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舌苔
望舌苔要注意苔質(zhì)和苔色兩方面的變化。
望苔質(zhì):苔質(zhì),即舌苔的質(zhì)地,形態(tài)。
主要觀察:厚薄、潤燥、膩松、腐霉、剝落、真假、偏全等方面的改變。
(一)厚,薄苔
舌象特征:“見底”,“不見底”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標(biāo)準(zhǔn)。
● 見底苔 ━ 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苔 ━ 薄苔
● 不見底苔 ━ 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之苔 ━ 厚苔
臨床意義:主要反應(yīng)邪正盛衰和邪氣深淺。
● 薄苔 ━ 正常舌苔,薄而均勻,或中部稍厚,干濕適中。提示胃有生發(fā)之氣。
● 厚苔 ━ 胃氣夾濕濁,痰濁,食濁,熱邪熏蒸,積滯舌面所致。主痰濕、食積、里熱等。
形成:
● 薄苔 ━ 胃氣上蒸+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
● 厚苔 ━ 胃氣上蒸+挾有食濁,痰濕等邪氣→上聚舌面。
(二)潤,燥苔
舌象特征:
● 舌苔潤澤有津,干濕適中,不滑不燥→潤苔。
● 舌面水分過多,伸舌欲滴,捫之濕滑→滑苔。
● 舌苔干燥,捫之無津,甚則舌苔干裂→燥苔。
● 舌苔粗糙,捫之礙手→糙苔。
臨床意義:
主要反映體內(nèi)津液盈虧和輸布情況。
(三)腐膩苔,腐苔
舌象特征:
● 苔質(zhì)疏松,顆粒較大,邊中皆厚,刮之易去,似豆腐渣堆鋪舌面者→腐苔。
● 苔質(zhì)致密,顆粒較小,邊薄中厚,刮之難去,如涂有油膩之狀于舌面者→膩苔。
● 苔質(zhì)疏松,顆粒明顯者→松苔。
常見于膩苔,厚苔的欲化階段。
● 舌上黏厚一層,有如瘡膿→膿腐苔。
形成:
● 腐苔 ━ 陽熱有余,蒸化胃中腐濁之氣上泛于舌。
● 膩苔 ━ 濕濁內(nèi)盛,郁遏陽氣,濕濁停聚于舌面。
臨床意義:
● 腐苔 ━ 主食積胃腸,或痰熱內(nèi)藴。
● 膩苔 ━ 主濕濁,痰飲,食積。
● 松苔 ━ 濕濁之邪欲解的征象。
● 膿腐苔 ━ 內(nèi)癰或邪毒內(nèi)結(jié),邪盛病重表現(xiàn)。
(四)剝(落)苔
舌象特征:舌面本有舌苔,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舌面光滑無苔而可見舌質(zhì)。
形成:
● 胃氣虧損,不能上熏于舌。
● 胃陰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
意義:
● 一般主胃氣匱乏,胃陰枯涸或氣血兩虛,亦是全身虛弱的一種征象。
● 先天性剝苔是生來就有的剝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 ━ 多因發(fā)育不良。
部位和范圍
● 舌前半部苔剝落 ━ 前剝苔
● 舌中部苔剝落 ━ 中剝苔
● 舌根部苔剝落 ━ 根剝苔
● 舌苔多處剝落,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 ━ 花剝苔
● 舌苔周圍剝落,僅存中心一小塊 ━ 雞心苔
● 舌苔全部褪去,以致舌面光潔如鏡 ━ 光剝舌
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鏡面舌
● 地圖舌 ━ 舌苔大片剝落,邊緣突起,界限清楚,剝落部位時時轉(zhuǎn)移。
● 類剝苔 ━ 舌苔剝落處,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質(zhì)顆?;蛉轭^可見
● 舌紅+苔剝 ━ 陰虛
● 舌淡+苔剝,類剝苔 ━ 血虛或氣血兩虛
● 鏡面舌+紅絳 ━ 胃陰枯竭,胃乏生氣之兆,陰虛重證
● 舌色光白如鏡+甚毫無血色 ━ 營血大虛,陽氣虛衰,病重難治
● 舌苔部分脫落+未剝脫處仍有膩苔 ━ 正氣虧虛,痰濁未化,病情較復(fù)雜
● 剝苔的范圍大小與氣陰或氣血不足程度有關(guān)
● 剝苔的部位多與舌面臟腑分布相應(yīng)
● 觀察舌苔的有無,消長及剝脫變化,不僅能測之胃氣陰的存亡,亦可反映邪正勝衰,判斷疾病的預(yù)后。
● 苔從全→剝
胃氣陰不足,正氣漸衰。
● 苔剝脫后→復(fù)生薄白苔
邪去正勝,胃氣漸復(fù)。
二、苔色
● 苔色,即舌苔之顏色。
● 其變化主要有白苔,黃苔,灰黑苔三類。
● 臨床上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相兼出現(xiàn)。
● 各種苔色變化+苔質(zhì),舌的形質(zhì)變化結(jié)合起來,作具體分析。
(一)白苔
薄白苔
舌面上薄薄分布一層白色舌苔,
透過舌苔可以看到舌體者。
厚白苔
苔色呈乳白色或粉白色,
舌體被舌苔遮蓋而不被透出。
● 本色,最常見的苔色,厚,薄之分。
● 其它各色舌均可由白苔轉(zhuǎn)化而成。
臨床意義:正常苔色
● 主表證、寒證、濕證、可見熱證。
● 但不局限于表證和寒證。
機(jī)理分析
薄白苔
● 潤+舌質(zhì)淡紅 ━ 正常人,或表證初起。里證病輕,或陽虛內(nèi)寒。
● 質(zhì)地干燥 ━ 風(fēng)熱表證。
● 質(zhì)地滑利 ━ 外感寒濕,或脾腎陽虛水停。
厚白苔
● 厚白+膩 ━ 濕濁,痰飲,食積之證。
● 厚膩+干 ━ 痰濁濕熱內(nèi)藴,化熱傷津之證。
● 糙裂苔 ━ 燥熱傷津,陰液虧損。
● 積粉苔 ━ 瘟疫或內(nèi)癰,穢濁濕邪與熱毒相結(jié)。
舌上滿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積,捫之不燥 ━ 積粉苔、粉白苔,瘟疫或內(nèi)癰;
(二)黃苔
舌象特征:
黃苔有淡黃,深黃和焦黃苔之別。
● 淡(微)黃苔 ━ 苔呈淺黃色,由薄白苔轉(zhuǎn)化
● 深(正)黃苔 ━ 苔色黃而深厚。
● 焦(老)黃苔 ━ 正黃色夾有灰黑色苔。
黃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滿布于全舌。
黃苔多與紅絳舌同見。
黃苔還有厚薄、潤燥、膩等苔質(zhì)變化。
臨床意義
黃苔主熱證,里證。
舌苔由白→黃 ━ 邪已化熱入里,
苔色愈黃,邪熱愈甚。
● 薄黃苔 ━ 熱輕
● 深黃苔 ━ 熱重
● 焦黃苔 ━ 熱極
部位
● 舌尖苔黃 ━ 熱在上焦
● 舌中苔黃 ━ 熱在腸胃
● 舌根苔黃 ━ 熱在下焦
● 舌邊苔黃 ━ 熱在肝膽
機(jī)理分析:
● 苔由白→黃,黃白相兼 ━ 外感表證入里化熱;
● 苔淡黃+薄 ━ 外感風(fēng)熱表證或風(fēng)寒化熱;
● 苔淡黃+潤滑多津=黃滑苔 ━ 陰虛寒濕,痰飲化熱或氣血虧虛,復(fù)感濕熱之邪。
● 苔黃+干燥,甚至干硬,顆粒粗大,捫之糙手=黃糙苔
● 苔黃+干澀,中有裂紋如花瓣=花瓣苔
● 苔黃+黑,如燒焦的鍋巴=焦黃苔
● 苔黃+膩=黃膩苔 ━ 濕熱或痰熱,食積化腐。
(三)灰黑苔
舌象特征:
● 淺黑苔 ━ 灰苔
● 深灰苔 ━ 黑苔
分布:人字界溝附近較深,舌尖淺淡
灰黑苔多由白苔、黃苔轉(zhuǎn)化而成,疾病持續(xù)一定時間發(fā)展相當(dāng)程度后出現(xiàn)。
臨床意義:陰寒內(nèi)盛或里熱熾盛
機(jī)理分析:寒熱均見,但均為重證,黑色越深,病情越重。
苔質(zhì)潤燥 ━ 鑒別灰黑苔寒熱屬性的重要指征
● 寒濕?。?/strong>白苔轉(zhuǎn)化 ━ 灰黑苔+濕潤多津
● 熱性?。?/strong>黃苔轉(zhuǎn)化 ━ 灰黑苔+干燥無津
灰苔:主里證,里熱證,寒濕證。
● 苔灰+干 ━ 熱熾傷津,見于外感熱病;內(nèi)傷雜病陰虛火旺。
● 苔灰+潤 ━ 痰飲內(nèi)停,寒濕內(nèi)阻。
黑苔:主里證,為熱極,為寒盛
● 黑苔較灰苔色深。
● 灰苔或焦黃苔發(fā)展而來 ━ 疫病嚴(yán)重階段
● 苔黑+燥裂,甚至生芒刺 ━ 熱極津枯。
● 苔黑+滑潤 ━ 寒盛陽衰。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