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榮將釀好的黃酒灌進桶里,她說經(jīng)常有“港客”慕名前來買她釀的酒,她感覺很自豪。
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通訊員 肖海強
家家釀黃酒,人人喝黃酒,這一現(xiàn)象可以說是客家人極為獨特的一種民俗文化。除了自飲待客外,黃酒還是節(jié)慶假日、喜宴壽誕上助興的佳品,也是親友間來往時的禮品。尤其是客家女人生完小孩坐月子時,都會用黃酒煮雞、蛋等食物來滋補,客家人叫“娘酒”的說法也因此而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客家人從廣東各地遷徙至深圳龍崗、坪山,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速,深圳的很多客家人已經(jīng)不再釀黃酒,曾經(jīng)在客家農(nóng)村極為普遍的釀酒工藝還在嗎?
老兩口將酵母拌入煮好的米飯中。
先釀白酒再釀黃酒
入夏至今,81歲的葉桂強和70歲的鄒秀榮夫婦一直很忙碌,特別是最近幾天,夫妻倆幾乎從早忙到晚?!斑@幾天有點熱,但不會太熱,這樣的溫度最適合釀酒。”葉桂強告訴記者,前些天一直下雨,氣溫不高,不適合酒的發(fā)酵,這兩天的氣溫在30℃左右,釀酒正好。
“一次煮17斤米,鍋只有那么大,放多了不好煮?!币淮笤绶蚱迋z就起了床,開始釀酒的第一步,秀姨先是從米袋里倒出17斤大米放進水桶中浸透,然后淘凈、濾干,再倒進大鍋里加水煮,煮飯的爐灶是傳統(tǒng)土灶,燒的是屋旁山上撿來的樹枝。
大米煮成飯后,先裝在竹筐里降溫,等飯不熱不冷時,再均勻地拌入已經(jīng)搗碎的兩個酒餅。飯徹底涼了后,再將飯裝入酒缸。秀姨說,酒餅是一種發(fā)酵的酵母,用米糠、中藥細辛等制成,如中型湯圓般大小,“酒餅是上海產(chǎn)的,因為買的人很少,現(xiàn)在深圳基本沒得賣。我用的都是香港的親戚幫忙買的,質(zhì)量比較正宗?!?/p>
冷飯裝入酒缸后,先反復(fù)攪拌,接著把飯壓平,在飯的中間挖一個小洞,然后倒入清水至蓋滿酒缸,再密封住。秀姨告訴記者,夏天氣溫高,只要3天時間,洞里的清水就成了香氣四溢的酒液,如果是冬天,時間要雙倍。米飯涌出酒液后要“過缸”,即將濕漉漉的米飯從大缸中挖出,裝入瓶口較小的酒缸內(nèi)密封保存。15天后,“初道白酒”就從米中釀出來了,酒水度數(shù)約40度。
客家人有句俗語:蒸酒磨豆腐,唔敢逞師傅。秀姨說,釀酒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要選優(yōu)質(zhì)酒餅,二是水質(zhì)很關(guān)鍵。
釀出的“初道白酒”想要長久保存,需經(jīng)蒸這道環(huán)節(jié),而蒸的時間在上午為佳。上午9點多,土灶里的柴火燒得正旺,兩夫妻將酒缸里發(fā)酵的酒液和米飯倒入圓形大鍋中,再蓋上鍋蓋。鍋蓋正中有一個圓形的洞,而蓋在洞上的蓮花缽剛好遮住洞口,蓮花缽里有四個小孔,用來跑出水蒸氣。缽左側(cè)有個小孔,一只竹筒正對著小孔,竹筒另一端放在空酒缸上,缽里聚集的蒸餾酒順著竹筒流入酒缸內(nèi),60度的白酒就是這樣釀成的。
小酒坊。
黃酒是客家女的“最愛”
秀姨說,客家黃酒的制作基于“初道白酒”,制作工序和白酒類似。首先將普通的糯米蒸熟,再按照白酒的制作工序進行裝缸發(fā)酵,24小時后,缸內(nèi)涌出的濃香酒液。隨后,將“初道白酒”混入糯米酒中,裝進小缸密封發(fā)酵。6個月后,亮黃色的客家黃酒就釀成了。同樣,若想常存不壞,黃酒還需再煮熟一次。
“糯米釀的黃酒會有糟麻(酒渣),酒越陳越甜,渣也越少,如果放上10年就沒有糟麻了?!毙阋谈嬖V記者,黃酒保存2年后會變黑,但口感會更甜美。
熟悉客家民俗的老人告訴記者,釀制黃酒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擔(dān),心靈手巧的客家婦女用普普通通的大米,加上酒餅,用簡單的制作工藝,釀制出酒色濃郁、芳香可口的客家黃酒。據(jù)了解,長期飲用客家黃酒可調(diào)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補血養(yǎng)顏,還能對女人的更年期有抑制之功效,是很多客家婦女的“最愛”。
客家人的黃酒除了自飲待客外,也是親友間來往時的禮品,特別是在婚禮中黃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重要禮品之一。按照傳統(tǒng)禮俗,女方將黃酒和其他禮品裝在一起,用扁擔(dān)挑送,俗稱“送酒擔(dān)”,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親自釀制而成。
秀姨是惠州市河輋村人,家里有14個兄弟姐妹,但只有她一人會釀黃酒。
秀姨說,18歲時,她發(fā)現(xiàn)同村很多人家釀了黃酒,她嘗過后覺得好喝,從此喜歡上喝黃酒。19歲時,秀姨生完女兒,體質(zhì)很差要調(diào)理,但家窮買不起黃酒,她只好用甘蔗渣釀甘蔗酒,而酒很糙對身體不好。后來她覺得糙米或許也能釀酒,于是她將打谷后剩下的糙米收集起來,到鄰居家仔細看他們做酒后,回家“依葫蘆畫瓢”,沒想到黃酒就釀成了。
之后,每到農(nóng)忙時節(jié),她就做好一缸黃酒,沒時間做飯,她就著黃酒吃米飯,一喝就是一個月,喝到農(nóng)忙結(jié)束。她做的黃酒一直都是用來自己喝,直到18歲,附近的村民品嘗后都嚷著要買,她才開始釀酒售酒。這一釀,就釀到現(xiàn)在,足足有50年。
酒香不怕位置偏
秀姨家所在的水祖坑村,位于群山之間,沿著村道走十多分鐘就能到達惠州,算得上是坪山新區(qū)最偏僻的一個村。雖然位置偏,但并沒有影響酒的銷量?!拔覀兊木撇怀钯u不出去,一年要賣2000斤左右”,秀姨說,上門買酒的,除了親朋好友,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其中不乏回鄉(xiāng)探親的華僑和“港客”。
黃酒、60度白酒20元一斤,40度白酒12元一斤,不少客人一買就是幾十斤。今年年初氣溫較暖,酒釀的早,賣的也早,短短半年時間,秀姨已經(jīng)賣出1000多斤酒,其中黃酒占了七成。
釀酒很累,秀姨的身體一直都不好,兩夫妻的社保金加起來每月有兩千來元,吃穿并不用愁,她的女兒、兄弟姐妹都讓兩位老人別做了,秀姨說:“都是熟客,我不釀酒了,大家沒有酒喝怎么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