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樂界,7歲環(huán)歐洲演出,能彈奏多種樂器,莫扎特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在小提琴界,僅用一根弦,實現(xiàn)了完美演奏,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詞。
世界上真的有天才么?
也許真的有。
但大部分的天才,并非真的是上帝的選民,他們的成功也遵循著一個黃金法則。
那就是:刻意練習。
人們對天才的本能向往,使我們忽略了諸多日常細節(jié),以至于我們認為,他們的成功是上天眷顧,毫不費力。
莫扎特之所以具有完美音高,是因為他從幼時起就接受了用心的訓練。
他的父親在培養(yǎng)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之后,更加用心地訓練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極小的年紀,就得到大量的、目的明確的學習。
帕格尼尼之所以能在三根琴弦崩斷之后,僅用一根弦就實現(xiàn)完美演出,是因為那本就是一首只需G弦與E弦演奏的絕妙曲目。
他用兩根琴弦模擬自己與戀人的甜蜜對話與互動,練習已久。
所以說,哪有什么天生的天才,不過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研究表明,天才的唯一秘訣在于練習。
可是,我們也一樣努力學習、練習,為什么我們就成不了天才呢?
答案在練習的方法。
《刻意練習》的作者曾做過一個鍛煉記憶力的實驗。
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樣,一次只能記住8個數(shù)字,經(jīng)過慢慢練習,最終,他能一次性記住82個。
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練習方法:
◆ 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 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tài)
◆ 練習包含反饋
◆ 需要走出舒適區(qū)
每個人在練習時都可能遇到瓶頸,但“天才”從不放棄。
其實,所謂瓶頸,很多時候,不過是心理層面的障礙。
你走到瓶頸前停下了腳步,是因為你動機不足,而并非你的腦細胞就這么多,只能做到這里。
事實上,大腦的適應力,遠超出你的想象。
1973年,加拿大人大衛(wèi)·理查德·斯賓塞背誦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的511位數(shù)字,創(chuàng)造了紀錄。
5年之后,美國人沙克爾背誦了小數(shù)點后的1萬個數(shù)字。
2015年,印度人拉吉維爾·米納背出了小數(shù)點后的7萬個數(shù)字。
人類的潛能可以被構筑與練習,而非簡單的發(fā)掘。
有個非常有名的定律:一萬小時定律。
它說: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萬個小時來練習,就會成為大師。
工作中,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yè),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變成業(yè)內(nèi)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許多艱苦卓絕的努力。
但職場人缺少時間,因此,最好的刻意練習就是把工作本身變成練習,在工作中邊學邊干。
比如,把一人演示PPT,大家圍坐木然聽講的環(huán)節(jié),改成:演講者做展示時,其他人做筆記,記錄演講好和不好的環(huán)節(jié),會后進行反饋。
邊干邊學能使人熟悉練習的習慣,并思考如何練習。
如果公司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員工就可以穩(wěn)定提高各種技能。
不止是工作場景,“刻意練習”還適用于每一個想擁抱夢想的人。
你想學畫畫,你就從最基礎的點線面開始學習,堅持每周畫幾張,交給朋友反饋,然后針對不擅長的地方,加大練習強度。
你想學英語,你就每天上班地鐵上打開app背背單詞,堅持打卡,總好過盯著前面人的后腦勺,發(fā)呆站一路。
你認為“積累源于生活”,那你就需要多一些刻意觀察,沒有會自己跑到你眼里的靈感,只有無數(shù)次主動留意最終煉成的新創(chuàng)意。
生于一個懷抱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行業(yè)的杰出人物,但夢想同時也是現(xiàn)實的,杰出人物無不來自刻意練習。愛迪生那句“天才就是1%的靈感+99%的汗水“,可謂是最好的解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