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甫湖湘詩中的地名甚多,但前人及近人對這些地名的討論則頗多失察之處。如何弄清這些地名的實際所在,是勾勒杜甫湖湘行蹤的一個重要課題。利用最新的各類文獻,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則庶幾可以得出更近于事實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杜甫;湖湘詩;地名;考辨
杜甫善于“以詩紀行”的特點,許多人都注意到了,如宋人林亦之就在其《奉寄云安撫寶文少卿林黃中栗》一詩中說:“夔子城頭開幕府,杜陵詩卷是圖經(jīng)”(見《全宋詩》卷二五〇八,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諸多的杜詩研究者如古代的仇兆鰲、楊倫,現(xiàn)代的聞一多、魏澤一、劉開揚、樊維綱等人,無不注意到這一點。其中魏澤一、劉開揚、樊維綱等人較好地注意到弄清湖南的 山川形勢對于杜詩編次的影響,但是,和其他的研究者一 樣,魏澤一等三人仍然沒有能夠清楚地指出杜甫湖湘詩 中某些地名在今天的位置。因此,在上述詩人的基礎(chǔ)上對杜甫湖湘詩中的若干地名進行進一步的考釋,對于科學地編排杜甫湖湘詩的次序和更好地研究杜甫湖湘詩,仍是非常必要的。
杜甫湖湘詩中涉及的地名非常多,但有的地名眾所皆知,無須細辨,如岳州、潭州、衡州、耒陽、郴州等;有的地名 雖然前人多所討論,但仍然沒有弄清,故仍有討論的必要, 如青草湖、白馬潭、雙楓浦、花石戍等;有的地名則不見于載籍,有的雖然見于載籍但至今已杳不可辨,這些地名則 正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如白沙戍、龍堆、鑿石浦、晚洲等等。基于以上這些認識,本文擬按由北至南的順序?qū)Χ鸥?詩中的若干地名逐一試作考辨,希望能得到比較近于事實的答案。
一
青草湖
按青草湖之名,陰鏗詩中即有之(陰有《渡青草湖》一 詩)?!斗捷浖o要》謂在岳陽縣西南,“北連洞庭,南接瀟湘, 東納汨羅”,此語大致不差。劉開揚杜甫兩湖晚期詩作述評》所云大致不錯,樊維綱《杜甫湖南紀行詩編次詮釋》 所說也不錯,但也較含糊。魏澤一以為在今南湖一帶,顯誤。今按《荊州記》:“湖因青草得名”,其說近是。青草山, 即今湘陰縣青潭鄉(xiāng)境內(nèi)青山。青草湖蓋因山名而來,湖大致即今岳陽鹿角以西以南、湘陰青潭以北、汨羅(汨羅建縣在1966年,此前其地一直屬于湘陰縣)磊石以西湖面(今大多已成為淤地)。汨羅江在磊石境內(nèi)注入湘水。唐人鄭谷 《鷓鳩》詩:“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亦可證青草湖與湘夫人祠鄰近。
二
龍堆
龍堆之名,研杜諸家均未注意。杜甫《過洞庭湖》詩開篇即說:“蛟室圍青草,龍堆隱白沙”,則龍堆實有其地。今按宋張孝祥《金沙堆觀月記》謂“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huán)之水,近者猶數(shù)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苯鹕扯鸭待埗?。明代巴陵(今岳陽縣)人胥文相有 《君山記》,亦謂:“金沙堆在洞庭湖中,與鹿角對,一名龍堆,延袤數(shù)里。杜甫詩‘龍堆隱白沙’,即此。宋張孝祥有賦 (按即《金沙堆賦》),葛長庚詩'惟有金沙灘下水,東西南北任風吹'?!瘪阄乃岬穆菇?,即今岳陽縣鹿角鎮(zhèn),也是胥的老家所在,胥說當不謬?!褒埗央[白沙”可能是指“龍堆隱于白沙(湖)之中”,則白沙既是湖名,又是戍名,且二者可能不是同一地方,說詳后。
三
白沙驛
杜詩原注:初過湖南五里。今按《水經(jīng)注》:“湘水”,“湘水又北,逕白沙戍西”。白沙戍究在何處?詩家均不能確定。今按:《湖南省志,地理志》“湘陰縣”條有“白沙戍”條。謂在縣治北三十六里營田南、黃陵廟北的烏龜垅。并引《嘉慶一統(tǒng)志》、《方輿紀要》、《括地志》詩書證明 之。其中《括地考》謂:“縣北有黃陵廟,舜二妃廟也,廟北即白沙戍?!庇职矗捍苏f與原注“初過湖南五里”的原注不合。有兩種可能:一,原注有脫文。二,白沙別有其地,蓋杜詩《過洞庭湖》有“蛟室圍青草,龍堆隱白沙”之句,疑白沙與龍堆接近而別有其地。拙文《杜甫岳州詩論略》(刊《中國韻文學刊》2003年第1期)曾指出白沙驛在青草湖邊,其地約當今岳陽縣中洲鄉(xiāng)白沙村,該地至今尚有白沙湖、白沙等地名,與杜詩原注也較合。要而言之,白沙可能有兩處,一為普通地名,一為戍名,前者在岳陽縣,后者湘陰縣,二處均西鄰青草湖,但了無關(guān)涉。
四
白馬譚
今岳陽市境各地無白馬潭之名,惟臨湘市江南鎮(zhèn)鴨欄村舊有鴨欄磯(見《水經(jīng)注》),李白詩中又題作白馬磯;而湘陰縣境西部有一重鎮(zhèn),白馬寺鎮(zhèn),為傳說中的屈原乘白馬渡江處。白馬潭究在向處?有人引李白詩《至鴨欄登白 馬磯訪裴侍御》,謂白馬潭當在白馬磯下,并謂此詩中的裴侍御或即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中之裴使君。實則白馬磯離岳陽尚有數(shù)十公里的水路,而杜甫當年,孤舟飄泊,到岳陽又已歲暮,并且事先知道李白詩中的裴侍御在 鴨欄的可能性不大,故他沿長江東下到鴨欄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湘陰縣境內(nèi)的白馬寺鎮(zhèn),則相傳是屈子渡江的地方, 其地離杜甫南下的水路不遠,故杜甫最有可能到此。于此則關(guān)于白馬潭之聚訟可息矣。
五
青楓浦
關(guān)于青楓浦(也叫雙楓浦),前人各《注》均引來祝穆 《方輿覽勝》及《名勝志》,謂“青楓浦在潭洲瀏陽縣”, “縣有八景,楓浦漁樵其一”。實則湘江沿岸多楓,岸邊有青楓的地方,例可稱為,青楓浦” 。杜甫湖湘詩中寫到楓樹的地方有多處,如《清明二首》說“家人鉆火用青楓”, 《過津口》說“回道過津口,而多楓樹林”,《雙楓浦》說 “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歸夢》說“雨急青楓暮”,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說“楓岸疊青岑”,等等都是。拙文《說杜甫〈雙楓浦)》(見《云夢學刊》2002年第3期)曾詳細討論雙楓浦的位置,當在今湖南大學牌樓口外的湘江岸邊,可以參看。又謂浦當在牌樓口對岸朱張渡附近的南湖港,亦有道理,與拙說可并存。但是仍然有人以為雙楓浦當在瀏陽(見潘信之的《杜甫覽勝 地——雙楓浦考證》,載《杜甫與長沙論文集》,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實則其說過于牽強,難以服人。而其所舉喬口、花石二地名,前者本無疑義,后者下文 當有考釋,都不能幫助潘文說明問題。因此,青楓浦(或雙楓浦)其地不在瀏陽河邊而在湘江邊,是不容置疑的。
六
鑿石浦
根據(jù)杜詩以詩紀行的特點,可知鑿石浦必在湘江沿岸。諸家均不能確指鑿石浦在何地。株洲工學院李佐棠先 生《杜甫在株洲作詩的時間、編次、地點考》一文謂“據(jù)湖南株洲輪船運輸總公司負責人稱:鑿石浦距株洲市區(qū)水路 6公里”,又確指鑿石浦的地名為今株洲市天元區(qū)馬家河 鄉(xiāng)花園村所在地,當從。但又據(jù)株洲師專中文系劉德輝先 生給筆者的信中稱,“鑿石是株洲縣王十萬鄉(xiāng)下屬的一個 自然村,在空靈岸南約三十多里處,靠近湘江。不聞鑿石浦之說” 。李、劉二先生均居株洲,熟知當?shù)厣酱ㄐ蝿?,但為?么會有為此方枘圓鑿的結(jié)論?唯一可能的是,株洲縣境內(nèi)有 兩個叫鑿石的地名,實際情況是否如此,仍有待繼續(xù)調(diào)查。
七
花石戍附晚州
花石戍之名,由來已久?!缎绿茣?地理志》:潭州長沙郡,有府一,曰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有橋口鎮(zhèn)兵”?!逗鲜≈?地理志》僅僅過錄了有關(guān)文獻,未給出答案。今據(jù)前列李佐棠文大致可以判定,今湘潭縣涓水上游有花 石鎮(zhèn),俗稱大花石,但不是杜甫所經(jīng)之花石;今株洲縣王十 萬鄉(xiāng)有花石村,為鄉(xiāng)政府駐地,俗稱小花石,臨湘江,正是杜甫所經(jīng)之地?!吨曛蘅h志》“建置”篇所提供的資料也與 李文適符,則筆者《杜甫入湘早期行蹤及詩作編年》(見《云夢學刊》2000年第4期)中的疑問可釋,而千多年來困 擾杜詩研究者的花石一地,亦昭然可辨矣。又據(jù)晚清湘潭 士人文敏《雙竹齋詩草》中的《花石戍建杜工部草堂》詩四首,也可證杜詩中的花石當在湘江之畔,而不在涓水之 畔。其一云:“橫空結(jié)構(gòu)枕湘流,四顧晴山一抹收。古跡尚留人已渺,水云撐住看江樓?!逼涠?“新制疏根面面開, 拂檐古樹待刪裁。卷簾潭水當窗綠,一帶征帆鏡里來?!?/p>
三、四此處不錄。所謂“枕湘流”、“ 一帶征帆”云云,正寫 明了花石的地理位置,值得我們采信。而杜詩《次晚洲》一 詩中的“晚洲”,今名“挽洲”,其地亦在今株洲縣王十萬 鄉(xiāng)。挽洲實是湘江中的一個小島,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可能挽洲之得名在于?!巴仆臁敝巴臁保w舟人經(jīng)常在此停船休息也。而杜甫偶同舟人述及挽洲,遂以為是“晚洲”,故詩題作《次晚洲》,則挽洲于古并未曾名為晚洲也。又前述李文并曾言及杜甫《遣遇》詩中“朱巖云日高”的“朱巖”, 謂其即距挽洲上游約一公里的“城墻石”,地當今株洲縣王十萬鄉(xiāng)赤石村,亦可供治杜詩者參考。
上面對青草湖、龍堆、白沙驛、白馬潭、青楓浦、鑿石浦、花石戍、晚洲等杜甫湖湘詩中的地名進行一一考辨,雖 然不能說絕對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大致是不錯的。弄清楚 這些地名,對于考察杜甫在湖湘的行蹤,研究杜甫的湖湘詩,可謂不無裨益。筆者因不揣谫陋,縷述如上,希望能得到廣大讀者的指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