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臺兒上的白薯和饅頭
老北京人管煤爐叫火爐子,以前住平房的北京人都使用過。我見到過的火爐子有三種:一種是燒原煤的,用于冬季取暖,這種火爐子體積大,煤塊燃燒起來火力很足,一般在較大的房間如工廠車間、學校教室使用,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暖氣取代。另外兩種火爐子燒煤球和燒蜂窩煤,用于燒火做飯和取暖。城里人在沒有使用罐裝煤氣之前,一直使用火爐子做飯,所以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火爐子。聽老人們講:最早使用的火爐子多是燒原煤或煤球,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出現(xiàn)了燒蜂窩煤的火爐子,由于這種爐子火力集中且燃燒充分,因此居民使用這種爐子的逐漸多起來。
小院一角的火爐子和蜂窩煤
上世紀70年代初,城里人開始使用煤氣做飯,蜂窩煤爐就逐漸用于冬季取暖了。我上小學二年級時就會使用這種火爐子,記得那時父母下班到家晚,給我一把屋門鑰匙掛在脖子上,下學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封火爐子的火蓋和下面的火門打開,待火慢慢旺起來,父母到家就可以用爐子做飯了。有時打開火蓋看到火被封的快滅了,蜂窩煤一共12個火眼兒,還剩兩三個紅火眼兒咋辦?就要把上面的蜂窩煤夾出來,放上一塊蜂窩碳在把蜂窩煤放在碳的上面,如果不是在冬季沒有煙囪的情況下,還要在爐子上放一個拔火筒,碳被微火點著,先是冒煙,二十幾分鐘,火苗子就起來了。如果火爐子完全滅了,就需要把火爐子清干凈,先放蜂窩碳上面放蜂窩煤,擱上拔火筒,把點燃的報紙和劈柴放進火門里,直至把蜂窩碳燎著為止。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夾一塊蜂窩碳放到鄰居家的火爐子上去燒,燎著后拿回來做火引子,或干脆拿一塊蜂窩煤和鄰居換一塊紅彤彤燃燒旺盛的蜂窩煤,用這方法生火很快。
使用蜂窩煤火爐子必備的工具有:火通條(火筷子)用于通火眼兒;火鉤子用于搜火;火鏟子用于鏟燒完的爐灰;火夾子用于夾蜂窩煤。我記得最初的蜂窩煤燃燒后成粉狀偶有爐渣,拿火鉤子一搜就都落到爐膛里,到后來,燃燒后的蜂窩煤必須用火夾子夾出來“整吃整拉”,據(jù)說煤場在加工蜂窩煤時摻雜了少量黃土。那時到了冬天可以把饅頭、包子、白薯放在爐臺兒上烤,回想那彌漫整個房間的烤白薯香味令人難忘。
1989年7月,我搬到了棉花下二條13號,在那間平房居住了整4年,那是一間12平米的西房,我在房前用木料和舊鋼窗搭建出1米多寬的小屋,把西房完全罩在里面,入冬前,我把火爐子放在搭建的小屋靠墻位置,用10幾節(jié)煙囪拼接,煙囪從窗戶進屋轉(zhuǎn)一圈在從屋門上方窗戶穿出。我這樣設(shè)計目的是,讓煙囪散發(fā)的熱量為里屋供暖,冬天最冷時,整宿不封火,效果還可以。冬天過了撤火時,看到爐子煙道里的爐灰都快滿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樣做真的挺危險,如果煙囪銜接處有漏洞或爐灰堵滿煙道,煤氣就會直接泄露到里屋,估計煤氣中毒沒個跑兒,外面裝一個風斗根本沒用,4年過去了沒事兒,簡直是萬幸。這也說明我煙囪安裝得好。裝煙囪可是個技術(shù)活兒,最難的一道工序就是打煙囪,其目的是把煙囪內(nèi)的灰塵和鐵銹打出來,打過的煙囪要銜接,如果趕上煙囪本來不太合套,每次對口就很麻煩!這邊對上了,那邊又開了,有時要來回折騰一兩個小時。
那時到煤鋪登記購買蜂窩煤,憑經(jīng)驗一般每購100塊蜂窩煤,就要買10塊蜂窩碳,因為火爐子被封滅了是常事。過去北京的每個街道都有煤鋪,大的煤鋪為前店后廠,本身就有制煤機械可生產(chǎn)蜂窩煤。街巷胡同,經(jīng)??吹剿兔汗さ虐遘囁兔旱纳碛?,住平房的家家戶戶窗戶前都碼放著蜂窩煤。有些精打細算的家庭,把碎蜂窩煤摻水癱在地上用鏟子劃成小方塊狀,晾干后,當煤球燒。
我從警三十年,預防煤氣中毒是四防宣傳中重要一項,年年宣傳,但每年都會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2001年,北京啟動城區(qū)煤改電工程后,北京城里居民使用火爐子的越來越少,現(xiàn)在街上幾乎看不到送煤車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