽然燈影晃動,依稀看見沈生站在面前。張玉娘又驚又喜,對他說了兩句“與君而去……”的話,便看不見他的影子了。經過這次虛幻,張玉娘得病不起,不久悲絕而亡,虛年28歲。
  
  張玉娘的父母終于為女兒矢志忠貞的行為所感動,征得沈家同意,將張玉娘與沈佺合葬于西郊楓林之地。一個月后,與她朝夕相處的侍女霜娥因悲痛“憂死”,另一名侍女紫娥也不愿獨活,“自頸而殞”,張玉娘生前畜養(yǎng)的鸚鵡也“悲鳴而降”,摔死在張玉娘的墳前。張家便把這“閨房三清”(即霜娥、紫娥和鸚鵡)陪葬在沈佺、張玉娘的墓左右,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鸚鵡冢”。
  
  張玉娘不僅生前不幸,為殉情而死,而且死后也是不幸的。她雖“情獨鐘于一人,而義足風于千載。”卻鮮為人知。所著的《蘭雪集》兩卷,也長期默默無聞。“歷三百年后顯于世。”直到明代成化、弘治年間,邑人王昭為之作傳表彰,她的事跡才始顯于世。清代順治間,著名劇作家孟稱舜任松陽教諭時,為其事跡所感動,為其詩詞所折服。于是發(fā)動鄉(xiāng)紳為張玉娘修墓擴祠,刊印《蘭雪集》,并為她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35折傳奇劇本《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使張玉娘的故事得以流傳,還曾遠傳到海外。但因印數(shù)不多,流傳不廣,知者甚少。一顆璀璨的明珠差點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我讀《蘭雪集》,最吸引我的是那首《賣花聲-冬景》:
  
  衾重夜寒凝。幽夢初醒。玉盤香水徹清冰。起向妝臺看曉鏡,瘦蹙梅英。門外六花零。香袂棱棱。等閑斜倚舊圍屏。冷浸寶奩脂粉懶,無限凄。
  
  《賣花聲》本是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chuàng)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fā)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調名有二種解釋:其一為《浪淘沙》。宋張舜民詞(木葉下君山)名《賣花聲》,見《畫墁集》卷七?!对~譜》卷一○《浪淘沙令》下謂宋李清照詞名《賣花聲》,按蓋指“簾外五更”一首,此本宋無名氏詞,見楊金本《草堂詩馀》卷下。明楊慎《詞林萬選》卷四誤歸李清照,《詞譜》承其誤。其二為《謝池春》。元黃澄賦賣花詞,有“人過天街,曉色擔頭紅紫。滿筠筐、浮花浪蕊”等句,故易此名。見楊慎《詞品》卷六。因該調名牽涉到二種詞牌名,故單獨列出。
  
  《蘭雪集》共有詩117首,詞16闋,作品雖然不多,但很有藝術成就。她的詩體裁多樣,有絕、律、四言、六言等,且長于古風。題材和風格也迥然相異,既有清麗凄婉,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唱,又有氣勢磅礴、壯懷激烈的愛國詠嘆。張玉娘雖身在閨中,但心馳千里。關心戰(zhàn)亂時代國家和百姓的命運,寫下了“凱歌樂府”四首,《塞上曲》、《王將軍墓》、《詠史-謝東山》、《塞下曲》、《從軍行》等慷慨激昂的詩篇,悲壯豪邁,全無閨中女子嬌弱的氣質,充分表達了張玉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難怪朱古微刻《疆村叢書》時,還以為她是一個男子,竟不知她是巾幗詞人呢。
  
  歷代的有識之士很看重張玉娘的詩詞和為人。她的《山之高》:“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被元代詩文家、學者虞伯生認為有詩三百(即《詩經》)之遺風,“可與《國風-草蟲》并稱,豈婦人女子之所能及耶!”
  
  現(xiàn)代著名詞學家唐圭璋教授在三十年代所寫的《宋代女詞人張玉娘—“鸚鵡冢”故事的來源》中寫道:“誰也知道,宋代女詞人,有李易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吳淑姬這一班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還有一位女詞人張玉娘,足以和她們分庭抗禮呢!……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貞更為悲慘。李易安是悼念伉儷,朱淑貞是哀傷所遇,而她則是有情人不能民眷號,含恨千古。……她這種貞孝的大節(jié),不獨超過尋常百姓,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還遜一籌呢!”他大聲疾呼:“一般文學史家,應該留出一點篇幅,敘述這已經隱埋了六百多年的女作家。”
  
  現(xiàn)代詞學家譚正璧在其編著的《中國女性文學史》中寫道:“宋代女詞人以地位著名的,有魏夫人和孫夫人。以作品著作著名的,有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被稱為四大詞家”。陶秋英教授在她的《中國婦女與文學》一書中有言:“張玉娘的詩,絕少閨閣氣,她最擅長于古風,簡直沒有一首不顯露一幅好圖畫呢!而女子長于古風,也是一個特點。……她的詞也很好,雖不十分多,差不多首首都好。”現(xiàn)代戲曲史家趙景深教授稱張玉娘故事為“一出希臘式的大悲劇”。
  
  宋詞風月故事 下 三十八、朦朧詞人吳文英
  
  朦朧詞人吳文英——
  
  兼析詞牌名《風入松》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島、舒婷、顧城等現(xiàn)代朦朧詩人,古代的朦朧詩人知道多少?這里跟大家介紹一位代表人物——南宋詞人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年~1260年),南宋詞人。字君特,號夢窗、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后期獨具風格的著名詞人。工詞。知音律,能自度曲。論詞主張和諧協(xié)律,典雅柔婉。造語奇麗,講究畫面色彩印象。著有《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流傳的詞將近三百五十首之多,南宋詞人中除辛棄疾之外,作品數(shù)他最多。
  
  在中國詞史上,吳文英是一個引起過不少爭論的詞人。對他的詞,歷來毀譽參半。主要是距南宋愈近,批評愈多;距南宋愈遠,贊賞愈多。但無論是批評,還是贊揚,都與南宋詞論家張炎的評論有關。張炎在《詞源》中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的風格,從審美的角度來說,首先是華麗高雅,珠光寶氣,富貴逼人;其次是朦朧恍惚,光影搖曳,難尋蹤徑。吳夢窗的詞就象用許多貴重的金銀玉石,鑲嵌制作得極精美的工藝品,看了后賞心悅目。但如果把它拆碎,當然不成片段了,也就不成其為工藝品了。幾百年來,人們依然還愛讀他的詞,可見這“七寶樓臺”的藝術魅力了。
  
  其實,從詞的發(fā)展史上看,周邦彥是由北開南的詞人,吳文英則是由南追北的詞人。周邦彥由北宋開了南宋的風氣,而到了吳文英,則由南宋追回到北宋去了。一方面,他上承周邦彥,有南宋的安排、勾勒、時間與空間錯綜的跳接;另一方面,他還把北宋的強大的感發(fā)力量也放進了詞里面,可以說吳文英是一個把周邦彥的安排思力,跟辛棄疾、蘇軾的感發(fā)結合起來的一個人。既有南宋的長處,又有北宋的優(yōu)點。對此,清代詞評家況周頤曾說吳文英的詞“與東坡、稼軒諸公實殊流而同源”。“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shù)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雕錦蹙繡,毫無生氣也。”這些都足以肯定吳文英的詞作。
  
  據乾隆《浙江通志-選舉表》記載,夢窗的親兄弟翁逢龍為寧波鄞縣人,從而推知夢窗也為鄞縣人。其父生有三子,且皆擅長文學。長子逢龍,字際可,號石龜,丁丑吳潛榜進士,有詩集《石屏詩鈔-閱四家詩卷》。三子元龍,字時可,號處靜,有詞集。夢窗是二子,生于宋寧宗開禧前后,出后于外家,改姓吳,自幼善弄文詞,因“耽于詩詞,絀于經義”而未登科第,與仕途無緣。
  
  1232年(理宗紹定五年),夢窗三十余歲時,吳潛任蘇州地方官,吳文英做其幕僚,直到1243年(淳祐三年),十余年間寓居蘇州并任蘇州倉臺庾幕。曾娶蘇州一女子為妾,同居于閶門外之西園,二人伉儷甚篤。1244年秋末冬初,他辭去幕僚職務,攜妾遷杭州。第二年春天,其妾離開杭州回到蘇州,往后常有憶姬之作,他也曾追蹤至蘇州尋找,但卻無功而返,在杭州撫養(yǎng)與妾所生的孩子并期待妾的回歸,但始終沒有音訊。其間在杭州西子湖畔曾遇一美人,二人一見傾慕,似未娶而姬早歿。夢窗一生為這一去一死蘇杭二姬哀戀悲懷,在他多愁善感的心靈中留下了終生難平的傷痕,也在他的《夢窗詞》中留下了大量哀惋纏綿、真摯動人的辭章。代表作有《西江月》、《訴衷情》、《瑞鶴仙》、《風入松》等。下面是他的《風入松》:
  
  聽風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風入松》這個詞牌名,原來是古琴曲名,相傳為晉代嵇康所作。據毛先舒《填詞名解》記載∶“風入松,古琴曲;李白詩∶‘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詞取此以名。”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見《樂府詩集》,調名本此。《宋史-樂志》入林鐘商?!短钤~名角》載《詞譜》云:“漢吳叔文善琴,隱居石壁山,山多松樹,嘗盛夏時撫琴于松下,遂作此操。”又按《風俗通義》:“河間雜歌二十一章,內有‘風入松’。”是本調調名,由琴曲而入樂府,復由樂府而沿為詞名,由來古矣。”又名《風入松慢》、《遠山橫》。
  
  本調七十六字,前后闋同。首句七字,為七言平韻句。次句五字,為五言平韻句。第三句七字,平起仄收,不用韻,亦為七言句,而第三字不能用平。第四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三字平仄可通用。結尾六字對偶兩句,與﹝何滿子﹞結句同?!对~律》卷一一列趙彥端所作。《詞譜》卷一七以晏幾道所作(柳陰庭院杏梢墻)為正體,雙調,七十四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韻?!对~律》列別體二種。
  
  吳夢窗到底卒于何時,說法不一,有夏承燾1260年說;楊鐵成的1276年說;陳邦炎的1272年說。吳文英一生中無遠游,足跡所到之處主要在江蘇、浙江兩省,以在蘇州、杭州兩地的時間最長。他雖然一生未仕,布衣終生,但結交的達官顯貴卻不少,他和嗣榮王趙于芮,參知政事吳潛,京湖制置大使賈似道,史彌遠之子史宅之等都有交往。吳潛曾任參知政事,主張勵精圖治,積蓄力量,收復國土,甚得朝野好評,后被賈似道誣陷致死。吳潛生前,吳文英與他交往密切,而在吳潛被害后,吳文英還以詞贈賈似道,因此其人格受懷疑,并引起士林非議,認為其品格不高尚,立場不堅定。但從他一生未仕也可以看出他雖然終生潦倒,卻沒有向當?shù)罊噘F乞求一官半職,夏承燾在《吳夢窗系年》中說道:“讀其投獻貴人諸祠,但有酬酢而罕干求,在南宋江湖游士中,殆亦能狷介自好者耶”,這對吳文英人品和詞品的評價是比較公平的。
  
  宋詞風月故事 下 三十九、南宋亡國詞人--張炎
  
  南宋亡國詞人——張炎——
  
  兼析詞牌名《高陽臺》
  
  張炎(1248-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西秦(今陜西),家居臨安。宋亡時張炎三十二歲,家資喪盡,四處飄泊,生活潦倒,甚至淪落到在街上擺攤卜卦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他常同前朝遺老如周密、鄭思肖等人交往。四十三歲時曾被元世祖召至大都繕寫金字藏以,旋即不仕而歸。典型的亡國詞人。
  
  雖然淪落到了這種地步,但張炎畢竟是官宦子弟,南宋那種奢華的作風與文人*不羈的性格在他身上表露無遺。下面我給大家講講他的窮困潦倒后的幾則*艷事。
  
  其一:《山中白云詞》記載了張炎《意難忘》詞的創(chuàng)作經過。該詞記敘了張炎遇到吳車氏吳秀卿的故事:吳秀卿是大成晟樂部中的佼佼者,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臺柱子”。她演唱周美成(周邦彥)所作的曲子,能夠理解它的神韻。我每次聽她唱歌,總是欣賞、感嘆不已,就賦了一首《意難忘》贈給她。
  
  風月吳娃。柳陰中認得,第二香車。春深妝減,艷波轉影流花。鶯語滑,透紋紗。有低唱人夸。怕誤卻、周郎醉眼,倚扇佯遮。底須拍碎紅牙。聽曲終雅奏,可是堪嗟。無人知此意,明月又誰家。塵滾滾,老年華。付情與琵琶。更嘆我、黃蘆苦竹,萬里天涯。
  
  其二:《能改齋漫錄》中記載了張炎一則他鄉(xiāng)遇故知的艷事。張炎寫了一首《國香詞》,在詞的自序中,作了寫作背景的說明:我在首都很偶然地遇到了原來我在杭州相識的一個*沈梅嬌。相間的一瞬間,我們都感到非常的驚喜,她十分熱情的設宴招待我。我們相互問候、敬酒,一吐心曲。席間她唱歌為我侑酒。讓我沒想到的是,他竟然還能夠聲情并茂地演唱周清真的《意難忘》和《臺城路》二首曲子。臨別時,她請求我把我們相遇這件事情記下來,我就填了一首《國香詞》,并把這首詞寫在白色的絲綢的手帕上。
  
  鶯柳煙堤。記未吟青子,曾比紅兒。嬌蕊弄香微透,鬟翠雙垂。不道留仙不住,便無夢、吹到南枝。相看兩流落,掩面凝羞,怕說當時。凄涼歌楚調,裊馀音、不放一朵云飛。丁香枝上,幾度款語深期。拜了花梢淡月,最難忘、弄影寒衣。無端動人處,過了黃昏,猶道休歸。
  
  其三:姑蘇汾湖居士陸行直(字輔之)有一個才色雙絕的家伎,叫卿卿。我的朋友張叔夏為她作了一首古《清平樂》調,贈送給她:
  
  候蟲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流水漫。驚見蘆花來雁。可憐瘦損蘭成。多情應為卿卿。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二十一年后,陸行直以翰林曲藉的職務致仕歸鄉(xiāng),而此時,張叔夏、卿卿都已經去世了。李行直為紀念那次難忘的相聚,就畫了一幅“碧梧蒼石圖”,并把張叔夏的詞寫在畫卷的頂端,并且步原韻,和了一首:
  
  楚天云斷。人隔瀟湘岸。往事悠悠江水漫。怕聽樓前新雁。深閨舊夢還成。夢中猶記憐卿。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梧葉聲聲。
  
  其實,張炎的六世祖為南宋名將張俊,封循王。曾祖張镃為著名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宋亡前其祖父張濡鎮(zhèn)守獨松關時,曾殺死元使者廉希賢,1276年元兵入杭,斬殺張濡并籍沒其家產。雖然家道中落,但他“生平好為詞章,用功逾四十年”,與姜夔齊名,號為“姜張”。其詞“往往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四庫全書總目》)。從現(xiàn)存作品來看,他抒寫亡國哀思的篇幅章大大超過周密、王沂孫,如兩首《高陽臺》及《甘州》、《凄涼犯》、《長亭怨》、《月下笛》、《憶舊游》等。其諸多詠物詞刻劃精微,寄情深遠,曾因賦春水、詠孤雁絕妙而被人稱作“張春水”、“張孤雁”。有《山中白云詞》及重要詞論著作《詞源》。其代表作《高陽臺》: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這首詞借歌詠西湖春景抒寫亡國哀痛,悲憤至極,凄咽至極。這里所描畫的西湖,不是太平時的明麗風光,而是故騎過后的殘山剩水,一片慘目傷心的景象;面對著“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的故都,作者滿懷凄愴,借尋問燕子、借“苔深韋曲,草暗斜川”的凄迷景色表達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詩)的深深感慨。“無心再續(xù)笙歌夢”以下幾句,寫出作者清醒的人生態(tài)度和江山囫主后心如死灰的沉痛感情。整首詞一氣轉折,情調沉郁幽咽,語言清麗工致,有人將它看成玉田詞的壓卷之作。譚獻《譚評詞辨》引張炎《詞源》所云:“最是過變(片)不可斷了曲意”,盛贊此詞章法精妙。
  
  《高陽臺》這個詞牌名,最早是在僧皎如詞中出現(xiàn)的。毛先舒《填詞名解》謂調名“取宋玉賦神女事”。宋玉《高唐賦序》載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其來歷大概如此。
  
  宋詞風月故事 下 四十、被迫做“文化大使”的吳激
  
  被迫做“文化大使”的吳激
  
  暮年的北宋,千瘡百孔,時任八閩第一府建寧府甌寧縣(今福建建甌市)縣令的吳栻,每天面對繁忙的政務焦頭爛額。但公元1090年,隨著一個男孩在甌寧縣衙的呱呱墜地,讓吳栻著實高興了一把,給他取名激,字彥高。
  
  也許是心態(tài)的緣故,或許是小吳激帶來的運氣,此后,吳栻的官運竟一路亨通,很快,他就升為兵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最后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在甌寧書香門第長大的吳激,當然會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吳激與其他孩子不一樣,他聰慧過人,博覽書詩,才氣橫溢。由于吳激的舅舅王安中時任宰相,就把吳栻提攜了一下,讓他出任兵部侍郎,于是風華正茂的吳激隨父到了開封。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米芾,無意中相中遼吳激,認定他就是自己的乘龍快婿。而蘇軾是米芾的親戚,蘇的詞風影響了吳激,使他精于樂府詩詞,詞工句麗,與辛棄疾的老師蔡松年齊名,號“吳蔡體”。作為米芾的傳人,吳激深得岳父的筆意,書畫俊逸。
  
  家庭背景如此硬,個人才能又如此出眾,吳激躋身于北宋政治上層就在情理之中。雖然年輕,但當時他已官至朝中奉郎和蘇州知府。清高顯貴的要職,謙和內斂的氣質,*儒雅的才氣,使他身邊總是高朋滿座。他常常擺酒設宴,與文人雅士率意吟戲,席間各自揮毫,或詩或文,或畫或唱,席間調弦撫琴,引吭高歌,滿堂喝彩。
  
  然而,此時的北宋王朝已病入膏肓,內部權貴勾心斗角,外部金人虎視眈眈。女真人覬覦大宋王朝的金銀財寶又來已久,但更垂涎的是北宋的膏腴疆土。于是在滅遼之后,兵分兩路南下直取汴京,兵臨首都汴京。
  
  1127年靖康之役爆發(fā),北宋最高統(tǒng)治者欽宗、徽宗打算投降,張羅派人出使金國。不幸得很,吳激被選中。盡管知道金人不講信譽,阿城市虎狼之地,但皇命難為,只得硬著頭皮往北走。果然,由于他的名氣太大了,金國竟扣留著他不讓回國。轉眼之間,北宋滅亡了。
  
  同樣是囚徒身份,同樣關押在阿城,但出使金國久了的吳激,處境自比被擄北上的徽欽二帝好要得多。他可以憑倜儻才子身份自由吟詩作畫,金人甚至給他官做,讓他當了翰林待制,供金主消遣,清閑自在。他時常和北上的故宋舊臣往來,登大青山,臨阿什河,飲酒賦詩。還造訪過高句麗,結識了一些高麗友人。盡管這樣,他內心仍有貳臣之疚,為不能給宋廷效力感到痛心。骨子里“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向往江南“鷗似雪,水如天”的畫面,想象“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的溫暖場面。但侍奉異主,他只能在痛苦和矛盾中咀嚼寂寞。他的一首《訴衷情》最能體現(xiàn)他的心態(tài):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鷗似雪,水入天,憶當年。到家應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
  
  這首詞一洗脂粉氣,故元好問《中州集》卷一評價說:“樂府‘夜寒茅店不成眠’”,“自當為國朝第一手。”吳激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初詞壇領軍人物。
  
  悲婉相濟、筆力排蕩是其詞的突出風格。這種風格在吳激的中長調曲詞上也同樣是如此,如《滿庭芳》:
  
  千里傷春,江南三月,故人何處汀洲。滿簪華發(fā),花鳥莫深愁。烽火年年未了,清宵夢,定繞林丘。君知否,人間得喪,一笑付文楸。幽州。山偃蹇,孤云何事,飛去還留?問來今往古,誰不悠悠。怪底眉間好色,燈花報、消息刀頭。看看是,珠簾暮卷,天際識歸舟。
  
  結尾“天際識歸舟”化用的是柳永《八聲甘州》里“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詞句,從家中妻子的角度來著筆,表現(xiàn)一次次的盼望、期待落空時那種失望、悵惘的心緒。同時也與首句的“千里傷春,江南三月,故人何處汀洲”遙相呼應,使全篇彌漫著對人生遭際的感嘆和強烈的故鄉(xiāng)情思。
  
  作為詞壇翹楚,他和宇文虛中、蔡松年、任詢、黨懷英、王庭筠、趙秉文、高士談、趙沨、王萬慶、張無錫等,被金人“借才異代”,在這之中,吳激是導宋學入金朝的承前啟后人物。金朝文人實為南宋之分支,是漢民族文化血脈的分流。這個在宋遼國運式微之時崛起的金國,其實是以漢文化為主的朝廷,金朝構成了一道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奇特景觀。其中,吳激他們無意間充當了“文化大使”,不自覺地在女真人的血液里注入了漢文化的文明基因。
  
  吳激雖然在金國被迫擔任著不低的官職,但他內心里卻很痛苦?;仡櫼酝秋L光無限的生活,他自是有著無比溫馨同時也無限傷感的情事;但現(xiàn)在,一切都成了過眼煙云。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填寫了一闋《*子》的詞,作為對往事的不盡寄慨之意:
  
  書劍憶游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望蘭楫嫩漪,向吳南浦;杏花微雨,窺宋東墻。鳳城外,燕隨青步障,絲惹紫游韁。曲水古今,禁煙前后;暮云樓閣,春草池塘?;厥讛嗳四c。年芳但如霧,鏡髢已成霜。獨有蟻尊陶寫,蝶夢悠揚。聽出塞琵琶,風沙淅瀝;寄書鴻雁,煙月微茫。不似海門潮信,能到潯陽!
  
  宋詞風月故事 下 四十一、飄零塞外一沙鷗
  
  飄零塞外一沙鷗——
  
  兼析詞牌名《人月圓》
  
  文人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吳激雖然在金國的地位高、待遇好,且被捧為金國詞壇領袖。但作為一個藝術造詣精深的文人來說,他的文化人格決定了他只能借溫馨的愛好和傷感的情事來抒寫根深蒂固的亡國之殤,家破之痛。
  
  據洪邁《容齋題跋》記載:洪邁的父親洪皓出使金國被羈押十四年。有一次,在燕山,洪皓應邀出席金朝張侍御家的朋友*。在酒會上,張侍御讓一群漂亮的MM出來佐酒,其中有一個楚楚可憐的侍兒與其他金國丫鬟的裝束迥異,眉宇間隱隱有哀傷之氣,面容凄凄戚戚。這位流落北方淪為歌妓的才色雙絕唱歌侑酒的姬妾一出場,就引起吳激的注意。就問她的出身和來歷,誰知她竟然曾是宋朝宣和殿婢女、曾嫁徽宗生母陳皇后娘家人。參加宴會的北宋遺民,都為其身世感慨唏噓,相約專門為她各寫一闋樂章,來抬高她的身份和地位。輪到吳激,他撫視前跡,感慨平生,愴浪滿懷填了一首《人月圓》: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短短的幾行字,圓熟地融化了杜牧、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其一,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其二: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三: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第四部分的前兩句和最末兩句: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據劉祁《歸潛志》記載:宇文虛中(叔通)是當時金朝的文壇盟主,有些看不起對小他一輩的吳激。在這次*上,宇文虛中先行賦了一首《念奴嬌》,有“宗室家姬,陳王*,曾嫁欽慈族。干戈浩蕩,事隨天地翻覆”之語。等拜讀了吳激的《人月圓》后,茫然自失,自愧不如。后來,有人求作詞的,他不無嫉妒地說:“吳郎近以樂府名天下,可往求之。”其推重如此。
  
  據《填詞名解》介紹,《人月圓》這個詞牌名是因為北宋*駙馬爺王詵(晉卿)的《元宵詞》有:“華燈盛照,人月圓時,”之句而得名。又因為吳激這首詞的末句,取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淚濕,”故又名《青衫濕》?!吨性繇崱纷ⅲ狐S鐘宮。
  
  另有一次,吳激在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的白城)邂逅流離在此的原宋室梨園樂工、善于鼓瑟的宋朝老姬,勾起了他的故國舊君之思和干戈漂流之恨,敏感的神經又一次受到刺激,不覺填了一闋《春從天上來》:
  
  海角飄零。嘆漢苑秦宮,墜露飛螢。夢里天上,金屋銀屏。歌吹競舉青冥。問當時遺譜,有絕藝、鼓瑟湘靈。促哀彈,似林鶯嚦嚦,山溜泠泠。梨園太平樂府,醉幾度春風,鬢變星星。舞破中原,塵飛滄海,飛雪萬里龍庭。寫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對一窗涼月,燈火青熒。
  
  無情的歲月,殘酷的現(xiàn)實,已使美姬變成憔婦,容姿不再。吳激何嘗不是如此?
  
  金代元好問《中州樂府》曰:“好問曾見王防御公玉說,彥高此詞,句句用琵琶故實,引據甚明,今忘之矣。”這首詞當時在金國的流傳很廣,影響很大。據元好問《中州集》卷二記載:劉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潛山縣)人。歸金朝后碌碌州縣,年六十余始入翰林。終于忻州刺史。皖城有玉照鄉(xiāng),號玉照老人,以示不忘本,仿照吳激的詞意,填了一首《鷓鴣天》: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笛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此處不論“吳姬”是虛是實,而詞中的家國之思已躍然紙上。陳廷焯評此詞“*酸楚”,所論甚當。這里既有“婉”,更有“悲”,一種悲愁交加、撞擊心扉的“排蕩之力”。
  
  吳激以上的兩首詞不僅在金國流傳,還傳播到了南宋,甚至流傳到了海外。
  
  元朝時從高麗來華,曾任西海道安廉使的李齊賢也寫有《人月圓》“馬嵬效吳彥高”一闋,句法多有效吳激之處。又《居易錄》載:“高麗宰相李藏用,字顯甫,從其主入朝于元。翰林學士王鶚邀宴于第,歌人唱吳彥高《人月圓》、《春從天上來》二曲。藏用微吟其詞,抗墜中音節(jié),鶚起執(zhí)其手,嘆為海東賢人。”于此可見吳激令詞《人月圓》影響之一斑。
  
  長歌當哭是一種無奈。吳激從一出生就決定被卡在了上蒼為他預設的時代厚壁上,孤獨無援,他注定要在歷史的夾縫中老死。1142年(金皇統(tǒng)二年)的孟夏時節(jié),52歲的吳激出仕河北深州太守,僅僅三天,他就駕鶴西歸,留下了《東山集》和《東山樂府》著作二卷,走完了他作為大宋遺民,作為金朝詞壇巨擘的人生。
  
  宋詞風月故事 下 四十一、民族文化融合之殤-蕭觀音之死
  
  民族文化融合之殤-蕭觀音之死
  
  歷史上有匈奴、契丹、女真、鮮卑、羯、氐、羌、韃靼、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曾在漢族地區(qū)建立過政權。但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不管是如何強大的政權,文化總是被漢族所同化。
  
  公元10-13世紀(遼宋夏金時期)是中國各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歷史階段。以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為主體建立的遼王朝在典章制度、思想觀念、風尚習俗等方面,既借鑒吸收許多中原漢族傳統(tǒng)文化,又保留某些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色。在契丹和漢族文化交流與融合過程中,曾留下許多佳話,也釀成不少悲劇。遼道宗宣懿皇后蕭觀音冤案就是兩種文化沖突中一出最具典型意義和名副其實的悲劇,在越劇、粵劇等劇種中有一個名為《凄涼遼宮月》的劇目,說的就是蕭觀音的冤案。
  
  蕭觀音(1040年-1075年),是遼道宗的皇后(契丹語稱之為“特里蹇”),出身遼國名門貴族蕭氏。她的姑姑蕭耨斤是遼圣宗耶律隆緒的皇后,父親蕭惠是圣宗朝國舅、北院樞密使,加封魏王。在這優(yōu)裕家境中,蕭觀音接受了中原文化教育,她善于模仿蘇軾、歐陽修等文化名人,以填詞賦詩而聞名。只可惜現(xiàn)存詩僅4首,詞10首。《遼史-后妃傳-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傳》說:“通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王鼎《焚椒錄》中說蕭觀音“幼能誦詩,旁及經子。”
  
  傳說蕭觀音母親懷她時曾經做過一個關于她人生命運預兆的胎夢:天空中有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忽然墜入懷中,之后又冉冉升起,在天上成為一輪光輝燦爛的皎月。月亮在空中緩緩移動,燦若太陽,讓人不可仰視。忽然,一只天狗奔過來,一口吞掉了月亮。
  
  她母親驚得大叫一聲,醒來后大汗淋漓,覺得腹痛難忍,生下了一個女孩。女孩一天天長大,越來越美麗,父母也越加疼愛。教她彈箏、彈琵琶、吟詩作賦,一學即會且能融會貫通,不久就在親友中艷名遠播。
  
  蕭觀音4歲就許配給當時為燕趙國王的耶律弘基(遼道宗)為妃,稱得上是青梅竹馬。成年后的蕭觀音端莊秀麗、婀娜多姿,深得道宗寵愛。
  
  契丹族風俗,皇帝每年要帶領貴族們外出漁獵,稱為“捺缽”。有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縱獵完畢,飲酒高會,蕭觀音豪氣勃發(fā),即席賦詩一首:
  
  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叫猛虎不投降!
  
  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北國女子的颯爽豪情,并借打獵為題,表現(xiàn)出雄心萬里、威震四方的氣概與豪邁。在座的群臣齊加恭維,無不嘆服,道宗更是大喜。第二天,果然有一只猛虎在林中奔跑,道宗說:“朕射得此虎,才不愧皇后的詩。”一箭射去,猛虎應聲而倒,眾人歡聲如雷,都稱道宗勇武無敵。
  
  蕭觀音還有《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詩:
  
  虞廷開盞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宇看交泰,應知無古今。
  
  這首詩雖為應制唱和之作,卻慷慨豪邁、大氣磅礴,表現(xiàn)出北方女性粗獷豪放的性格,并有激勵道宗進取的政治文化內涵。道宗因此對她十分寵愛,同年的11月,封其為懿德皇后。
  
  蕭觀音生下皇子濬后,更一度備受道宗恩寵。然而好景不長,危機和悲劇隨之而來。道宗在位既久,肆意射獵,怠于朝政。蕭觀音常慕唐太宗徐賢妃(徐惠)行事。貞觀末年,唐太宗東征西討,修治宮室,百姓勞怨,徐賢妃上疏極諫,勸太宗體恤黎庶,慎終如始。蕭觀音以徐賢妃為楷模,乘時向道宗進諫得失。如其諫獵疏說:“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幾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鑒也。”道宗雖然“嘉納”,而心里卻頗覺厭煩,對蕭觀音逐漸疏遠起來。
  
  蕭觀音被道宗冷落,心中悲傷,遂為道宗作了《回心院》詞十首,并譜成曲子,以備演奏,希冀重獲道宗寵幸:
  
  第一首寫蕭觀音督促宮人打掃宮殿:掃深殿,閉久金鋪暗;游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寫擦拭象牙床:拂象床,憑夢借高塘;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寫更換香枕:換香枕,一半無云錦;為使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第四首寫鋪陳錦被:鋪繡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魂。鋪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寫張掛繡帳:裝鄉(xiāng)帳,金鉤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眠。
  
  第六首寫整理床褥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愿身當白*,不愿伊當薄命人。疊錦被,待君臨。
  
  第七首寫弛張瑤席: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第八首寫剔亮銀燈: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使君王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第九首寫點燃香爐:熱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熱薰爐,待君娛。
  
  第十首寫彈奏鳴箏:張鳴箏,恰恰語嬌鴦;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回心院》詞的句式也為蕭觀音首創(chuàng),又自譜成曲,教人演唱,以抒幽懷。由于演奏難度很大,宮中伶人皆知難而退,唯獨一名叫趙惟一的漢族伶人可以演奏。趙惟一精通音律,技法高超,經過一番殫精竭慮,苦下功夫,他能把《回心院》詞演繹得絲絲入扣、蕩氣回腸。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蕭觀音與趙惟一絲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潸然淚下。
  
  太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濬參預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后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單登記恨皇后,便同她串通一氣,謀害蕭觀音。
  
  蕭觀音是一個性情耿直之人,也因她一心羨慕前朝賢妃之德,常常以她們?yōu)榘駱有惺绿幨?,故而得罪了不少人而不自知?br>  
  這時,北院樞密耶律乙辛因平耶律重元有功,正“勢震中外”,“傾動一時”,“惟后家不肯相下”,因而也對蕭觀音十分不滿。
  
  宮婢單登,本是叛王耶律重元家婢,沒入宮中,也善彈箏與琵琶。單登經常對妹妹清子傾訴自己的冤屈,清子是教坊朱頂鶴的妻子,雖為*,卻暗地里與耶律乙辛相好,并常常把單登講述給自己的事情說給乙辛聽,其中就有謠傳蕭觀音和趙惟一的事情。耶律乙辛如獲至寶,他正想找蕭觀音的把柄呢,這一下真是天賜良機。但是想用這件事扳倒皇后也不容易,俗話說“捉賊拿贓,捉奸拿雙”,單憑一個婢女的口述難以為憑,只不過是流言蜚語罷了。
  
  后來,耶律乙辛的屬下獻上《十香詞》,并給他獻上一條毒計:讓單登把《十香詞》獻給蕭觀音,偽說詞是宋國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來并為之譜曲,便可稱為二絕,也好為后世留一段佳話。
  
  《十香詞》共十首,寫女人身上各個部位的十種香氣,婉約*、暗蘊淫靡,雖為艷歌但不減雅致。蕭觀音讀過《十香詞》之后,十分喜愛。但這些應屬于閨房隱私之樂,應是恩愛夫妻情濃之時私下共賞的,多少有些難登大雅之堂。
  
  第一發(fā)香:青絲七尺長,挽出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云香。
  
  第二乳香:紅稍一幅強,輕攔白玉光;試開胸探敢,尤比顫酥香。
  
  第三腮香:笑蓉失新艷,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
  
  第四頸香:蝤蠐那足并,長須學鳳凰;昨宵歡臂上,應惹頸邊香。
  
  第五香吐氣香:和美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含有口甘香。
  
  第六口脂香:非關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
  
  第七玉手: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第八金蓮香:鳳靴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白玉,雕出軟鉤香。
  
  第九裙內香:解帶色已顫,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
  
  第十滿身香: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無非口噉沉水,生得滿身香。
  
  蕭觀音不知是計,為其手書后,又書寫自己所作七言絕句《懷古》一首:
  
  宮中只數(shù)趙家妝,敗雨殘云誤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耶律乙辛借題發(fā)揮,命單登據以指控趙惟一與皇后私通,并親自寫了一份《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皇后蕭觀音的偷情過程。不僅如此,他還提交了一份香艷十足的證物《十香詞》,一份皇后蕭觀音寫給伶官趙惟一的情書。
  
  道宗輕信讒言,以“鐵骨朵”擊蕭皇后,幾至殞命。道宗又派參知政事張孝杰與耶律乙辛鞫審此案。二人對蕭觀音施以酷刑。然后張孝杰奏報說,《懷古》詩“宮中只數(shù)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中,含“趙惟一”三字。于是,道宗敕蕭皇后自盡。蕭觀音自盡前,想見道宗最后一面,也未獲準,遂作《絕命詞》一首,飲恨而逝:
  
  嗟薄福兮多幸,羌作儷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托后鉤兮凝位,忽前星兮啟耀。
  
  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欲貫魚兮上進,乘陽德兮天飛。豈禍生兮無聯(lián),蒙穢惡兮宮闈。
  
  將剖心兮自陳,冀回照兮白日。寧庶女兮多漸,遏飛霜兮下?lián)簟n欁优獍ьD,對左右兮摧傷。
  
  其西曜兮將墜,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慘悴,恨今古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
  
  遼代是契丹族大發(fā)展、大轉變的歷史時期。有遼一代,伴隨疆域的擴大、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同中原交往的增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北方得到廣泛的傳播,并為越來越多的契丹及北方各族不同階層人們所認同,從而加速了契丹漢化和社會的進步。在此期間,契漢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矛盾沖突并存,呈現(xiàn)出復雜的局面。這種矛盾與沖突,不僅會反映在以不同人物為代表的群體里面,還表現(xiàn)在同一階層、甚至同一個人的思維或行為當中。蕭觀音冤案的根源,固然在于耶律乙辛、張孝杰的殘暴和誣陷,同時也與蕭觀音自相矛盾的文化背景有某些關聯(lián)。蕭觀音的詩詞,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清人徐釚《詞苑叢談》卷八稱,蕭觀音《回心院》詞“怨而不怒,深得詞家含蓄之意。斯時柳七(宗元)之調尚未行于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近人吳梅稱《回心院》“詞意并茂,有宋人所不及者。”現(xiàn)當代文學史家也稱蕭觀音的詩詞成就在遼代是獨一無二的。這充分反映了蕭觀音對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和融會。然而,她又因循宮禁不嚴的契丹舊俗,竟讓伶官進入宮帳,這在中原王朝是不能出現(xiàn)的事情。因此,王鼎《焚椒錄》說,“伶官得入宮帳”和“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是“此禍之所以由生也”。近人姚從吾在對蕭觀音冤獄做文化分析時說:“單就中原儒教文化的觀點,或契丹游牧社會的觀點,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惟有契丹接受中原文化以后,這些陰差陽錯的事情,才會發(fā)生。”
  
  與宋詞風月相關的故事 一、也談玄宗和楊貴妃與梅妃
  
  也談玄宗和楊貴妃與梅妃
  
  最近《百家講壇》正在播出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的《長恨歌》,其中講到了唐玄宗的幾個妃子,特別提到楊貴哦與梅妃爭寵的故事,因時間的關系只是點到為止。這里,我詳細地介紹玄宗和楊貴妃與梅妃的一些詳盡故事:
  
  據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的寵妃江采蘋(生年不詳,卒于765年)福建莆田人,才貌兼?zhèn)?。江采蘋的父親叫江仲遜,是個醫(yī)生。他很重視兒女攻讀詩書。江采蘋自幼聰明,九歲就能背誦古代許多詩歌名篇。開元年間由太監(jiān)高力士至閩、粵選美時被選入侍玄宗。在成千上萬秀女中,江采蘋不但姿容出眾,談吐舉止也優(yōu)雅大方。唐玄宗非常喜歡,因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賜號為“梅妃”。
  
  有一次,玄宗帶她到勤政殿觀看魚龍百戲。回來時興致很高,問梅妃:“你家中尚有何人?朕封他為官。”梅妃說:“父親已故,家里再沒有人了。愿陛下以蒼生為重,施恩百姓”。玄宗說:“好,朕就送一個梨園戲班到莆田,讓你家鄉(xiāng)百姓一飽眼福,也顯顯皇妃的榮耀,你看如何?”梅妃立即下跪謝恩。玄宗又說:“你為何郁郁寡歡?有什么不遂心的,盡管說來,朕必令愛卿心滿意足。”梅妃說:“昔太宗有貞觀之治,百姓安樂。愿陛下也有開元之治。”玄宗聽了,怔了一怔,然后拈須笑道:“朕早有此志,愛妃不言,朕幾乎忘了。”玄宗即罷了游宴,親理萬機,勵精圖治。
  
  然兒,好景不長,沒多久,唐玄宗奪兒子李瑁(mào)的老婆,與已故武惠妃長相極為相似的楊玉環(huán)做自己的妃子。很快,唐明皇把百般妖媚的楊玉環(huán)封為貴妃,并將“三千寵愛集于一身”,致使“六宮粉黛無顏色”。日同她飲酒賞花,什么事情都不管,“春宵苦短日起高,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性妒,而梅妃溫柔善良,不與之斗。但內心卻仍然感到不平衡,就寫了一首詩:
  
  撇卻巫山下楚云,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諷刺楊貴妃不顧人倫,由兒媳的身份轉入皇宮,鉆進公公的被窩,還譏嘲她如月般的癡肥。
  
  楊貴妃當然非常惱火,就寫詩譏笑梅妃骨瘦如柴,瘦弱不堪,且受寵受到了盡頭,不能與新春的鮮花爭奇斗艷:
  
  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里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斗色新。
  
  皇帝為討好楊貴妃便把日失寵梅妃遷到皇宮外的上陽東宮去。一天晚上,為了見江采蘋一面,唐玄宗借口身體不適,沒去楊貴妃宮中,獨宿在翠華西閣,密遣一貼身小太監(jiān),用馬把梅妃馱來敘舊。盡管如此偷偷摸摸,倍加小心,但還是被楊貴妃知道了。楊貴妃吃醋故意回了娘家。唐玄宗不堪思念,又派侍使把楊貴妃接回了宮中,據說接了三次才接回來,還特意遣人弄來楊貴妃愛的鮮荔枝哄她。
  
  一次嶺南送來荔枝,玄宗想分一點給梅妃嘗嘗,但不敢,怕楊貴妃發(fā)威,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hú,量器名,古時以十斗為斛)珍珠賜于她。江妃不受,寫下《一斛珠》: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玄宗閱后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后來宋詞詞牌《一斛珠》由此而得。又名《醉落魄》、《怨春風》、《章臺月》、《一斛夜明珠》、《醉落拓》、《梅梢雪》。另外據《宋史-樂志》記載,宋大曲《一斛夜明珠》。
  
  據清朝舒夢蘭的《白香詞譜》考證,該詞牌名前后闋共五十七字。仄韻到底。首句四字平起仄韻,次句為平起仄韻之七言句。第三句同第二句,末句九字于第四句略豆;而萬樹《詞律》逕將四字作句,似有礙一氣呵成之妙。后闋首句換頭,為仄起仄收七言句。其后各句與前闋完全相同。
  
  梅妃曾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后“安史之亂”爆發(fā),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留在宮內的江采蘋守節(jié)不屈,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唐玄宗為此還作詩紀念: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
  
  除了《梅妃傳》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間的《莆陽比事》中載有“梅妃入侍”。南宋時與陸游、辛棄疾齊名的莆田籍大詞人劉克莊亦有吟梅妃詩。明清的《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京劇《梅妃》、雜劇《驚鴻記》、《一斛珠》及洪昇的《長生殿》,小說《唐史演義》……乃至現(xiàn)代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靖的《楊貴妃傳》都有梅妃這個人物。文學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時,看到托姆斯的英譯《謝賜珍珠》詩(或稱《梅妃詩》、《一斛珠》),就把它譯成德文,登載在自己出版的《藝術與古代》雜志第6期上。郁達夫在《閩游滴瀝》中亦說:“福建美人之在歷史上著名的,當然要首推和楊貴妃爭寵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時,曾作有《途次莆田》詩:“梅妃生里傳猶在,浹祭研田有孑遺。”梅妃作為歷史名人已被載入《中國名人名勝大辭典》中。相傳莆田縣黃石鄉(xiāng)江東村是梅妃故里,現(xiàn)在該村有浦口宮(梅妃宮)、鵝脰(dòu,脖子)、抬頭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關梅妃的古跡和傳說,《江氏族譜》記載梅妃的父親江仲遜是該村江氏第11代孫。如今人們還很想念1000多年前這位奇女子,稱她為“祖姑皇妃”。
  
  與宋詞風月相關的故事 二、李白究竟是怎樣被貶謫的?
  
  李白究竟是怎樣被貶謫的?
  
  文人是幸福的,可以無所顧忌地吟風弄月,搔首懷古。但又是不幸的,要知道中國歷來就有“文字獄”一說,可能會因為某個人心情不好,輕則把你流放到荒蠻之地,次則砍下你的狗頭,重則殺你全家,更可怕的是滅你九族。今天和大家說說最輕松,也是人們茶余飯后上佳談資題材的因文字罷官的人和事。
  
  李白的三首《清平調》,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背誦其中的一首或其中的一、二句。但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也正因為這三首《清平調》,他的仕途從此暗淡無光了。
  
  742年(天寶元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時,李白結識了詩壇老前輩80多歲的太子賓客、從三品秘書監(jiān)賀知章。兩人一見如故,賀知章一見他,就把李白比做被天庭貶謫下凡的神仙,“呼為謫仙人”。然后就請他喝酒。兩個人喝得很高興。喝完發(fā)現(xiàn)沒帶錢。賀知章就把身上用黃金做的小烏龜?shù)肿髁司棋X。賀知章是八十多歲的一個著名的老作家,是一個大官,請李白吃飯喝酒。也有一些資料說是賀知章看到李白的《蜀道難》,非常地喜歡??傊?,賀知章對他的稱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不但政治地位高,在文壇上地位也很高,所以李白馬上就在長安聲名鵲起。
  
  于是,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場根據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供奉翰林。什么叫供奉翰林?就是用文字逗皇帝老兒開心的高級文官。
  
  李白是在他一個族叔李陽冰家里邊去世的。這個李陽冰,是唐代很有名的寫篆書的一個書法家。李白臨去世的時候,就把自己平生所做的詩文,都交付給這個李陽冰,讓他編輯出版。據李陽冰所編的《草堂集》記載:唐玄宗一見李白就說,雖然你還是個老百姓,可是我卻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平時道德品行高,文章做得好,咱們倆怎么今天坐到這兒來呢?
  
  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huán),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后是空輦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園弟子。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里呢。李龜年趕快叫人把李白架進興慶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下面三首《清平調》: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桃花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的心情和光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唐玄宗當然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律詩不大多見,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詩,不知五言詩寫得怎么樣,于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
  
  醉意朦朧的李白知道這是皇帝老兒在試他的本事,就上奏唐玄宗說:“我今天已經醉得一塌糊涂了,可能會做一些出格的事,如果陛下事先下旨免了我的死罪,我才能盡情發(fā)揮吟詩作對的水平。”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兩個內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
  
  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朝中大臣誰也沒膽量這樣對他們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想見識一下李白在醉意中寫詩的功夫,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
  
  唐玄宗讀了很高興,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無數(shù)遍,準備伺機收拾李白。
  
  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李龜年配著李白的詩唱著《清平調》,楊玉環(huán)見那些詩寫的全是稱贊自己的美麗,早就找不著北了。
  
  過了兩天,楊玉環(huán)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會唱他的詞?”
  
  楊玉環(huán)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里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
  
  楊玉環(huán)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huán)總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辭去那只能逗君王開心的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楊玉環(huán)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免了他的翰林,讓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此,李白只好騎著毛驢屁顛屁顛地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飽覽人間美好風景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見詞牌解釋——090夜游宮
詞牌:點絳唇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寫詞的宋朝女子
被陸游和辛棄疾欣賞的劉過,他的為人和作品如何?
8首經典《清平樂》,感受人間清歡與離別
為何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大家都喜歡用“雙燕”入詩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