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青云250歲那年,他的同鄉(xiāng)、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先生專程對他進行了專題采訪。青云老人興致勃勃,引經(jīng)據(jù)典,對養(yǎng)生術(shù)作了長篇宏論,既談個人的養(yǎng)生實踐,又論古今養(yǎng)生有道與無道的經(jīng)驗與教訓(xùn),被劉成勛先生詳細記錄下來,其中《養(yǎng)生篇》一文,至今仍為養(yǎng)生名篇。
李青云說,我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百五十歲,而各項活動還沒有衰減,難道我是神仙嗎?其實人類壽命的長短,都是基于先天所稟賦的元氣。個人先天所稟賦的元氣有厚有薄,但是不善于養(yǎng)生的人,雖然稟氣很厚,但是卻不懂得節(jié)制,也是會促使短壽的。這就像香燭那樣,有著長短的區(qū)別,假如在同一環(huán)境下使用,那么使用時間的長久就會很明顯,但是如果將長的香燭置于風(fēng)中的話,那么它也會很快就變成灰燼。如果將短的香燭放在燈籠里面保護著,那么它也會很長時間才熄滅。所謂的養(yǎng)生之道,也類似于這樣的道理。
上古時代的人,年過百歲的并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情,壽命很長而各項活動并沒有明顯的衰減?,F(xiàn)在的人就不是這樣,還沒有超過五十歲就顯得老態(tài)龍鐘了。難道是時世不同,天地渾然之氣有厚薄的緣故嗎?不是。而是養(yǎng)生之道不同的緣故。上古時代的人,效法天地自然陰陽變化規(guī)律,做事沒有太過也沒有不及,飲食相當有節(jié)制,生活起居作息定時,沒有什么妄想,性生活合理而不甚房勞,所以能夠使得肉質(zhì)的形體與心神的能量體都保持得很具備,簡簡單單就超過一百歲,還不算得是什么長壽的人,就是這樣的道理了。現(xiàn)在的人,處于繽紛世界之中,心機重重還沉迷各種游戲,還經(jīng)常把酒當作水來喝,不但妄想多醉酒后還進行房事,這樣耗散著珍貴的精氣神,僅僅是為了一時之快而與自己的身體作對,這樣的話,希望年過半百而不老態(tài)龍鐘,難道有可能嗎?
所以生活在山野鄉(xiāng)村的人們,相對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更加長壽。那是由于鄉(xiāng)下人生活起居作息定時,沒有名利的掛念,更沒有花花世界的東西來擾亂他們的心神,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自然,就像上古部落的人民那樣,所以可以更加長壽。而城市人則剛好相反,飲食沒有節(jié)制,生活起居沒有定時,內(nèi)有重重心機,外有種種名利,并且還有狗馬聲色之事亂其心神,富貴榮辱的念頭耿耿于懷。使得自己的心神沒有片刻的安寧,這足以促成自己短壽了。
陸清獻公曾經(jīng)說過:“足柴足米,無憂無慮,不偷逃稅,不驚不辱。不按揭不典當,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边@真的就是養(yǎng)生的妙訣、長壽的良好箴言了。如果懂得這樣其實就可以長壽,沒有必要弄什么靈丹妙藥了。
老子說:“不要虛勞你的形體,不要動搖你的精氣。”不要整天的胡思亂想太多,要知道少些思慮就能夠養(yǎng)神,少些色欲就能夠養(yǎng)精,少些說話就能夠養(yǎng)氣。如此精氣神三寶都得到養(yǎng)生,其中的奧妙,一般人往往會忽略掉。曾經(jīng)有人論長壽之道,說不外“慈、儉、和、靜”四字而已。如果一個人能夠仁慈,那么他就不會做出損人害物的事情,這樣的慈祥之氣,就能夠養(yǎng)天德之和氣。老子以儉為寶。所謂儉的意思,除了在財物上的節(jié)儉,還包括少些飲食而養(yǎng)脾胃,少些色欲而聚精神,少些言語而養(yǎng)氣息,少些進行社交活動而潔身寡過,少些酒色而清心寡欲,少些思慮而祛除煩惱。不必要的事務(wù)少一些,身心就受益一些。
和是最吉祥的了,君臣和那么國家就會興盛,父子和那么家宅就會安樂,兄弟和那么手足之間就會互相提攜,夫婦和那么閨房就會安靜美好,朋友和那么就會相互維護。所以自古有言:“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彼^靜的意思,是身體不要過于虛勞,內(nèi)心不要輕易飄動。蘇老泉所說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右而目不瞬”就是靜的極致表現(xiàn)了?!兜赖陆?jīng)》洋洋五千言,其要旨也不過如此。所以善于養(yǎng)生的人,必定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根本的。
睡眠與飲食也很關(guān)鍵,把握不好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飲食不要太飽,太飽就會使得腸胃受到傷害。睡眠也不要太長時間,否則就會使得精氣耗散。我活了二百多年了,從來沒有過量飲食,更沒有美美地長時間睡上一覺,就是這樣的緣故了。并且不但這樣,大凡細微的事情,一般人最容易著急,這都是對養(yǎng)生不利的,任何東西都應(yīng)該要慢慢的來。喜怒哀樂,就算是過于開心也不好,所有東西多度了就會傷身。談笑也好,飲食作息也好,一定要在時間上加以限制,否則也會對養(yǎng)生不利。至于夏天的空調(diào)冬天穿短裙之類,或者走路太快、酒色淫樂之類,都是對身體不利的事情,這些相信大家都懂。對身體不利的事情做得多了,身體也就很快報銷了。
這就是古人之所以走路也是慢慢的,看東西也不會很勉強,更加不會通宵追電視劇了,聽東西也不會勉強,也不會長時間地坐著,也不會等到很累了才躺下來,總是還沒有很冷就先穿好衣服,沒有很熱就先將外衣解掉。沒有等到很餓就開始進食,沒有等到很渴就開始喝水。并且沒有喜怒哀樂以及福貴榮辱來動搖自己的內(nèi)心。此前有人總結(jié)說:“饑寒痛癢只有我自己感受得到,即便是父母也不會替自己感受。衰老病死也只有自己擔當,即便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不能夠取代得了。自己得身體只有自己來愛惜,如果連自己都不留意,那又能賴得了誰呢?”上面我所說的是很值得各位警醒的,足以為各位養(yǎng)生者作為某種標準,因為如果不是得到個中三昧的話,我能夠說出這些東西嗎?
【附錄】《養(yǎng)生篇》原文:予年二百五十,而動作不衰,人其我為神仙乎?夫人壽之短長,元氣之所稟也。元氣有厚薄,不善育生者,雖稟氣厚,濫用而戕賊之,亦足以促壽。如燭有長短,使其刻畫相同,則久暫了然。若置長燭于風(fēng)中,則其燼也自速。護短燭于籠內(nèi),則其滅也必遲。養(yǎng)生之道,亦如是也。然上古之人,百歲不為奇,壽長而動作不曾稍衰。今人則不然,未及半百,而龍鐘衰老矣。豈時世不同,天地渾然之氣有厚薄使然耶?非也。養(yǎng)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陰陽,調(diào)于術(shù)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不以為長壽者,職此故也。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機械甚于前;其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逆于生樂,務(wù)快其心。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龍鐘衰老,其可得乎?故山野之人,恒較城市之人為長壽。蓋山野之人,作息有時,起居有常,無名利之系其心,無機械之亂其神,渾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飲食無節(jié),起居無時,機械生于內(nèi),名利擾于外,而狗馬聲色之事亂其神,富貴榮辱之念系其心。心無片刻寧,神無片刻安,膠擾不休,故足以促壽也。陸清獻公嘗曰:“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入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此真養(yǎng)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長生,不必采靈藥、煉金丹也。老子之言曰:“毋勞女形,毋搖女精?!蔽闶古紤]縈縈,寡思路以養(yǎng)神,寡嗜欲以養(yǎng)精,寡言語以養(yǎng)氣。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論致壽之道者,謂不外慈、儉、和、靜四字而已。蓋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損人。慈祥之氣,養(yǎng)其天和也。老子以儉為寶。所謂儉者,非止財用,儉于飲食則養(yǎng)脾胃,儉于嗜欲則聚精神,儉于言語則養(yǎng)氣息,儉于交游則潔身寡過,儉于酒色則清心寡欲,儉于思慮則蠲除煩惱。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則國家興盛,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婦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相互維護。故曰:“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彼^靜者,身不可過勞,心不可輕動也。蘇老泉所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右而目不瞬”,此靜之所致也?!兜赖陆?jīng)》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養(yǎng)生者,所以必以慈、儉、和、靜思字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余生二百年,從未食過量之食,與夫作長久之酣眠,蓋以此也。且不僅此,凡細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傷。喜怒哀樂,過度則傷。談笑食息,失時則傷。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也。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極視、耳不極聽、坐不過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及饑極而食,不及渴極而飲。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福貴榮辱之動其念也。昔人曰:“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自愛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將誰賴我?”此語警惕,足為養(yǎng)生者圭臬,謂非得個中三昧而能語此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