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華和沖動》
我很高興重新見到你們,并且用帶著我口音的中國話和你們說話,如果你們懂了的話我很高興。上一周我們的工作是構造一幅圖畫,它首先是根據(jù)人類學的立場來看親子的關系和祖宗的關系,然后我們以精神分析的立場重新開始,尤其是關于沖動的概念,通過人類學和精神分析來勾勒了這樣一個親子關系和沖動概念的圖畫。我們上周討論的精神分析澄清沖動的概念,這是弗洛伊德的發(fā)明,為了理解這個發(fā)明,我們必須考慮他同時代的整個科學的情況:就是神經(jīng)學——沙柯和雅內(nèi),熱力學等等,然后實驗醫(yī)學,我們考慮了和弗洛伊德同時代和比他早一點的科學的情勢。因為我們不和弗洛伊德同時代,我們現(xiàn)在讀弗洛伊德是因為那些允許我們讀弗洛伊德的人,在這些人當中,特別的是拉康。我們必須理解在弗洛伊德那里新的和現(xiàn)實的東西,而這個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創(chuàng)傷,主體通過這個創(chuàng)傷制造了某些東西。首先這個創(chuàng)傷性的記憶我們給的例子是安娜O的個案,在這個手臂的癱瘓中蘊涵著她是“要”或者“不要”觸及她父親的身體的這樣一個沖突的觀念,也就是我們在一個癱瘓的手中找到了一個不可遺忘的欲望,因為這個東西不能夠被遺忘,安娜O持續(xù)著一個焦慮的情勢,結果就是她看到了她父親的身上爬了一條蛇,同時她自己的手指變成了蛇。我們能夠考慮她的欲望僅僅是被焦慮的狀態(tài)所壓抑的,正是在這里,弗洛伊德相對于他同時代的心理學家而言前進了一大步,因為在心理學家那里他們認為,這個焦慮狀態(tài)引起了這樣一種癔癥的癱瘓和幻覺;而弗洛伊德恰恰認為,在這個焦慮狀態(tài)中,正是欲望被壓抑。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關于壓抑的新的理論:被壓抑的是欲望,而不僅僅是情緒。在這個意義上,無意識不僅僅是情緒的水庫,而是欲望表象登陸的地方。因此我們能夠說,在無意識中有一些文字,關于文字,霍大同做了一些工作,并且在網(wǎng)上我們能夠找到,我認為你的學生能夠找到它。我們就遇到了無意識的第一個概念:無意識首先是表象的地點,而不僅僅是情緒。弗洛伊德的第二個發(fā)明,就是這些表象在青少年期得到一個發(fā)展,而這個發(fā)展是受到?jīng)_動支撐的。這第二個發(fā)明我們看到,弗洛伊德是從神經(jīng)學和熱力學出發(fā)的。神經(jīng)學是關于神經(jīng)元的問題,而熱力學是涉及到的能量的問題。但是這兩個概念不能回答,無意識的表象是符合構成的,和主體如何通過彼者而形成的。這兩個領域——神經(jīng)元的概念和能量的概念,能允許我們獲得一個無意識的照片,但是它并不能理解無意識的沖突。為了理解這個無意識的沖突,弗洛伊德就要在語言的科學、神話學、人類學中找到了他的支撐。語言的科學允許弗洛伊德理解無意識的文字;神話學和人類學能允許弗洛伊德理解普遍的人類自身的沖突。
對于神經(jīng)學,允許弗洛伊德建立一個關于神經(jīng)元的來源、推動、目的的模型。而這個最為簡單的目的是幻覺,弗洛伊德把這個幻想放在作為行動的一個過渡階段。這個時候,這個行動朝向的是彼者,那么就構成了和彼者的一個聯(lián)系。為了考慮這個客體的問題,對象的問題,弗洛伊德考慮了兩個沖動的重要的潮流,一個自保沖動,一個是性沖動。這個性沖動實際上是力比多,它是以自保沖動為基礎的,這個時候稱為“支撐”。比如說這個口腔的快感,它推動我們講話、唱歌,而這樣的行為是建立在孩子進食的快感的基礎上的,某一些在弗洛伊德之后作出的發(fā)現(xiàn),是,這個支撐是相互的:不僅僅是自保沖動支撐著性沖動,這個性沖動也支撐著自保沖動。這個在弗洛伊德死后的發(fā)現(xiàn),主要是在二次大戰(zhàn)以后的英國,有一些孩子出生以后很小,就沒有父母的照顧,這個時候一些精神分析家——安娜·弗洛伊德、克萊因,她們關心精神分析與教育,于是她們照顧這些孩子。這個時候她們觀察到,如果這個照料僅僅關注的是身體,這些孩子很快就死亡了。通過和他們講話、撫摩,他們才逐漸接受食物和睡眠。剛才這個發(fā)現(xiàn)是在之后,在弗洛伊德的時候,弗洛伊德考慮,這個自保沖動必須接受一個現(xiàn)實的檢驗,而這個檢驗就在于,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能夠接受一個彼者的喂養(yǎng)來消除他的饑餓和緊張,勝過僅僅是通過幻覺來消除這個緊張,比如孤獨癥的孩子就始終處在幻覺中,他沒有辦法接受外部的事物。注意到,當我們在談幻覺的時候,這個幻覺是沒有情節(jié)的,而是這個圖像完全占據(jù)了他的大腦,這個幻聽是一個聲音完全占據(jù)了他的大腦,而不是若干個聲音,而這個聲音講述了某一個事情。一定要區(qū)分,這個幻覺和幻想的差別。在臨床中,當一個患者講到自己的幻覺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不能讓他解釋這個幻覺,或者讓他畫出來,如果你這樣做,你就強化了這個侵入——因為幻覺本身就是一個侵入。相反,如果一個青少年講他的白日夢,那么就要盡可能讓他理解,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弗洛伊德對于性沖動來說,他認為性沖動沒有自保沖動那么聰明,是更為盲目的,在神經(jīng)癥中,這個盲目影響了他的生活。而關于沖動的客體,這些客體逐漸變得非現(xiàn)實化了,一開始是一些具體的、現(xiàn)實的客體:乳房、糞便等等,但是逐漸,沖動是在幻想中來尋找自己的客體。關于癥狀,我們是在弗洛伊德意義上來談癥狀的,而不是精神病意義上的。所謂弗洛伊德意義上的癥狀,是主體能夠感受到痛苦,而精神病是自己沒有感覺到,是周圍的人感覺到痛苦。比如妄想狂,他自己沒有感到痛苦,而他周圍的同事、他的家庭親屬,他們感到了痛苦,這是兩個不同癥狀的定義。在精神分析的臨床中,在第一次的談話中,我們遇到的人都是講的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不幸福,我和自己丈夫有問題,我和妻子不好,我和自己的孩子又沒對勁等等。我說的是一些簡單的事情,他覺得自己的癥狀不適合他,他始終覺得和自己不對勁,這樣一類的簡單事實。他始終覺得這不對勁,生活不適合他,如同是他自己有一個支撐——拐棍,但是這個拐棍始終是彎的。因此我們的問話是:你是什么時候有這個癥狀的?這個癥狀是如何發(fā)生的?就是說,弗洛伊德意義上的癥狀,是說,因為這個癥狀,我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我和自己丈夫有問題,我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等等。也就是說有一個東西妨礙我作為女人,妨礙我作為一個男人,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希望成為女人,成為男人,這個時候我究竟是希望有這種妨礙還是不是,這樣一個沖突。舉一個臨床的例子,有一個高中生,他的學習一直都很好,當他面臨這個中學會考的時候,他的學習迅速下降,他很焦慮,這個時候他來找我,做了一個夢:他和自己的父親在外國旅游,他感覺到有人要來殺他,但是他父親說,你在編故事,但是一會就有一批人來,把所有的人都殺掉了。這個時候他有一個童年的回憶,有一次他父親非常的憤怒,大聲的喝斥他,為了避免這個聲音,他做了一個奇怪的行動,他不是捂住自己的耳朵,而是捂住了父親的耳朵。這個事情發(fā)生在6歲,他解釋,在面臨考試的一個癥狀就是耳朵“嗡嗡”作響,而看了很多醫(yī)生都沒有效果。也就是說,我們看到,在童年期他有一個動作——捂住自己父親的耳朵,而在青少年期有三個癥狀:頭痛,耳鳴,學習的失敗。學習失敗對應的是自我理想的失敗,同時他有一個夢,這個夢表現(xiàn)的是父親在場的時候他處在危險的狀態(tài)中,而當他講夢的時刻,這個童年期的回憶就出來了,在之前是被壓抑了的。弗洛伊德當時在談到癥狀和夢作為無意識的兩種形成的時候,說,夢和癥狀具有一種相同的結構,但是并不意味著我們使用一個相同的技術來解釋癥狀和夢,經(jīng)常在臨床中遇到的是,我們借助夢來理解癥狀,如果一個分析者不做夢,那么我們就很難和他一起工作。一個精神分析的設置的后果——設置是要避免太過于面對面的狀態(tài),而同時要求他把腦袋中冒起的東西說出來,這個時候可能是躺椅或者是沙發(fā)床,這個時候他很快就會回到他的童年,這個童年不是一個官方性的童年,而是一個稍微讓人驚異的、獨特的、甚至是從來沒有給人講過的東西,是這樣的一種回憶;設置的第二個后果就是讓分析者講自己的夢。現(xiàn)在我稍微講一點,在這個個案中我們是如何工作的。
我放置童年期的動作和青春期的癥狀,夢,不是偶然的,因為弗洛伊德說,童年期的一些事件能夠獲得一種表現(xiàn),而青春期的表現(xiàn)總是和俄狄浦斯期是相關的,總是有一個性的意味。這樣一個童年期的動作,它可能是一個游戲,和父親玩的游戲,而這個少年表達的是對父親的進攻性,是要對父親造反的表達。但是童年期的這些因素都是壓抑了的,經(jīng)常的是,在青春期我們給予這些被壓抑因素一個意義。這個時候,少年的夢給予了一個想象的線索,同時他的學習失敗可以看成一個符號性的東西——語言和學習的成功可以看成一個符號界的事情,而頭痛和耳鳴作為一個癥狀是作為實在界的部分。癥狀和夢是一個壓抑的關系,而童年期的動作和夢是一個焦慮的關系。在青春期的時候,人們把童年期壓抑的因素重新拿出來,但是青少年給予其性的包裹,是給予了一個想象和符號的包裹。你們也許能夠猜到,可能也猜不到,這個父親本人也是在高考統(tǒng)考中失敗了的。因此在這個情況下,這個父親非??释约旱膬鹤幽軌蛲ㄟ^統(tǒng)考。在一個現(xiàn)實中,另一方面,這個父親不是一個很可怕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他與自己兒子的關系類似于哥哥和弟弟的關系。在這個家庭中,給人的印象是,這個母親是老板,但是在孩子要面臨統(tǒng)考的時候,這個父親就發(fā)生了變化,他變得非常的暴力和焦慮,他不斷的要求孩子要通過統(tǒng)考,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父親才變成了父親,變成了一個青少年必須戰(zhàn)勝的父親,但是僅僅是在這個時候,也許還有一次,在孩子6歲的時候父親發(fā)怒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了一個必須被征服的父親,而在其它時候他僅僅是一個游戲的伙伴。一方面父親是和藹的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是很好的東西,但是必須制造出一些和孩子競爭性的東西。孩子因為父親的這種情況,他沒有被和自己與父親的競爭性所構成。這個并不意味著精神分析喜歡這個沖突,而是說當孩子處在和父親的競爭中,母親就不是他的全部,他能夠在其他女人中找到自己性的滿足。這個母親就成了永恒性的東西,母親是孩子的全部,母親和父親的關系就成了孩子的東西。有一些女人針對孩子和丈夫會說:我有兩個孩子。在這個話語之外她是說:我是所有人的母親。而對于這個孩子來說,他通過這個統(tǒng)考,對自己就意味著兩件事情:一方面他會讓父親更高興,另一方面他會比父親更強。他有了超過父親的獨立機會,另一方面也有了俄狄浦斯的意義:俄狄浦斯的禁忌就成了禁止他通過統(tǒng)考。具體來說,他成功的通過了統(tǒng)考,是自己的成功還是父親的成功?如果他統(tǒng)考失敗,是他自己的失敗還是他父親的失???而夢說了一個相反的意義,是他父親對他有一個死亡的威脅。在這個時候也意味著這個父親把他放在一個危險的狀態(tài),而父親也處在一個危險的狀態(tài)。因為他認同了這個父親,如果他成功的通過了這個考試,是他父親成功了,如果他失敗了,他就如同父親一樣失敗了。我們可以看到,父親的形象被切成了兩半:父親是孩子童年的玩伴,他是一個很弱的人,因為他在統(tǒng)考中失敗了;另一個父親是一個很恐怖的父親,是一個暴力的父親,要強迫他通過統(tǒng)考,而這個父親是和童年期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可以說,一個是被抑制的父親,另一個是一個焦慮的父親。對于這個少年來說,他需要一個焦慮的父親,以便構成自己的競爭性,成為一個競爭者。他不可能通過一個被抑制了的父親來構成自己的競爭性,這個時候這個夢就喚起了很粗暴的暴力的父親,他呼喚著這個父親。這個夢的意義是說:父親,你沒有看到我處在危險中嗎?你為什么不能如此的可怕,如同當時我把你耳朵捂住的時候,如果你是如此的厲害,那么我就不會處在這樣一個危險的狀態(tài)中。如果你是如此的暴力,這個時候你就能夠保護我,讓我避免處在這個危險的狀態(tài)中。因此這個夢對于少年就是一種支撐,把父親當成一個強有力的支撐者,而不是游戲的伙伴。當時他處在一個統(tǒng)考的前夕,這個時候父親也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支撐,但是沒有給他充分的支撐,這時夢制造了一個可以與之競爭的父親,而這個父親成了以后生活的支撐。頭痛也是表達自己父親矛盾的狀態(tài),一方面頭是自己的,同時也是父親的頭。一方面是自己對父親的進攻性,另一方面表達的是對父親進攻性的害怕。這是一個很短的,3個月的分析,這時青少年期給予童年期動作的意義——是給予童年期父親發(fā)怒時捂住耳朵的意義。這是給予俄狄浦斯期沖突解決的意義。經(jīng)常很多青少年身體的癥狀,表達的是對雙親之一的認同,這個認同是無意識的,它表達的是孩子到成人,成人到孩子的一個運動。這樣一個身體的運動經(jīng)常是通過一個運動或者誘惑來解釋的。經(jīng)常雙親之一常常被分成兩部分:父親可能是一個小孩子,同時另一方面是一個威嚴的皇帝;而母親一方面是媽媽,另一方面是一個不可能被接近的女人。這樣一個認同和這樣一種癥狀,總是在處在社會的過渡階段時候表達得最為強烈和明顯,比如說統(tǒng)考。同時比如說,在我們要繼續(xù)到大學學習,離開父母家的時候,也表達得非常強烈。我一周見他兩次,一個半月以后,他的頭痛和耳鳴就消失了,一方面是因為對夢有一個解釋,同時也是對我有一種轉(zhuǎn)移。這樣一個轉(zhuǎn)移是非常想象化的,比如說我騎一輛摩托,撞到一個東西,頭流血等等。他做了一個夢,我和他一起都在接受統(tǒng)考的文憑,然后他的家庭舉行了一個大的慶祝會,我和他都在,他的母親說,我為我的這些孩子們感到自豪。同時他也說,他幻想和青少年們在做一些活動,通過這個夢他沒有想到,統(tǒng)考的成功不僅僅是意味著成功,還意味著他可以和青少年一起玩耍。如果他成功通過統(tǒng)考,他能夠獲得一些享樂,而這些享樂是父親沒有獲得的。這個統(tǒng)考如果失敗,也就是力比多投射到和他一樣的青少年的身上力比多投注的時候。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是,如果他成功的通過統(tǒng)考,他就有更多的權力和這些女孩子打交道。這個時候當我意識到,他在夢中我和他一起接受了證書和母親說我對自己孩子們很自豪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具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基礎,同時這個夢也達成了一個真正的悖論:一方面我作為一個男人允許他力比多投射到自己男性同伴身上,但是這些同伴是一些性化了的同伴,一些是男孩子,一些是女孩子。為什么是投射到性化的伙伴?是因為他說,當我通過統(tǒng)考之后,我可以和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玩。另一方面,因為他給我講了很多學習的東西,他認為我也應該通過。悖論是,母親說我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因為母親的話意味著,一個代的差別,我和他的差別,減低到零點,同時也把性的分化減低到零點,因為母親和孩子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因此這個夢連接了兩個矛盾欲望:一方面他能夠離開母親,能夠和永恒的母親脫離開,另一方面他保留著母親。
假如說他能夠自由的和同伴在一起,而這些同伴能夠分成少男少女,同伴是被性別化了的,同時也意味著他自己也被性別化了,不再是一個小孩了。同時也意味著他原來自我的理想變成了他的同類,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在想象中間的循環(huán)。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到,在夢中他父親不再是他的玩伴,母親不再是永恒的母親;在治療的結束,他夢到自己母親非常的悲傷,我對他說,孩子的某些成功可能讓父母非常的悲傷,當然你要為父母做很多事情,但是你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分析結束之后,我聽到他成功的通過了統(tǒng)考,之后他在考古學的學業(yè)中非常的優(yōu)秀,我自己總是幻想自己能夠成為考古學家,你們可以看到,青少年總是認同于自己的理想。一個人的前進總是為了發(fā)現(xiàn)彼者。
這個個案到底嚴不嚴重很難說,但是他不是一個精神病的個案,我們看到,青少年的過程是和治療的過程是同時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升華”,或者是抓捕和進攻性沖動的轉(zhuǎn)換,從而獲得一個社會的成功。今天我講的是拉康的想象、符號、實在的紐結,拉康的這三大術語能夠允許我們?nèi)ゴ_定癥狀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確定社會和癥狀之間的關系,還能允許我們確定整體的癥狀和夢的關系,確定青少年的抑制和焦慮的關系,而經(jīng)常的是,青少年因為這個抑制和焦慮來找我們。相對于這個個案,明天我要講一個弗洛伊德的個案。
問:上個星期先生說了孩子在父母之外尋找自我的理想,那么這個理想和童年期的理想有沒有差別,是不是還是父母?
這個問題很好,意味著學生懂了我討論班的內(nèi)容。拉康說自我要通過兩種不同的形式來確定,一種是理想的自我,是一個鏡像,這個理想的自我是允許主體能夠感到自己身體的東西,這個理想更多的處在關于身體的想象的領域,這個時候,在拉康的圖中間,實在的身體位于實在和符號的點上,身體的形象作為鏡像的部分保持在符號和想象的點,之所以孩子能夠保持一個身體的形象和實在的身體,是因為符號維度對其編碼。這個時候拉康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富家子弟開了一輛很漂亮的車,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英雄,它反應的是一個理想的自我,它反應的是一個身體的沖動,他能夠感到自己非常的強大。自我的理想可以理解為一個句子,回到剛才的例子,這個富家子弟是在說,我來自于一個大家庭,是很有錢的,而這對于反應軀體的沖動是沒有關系。理想的自我和自我的理想是不完全沖突的,自我的理想是被彼者給定的,一開始是被雙親的彼者給予的,接下來是被社會的彼者給定的,而自我的理想同樣也可能是一個句子,他可以說我是一個優(yōu)秀的高中生,我成功的獲得了文憑,這個東西可以對應到理想的自我,這個自我的理想可以是自己在自己同伴中很強大很聰明,這樣一個理想的自我可以對應到剛才的——我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另一方面父母親可以給孩子一個矛盾的理想:比如父親會說,你必須要在考試中成功,你就實現(xiàn)了我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他說,你可以不成功,那么你就可以和我一樣。如果孩子認同了這個沖突的欲望,他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他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客體。
問:我想問一個幻覺的問題,有時候幻聽是一句話,比如說你應該把他殺了。這是怎么回事?我是在一本小說里面看到的——《烏龜(別扭曲的)孩子》。
一個句子是幻覺的結構,因為一個結構總是一個句子??偸且砸粋€必須的形式的句子,你應該做什么。而且總是一個辱罵的指令。這個句子和小說相反,它經(jīng)常不是完整的,這個主體感到了義務——“你應該怎樣做”。在幻覺中,在某種程度上有三個部分,一個是義務,或者是命名——“你就是這樣的”,還要有一種命名性的行動——比如殺,或者是講出來的辱罵。第一個是義務性、強制性,第二個是命名性,第三個是,因為這個句子不完整,主體賦予其意義。我們這個朋友在小說中的句子是打開了的句子。我們能夠聽到的是,是整個句子、幻想的片斷,另一些是由患者所給予的。這個被增加上的、加到幻想中的意義,主體加上的意義,是被我們稱為“譫妄”的東西。那么這樣一個譫妄有兩個不同的類型:一個是被迫害型,一個是你剛才講到的,沒有意義的類型——我要殺掉。談到幻覺的時候,我們要談到一個幻覺性的經(jīng)歷,這也有兩種形式:A是法國的兩個病理學家Morel和Falret在1880發(fā)現(xiàn)的,是一個被迫害和慰藉的幻覺。比如說,Morel研究了一個女性患者的情況,她的左耳聽到了辱罵:你是一個妓女。而她的右耳聽到的是:沒什么,都很好。對于她來說,是一個機會,她能夠發(fā)展這樣一個慰藉的幻覺。第二個形式是拉康精神病學的老師發(fā)現(xiàn)的——精神的自動性。顯然我們應該稍微講點他和拉康的歷史,以至于拉康的博士論文是關于妄想狂的個案。他是一個警察局護士站工作的醫(yī)生,因此這個時候他接待的病人都是警察發(fā)現(xiàn)影響了公共場所而不是犯罪的人——瘋子,我看到有一些人在笑,我想你們笑是完全有理由的,因為你們想象這些患者是完全處在亂動的狀態(tài)的??傮w來說他們做了一些擾亂公共群體的行動,是由于被自己的幻覺決定的,如果他打了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人罵了他,而如果他沖到一個家里去砸東西,是因為有一個聲音說,這是一個壞人,你必須去將其摧毀掉。他的幻覺支配著他這個擾亂公共秩序的行動。這時他有一個獨特的觀察者的位置,他不僅僅了解到了幻覺,還了解到了幻覺和行動之間的關系。正是因為他處在這個優(yōu)越的位置上,他發(fā)現(xiàn)了,幻覺控制了人的思維和行為,而所有這些瘋子做出來的行為都是由幻覺所支配的。那么這個時候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當你在精神病院工作,你在檢查一個精神病人,你有時候會發(fā)現(xiàn)他好像在傾聽你,但是另一方面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嘴和身體在不斷的動,好像他傾聽到的東西本身是由自己嘴巴發(fā)出來的,同時也是具有表情的,正是這個現(xiàn)象,他將這個現(xiàn)象命名為“精神的自動性”。
(在弗洛伊德的“狼人”和一些個案中,結合先生談到的,他說要和幻覺工作,如同夢一樣,怎么理解?)
也不應該和幻覺一起工作,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不能認為精神分析能夠在沒有一個精神病的治療情況下,和一個精神病人工作,精神分析有五個東西:癥狀,夢,語誤,妙詞和過失行為,我們和這五種形式工作,在精神病那里,有兩個東西:一個是譫妄一個是幻覺,當我們精神分析家和這五個東西一起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求破譯,通過破譯來獲得一種理解。為什么呢?是因為這個主體他在五個形式中找不到代表自己欲望的能指,通過破譯能夠幫助他找到這個能指,精神分析就是這樣的。對于青少年來說,主體的欲望的問題是存在著一個相異性,對父母的相異性是家庭中的,而性的相異性是社會性的,這個時候他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童年期不一樣的同一性,這個同一性就成了欲望的能指。為了找到這個同一性,如同我們開車在沒有定位的原野上一樣,左一下右一下,一會童年期一會青少年期,當這個動作停下來的時候就是癥狀。在夢中間,夢代表的就是這個運動,一方面我們接受了文憑,我們長大了,另一方面我們?nèi)匀皇悄赣H的孩子。沖突性始終是存在,夢解釋了沖突。弗洛伊德說,夢是欲望的達成,我們也可以說,夢有時候是沖突欲望的達成。在青少年中間,這五種形式——癥狀,夢,語誤,妙詞和過失行為,它們表達的是主體處在這個矛盾的欲望之間,在另一方面,譫妄和幻覺的主體并不是一個無意識欲望的主體,主體是一個被大彼者享樂摧毀的主體。不能夠把它們當成夢或者癥狀來解釋,因為它們代表的是欲望的主體。一個精神病患者來找精神分析家,是他要尋找到一個保護。就是說他們把自己的幻覺如同一個東西一樣托付給我們,條件是我們不解釋它,如果我們對譫妄和幻覺解釋得太多,我們就變成了迫害者,這個時候就又可能啟動危險的情景,所以必須很好的注意。
為了和我們精神分析家的中國朋友解釋,我們必須聲明,和神經(jīng)癥的工作與和精神病的工作是不一樣的。弗洛伊德接待精神病的患者的時候,他更傾向于將他們送到Binswanger和Abbaham精神病學家那里去,而對于拉康來說,他有三個立場,也許可以說是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學家的觀察階段,結果就是他的醫(yī)學博士論文,關于妄想狂的,1931年;然后是關于妄想狂的姐妹,整個階段持續(xù)了20年,直到50年代,接下來是他的討論班,是關于精神病的討論班,這個時候他不僅僅考慮了鏡像階段在精神病中的作用,尤其是考慮了語言的問題,語言障礙的問題。嚴格的說,在拉康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候他是以想象的立場建立精神病的,這是克萊因的立場;他的第二個階段是他重新回到精神病的立場,是以發(fā)力哈的一個重要的文本,1942年,在這篇文章中,他強調(diào)了語言障礙的問題。在第二個階段中,拉康以語言學和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人類學來理解言說主體的結構,他講隱喻都是不在精神病那里存在的,這個階段的代表作就是他的羅馬發(fā)言,是在1953年;稍微在之后,他寫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關于精神病可能治療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他說,精神病患者不是一個被能指代表的主體,這個立場一直持續(xù)到1969年,這個時候,他的17個討論班《精神分析的反面》,這個時候他把精神病患者放在一個言說之外的立場。在辭說之外,他就有一個關于辭說的四個公式:能指1,能指2,客體,主體。而精神病是在辭說之外的。這四個因素其實已經(jīng)在羅馬發(fā)言中表達出來了的。這個精神病患者是在辭說之外的,《關于精神病可能治療的一個基本問題》中是呈現(xiàn)出了的,同時在這個階段,拉康也有一個關于精神病的會診,在圣安娜醫(yī)院,他們的科室叫做“Daumezon”,在這個會診中,他希望精神病能夠被精神分析文化化,當時很多精神病學家在拉康那里做分析,拉康的立場仍然是,精神病還是應該在精神病學家那里做分析,他認為,如果你接受一個精神病來做分析,他能完全使你發(fā)瘋。改變拉康的觀念的是,不是成人的瘋顛,而是孩子、兒童的瘋顛,青春期的瘋顛,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找到一個精神病學和教育的交匯點。這個時候在拉康周圍的人,尤其是女性,她們向拉康顯示了和這些幼年精神病人工作的興趣,她們是,Lefort和多倫多,她們創(chuàng)造了一些機構,這些機構既是教育性的也是治療性的,馬諾里在機構中和一些有嚴重精神紊亂的孩子工作。這個時候拉康才改變他的觀點,說我們能夠和精神病患者一起工作,這個一個立場的轉(zhuǎn)變是在70年代初,顯然的是,如果精神分析家在醫(yī)院的工作是很容易考慮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