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千古詩圣杜甫
杜甫和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詩人。
李白是那個用生命來追尋浪漫的李白,是那個迎風(fēng)立于船頭,狂笑高呼“我本楚狂人”的李白,是那個對天長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李白。他天馬行空,他豪放飄逸,他傲岸不羈,他用眾人不能理解的方式來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他澎湃的激情,他飛揚的神采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讓人不自覺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動。
杜甫,是那個詩錄歷史的杜甫,是那個“寧苦身以利人”的杜甫,是那個道盡人間悲歡離合的杜甫。他感時憂國,他緒密思深,他沉郁頓挫。他用詩冶煉苦難,他用詩書寫血淚,他用詩將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杜甫和李白的殊途,其源于儒、道的殊途。儒家、道家作為中國文化史上最為重要的兩種思想,千百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文人??酌嫌?#8220;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guī)范、人倫關(guān)系以及條條框框的做人原則為文人走向圣人之路鋪好了磚石,追求的最終理想是“修治齊平”。老莊則剖析宇宙間自然萬物的深層奧義,追求人與宇宙的契合無間,人與“道”的和諧統(tǒng)一,為文人走向仙人之路架好了云梯,探尋的是烏托邦般的“無為而治”。儒和道代表了中國文人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前者深沉凝重,后者率性恣肆,分別造就了詩圣杜甫和詩仙李白。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時代選擇激情,歷史選擇深刻”,李白為時代所選,杜甫為歷史所選。很難有標(biāo)準來衡量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高下,同樣也沒有標(biāo)準來評判儒道兩種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哪個更加深遠,它們兩者只是不同,這種不同造就的是兩個同樣偉大的詩人。
別林斯基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李白和杜甫的偉大皆在于此。李白的詩中,狂放、抑郁、希望、失望相互交織、沖突,他的狂笑長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大濟蒼生”、“??h清一”的抱負和人們無力笑出吟出的血淚。杜甫的詩中,理想、現(xiàn)實、黑暗、光明、憤慨、傷懷相互結(jié)合碰撞,他的記實之筆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濟之心,壓縮凝結(jié)了大眾無力承載的苦難。他們是時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作者,是不朽的締造者。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是社會和歷史的痛苦和幸福,他們代表了社會、時代、人類的感情和思想。
李白曾嘆“古來圣賢皆寂寞”,然而他其實并不寂寞。李白和杜甫在精神層面上達到了殊途同歸的大同境界。盡管他們走的路并不相同,但他們同樣懷著崇高的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以自己各自的方式不懈地奮斗著。
李白和杜甫的大同也是孔孟與老莊的大同,是儒道的大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求真理、探究人生奧義的精神上的大同。
作為一個渾涵汪茫、千匯萬狀的詩人,杜詩的風(fēng)格除“沉郁頓挫”之外,諸如清新、秀麗、明快、俊逸等等無不兼?zhèn)洹M醢彩f:“(李)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至,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變也。至于(杜)甫,則悲歡窮泰,發(fā)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泛駕之馬者,有淡泊閑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fēng)流蘊藉若貴介公子者。蓋公詩緒密而思深,觀者茍不能臻其閫奧,未易識其妙處,夫豈淺近者所能窺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來無繼也。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引)這段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杜詩風(fēng)格的多樣性。像其中所說的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泛駕之馬者,有淡泊閑靜若山谷隱士者,都在杜甫的詩中有所表現(xiàn)。
 
杜甫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
 
 
杜甫是一位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人。比較而言,李白的詩天然涌發(fā)、飄逸而不可摹仿;杜甫的詩則千錘百煉、苦心經(jīng)營,可以為人典則。就這一點來說,杜詩對后人的影響比李白要大。
杜甫的詩歌類型眾多、風(fēng)格也富于變化。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杜甫的詩歌應(yīng)用范圍極廣。他不僅用詩歌來敘事抒情,還用來寫人物傳記和自傳、書信、游記、政論、詩文評,幾乎無所不能。不過這也帶來部分詩歌偏向于理性化的問題。
二是杜甫對前代詩歌的態(tài)度比較寬容,主張“轉(zhuǎn)益多師”而不輕易否定。比如對南朝詩,杜甫雖亦有所批評,但卻不曾像李白那樣大言“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古風(fēng)》之一)。他對庾信、何遜、陰鏗等眾多六朝作家,都能誠心地肯定和汲取其長處,從而豐富了自身的創(chuàng)作。這一點元稹在為杜甫寫的墓志銘中曾強調(diào)地指出。
杜甫善于運用各種詩歌體式。他的五、七言律詩和五、七言古體詩,在唐代都是第一流的。七言絕句雖不如李白、王昌齡那樣杰出,但也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只有五絕,數(shù)量較少,成就亦稍為遜色。在杜甫的詩歌中,有幾種類型特別具有獨創(chuàng)性,也最能夠代表他對中國詩史的貢獻,我們分別加以介紹。
一類是用五言古體形式寫成的自敘性的詩篇,《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這類詩大都篇幅較長,往往是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能夠表達相當(dāng)復(fù)雜的內(nèi)容。如《北征》詩長達七百字,敘述作者自鳳翔至鄜州探家的一路經(jīng)歷和所見所思,沿途的景物、戰(zhàn)亂的瘡痕、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個人遭遇的感慨、與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內(nèi)容交織在一起,情緒起伏變化,充分表現(xiàn)了杜甫當(dāng)時復(fù)雜的心理。這類詩是從辭賦體變化而來的,帶有明顯的散文成份。宋代詩歌有“以文為詩”的傾向,顯然受到杜甫這一類作品的影響。但在杜甫詩中由于感情濃郁厚重,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如此長篇,而不致失去詩的特性。
一類是以《兵車行》、《麗人行》、“三吏”、“三別”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體、又有五言古體的敘事詩。這一類詩實際是古代樂府民歌的流變,但杜甫打破慣例,不用樂府古題而“即事名篇”(根據(jù)所敘事實命名),這樣就更能夠反映現(xiàn)實,更富于生活氣息。這一創(chuàng)造,直接導(dǎo)引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從敘事藝術(shù)來看,這些詩善于描繪人物形象,尤其是運用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個性,在中國古代敘事詩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再有一類是七律。杜甫在這方面的成就,對中國詩歌藝術(shù)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杜甫以前,七律多用于宮廷應(yīng)制唱和,這類詩內(nèi)容貧乏,其語言亦平緩無力,而在這以外,佳作也為數(shù)不多。到了杜甫,不但在聲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充分發(fā)展了這一詩歌形式所蘊涵的可能性。七律同五律一樣,是固定的詩型。但杜甫利用它比五律稍大的篇幅,使之能包含相當(dāng)大的容量;在語言節(jié)奏方面,雖然七律每句只比五律多二字,但經(jīng)過杜甫的精心調(diào)節(jié),卻可以產(chǎn)生多種多樣的變化。于是,七律成為一種既工麗嚴整,又開合動蕩,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詩型。試看他的名作《秋興八首》之一:
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詩寫巫峽的秋聲秋色,美麗而蕭瑟,壯闊而陰郁,以此襯托出孤獨的詩人形象。整首詩既有力度,又非常精致,給人以豐富的感受。而有時候,杜甫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又把古體詩的句式、音調(diào)錘進律詩,人們稱之為“拗律”。如《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在這首詩中,第二句和第七句語法完整,不避虛詞、代詞,都是古體詩的散文化句式(通常律詩的句子比較緊縮)。尤其第七句是上五下二的節(jié)奏,在第五字“者”處形成很強的停頓,然后引出悲愴而有力的末句。從聲律來說,這首詩每一句第五字的平仄都和律詩規(guī)定的平仄相反;而且對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句尾都是三仄聲對三平聲,起伏感很強,具有古風(fēng)的特征。這樣,作者打破了律詩固有的平衡、和諧,于拗折中求得獨特的韻味,借以表達自己不平靜的心情。這種借聲調(diào)和句法的拗折來抒發(fā)某種特殊情緒的手段,后來在宋詩人黃庭堅那里被廣泛運用。
杜甫對于詩歌的語言非常重視,他毫不隱諱地宣稱:“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他的努力,也確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以說,杜甫把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表現(xiàn)力,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杜詩語言的功力,表現(xiàn)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是句式、詞匯并不特別,但由于寫得準確有力,而給人以強烈的感受。如《羌村》中“妻孥怪我在”,讀起來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它刻畫出妻子見丈夫仍在人世、剎那間竟感到奇怪的神情,成為驚心動魄的一筆。又如《江亭王閬州筵餞錢遂州》中“老畏歌聲斷,愁隨舞曲長”,也不是很特別的句子,卻很充分地寫出了詩人觀賞歌舞時潦倒愁悶的心情。另一種情況就是用不尋常的語言和修辭手法,造成新鮮的、能夠激活讀者心理感受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寫景詩句,常把表示色彩的字放在開頭,然后用一個動詞引入實物,像“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放船》),“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晴》),“綠垂風(fēng)折筍,紅綻雨肥梅”(《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等。這樣寫來,既醒目又能表現(xiàn)出情感的流動。古人煉字,有“詩眼”之說,即一句詩中有一個字特別警醒,使全句皆活。杜甫這方面的長處尤其為人欽服,贊為一字之下,后人無法更易。像“風(fēng)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二十判官》)的“亂”和“懸”,“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的“垂”與“涌”,“萬姓瘡痍合,群山嗜欲肥”(《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四韻》)的“合”與“肥”等,不勝枚舉。至若《秋興》中“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動詞“開”和“系”都關(guān)聯(lián)兩項事物,更是精巧絕倫。
杜甫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多種多樣,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為歷來評論者所公認的,是“沉郁頓挫”(《進雕賦表》)。所謂“沉郁”,主要表現(xiàn)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和韻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這種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詩歌所要表達的人生情感非常強烈,而同時這種情感又受到理性的節(jié)制。他的思慮常常很復(fù)雜、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當(dāng)和適度的表達方法。這樣,使得詩中的情感之流成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動。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啟后的詩人,清代葉燮《原詩》中說:“杜甫之詩,包源流,綜正變。自甫以前,如漢魏之渾樸古雅,六朝之藻麗秾纖、澹遠韶秀,甫詩無一不備。然出于甫,皆甫之詩,無一字句為前人之詩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韓愈、李賀之奇奡,劉禹錫、杜牧之雄杰,劉長卿之流利,溫庭筠、李商隱之輕艷,以至宋、金、元、明之詩家,稱巨擘者,無慮數(shù)十百人,各自炫奇翻異,而甫無一不為之開先。”這樣說,不無夸張之處,但杜甫善于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和善于創(chuàng)造,而開啟了后代眾多詩家、詩派,卻是無疑的事實。
和杜甫同時、作品也注重反映社會情況的詩人是元結(jié)。但他的文學(xué)成就遠不能與杜甫相比,他對詩的看法也很有些偏頗。在這里我們對他作一簡單的介紹。
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洛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二載(753)進士,曾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道州刺史。有《元次山文集》。乾元三年(760),元結(jié)在他所編的《篋中集》前寫了一篇序,尖銳批評了當(dāng)時詩人在內(nèi)容上“指詠時物,會諧絲竹,與歌兒舞女生污惑之聲于私堂”,在形式上“拘限聲病,喜尚形似”,要求詩歌歸于“雅正”;過了五年,在《劉侍御月夜宴會詩序》中他又感慨道:
文章道喪蓋久矣!時之作者,煩雜過多,歌兒舞女,且相喜愛,系之風(fēng)雅,誰道是邪?
那么,他所謂的“雅正”是什么呢?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要能“救時勸俗”(《文編序》),能使“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樂府序》),“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guī)諷之流”(《二風(fēng)詩論》)。換句話說,就是首先要把詩歌當(dāng)成政治奏疏、勸世文、國策文論來寫而不是當(dāng)作藝術(shù)作品來寫。雖然這種文學(xué)觀念的提出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政治需要,但是他把文學(xué)的實用功能強調(diào)到極端,不僅輕視了文學(xué)的獨立價值,而且會造成忽略詩歌語言、形象、韻律等藝術(shù)要素的缺陷,在他所選《篋中集》的二十四首詩歌中就有這種傾向,在元結(jié)本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有這種傾向。
《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是元結(jié)的兩首代表作?!遏┝晷小访鑼懙乐萁?jīng)過兵亂后衰敗破敝的景象,記述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并表示自己寧可接受上司處責(zé),也不忍心再在這些處境艱辛的人民身上搜括錢糧;《賊退示官吏》則勸告道州官吏,“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不要再在這些百姓身上橫征暴斂,并以詰難的口吻寫道:“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在這兩首詩里,顯示了元結(jié)同情百姓的人格,所以杜甫也稱贊他“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并感嘆說:“知民疾苦,得結(jié)輩十?dāng)?shù)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小安可待矣。”(《同元使君舂陵行》)
但包括這兩首詩在內(nèi),元結(jié)詩歌在藝術(shù)上是粗糙的。因為在他看來,詩的社會功能高于一切,只要表達了合適的內(nèi)容,詩就達到了自身的目的。因此,他的詩語言顯得草率,似乎沒怎么仔細斟酌。像《宿洄溪翁宅》的“吾羨老翁居處幽,吾愛老翁無所求。時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與黨侍御》的“今將問茂宗,茂宗欲何辭。若云吾無心,此來復(fù)何為”,以及《瀼溪鄰里》、《喻瀼溪鄉(xiāng)舊游》等,都缺乏節(jié)奏感和精美的形象,質(zhì)木無文,像押韻的散文而不像詩。倒是一些仿民歌,如《欸乃曲五首》等,還饒有情趣、俗而不鄙。舉其二為例: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fēng)宜夜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元結(jié)這種極力強調(diào)詩歌在政治上的實用功能的理論在當(dāng)時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它確實代表了一種動向。后來白居易等人的詩歌理論,就是沿著這一方向的。
(《中國文學(xué)史》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杜甫:一座雄立東方的詩碑
 
 
 
馬立斌
杜甫:一座雄立于東方的偉大詩碑
杜甫的詩歌一向以雄渾頓闊的風(fēng)格著稱,中國千年詩壇上還沒有一個人能以如此的大氣磅礴、深沉博愛和他平起平坐。李白雖然飄逸脫俗、高高在上,但沒有杜甫的博愛。蘇軾雖然才華橫溢,激情豪放,但沒有杜甫的深沉。
我每每讀起杜甫的詩,不僅被他那爐火純青的詩歌才華所服膺,更被他那顆崇高、善良的靈魂深深地打動了,有時竟為他的懷才不遇感到憤憤不平,有時為他那多蹇的命運感到深深的同情,更為他那種雖九死而不悔的執(zhí)著振臂高呼,激情澎湃。
有時我不禁地問:杜甫既然得不到狗皇帝的信任,那就算了,干脆學(xué)李白那樣,不做官了,過著“散發(fā)弄扁舟”的隱士生活,倒也落著個清凈閑適。況且他還可以憑借著年輕時的盛名為自己撈點好處頤養(yǎng)天年是不成問題的。他早年的結(jié)交多是一些政治、文壇上的大腕人物,再加上他那顯赫的家族史,足以使他有條件過著處尊忘憂的貴族生活。然而他卻“笨”得很,偏偏不走這條路,他好象天生就像耶酥、釋珈磨尼那樣為拯救蒼生甘愿承擔(dān)痛苦,他很自覺地走上了那條承擔(dān)痛苦的不歸之路。在漫長的旅途中,他經(jīng)歷了凄慘的戰(zhàn)亂,刻骨銘心的骨肉分離,極度恐慌的大逃難,親朋好友的分離聚散,疾病的折磨,他親眼看到了戰(zhàn)亂給天下蒼生帶來的深重的苦難,看到了他所誓死效忠的唐王朝一天天地走向自我毀滅,看到了自己這一生注定難酬壯志的悲慘人生。
總之,人世間所有最悲慘的事情他都經(jīng)歷過,嘗試過,品嘗過,吞咽過。這么多的苦難豈非常人所能包容呢?然而杜甫的偉大獨特之處就在于他的博愛容忍了這些凄風(fēng)苦雨、裝下了那么多的人間悲苦,然后用他最深沉的聲音唱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歌。人們至今還被這個崇高的靈魂所吸引著、感動著。“詩圣”這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臉s譽稱號,他絕對是當(dāng)之無愧的,舍他還有誰能夠負得起這個沉重的稱號呢?
杜甫的詩歌多采用境界開闊的意象,他總是從大處落筆,或如燕趙之士慷慨悲歌,易水送寒,或如北方游牧少年策馬奔騰,談笑風(fēng)生,或如才氣縱橫、壯志滿懷的志士目極八荒,壯志凌云,或如不可一世的魏武曹操包舉宇宙,囊括乾坤,或如英雄暮年雖年老,仍強打萬丈豪情,其勇絕不輸少年時代的血氣方剛。十四五歲的杜甫氣概就與眾不同,有詩為證:
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jié)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皆茫茫。
試問除了杜甫,誰又能年紀輕輕就寫出這樣睥睨八極,霸氣十足的詩來呢?即使有也是強裝出來的,讓人一看就知道底氣不足。而杜甫確實是有資本的,他的狂是天然的。少年杜甫,從七八歲起一直到弱冠,都是在枯燥的書齋里度過的。他少了與外界的接觸,同時也少了很多世俗味,書齋雖小,但他的世界卻很豐富。可以說,書齋是個沒有時春夏秋冬,寒暑交替的永恒世界,杜二在這里看到了永恒,沿著上下五千年的繩索,他看到了屈原、賈宜、諸葛亮,還有庾開府、何遜、謝靈運等,更使他感到驕傲的是他在史書上看到了他那文治武功都赫赫有名的十三世祖杜預(yù),還有他的祖父杜審言——初唐大名鼎鼎的宰相,“文章當(dāng)?shù)们巫鲅霉?,吾筆當(dāng)?shù)猛豸酥泵妗?#8221;,如此顯赫的家族史,怎能不讓他產(chǎn)生一種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識呢?所以當(dāng)前輩詩壇領(lǐng)袖催尚、魏啟心稱贊他的文章可壓倒楊雄、班固時,他也默認了,他當(dāng)之無愧的。這種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識很自然地溶入到他的詩歌里,他在詩的國度里,他就像一位天神,鳥瞰著人間的一切,他不僅熟悉這個世界的過去,更清楚如何構(gòu)建世界的未來。
他是他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天才。二十歲的子美帶著匡扶社稷的志向,遠離家鄉(xiāng),游歷四方,尋求功名。二十四歲的子美登臨巍峨挺拔、突兀而起的泰山,就雄心四起,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看來,他這次的出游,是鐵了心要干番轟轟烈烈、名垂青史的大事,而且是那么的有信心。這段時期,杜二的詩歌明顯有一種建安風(fēng)骨,積極進取,信心十足。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數(shù)是寫快馬、蒼鷹之類讓他意氣奮發(fā)的動物,如“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何當(dāng)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畫鷹〉)。
然而,自古英雄磨難多,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受到了他根本沒有預(yù)料到的冷落和打擊。二十四歲的子美在洛陽考功名落第了。雖然,他并沒有因此自卑,因為他知道那些考上去的士子他們的小腳文章哪能和自己比呢,但是他確實失去了一次難能可貴的為官的好機會,畢竟他也是個沒落的貴族士子,沒有皇親國戚的提拔,也沒有得到達官顯貴的重視,子美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這是沒有辦法的,誰叫他生活在科舉盛行的唐朝呢?然而他對科舉實在很不屑,同時,狹小的科舉場也容不下子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一般士子看了就汗顏的天才。杜甫毫不猶豫的放棄洛陽的功名,直奔他日夜盼望的長安城,希望在那里能夠像歷史上的諸葛亮一樣,得到唐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墒怯⑿鄣拿\注定是悲慘的。他在長安的十年,不僅沒有撈到半點功名,而且還寄人籬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最后他的自尊受不了,不得不離開他曾經(jīng)神往的長安城,開始漂泊四海,浪跡江湖。
他的這次出游,是唐王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的最后十年,在這十年里,那些達官顯貴,尤其是那群皇親國戚都過著糜爛腐朽的生活?;栌篃o能的玄宗寵信楊貴妃,荒淫糜爛,耽于政事;那奸相楊國忠、李林甫搬弄是非,淆亂朝綱,殺害忠良,幾乎葬送了李唐天下;北邊的野心家安祿山正在磨刀霍霍,準備改朝換代。還有西邊的吐蕃、回紇也在虎視眈眈。這一切,亡國的征兆,杜甫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有愛才有恨,有熱愛才有憎恨。對于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杜甫是毫不留情面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醒世警言寫的如此的露骨、如此的激憤,如果他對天下蒼生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如果他對李唐天下缺乏強烈的責(zé)任感,他能如此激憤、憂慮、大膽嗎?“詩圣”這頂帽子,只有他一個人才能戴的起!除了他,誰都沒資格,誰都戴不起!
公元756 年,唐王朝終于在它長期埋下禍根、國家積貧積弱的形勢下爆發(fā)了一場導(dǎo)致它從此走向衰落的內(nèi)亂。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亂世識忠良。”杜甫原本就有管樂之才干,蘇武之忠節(jié),像他這樣的奇能異士不在亂世建立奇功偉業(yè),那真是歷史的悲哀。事實證明唐王朝確實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唐肅宗雖有力挽狂瀾、王朝中興的決心,然而終究能力有限,再加上是非不分,聽信讒言,任用小人,排擠忠良,杜甫也在這些不必要的權(quán)力斗爭中喪失了報效國家、中興唐朝的機會,而且徹徹底底地喪失了,從此歷史上就少了一位中興名臣,添了一位悲情詩人?;蛟S歷史就是因為有了像屈原和杜甫這類為了追求光明理想,雖九死而不悔的仁人志士才顯現(xiàn)出他它的偉大,它的光輝,它的魅力。杜甫那發(fā)自肺腑的詩歌,總是刺激著人類那根善良博愛的神經(jīng),讀來不禁潸然淚下。那首〈登高〉至今還在后人的耳邊蕩氣回腸。
風(fēng)急天高鳥飛回,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特地要提一下歷史上的一位偉人,是他,只有他可以牽動杜甫那根獨特的神經(jīng),人們可以通過看他的一生就能想象杜甫如果被皇帝重用將會是什么樣子,他就是“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拜簡直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有詩為證: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一種崇敬之情流于詩表,杜甫還有很多詩歌都是頌揚諸葛亮其人其事,杜甫一生都在效仿諸葛亮,對自己的報國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江漢〉寫于他逝世前兩年,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公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尤壯,秋風(fēng)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何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一生的漂泊史、血淚史,讀罷掩卷,不忍再想象下去了。
在杜甫后半輩子流浪的生涯中,那些棄婦、少年得志但晚年魄的故友總是拉動著杜甫那根敏感酸苦的心弦,他對這些人實在太敏感了,他每遇到這樣的人,他總是要吟詩挽唱?!醇讶恕祵懙钠嗲邪瘢绻麤]有傾注了他自己感時不遇的悲憤之情,是絕對寫不出來的。“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歲暮將終,壯志仍未伸展的杜甫在落花時節(jié)遇到了當(dāng)年紅頂一時,如今卻窮困潦倒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再忍不住了,他不發(fā)牢騷怎么行呢?。還有一代名畫師曹霸、一代大文豪鄭虔、還有他的莫逆李白、高適,這些好友相繼落魄不得志,一個個先他而逝,給他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使得他的晚年遭受了人世間最大的悲哀,“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這是杜甫在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飄零、嘗透了人間種種苦難的一生后發(fā)出的最慘痛的嘶喊,這聲音猶如杜鵑啼血,嘶啞而深沉。這歌聲震動了那個黑暗時代的每個角落,這歌聲浸入到每個炎黃之孫的心靈里面。這歌聲穿洋過海,傳到了世界七大洲,;陶移著大洋彼岸的人們的情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那段歷史的不幸給造就了杜甫的不幸,然而杜甫的不幸卻光輝燦爛了那一段歷史,使后世看到,那個時代除了血淚、卑污之外,還有崇高和光明,這就是我讀杜甫詩最大的心靈收獲。
 
 
 
杜甫的律詩
 
 
《中國文學(xué)史》袁行霈主編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寫時事的詩,多是古體,因古體便于敘事。他在古體上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但他的律詩,在詩歌藝術(shù)上的成就卻更為輝煌。
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yīng)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寫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以古體寫時事,較少受限制,杜甫多數(shù)寫時事的詩都是古體;用律詩寫時事,字數(shù)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他這部分寫時事的律詩,較少敘述而較多抒情與議論,如《秋笛》、《即事》(“聞道花門破”)、《王命》、《征夫》等。為擴大律詩的表現(xiàn)力,他以組詩的形式,表現(xiàn)一些較難表現(xiàn)、較寬泛的內(nèi)容,五律和七律都有這樣的組詩。五律中的《秦州雜詩二十首》是一例。浦起龍已指出這是組詩。20首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在秦州時的心境。寫于客居夔州時的《洞房》、《宿昔》、《能畫》、《斗雞》、《歷歷》、《洛陽》、《驪山》、《提封》,雖未標(biāo)出總題目,但就內(nèi)容言,實是組詩?!抖捶俊窞榘嗽娋壠穑?div style="height:15px;">
洞房環(huán)珮冷,玉殿起秋風(fēng)。秦地應(yīng)新月,龍池滿舊宮。系舟今夜遠,清漏往時同。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
由系舟峽江,因秋夜景色而引發(fā)對宮掖凄涼的聯(lián)想。由今日宮掖之凄涼,而憶及往日宮中行樂之種種情形,于是有《宿昔》、《能畫》、《斗雞》諸篇,極寫當(dāng)年宮中之行樂。第五首《歷歷》是轉(zhuǎn)折,由安史亂前轉(zhuǎn)向亂后:“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無端盜賊起,忽已歲時遷。”第六首《洛陽》寫洛陽陷落,叛軍進逼長安,玄宗出走。第七首《驪山》寫驪山已無復(fù)昔日繁華,寂寞凄涼,不勝今昔之感。第八首《提封》為總結(jié),反思、議論:
提封漢天下,萬國尚同心。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時征俊乂入,莫慮犬羊侵。愿戒兵猶火,恩加四海深。希望皇帝能行儉德,用賢人,戒兵火,加恩四海,則世事尚有可為。八首詩前后照應(yīng),情思脈絡(luò)連貫,而表現(xiàn)的范圍是一首律詩難以表達的。
杜甫以律詩寫組詩最為成功的,是七律,如《詠懷古跡五首》、《諸將五首》,特別是《秋興八首》,可以說是杜甫律詩中的登峰造極之作。這組詩寫于滯留夔州時期。此時安史之亂雖已結(jié)束,而外族入侵,藩鎮(zhèn)叛亂,戰(zhàn)爭仍然不斷。摯友已先后離開人世,詩人自己仍飄泊滄江,且疾病纏身。山城秋色,引發(fā)他的故園之思和對于京華歲月的懷念,回顧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詩就是在這一思想脈絡(luò)上展開,一層深入一層。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江峽秋色牽動滯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緒,也牽動故園之思。由叢菊兩開引發(fā)留夔兩載的辛酸歲月的感慨,引發(fā)對于故園的思念。正沉浸于回憶與思念之中,忽又為白帝城的四處砧聲所驚斷,于是有第二首。第二首又從現(xiàn)實開始,進入感慨與回憶: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從落日啼猿、孤城悵望中產(chǎn)生的身世飄零之感,引發(fā)對于往日曾叩近侍的回憶,又是感慨萬千。正沉浸在回憶與感慨里,忽又被山城悲笳驚醒,回到現(xiàn)實中來。時光流逝,已經(jīng)月上中天,嘆時光而傷淪落,于是有第三首: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锖饪故韫γ。瑒⑾騻鹘?jīng)心事違。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這一首從時光流逝嘆抱負落空,引發(fā)對于朝廷用非其人的不滿,于是有第四首: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guān)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這一首是對于國家命運的憂念。意謂政局變更,邊境戰(zhàn)火不斷,國家前途可憂,而自己窮老荒江,無法報國,空有憂思而已。后四首一次又一次地反復(fù)著憶往昔、感盛衰、傷淪落、嘆身世。這八首詩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深沉復(fù)雜的感情,交錯著感慨、回憶、思念與對于時局的看法。要用一首詩來把這些復(fù)雜的、低徊不盡的感情表達出來不容易做到,或者說不容易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用組詩則可以做到這一點。以律詩寫組詩,極大地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力,這是杜甫在律詩發(fā)展史上的貢獻。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讀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全詩把一種驟然到來的狂喜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用“忽傳”、“初聞”、 “卻看”、“漫卷”這些動詞,加強了突然性和隨意性色彩;用“即從”、“便下”、“穿”、“向”等詞,連接四個地名,造成風(fēng)馳電掣的氣勢。表達的方式,仿佛散文一般,感慨流暢,連貫性、整體感極強,毫不受律體的束縛。他在寓居夔州以后所作詩,這方面的成就,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風(fēng)急、猿嘯、鳥飛、木落,伴以滾滾而來的江水,整個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動之中。然后是一聲深深的嘆息。他用了那么多在動作上相互連貫性極強的動詞,造成全詩的流動感和整體感,使人讀來有一氣流轉(zhuǎn)之感。但細究起來,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有極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對,首聯(lián)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首聯(lián)上句第一字仄聲換成平聲,下句第一字平聲換成仄聲,一開始便用輕重的變化增加了兩個節(jié)奏。“猿嘯”處本應(yīng)是二仄聲,他為了使“天高”與猿聲連著表現(xiàn)一種高揚凌厲的情調(diào),用了一個平聲字 “猿”,三個平聲連續(xù)上揚,“嘯”仄下沉,兩頭均有一個急速的起伏,最后一個“哀”字,揚而不返。這首句在通過平仄的精心安排來表現(xiàn)聲象上,真是精彩極了。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zhuǎn),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jīng)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以親切隨便的語氣說出,不露對仗與聲律安排的痕跡?!洞阂瓜灿辍罚?div style="height:15px;">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lián)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體?!堵靡箷鴳选芬彩沁@類千古傳誦的名篇。
杜甫自己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遣悶呈路十九曹長》)又說:“老去詩篇渾漫與。”(《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這正是他對律詩的主要追求。 “詩律細”不僅在于聲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從嚴謹中求變化,變化莫測而不離規(guī)矩。有時他為了表達某種感情的需要而寫拗體,晚年七律拗體更多。這種拗體與七律初期出現(xiàn)的某些不合律現(xiàn)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變,表現(xiàn)為變化中的完整。
杜甫律詩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煉字煉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劃細微,在他的古體中有同樣表現(xiàn),而以律詩的表現(xiàn)最為精彩。他煉字,用力之處在表現(xiàn)神情韻味。劉熙載說“少陵煉神”,就是指這一點。他的用字,常常達到一字之下,他人難以更改的地步。他善于用動詞使詩句活起來,用副詞使詩疏暢而富于轉(zhuǎn)折,特別是“自”字,他實在是用得好極了。他還善于用顏色字以強化某種情感色彩,用疊字以創(chuàng)造氛圍,,用雙聲疊韻以使詩的聲調(diào)更加和諧悅耳,用俗字口語使詩讀來更加親切。煉字,是他的自覺追求。他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他是用很大的精力在煉字上的。
(《中國文學(xué)史》袁行霈主編)
 
 
杜甫的“眼淚”為誰流
 
長沙市雅禮中學(xué) 徐昌
劉鶚有言:“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為衡。蓋哭泣者,靈性之象也。”有一份靈性,即有一份哭泣。似乎杜甫的淚腺特別發(fā)達,感情特別豐富,靈性特別富有,心靈特別敏感,境界特別闊大,正義感、責(zé)任感也特別強烈。隨便翻閱杜詩,都可以讀出大把大把的淚水來:杜甫為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而哭,為百姓顛沛流離、家破人亡而哭,為國家烽煙四起、兵革不斷而哭,為英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哭,為壯士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而哭……他的淚水是滔滔雄波滾滾巖漿,一滴滴都是瀝血大愛,一聲聲都是沖霄大恨,不哭則已,一哭,往往成為虎吼龍吟,感天動地的絕唱!
一哭百姓生死離別、雞狗不如的兵役之苦,控訴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苛政毒民的累累罪惡。讀杜甫的《兵車行》,我永遠也忘不了三個令人撕心裂肺的場面。其一是開頭寫驚天動地的人哭:“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詩人筆下,灰塵彌漫,兵車隆隆,戰(zhàn)馬蕭蕭,人流如織,令人目眩;耶娘妻子,奔走相送,捶胸頓足,嚎啕大哭,震耳欲聾!如此人哭馬嘶、煙塵滾滾的巨幅送別圖,給人以視聽感受上的強烈沖擊,集中展示了萬千家庭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駭人聽聞,觸目驚心!其二是結(jié)尾寫悲慘哀怨的鬼泣:“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青海邊,古戰(zhàn)場。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陰風(fēng)慘慘,鬼哭凄凄。冷寂陰森、鬼哭狼嚎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首尾兩個場景,遙相呼應(yīng),渾然一體。一寫生離,“牽衣頓足攔道哭”,眷戀不舍,悲憤絕望,一哭鑄成沖天恨!一寫死別,“新鬼煩冤舊鬼頭”,怨聲載道,天地動容,一哭吐露血海仇!其三是中間驚心動魄的荒村:“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樹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華山以東的原田沃野千村萬落,變得人煙蕭條,田園荒蕪,荊棘橫生,滿目凋殘。唐王朝開疆拓土,窮兵黷武,破壞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擾亂了農(nóng)民的安定生活,造成了廣大農(nóng)村地廣人稀,十室九空,生靈涂炭,無以為生的悲慘局面。三個場面,寫人哭馬嘶,人訴鬼怨,凄凄慘慘,悲悲戚戚,傾注了詩人的悲憫情懷,控訴了統(tǒng)治者的滔天大罪。
二哭百姓一貧如洗、哀哀無助的生存之苦,控訴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敲骨吸髓的狼子野心。杜甫的《白帝》描寫了戰(zhàn)后農(nóng)村的荒涼破敗、哭聲遍野的凄慘景象,后面四句是這樣寫的:“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荒郊野外,逸馬遛達,人煙稀少;千家萬戶,十室九空,滿目瘡痍。孤苦無依的寡婦,以淚洗面,哀哀無告,她的丈夫或許死于戰(zhàn)亂,然而官府對她家也決不放過,搜刮盡凈,殘忍至極!秋天的原野上傳來陣陣哭聲,卻辨不清哪個村莊哪戶人家有人在哭泣。這四句詩文由點及面,寫不辨東西、無處不在的哭聲,寫游蕩無主、孤獨落寞的逸馬,實際上烘托出連綿戰(zhàn)亂給農(nóng)村帶來的蕭條和冷清,悲哀和蒼涼。杜甫的另一首詩《又呈吳郎》則以惻隱之心體察黎民蒼生的戰(zhàn)亂之苦。寫一個撲棗老嫗,無食無兒,無以為生,只好撲棗度日。生存之艱難尷尬令人心酸!然而,詩人的親戚吳郎卻不恤人情,不察人意,對這位哀哀無助的老婦冷眼相待,百般刁難,孤苦伶仃的老嫗向詩人訴苦,官吏們的巧取豪奪,橫征暴斂,已使她一貧如洗,度日艱難。杜甫憐憫這位撲棗老嫗的痛苦,也責(zé)怪自己親戚的見死不救,更重要的是,他由此及彼,由小到大,想到了天下正在飽受戰(zhàn)亂之苦,和這位老婦一樣無以為生的百姓。詩歌最后兩句這樣寫道:“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杜甫流淚,淚流滿面,淚濕衣襟。這傷心一哭,傾注了詩人對農(nóng)民不幸遭遇的深摯同情,也顯示出詩人對統(tǒng)治階級興師好戰(zhàn),敲榨盤剝的無比憤慨。
三哭國家山河破碎,壯士陣亡的時局之憂,抒發(fā)詩人傷時憂國,思家念親的真摯情懷。杜甫的《春望》寫于詩人陷身安史叛軍之手時期,山河破碎之恨和家園離散之憂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全詩這樣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前四句寫花鳥感時恨別,墮淚驚心,暗示叛軍作亂,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叢生,林木蒼蒼,給詩人帶來的怵目驚心之感?;B無情,尚且如此,離亂詩人,何以堪憂?后面四句抒戰(zhàn)火連天,家書不至的離亂之思。烽火遍地,戰(zhàn)亂不絕,消息阻隔,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詩人不覺于焦急渴盼之際,窮極無聊之時,搔首躊躇,顧影自憐,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老悲愁,思家念親,一種徒呼無奈,老淚縱橫的凄慘愁容宛然可睹。杜甫的《悲陳陶》則渲染天地同悲,萬眾同悼的凄慘情思。“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陳陶之戰(zhàn),唐軍慘敗,叛軍大勝,橫尸遍野,血流成河;四萬義軍勇赴國難的驚天壯舉動人心魄,感人肺腑!身為胡兵鐵蹄烈血之下的“故園都人”北向而望,失聲痛哭,哭熱血男兒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悲壯情懷,哭亡國之民同仇敵愾、赴湯蹈火的沉毅豪勇,哭大唐官軍揮師南下、收復(fù)長安的殷殷期盼??蘼曊鹛?,浩氣長存,風(fēng)云為之失色,天地為之動容,一種至大至剛的愛國之氣充盈天地,激蕩人心!
四哭英雄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的曠世之悲,抒發(fā)詩人蕭條不遇,惆悵失志的人生遺恨。杜甫的《蜀相》憑吊古跡,臨風(fēng)結(jié)想,發(fā)思古之幽情,吐胸中之塊壘。“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老杜拜謁武侯祠,一不觀賞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凜凜,專寫碧草萋萋,自榮自枯,黃鸝嚦嚦,空鳴空放,荒蕪落寞之氣撲面而來。如此肅穆寂寥的氛圍引發(fā)詩人的沉思感慨:憶武侯,殫精竭慮輔佐君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三分天下,功高蓋世;哭武侯,一生志業(yè),六出祁山,五丈原頭,秋風(fēng)瑟瑟,大星遽隕,百姓失聲……想到此間,那階前林下徘徊沉吟的老杜,不禁汍瀾被面,老淚縱橫!悲千秋百代仁人志士,大智大勇,為國為民,卻功業(yè)未就而撒手人寰;念有唐盛世老杜一生,許身稷契,志在匡國,卻落魄潦倒,報國無門。所懷者大,所感者深,所哭者壯!《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是杜甫的另一首吊古傷今,鳴抱不平之作。“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官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在老杜看來,宋玉既是詞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卻都只被視為詞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則遭誤解,乃至曲解,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處,也是杜甫一生遭遇最為傷心處。詩歌以志士之悲發(fā)端。宋玉《九辨》名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決非純粹寫景,旨在抒寫“貧士失職而志不平”。“風(fēng)流儒雅”是庚信《枯樹賦》中形容東晉名士殷仲文的成語,老杜借以強調(diào)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有遠見的志士。“亦吾師”,玉逸注:“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辨》以述其志。”上述引用或化用表明,老杜意在肯定宋玉乃才人志士,決非一般的文章高手??墒乔锇俅娜藗冎挥浀盟奈牟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精神。人們欣賞宋玉的《高唐神女賦》中的云雨之歡的風(fēng)流艷事,卻不解作家諷諫君主淫惑誤國的耿耿忠心;時至今日,凡夫俗子津津樂道的仍是楚王神女云雨歡會的山峰荒谷。詞人宋玉不滅,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獲際遇,身后為人曲解,難怪老杜要“悵望千秋一灑淚”了,哭志士不遇之悲,哭志士蒙冤之恨;其實老杜也是壯志凌云,才學(xué)滿腹,一生坎坷,蕭條不遇,頗與宋玉類似。“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杜詩)是憤世嫉俗之語,更是反唇相譏之恨;“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杜甫怎么可能只滿足于皓首窮詩書生一個呢?悵望古跡,懷想千秋,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以志士蒙冤抒落拓之憤,千古同悲,萬代同哭!
五哭君王平定叛軍,中興有望的氣象之新,抒發(fā)詩人心系國運,憂樂相生的悲喜情懷。這方面最曲型的詩作莫過于《春望》,抒寫詩人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老杜忽聞平叛亂軍,收復(fù)失地,喜極而泣,老淚縱橫。寫自己漫卷詩書,放歌縱酒,放舟東下,歸心似箭;寫妻子,愁云不見,凄苦全無,笑逐顏開,喜氣洋洋;寫春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機勃勃,暖意融融;寫歸程,身在劍外,心歸故鄉(xiāng),順風(fēng)順?biāo)?,輕舟如梭。全詩營造出一種喜出望外,行云流水的歡快氛圍。試想,“薊北”已收,戰(zhàn)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何能不“狂”?國運撥云見日出,涕淚沾衣喜欲狂啊,老杜一哭,浸透了多少喜悅激情,渲泄了多少人生快意!《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二)則將詩人九死一生的驚喜和國家中興有望的氣象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悲喜交集,動人心弦。“愁思胡笳夕,凄涼漢苑春。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喜心翻倒極,鳴咽淚沾巾。”想以前,詩人陷身長安,落于叛軍之手,愁腸百結(jié),萬箭穿心,以淚洗面,度日如年;憶昨天,逃命山間小路,險相環(huán)生,命懸一線,驚魂未定,心有余悸;念現(xiàn)在,劫后余生,喜達行所,委以官職,功業(yè)有望;看君王,重建唐室,東山再起,信心百倍,氣象一新。如此于己于國有益有利的大好局勢,怎能不讓詩人興高采烈,心花怒放呢?嗚咽低泣,是九死一生,平安而泣;是國運昌明,中興而泣;是情動于衷,喜極而泣。老杜一哭,傾盡心中狂喜,吐露無恨感慨。
清末大名士易順鼎,極喜哭泣,自號哭庵,說過驚世之語:“人生必備三副熱淚,一哭天下大事不可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從來淪落不遇佳人。此三副熱淚絕非小兒女惺忪作態(tài)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味。”杜甫哭父老鄉(xiāng)親艱難苦恨,哭黎民百姓水深火熱,哭英雄志士抱負成空,哭國家君王中興大作,哭熱血男兒勇赴國難,哭山河破碎,國家分裂,……唯獨不哭自己,他心中裝著祖國和人民,他忘記了個人的生死安危,杜甫是一個大英雄,巨筆寫信史,鐵青擔(dān)道義,壯哉杜詩!痛哉斯文!回首今天的男人,眼睛流淌的多是小女人的淚水,為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為仕途上的雞蟲得失,為同事鄰里夫妻之間的小是小非,嚶嚶哭泣,痛不欲生,我不禁納悶:杜甫,你的淚還能流多久?
杜甫為何不寫海棠詩!
杜甫號稱詩圣,一生寫了將近三千首詩,留傳下來的就有一千四百多首。從兵戰(zhàn)征戎到日常社會風(fēng)俗,從四季變換、田野小景到各種花卉動物,凡所際遇,皆有吟詠。他從乾元二年到四川,寓居五年多,寫了大量的田園風(fēng)景詩,可是獨獨沒有一個字涉及海棠花。蘇東坡說:“少陵而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
杜甫為什么不寫海棠詩呢?后人對此議論紛紛。有為此替海棠遺憾的。如鄭谷在詠海棠詩中說:“浣花溪上堪惆悵,子美無心為發(fā)揚。”吳中夏說:“子美詩才猶擱筆,至今寂寞綿城中。”石曼卿更把它與薛濤詩對比,說:“杜甫句何略,薛能詩未工。”有以為杜甫沒有見過海棠花才不寫海棠詩的。如宋代詩人楊萬里說:“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未見欲如何?”說遺憾確實是遺憾,但說杜甫在海棠頗具盛名的四川寓居了多年沒有見過海棠,顯然不是事實。那末,杜甫到底為什么不寫海棠詩呢?《古今詩話》里記載:“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在古代,子女是不能直稱父母的名字的,否則便是不孝。杜甫因避母諱,所以才不吟海棠詩。就象他避父名閑之諱,詩中全無“閑”字一樣。
在古代這避諱是大有說頭的。不但父母之名要避,對上司,對尊長同樣要避,否則就是大不敬。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因避諱不慎而導(dǎo)致殺身之禍的比比皆是。由名諱而到為尊者諱,簡直形成了獨特中國文化的又一面。
)
 
 
情圣杜甫
梁啟超
(1922年)
今日承詩學(xué)研究會囑托講演,可惜我文學(xué)素養(yǎng)很淺薄,不能有甚么新貢獻,只好把
咱們家里老古董搬出來和諸君摩拳一番,題目是“情圣杜甫”。在講演本題以前,有兩
段話應(yīng)該簡單說明:
第一,新事物固然可愛,老古董也不可輕輕抹煞。內(nèi)中藝術(shù)的古董,尤為有特殊價
值。因為藝術(shù)是情感的表現(xiàn),情感是不受進化法則支配的;不能說現(xiàn)代人的情感一定比
古人優(yōu)美,所以不能說現(xiàn)代人的藝術(shù)一定比古人進步。
第二,用文字表出來的藝術(shù)——如詩詞歌劇小說等類,多少總含有幾分國民的性質(zhì)。
因為現(xiàn)在人類語言未能統(tǒng)一,無論何國的作家,總須用本國語言文字做工具;這副工具
操練得不純熟,縱然有很豐富高妙的思想,也不能成為藝術(shù)的表現(xiàn)。
我根據(jù)這兩種理由,希望現(xiàn)代研究文學(xué)的青年,對于本國二千年來的名家作品,著
實費一番工夫去賞會他,那么,杜工部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
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號叫做“詩圣”。詩怎么樣才算“圣”,標(biāo)準很難確定,我們
也不必輕輕附和。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dāng)?shù)闷鹎槭サ幕仗?。因為他的情感的?nèi)容,是極
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
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xué)界寫情圣
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我們研究杜工部,先要把他所生的時代和他一生經(jīng)歷略敘梗概,看出他整個的人格:
兩晉六朝幾百年間,可以說是中國民族混成時代,中原被異族侵入,攙雜許多新民族的
血; 江南則因中原舊家次第遷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當(dāng)時文藝上南北派的痕跡顯
然,北派真率悲壯,南派整齊柔婉,在古樂府里頭,最可以看出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
作用,經(jīng)過完成了,政治上統(tǒng)一,影響及于文藝,自然會把兩派特性合冶一爐,形成大
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時代,盛唐正是成熟時代。內(nèi)中玄宗開元間四十年太平,正孕
育出中國藝術(shù)史上黃金時代。到天寶之亂,黃金忽變?yōu)楹诨?。時事變遷之劇,未有其比。
當(dāng)時蘊蓄深厚的文學(xué)界,受了這種激刺,益發(fā)波讕壯闊。杜工部正是這個時代的驕兒。
他是河南人,生當(dāng)玄宗開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跡,同時大文學(xué)家
李太白、高達夫,都是他的摯友。中年值安祿山之亂,從賊中逃出,跑到甘肅的靈武謁
見肅宗,補了個“拾遺”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著饑荒,在陜西的同谷縣,幾乎餓
死。后來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嚴武。嚴武死后,四川又亂,他避難到湖南,在路上
死了。他有兩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亂離難得見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離,他一
個小兒子,因饑荒餓死,兩個大兒子,晚年跟著他在四川。他一生簡單的經(jīng)歷,大略如
此。
他是一位極熱腸的人,又是一位極有脾氣的人。從小便心高氣傲,不肯趨承人。他
的詩道: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
(《奉先詠懷》)
又說: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贈韋左丞》)
可以見他的氣概。嚴武做四川節(jié)度,他當(dāng)無家可歸的時候去投奔他,然而一點不肯
趨承將就,相傳有好幾回沖撞嚴武,幾乎嚴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詩,可以當(dāng)他
人格的象征: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
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茆屋。摘花不插鬢,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
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貴的,境遇是非??蓱z的,情緒是非常溫厚的,性格是非
常高抗的,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寫照。
2
情圣杜甫(梁啟超)
他是個最富于同情心的人。他有兩句詩: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奉先詠懷》)
這不是瞎吹的話,在他的作品中,到處可以證明。這首詩底下便有兩段說: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同上)
又說:
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zhì)。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同上)
這種詩幾乎純是現(xiàn)代社會黨的口吹。他做這詩的時候,正是唐朝黃金時代,全國人 正在被鏡里霧里的太平景象醉倒了。
這種景象映到他的眼中,卻有無限悲哀。
他的眼光,常常注視到社會最下層,這一層的可憐人那些狀況,別人看不出,他都 看出;他們的情緒,別人傳不出,他都傳出。他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別”,便是 那時代社會狀況最真實的影戲片,《垂老別》的: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熟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新安吏》的: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石壕吏》的: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這些詩是要作者的精神和那所寫之人的精神并合為一,才能做出。他所寫的是否他 親聞親見的事實,抑或他腦中創(chuàng)造的影像,且不管他;總之他做這首《垂老別》時,他 已經(jīng)化身做那位六七十歲拖去當(dāng)兵的老頭子,做這首《石壕吏》時,他已經(jīng)化身做那位 兒女死絕衣食不給的老太婆,所以他說的話,完全和他們自己說一樣。
他還有《戲呈吳郎》一首七律,那上半首是: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家貧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這首詩,以詩論,并沒什么好處,但敘當(dāng)時一件瑣碎實事,——一位很可憐的鄰舍 婦人偷他的棗子吃,因那人的惶恐,把作者的同情心引起了。這也是他注意下層社會的 證據(jù)。
有一首《縛雞行》,表出他對于生物的泛愛,而且很含些哲理: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人厭雞食蟲蟻,未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 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時了,注目寒江倚山閣。
有一首《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結(jié)尾幾句說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 兀見此屋,吾廬獨破被凍死亦足。
有人批評他是名士說大話,但據(jù)我看來,此老確有這種胸襟,因為他對于下層社會 的痛苦,看得真切,所以常把他們的痛苦當(dāng)作自己的痛苦。
他對于一般人如此多情,對于自己有關(guān)系的人,更不待說了。我們試看他對朋友: 那位因陷賊貶做臺州司戶的鄭虔,他有詩送他道:
……便與先生應(yīng)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又有詩懷他道:
天臺隔三江,風(fēng)浪無晨暮。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
那位因附永王璘造反長流夜郎的李白,他有詩夢他道: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容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落月 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毋使蛟龍得。
(《夢李白》二首之一)
這些詩不是尋常應(yīng)酬話,他實在拿鄭、李等人當(dāng)一個朋友,對于他們的境遇,所感 痛苦,和自己親受一樣,所以做出來的詩,句句都帶血帶淚。
他集中想念他兄弟和妹子的詩,前后有二十來首,處處至性流露。最沈痛的。
3
情圣杜甫(梁啟超)
《同谷七歌》中:
有弟有弟在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生別展轉(zhuǎn)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前飛駕鵝 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嗚呼!三歌兮歌三發(fā),汝歸何處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沒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扁舟欲往 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
他自己直系的小家庭,光景是很困苦的,愛情卻是很秾摯的。他早年有一首思家詩: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務(wù)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月夜》)
這種緣情旖旎之作,在集中很少見。但這一首已可證明工部是一位溫柔細膩的人。
他到中年以后,遭值多難,家屬離合,經(jīng)過不少的酸苦。亂前他回家一次,小的兒子餓 死了。他的詩道: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 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奉先詠懷》)
亂后和家族隔絕,有一首詩:
去年潼關(guān)破;妻子隔絕久。……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 有。……
(《述懷》)
其后從賊中逃歸,得和家族團聚,他有好幾首詩寫那時候的光景:《羌村》三首中 的第一首: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欷歔。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北征》里頭的一段: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jié)。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 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shù)日。那無囊中 帛,救汝寒凜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瘦妻面復(fù)光,癡女頭自櫛;學(xué)母無不為, 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 即嗔喝。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其后挈眷避亂,路上很苦。他有詩追敘那時情況道: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jīng)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 顏。……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cè)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 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
(《彭衙行》)
他合家避亂到同谷縣山中,又遇著饑荒,靠草根木皮活命,在他困苦的全生涯中, 當(dāng)以這時候為最甚。他的詩說:
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shù)挽不掩脛。此時與子 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同谷七歌》之二)
以上所舉各詩寫他自己家庭狀況,我替他起個名字叫做“半寫實派”。他處處把自 己主觀的情感暴露,原不算寫實派的作法。但如《羌村》、《北征》等篇,多用第三者 客觀的資格,描寫所觀察得來的環(huán)境和別人情感,從極瑣碎的斷片詳密刻畫,確是近世 寫實派用的方法,所以可叫做半寫實。這種作法,在中國文學(xué)界上,雖不敢說是杜工部 首創(chuàng),卻可以說是杜工部用得最多而最妙。從前古樂府里頭,雖然有些,但不如工部之 描寫入微。這類詩的好處在真,事愈寫得詳,真情愈發(fā)得透。我們熟讀他,可以理會得 “真即是美”的道理。
杜工部的“忠君愛國”,前人恭維他的很多,不用我再添話。他集中對于時事痛哭 流涕的作品,差不多占四分之一,若把他分類研究起來,不惟在文學(xué)上有價值,而且在 史料上有絕大價值。為時間所限,恕我不征引了。內(nèi)中價值最大者,在能確實描寫出社 會狀況,及能確實謳吟出時代心理。剛才舉出半寫實派的幾首詩,是集中最通用的作法。
4
情圣杜甫(梁啟超)
此外還有許多是純寫實的。試舉他幾首:
獻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云帆轉(zhuǎn)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后出塞》五首之四)
讀這些詩,令人立刻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軍閥的豪奢專橫?!绕浔菩し睢⒅睉?zhàn)爭前張作 霖的狀況。最妙處是不著一個字批評,但把客觀事實直寫,自然會令讀者嘆氣或瞪眼。
又如《麗人行》那首七古,全首將近二百字的長篇,完全立在第三者地位觀察事實。從 “三月三日天氣新”,到“青鳥飛去銜紅巾”,占全首二十六句中之二十四句,只是極 力鋪敘那種豪奢熱鬧情狀,不惟字面上沒有譏刺痕跡,連骨子里頭也沒有。直至結(jié)尾兩句: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算是把主意一逗。但依然不著議論,完全讓讀者自去批評。這種可以說諷刺文學(xué)中 之最高技術(shù)。因為人類對于某種社會現(xiàn)象之批評,自有共同心理,作家只要把那現(xiàn)象寫 得真切,自然會使讀者心理起反應(yīng),若把讀者心中要說的話,作者先替他傾吐無余,那 便索然寡味了。杜工部這類詩,比白香山《新樂府》高一籌,所爭就在此?!妒纠簟贰?《垂老別》諸篇,所用技術(shù),都是此類。
工部的寫實詩,什有九屬于諷刺類。不獨工部為然,近代歐洲寫實文學(xué),那一家不 是專寫社會黑暗方面呢?但杜集中用寫實法寫社會優(yōu)美方面的亦不是沒有。如《遭田父 泥飲》那篇:
步墟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
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前日放營農(nóng),辛苦救衰朽。差 科死則已,誓不舉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
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這首詩把鄉(xiāng)下老百姓極粹美的真性情,一齊活現(xiàn)。你看他父子夫婦間何等親熱;對 于國家的義務(wù)心何等鄭重;對于社交何等爽快,何等懇切。我們?nèi)舭堰@首詩當(dāng)個畫題, 可以把篇中各人的心理從面孔上傳出,便成了一幅絕好的風(fēng)俗畫。
我們須知道:杜集中關(guān)于時事的詩,以這類為最上乘。
工部寫情,能將許多性質(zhì)不同的情緒,歸攏在一篇中,而得調(diào)和之美。例如《北征》 篇,大體算是憂時之作。然而“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以下一段,純是玩賞天然之 美。
“夜深經(jīng)戰(zhàn)場,寒月照白骨”以下一段,憑吊往事。“況我墮胡塵”以下一大段,
純寫家庭實況,忽然而悲,忽然而喜。
“至尊尚蒙塵”以下一段,正面感慨時事,一面盼望內(nèi)亂速平,一面又憂慮到憑藉回鶻外力的危險。“憶昨狼狽初”以下到篇末,把過去的事實,一齊涌到心上。象這許 多雜亂情緒迸在一篇,調(diào)和得恰可,非有絕大力量不能。
工部寫情,往往愈拶愈緊,愈轉(zhuǎn)愈深,象《哀王孫》那篇,幾乎一句一意,試將現(xiàn) 行新符號去點讀他,差不多每句都須用“。”符或“;”符。他的情感,象一堆亂石, 突兀在胸中,斷斷續(xù)續(xù)的吐出,從無條理中見條理,真極文章之能事。
工部寫情,有時又淋漓盡致一口氣說出,如八股家評語所謂“大開大合”。這種類 不以曲折見長,然亦能極其美。集中模范的作品,如《憶昔行》第二首,從“憶昔開元 全盛日”起到“叔孫禮樂蕭何律”止,極力追述從前太平景象,從社會道德上贊美,令 意義格外深厚。自“豈聞一縑直萬錢”到“復(fù)恐初從亂離說”,翻過來說現(xiàn)在亂離景象, 兩兩比對,令讀者膽戰(zhàn)肉躍。
工部還有一種特別技能,幾乎可以說別人學(xué)不到,他最能用極簡的語句,包括無限 情緒,寫得極深刻。如《喜達行在所》三首中第三首的頭兩句。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僅僅十個字,把十個月內(nèi)虎口余生的甜酸苦辣都寫出來,這是何等魄力。
5
情圣杜甫(梁啟超)
又如前文 所引《述懷》篇的反畏消息來。
五個字,寫亂離中擔(dān)心家中情狀,真是驚心動魄。又如《垂老別》里頭: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死是早已安排定了,只好拿期限長些作安慰,(原文是寫老妻送行時語。)這是何 等沈痛。又如前文所引的:
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
明明知道他絕對不得歸了,讓一步雖得歸,已經(jīng)萬事不堪回首。此外如: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萬方同一概,吾道竟何之。
(《秦州雜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陽樓》)
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fēng)煙。
(《公安送韋二少府》)
之類,都是用極少的字表極復(fù)雜極深刻的情緒,他是用洗練工夫用得極到家,所以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此其所以為文學(xué)家的文學(xué)。
悲哀愁悶的情感易寫,歡喜的情感難寫。古今作家中,能將喜情寫得逼真的,除卻 杜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外,怕沒有第二首。那詩道:
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 須縱酒,青春結(jié)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到洛陽。
那種手舞足蹈情形,從心坎上奔迸而出,我說他和古樂府的《公無渡河》是同一樣 筆法。彼是寫忽然劇變的悲情,此是寫忽然劇變的喜情,都是用快光鏡照相照得的。
工部流連風(fēng)景的詩比較少,但每有所作,一定于所詠的景物觀察入微。便把那景物 做象征,從里頭印出情緒。如: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倦夜》)
題目是“倦夜”,景物從初夜寫到中夜后夜,是獨自一個人有心事,睡不著,疲倦 無聊中所看出的光景,所寫環(huán)境,句句和心理反應(yīng)。又如: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雖然只是寫景,卻有一位老病獨客秋天登高的人在里頭。便不讀下文“萬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已經(jīng)如見其人了。又如: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
從寂寞的環(huán)境上領(lǐng)略出很空闊很自由的趣味。末兩句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 鷗。”把情緒一點便醒。
所以工部的寫景詩,多半是把景做表情的工具。象王、孟、韋、柳的寫景,固然也 離不了情,但不如杜之情的分量多。
詩是歌的笑的好呀?還是哭的叫的好?換一句話說:詩的任務(wù)在贊美自然之美呀?
抑在呼訴人生之苦?再換一句話說:我們應(yīng)該為做詩而做詩呀?抑或應(yīng)該為人生問題中 某項目的而做詩?這兩種主張,各有極強的理由;我們不能作極端的左右袒,也不愿作 極端的左右袒。依我所見:人生目的不是單調(diào)的,美也不是單調(diào)的。為愛美而愛美,也可以說為的是人生目的;因為愛美本來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訴人生苦痛,寫人生黑暗, 也不能不說是美。因為美的作用,不外令自己或別人起快感;痛楚的刺激,也是快感之 一;例如膚癢的人,用手抓到出血,越抓越暢快。象情感恁么熱烈的杜工部,他的作品,自然是刺激性極強,近于哭叫人生目的那一路;主張人生藝術(shù)觀的人,固然要讀他。但還要知道:他的哭聲,是三板一眼的哭出來,節(jié)節(jié)含著真美;主張唯美藝術(shù)觀的人,也非讀他不可。我很慚愧:我的藝術(shù)素養(yǎng)淺薄,這篇講演,不能充分發(fā)揮“情圣”作品的價值;但我希望這位情圣的精神,和我們的語言文字同其壽命;尤盼望這種精神有一部分注入現(xiàn)代青年文學(xué)家的腦里頭。
浪子李白和情圣杜甫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被唐明皇賜金放還,由長安來到了東都洛陽,時年四十四歲。而三十三歲的杜甫自從十年前考試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歷 區(qū) http://bbs.t/ ],恰好也在這時漫游到了洛陽。這兩位大詩人的相遇,乃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為激 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可以相比。但老孔相遇不過是于史無證的傳說,李杜相遇卻是史有明文:“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 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新唐書·杜甫傳》中的這段 話,其實是從杜詩《遣懷》中抄來的:“昔與高李輩,論交入酒爐。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觀平蕪。”我們現(xiàn)在對李杜相遇情形的了解, 也全都來自號稱“詩史”的杜詩。
聞一多曾把這一次的相遇,比之為太陽和月亮的相碰。那么誰是太陽誰是月 亮呢?這時候的李白,雖然已丟掉了御用詩人的寶座,卻仍然是欽定的桂冠詩人,詩名滿天下,正如日中天。而杜甫卻出道不久,詩名未就,《新唐書》說他已 與李白齊名,是完全不確的。李杜齊名,是杜甫死后的事。年輕的杜甫能與這位 大名人論交,其受寵若驚的心情可想而知。李白的相貌大概是很有幾分仙風(fēng)道骨 社區(qū) http:t/ ]的,所以杜甫對他的第一印象,也象賀知章一樣,驚為謫仙人,也學(xué)著求仙訪道 ,“相期拾瑤草”(《贈李白》)了。當(dāng)年的秋天,他們連同高適一起漫游梁、 宋。第二年,高適南游楚地去了,李杜又同游齊、魯。“余亦東蒙客,憐君(李 白)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如此 親密無間,倘擱在今日,就有同性戀之嫌了。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長安再求功名 ,李白則南下漫游,一個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樹”,一個漂游猶如“江東日暮云 (《春日憶李白》),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面。
現(xiàn)傳一千多首李詩中,只有四首與杜甫有關(guān)。其中《戲贈杜甫》不見于集中 ,從內(nèi)容、文字上看,定是偽托無疑。《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中的“杜補缺”是否就是杜甫也很值得懷疑(杜甫當(dāng)時并無官職,也非“補闕” ),所以可以確定的,其實只有兩首。 李杜同游齊魯時,李白暫到魯沙丘城小住,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云: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 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寫到了最后一句,才算是表達了一下思念之情,但我們?nèi)绻嘧x幾首李詩: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就會發(fā)現(xiàn)“思君若汶水”云云,不過是李白贈詩所慣用的套路,對誰都可以  t/ ]順手來這么一下,這樣的思念,也就象“海枯石爛”“地老天荒”的海誓山盟一 般,不由得變得廉價起來。 另一首,則是杜甫西赴長安時,李白敷衍了事的贈別: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 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魯郡東石門送杜甫》) 面對著離別,他所念念不忘的不過是酒酒酒,一杯又一杯,干了這杯再說吧 ,此外就沒有別的意思了。郭沫若辯解說“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也就是杜 甫《春日憶李白》中所說的“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但杜甫強調(diào)的是“細 論文”,“一樽酒”不過是佐料,而李白卻是為酒而酒,何嘗提及其它?原來杜 甫在他的心目中,不過是一個酒肉朋友而已。果然在離別之后,李白就把杜甫置 之腦后,完全忘懷了,在他以后的詩中,再也無一字提及杜甫。
相反地,杜甫對這段僅一年多的交誼的記憶,卻是逾久彌新?,F(xiàn)存一千四百多首杜詩中,與李白有關(guān)的有二十來首,其中直接寄贈、思念李白的,就有十首 ,大多作于李杜分手之后。這些都是嘔心瀝血、情真意切的名作。這些詩中,有 對李白的綿綿思念:“終朝獨爾思”、“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乃至于“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有對李詩的具體評價:“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有對李白成 就的極度推崇:“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雖然他此時的詩藝其實已超過了李白;有對李白生不逢辰、懷才不遇的遭遇的惋 惜、同情:“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渾然 忘了自己其實更為憔悴。
天寶十五載,李白從廬山下來,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事 敗后他說是“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乃是被脅迫的,忘了自己曾經(jīng)得意洋洋地吹噓過“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作《永王東巡歌》至十一首 之多,告他鼓吹、協(xié)從反叛,也并不怎樣的冤枉。謀反乃是最大的罪名,但也只 有在這樣的患難中才能見出真情,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杜甫卻盡力為之開脫: “處士禰衡后,諸生原憲貧。稻梁求未足,薏苡謗何頻!”是說李白之下山從永 王,乃是為生活所迫要討碗飯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蘇武元還漢,黃公豈秦 ?”,說的是如蘇武欲歸漢,夏黃公不事秦始皇一樣,李白也并非心甘情愿地追隨永王;乃至于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能有這樣的“酒肉朋友”,乃是三世修來的福氣。
李白被判罪流放夜郎,走到巫山時,遇赦放還。杜甫只知他被流放,卻不知 他已遇赦,音信杳無,積想成夢,于是就有了收入《唐詩三百首》的那三首名作:《夢李白二首》和《天末懷李白》,詩中處處為李白的安危設(shè)身處地地著想, 如此知心之作在詩歌史上很是罕見。以后打聽到李白的住所,又寫了長詩《寄李 十二白二十韻》,對李白的一生經(jīng)歷做了概括,乃是一篇具體而微的李白評傳。 區(qū) htt我們不知道李白是否收到了這首贈詩,但杜甫沒有得到李白的回音卻是肯定的,
因為之后不久,他又因“近無李白消息”而做《不見》,這時李白也許已經(jīng)病故了。即使在李白死后,杜甫仍在《昔游》、《遣懷》二詩中回憶著當(dāng)年與李白的 交誼,這一份情誼,超越了生死。 李白就象一個浪子,往好處說是超脫豁達,說難聽的則是無情無義。他對君王不忠:唐明皇待他不能說不薄,但在唐明皇落魄丟了皇位的時候,他卻做《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極盡譏誚挖苦之能事;對家鄉(xiāng)不愁:“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客中作》),有酒喝就好,管它是哪里;對妻子無情:“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來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別內(nèi)赴征》),“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南陵別兒童入京》) ;對情人呢,想的不過是“何由一相見,滅燭脫羅衣”(《寄遠》)的肉麻。對這樣的人,我們實在不能指望他對朋友能有什么深情厚誼。有這樣的人格,也很 ://難留下多少能與其天才相符的作品。所以李詩只宜讀那幾首名篇,倘若不幸捧著 全集來讀,就難免要越讀越失望。龔自珍就是因為失望,而斷言現(xiàn)存李詩中只有 一百多首是真的,其它的全是偽作。那些“集中十句,九句婦人與酒”(王安石 語)的華而不實、空洞無物的詩,別人確實也作得、模仿得,而無需仰仗太白的 高才。
杜甫卻是個多情種子。同樣對落魄的唐明皇,李白是譏誚挖苦,杜甫卻是寄  h予深刻的同情:“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哀江頭》)對落難的王孫(《哀王孫》)和受苦的百姓(如三吏、三別),即使陌不相識也都抱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仁者情懷 ,對于妻子兒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自然更是無不愛得一往情深,最沉痛的 如《同谷七歌》中“有弟有弟在遠方”和“有妹有妹在鐘離”兩首,其真情至性的流露,真可以驚天地泣鬼神。前人但知他“每飯不忘君”,不知他每飯不忘親 ,不忘友,不忘人,乃至不忘物,且聽他說“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江村》)、“暫止飛鳥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堂成》),再讀讀他的《縛雞行》、《義鶻行》、《觀打魚歌》、《又觀打魚歌》,其對草木魚蟲 鳥獸的一片愛心躍然紙上,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仇兆鰲說他“愛物幾于齊物”了 。所謂的忠君愛國,不過是對天地萬物的大愛的邏輯結(jié)果,梁啟超封他為“情圣 ”,恰如其分。沒有如此多情的心靈,絕寫不出那般郁抑頓挫的作品。一千四百 首杜詩,大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血淚相迸的產(chǎn)物,每一首都是老杜生命的一部分,別 人作不得也模仿不得。“藥里關(guān)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酬郭十五判官 》),寫詩寫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人來。就此而言,杜 甫乃是詩界熱烈的太陽,而李白卻是冰冷的月亮。
 
【隨筆】情圣杜甫
梁啟超先生曾寫過《情圣杜甫》,但我還沒有機會拜讀,只所以敢寫下這個題目,也并非有甚不知天高地厚之志,敢與一代大學(xué)者叫板,不過因為憑我目前對杜甫其人其詩的了解,對“情圣杜甫”頗覺認同而已。我覺得杜甫是一個活得非常認真非常努力的人,稱得上至情至性。
最初對于杜甫的了解來自于語文及歷史教材,杜甫被稱為詩史,因為他用它的是反映了當(dāng)時尤其是安史之亂后的社會現(xiàn)實與民間疾苦。后來深入一點,知道杜甫是一位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的詩人,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想通過建功立業(yè),入世為官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現(xiàn)實卻與他的理想存在著極大的矛盾,他始終未能實現(xiàn)他的儒家壯志,以致發(fā)出“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的近于無奈的自慰。而實際上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的理想,他對于理想的追求有一種特別認真的執(zhí)著,從他的詩作中有不少干謁之作即可見一斑,杜詩之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也無不與此相關(guān)。我覺得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情圣個性的當(dāng)數(shù)其在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尤其是他因房涫事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公元758年)之后,這固然與他此后經(jīng)歷了不少戰(zhàn)亂流離有關(guān),但我認為更確切的原因是他從此得以超越了先前的士人生活體驗,跟多了一種普通人的和民間生活體驗。先前的士人生活體驗主要圍繞著漫游、干謁、仕途失意展開,而此后的杜甫遠離了皇帝,獲得了“自由之身”,走向了廣闊的民間,走向了生活得更深處,擁有了更為真切、深沉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由來自自然的,有來自人倫之情的,更有來自社會的。本文就擬將杜甫之“情”分為自然之情、人倫之情、社會之情來論述,實際上這三者不能截然分開,而是更多的呈一體融合的形態(tài)體現(xiàn),為了論述的清晰起見,且恐做一個綜合全面的把握非我所能,故還是分開論述。
自然山水歷來都是詩人取之不竭的題材來源,杜甫不是山水詩人,純寫景詩在杜甫詩中亦不多見,而且杜詩之寫景往往是以景寄情之語,即“有我之境”。《秋興八首》首篇便是以秋起興,秋氣蕭颯,觸景傷情,處處刀尺急暮砧,引起了杜甫無限的故園之思,以下各首不論是回憶還是現(xiàn)實,景語中無一不蘊含深摯的情語。
此種“有我之境”最深刻者莫過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這已不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而是已經(jīng)賦予了此花此鳥以如人一般感傷時世,怨恨別離的感情能力,將自己為國為家無限悲哀的情感體驗完全移植到物——花和鳥的身上了。而花鳥乃可娛之物,詩人讓他們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卻未見絲毫牽強,足可見詩人“感”、“恨”之深之強烈了。
更多的體現(xiàn)出一種純?nèi)坏淖匀恢榈脑娮鳎?dāng)是杜甫的另一些寫景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有“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戲蝶、嬌鶯的自舞自啼,嫩蕊的擬人態(tài),實在是傳達出了一幅可愛至極的畫面,體現(xiàn)出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對于美好事物的熱愛。還有《絕句四首》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寥寥四句,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層次分明的自然畫卷,給人一種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如果不是因為胸中對于自然山水的熱愛,又怎能寫出如此鮮活的生命圖景呢?
不論是杜甫的以景寄情還是寫景之作,都源出于也體現(xiàn)了杜甫對生活的熱情,這種熱情才使得杜甫詩中擁有了一種生活情趣和生命情趣的升華。
對于人倫之情的關(guān)注就更可見出杜甫之性情了。杜甫與李白不同,李白詩中絕少見有提及親朋之作,而杜詩中卻俯拾皆是。杜甫有多首寄贈李白之作,而李白贈杜甫的詩卻很少,這可能有別的原因,但也可見出二人性情之不同。杜甫對于親情友情都很看重,不似李白之超凡脫俗,這也與他們之詩杜詩重實李詩重虛相符。杜甫是一個對世俗生活充滿著感情的人,他因此活得不夠灑脫,但他的生命卻非常飽滿,他將自己投入了生活中的喜悅與痛苦,并將這些情感體驗表達在詩中。
杜詩中有許多提及妻兒的作品,這種對于題材的選擇本身就表明了一種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月夜》表達的是他身陷長安時對妻子家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從妻子角度著筆,寫妻子閨中望月憶及長安的“我”,后四句是杜甫對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情狀的想象,“雙鬢云霧濕,清輝玉碧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勾勒出了一位非常美麗動人的思婦形象。其實杜甫的妻子未必有如此美麗,而是在杜甫的思念中被美化了,但這種美化如此自然,乃杜甫情之深、思之切所致也。《江村》“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表達了杜甫“微軀此外更何求”的世俗幸福之念。
《羌村》第一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將亂世中親人離亂重聚的瞬間體驗異常真實的傳達了出來?!对乱箲浬岬堋?#8220;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不但抒發(fā)了杜甫對弟弟及家鄉(xiāng)的懷念與牽掛,更是傳達出了一種戰(zhàn)亂中親人離散無家可歸的人之常情。這種對于“常情”的真實把握,是杜甫對于生活體驗之深所致,他的個人情感體驗也因此具有了普遍意義,然而杜甫還不止于此。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卻是窮亦不肯只獨善其身的而仍欲兼濟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中的困頓窮愁,自己的情感體驗推而廣之到了社會,將他善感的仁心變成了“天地良心”,正是這種“天地良心”,才讓杜甫能真切深刻的體會到動亂之中的民間疾苦。他對于人民的苦難體驗不是用一種由上而下的觀照態(tài)度,而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同情”。最為顯著的當(dāng)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怒號的秋風(fēng)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雨,“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然而面對這樣的苦難處境,杜甫不止于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想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甚至愿意為此“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由自己出身于仕宦之家,享有免交租稅和免服兵役的待遇尚有“幼子餓已卒”的遭遇馬上就想到了平民百姓可想而知會更為悲慘的命運。這其中固然有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儒家理想,但不論如何,杜甫推及己人的對于百姓苦難命運的同情,比白居易的《賣炭翁》之?dāng)⑹鲆暯鞘莿俪跻换I的。
杜甫也有以敘事詩形式寫出的反映人民苦難的名作,這就是“三吏”、“三別”。實際上尤其是“三吏”表達出來的是人民的苦難與國家利益相悖中體現(xiàn)出來的百姓的深明大義,其最感人之處也就在于杜甫和他詩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一起體驗著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和在苦難中卻又選擇支持戰(zhàn)爭的矛盾心情,詩中人物的心情往往也就詩他的心情,正因為他用他的生活體驗去融合他所見的平民百姓的戰(zhàn)亂體驗,在他的詩中,反映出來的人民疾苦已不再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一種表面景象,而是一種真切、深刻的身心體驗。
總之,杜甫之所以成為詩史、詩圣,都與他之為“情圣”,與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不論他受到的儒家文化浸染多深,他受到的道家、佛家思想影響多大,杜甫的這種至情至性,對生活的熱愛,將自己投入生活深處的認真體驗,以及對于情感的表達方式自覺探索,在杜甫的成就中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決定意義。杜詩是一個豐富博大的藝術(shù)世界,希望隨著我對之了解的增多來對他的“情圣”的內(nèi)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漫談杜甫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特征
(看過本文,就會作詩)
作者/所以
在我國豐富的文學(xué)遺產(chǎn)中,杜甫的詩篇堪稱是最可寶貴的部分之一。他以現(xiàn)實主義的筆觸,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變遷和人民生活與愿望,沉痛地抒寫他所經(jīng)歷的種種不幸遭遇,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財富。
過去研究杜詩的人,有的是從杜甫的生平入手,總結(jié)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有的是從集大成的角度出發(fā),綜合研究杜甫多方面的成就;也有的從詩體的發(fā)展著眼,專門探討杜甫律詩的創(chuàng)作特色;還有的研究杜詩的詩歌語言、修辭練句、現(xiàn)實主義寫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方法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不想對以上諸方面問題重復(fù)已有的意見,僅想就杜甫的敘事詩來談一談它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征。
敘事詩,一般來說,都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杜詩中的敘事詩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通過對其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來研究一下杜甫詩歌中是怎樣安排結(jié)構(gòu)素材(包括人物、事件等等),怎樣為表現(xiàn)主題、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而出色地組織結(jié)構(gòu),這對我們理解和研究杜甫這些思想和藝術(shù)都很完美的和諧的詩篇,或許還是有些意義的。
一、按部整伍,以待情會
對于文學(xué)的結(jié)構(gòu)問題,古人曾有過不少著名論述。蘇軾說:“畫竹必先有成竹于胸”。(《文與可畫員當(dāng)谷偃竹記》)黃庭堅說:“欲得妙于筆,當(dāng)?shù)妹钣谛?#8221;。沈德潛說:“意在筆先,然后著墨也。倘意者架,茫然無指,臨文敷衍,支支節(jié)節(jié)而成立,豈所言于得心應(yīng)手之技乎?”清初戲劇家李漁則善于比喻,他說:“工師之建宅亦然,堪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建廳,何方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倘成一架,而后再籌一架,則便于前者不便于后者,勢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毀。”(《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這些論述確實都是他們的經(jīng)驗之談,很有道理。但是,他們對于究竟如何組織結(jié)構(gòu),在安排結(jié)構(gòu)時應(yīng)當(dāng)遵循什么原則,說得還不夠具體,倒是早在六世紀,劉勰說得更為明確、形象。他在《文心雕龍.總術(shù)》中指出:“執(zhí)術(shù)馭篇,似善弈之窮數(shù);弈術(shù)任心,如博塞之邀遇。故博塞之文,借巧儻來,雖前驅(qū)有功,而后援難繼,少既無以相接,多亦不知所刪,乃多少之并惑,何妍媸之能制乎!若夫善弈之文,則術(shù)有恒數(shù),按部整伍,以待情會;因時順機,動不失正。數(shù)逢其極,機入其巧,則義味騰躍而生,辭氣叢雜而至。”在這里,劉勰把掌握了技巧、善于駕馭篇章的,比作精通下棋深湛棋術(shù)的,把輕視技巧而單憑主觀隨心所寫作的,比作好碰運氣的,有時偶然碰了運氣,有時就不一定碰得上,碰不上就無法寫下去,既便寫了也不知道應(yīng)當(dāng)怎樣補充和刪削;如果像下棋高手那樣,講究一定的法則和規(guī)矩,注意把它們運用于寫詩或作文,這樣才能掌握創(chuàng)作規(guī)律,按照文章的邏輯和思想的發(fā)展來安排層次,組織結(jié)構(gòu),使文章上下貫通,文情相合,即所謂“按部就班,以待情會”。這就是劉勰認為的文章進行結(jié)構(gòu)的原則。他還認為,只要遵循了這個原則,文章就可達到“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味之則甘腴,佩之則芬芳:斷章之功,于斯盛矣”(《總術(shù)》)的境界。筆者認為,杜甫的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完全實現(xiàn)了這一原則,也確實達到了這種境界。這在以下幾方面的表現(xiàn)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百感交集,繁而不亂。杜甫敘事詩的內(nèi)容是極為豐富的,無論是對事件的敘述,還是對人物的描寫刻畫,都凝聚著他極其濃重的思想感情。同時,他的敘事詩又多采用樂府民歌和古體詩的形式,較少格律和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洋洋灑灑,一發(fā)而不可收。因此,杜甫的許多敘事詩都有百感交集和篇幅宏偉的特點。盡管如此,杜甫的這些敘事詩在寫人、敘事、抒情、議論等方面,都能做到運籌落落,舒展自如,無論內(nèi)容怎樣豐富,感情怎樣復(fù)雜,篇幅如何宏闊,他總是能于百戲雜陳、百端等興之中,做到有條不紊,讓那些人物、情節(jié)、感情、詞句、段落等等,分別部類地整齊隊伍,忠心耿耿地為詩的主題思想服務(wù)。
《兵車行》一詩的主題,是對統(tǒng)治集團連年發(fā)動不義戰(zhàn)爭,到處拉夫抓丁,使百姓背井離鄉(xiāng)、田園荒蕪,而官府仍逼稅索租的黑暗現(xiàn)實,表示極大的憤慨,進行無情的鞭笞。為了表現(xiàn)這個主題,詩人精心地安排了結(jié)構(gòu):先寫出車聲隆隆、戰(zhàn)馬嘶鳴、出征的壯丁、送別的人群等戰(zhàn)亂場面,隨后又寫出了征夫的爺娘妻子捶胸頓足不忍分別的呼號慘狀,繼而又通過路人的詢問和征夫的長篇答話,敘述了當(dāng)時不義戰(zhàn)爭招來的種種不幸:邊境上流血已成海水,內(nèi)陸的千村萬落遍生荊杞,而在這種境況之下,縣官還要“急索租”,皇帝還要無止境地擴充疆土。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描寫,讀者讀過以后,好像可以看到統(tǒng)治者的猙獰面目,聽到老百姓的哀怨,深切地體味到詩人杜甫那種激烈的抗議和怒不可遏的悲憤之情。詩中的這些內(nèi)容,用今天的電影術(shù)語來說,一會兒像遠鏡頭,一會兒像近鏡頭,一會兒又是特寫鏡頭??梢哉f,這首詩的內(nèi)容、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及表現(xiàn)手法,確實是繁雜、多樣的。然而,這首詩處理得卻又是很好的,雖然詩中的感情復(fù)雜,意象也多有轉(zhuǎn)換,但由于采用了路人與征夫的對話這條清晰的結(jié)構(gòu)線索,使人讀來絲毫沒有頭緒多雜亂無章之感。讀這首詩,像是在緩緩地展開一幅反對不義戰(zhàn)爭的精美畫卷。沿著詩歌的結(jié)構(gòu),讀者很容易找到詩人依次描繪的幾幅圖畫,即:骨肉送別圖、頭白戍邊圖、開邊未已圖、健婦犁荒圖、縣官索租圖、百草白骨圖。這些圖,排列從容,井然有序,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勾連,順著它們,讀者很容易被帶入到詩的豐富意境中去,很容易地把握住詩人那種濃郁深沉的思想感情:對人民的同情與對統(tǒng)治者的仇恨。
《北征》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詩中依據(jù)詩人從鳳翔往鄜州探家的事實,記錄了一路上和到家后的所見所聞,反映了國家的殘破、人民的苦難和自家的窮困,同時也對“安史之亂”和腐敗的朝廷給予了抨擊。這首詩是杜甫古詩中最長的一首,凡一百四十句,七百個字。這樣的宏篇巨制,在唐代是無人可比的。趙翼就曾嘆道:“唐人五百古詩,大篇莫如杜甫《北征》。”像這樣長的敘事古詩,在一般人筆下,很容易寫得雜亂無章,枯燥無味。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迎長而進,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的能力,講求章法,嚴密組織,巧妙地穿插,硬是把這首長詩寫成了一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古今絕唱。
針對內(nèi)容豐富、感情復(fù)雜、篇幅較長的特點,這首詩采用了《陳情表》的結(jié)構(gòu)方式。依照這種方式,全詩構(gòu)成了五個大的層次,即按照從朝廷所在的風(fēng)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鄜州的歷程,依次寫出了:蒙恩辭別朝廷時的心情;歸途所見引出的感慨;與妻子兒女在家中團聚的情景;在家中對國家局勢的關(guān)切和對借用回紇兵力的想法;回顧安祿山叛亂的朝廷的變化、表達詩人對國家和肅宗的期望。這樣,雖然全詩很長,這五個層次本身也較長,而且每個層次中還經(jīng)常插入一些其他內(nèi)容的敘述,感情時起時伏,文情若斷若續(xù),但有了這個整體上的結(jié)構(gòu),讀者就不難把握住這首長詩的總綱,就能于支遮霧障之中看清廬山真雄姿,為這首詩豐富的情感怕吸引、所打動。這正像梁啟超在《情圣杜甫》一文中所說的那樣:“他的感情,像一堆亂石,突兀在胸中,斷斷續(xù)續(xù)的吐出,從無條理中見條理,真極文章之能事。”
格法嚴整,無衣無縫。結(jié)構(gòu)是否縝密,是否合乎邏輯、合乎感情的發(fā)展,對于作品主題的表達有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要做到結(jié)構(gòu)嚴謹,無懈可擊,就不僅要起、承、轉(zhuǎn)、合具備,把情節(jié)因素和非情節(jié)因素貫穿成一個整體,還應(yīng)當(dāng)盡量使作品一氣呵成而不脫節(jié),結(jié)構(gòu)嚴謹而毫無憾處。這樣的作品讓人讀起來,才會一口氣地讀下去,拿起來就不想再放下,總想要把它讀完。杜甫敘事詩正是具備了這樣的特征。
杜甫的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往往是一氣呵成的。《麗人行》為諷刺楊國忠飛揚跋扈、荒淫無恥的丑行而寫,是一篇力透紙背之作。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極力鋪陳,堪稱一氣呵成的佳例。詩中雖然也能分出起承轉(zhuǎn)合幾個過程,如“三月三日天氣新”“到珠壓腰禨穩(wěn)稱身”,寫長安水邊貴婦們的美姿,這是起;從“就中云幕椒房親”到“賓從雜遝實要津”,寫國虢夫人們的奢侈,這是承;從“后來鞍馬何逡巡”到“青鳥飛去銜紅巾”,寫楊國忠的到來和他的顯赫地位,這是轉(zhuǎn);最后兩句點明楊國忠的身份,對他進行更深一層的諷刺,這是合。不過,這些過程之間的關(guān)系實在是太緊密了,我們不可能把它們單獨拆開來理解其意。因為它們是詩人一筆寫下來的,寫一般貴婦的艷麗是為了襯出國虢夫人的奢侈,寫國虢夫人的奢侈是為了襯托出楊國忠的跋扈,而這些最后又都歸結(jié)到對楊國忠的諷刺這一點上來。我們可以體會到,它們之間的語勢是多么連貫,針線是多么緊密,它們極似曲藝中的“貫口活兒”,又像京劇打擊樂中的“急急風(fēng)”,句句緊隨,如瀑布而下,效果是整體力量造成的,像一條鎖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詩篇,誰能讀到半截就能得基要旨而罷讀呢?而這樣的作品,在杜甫的敘事詩中是不乏其例的,“三吏”、“三別”就也是這樣的作品。
杜甫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往往是十分精當(dāng)?shù)摹3猩纤?,正因為杜甫敘事詩往往一氣呵成,所以同時也兼有精當(dāng)?shù)奶攸c。何為精當(dāng)?筆者以為就是李漁所暗示的:當(dāng)開戶則開戶,棟梁須用棟梁材。仍以《麗人行》為例。這首詩早在浦起龍的《讀杜心解》中就被描述為:“無一諷刺語,描摹處語語諷刺。”然而,這“語語諷刺”并非是便插菽柳、信手可拈的??梢哉f,詩中的每一個句子都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的。單以“炙手可熱勢絕綸,慎莫近前丞相嗔”兩句而論,它們的位置是只有放在最后兩句才是恰當(dāng)?shù)?。假如開宗明義,將它們移至篇首,或者暗度陳倉,把它們?nèi)嘣谄?,這樣,雖然在章節(jié)上讀起來沒有多大別扭,但在詩意上卻索然無味,直接影響到詩的全篇也必定是“未成先毀”了。不妨把這兩句詩與本詩倒數(shù)三、四句調(diào)換一試,變?yōu)椋?div style="height:15px;">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dāng)軒下馬入錦茵。
炙手可熱勢絕綸,慎莫近前丞相嗔。
楊花雪落復(fù)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這樣寫,雖然也暗示出楊國忠的淫亂,也寫出了他不可一世的氣勢,也造成了結(jié)尾的氣勢,但讀者可以體會到,結(jié)構(gòu)雖然僅有兩句之差,但全詩的意境卻改變了,原詩中的那種諷刺力量也大大削弱了,連詩中詩人的自我形象也變得不那么耿直了。這就說明,杜甫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已精當(dāng)?shù)竭@樣一個水平:“真正的藝術(shù)作品——詩、戲劇、圖畫、歌曲、交響樂,我們不可能從一個位置上抽出一句詩、一場戲、一個圖形、一個小節(jié)章節(jié),把它放在另一個位置上,而不致?lián)p害整個作品的意義,正像我們不可能從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個器官來放在另一個部位而不致毀滅該生物一樣。”(托爾斯泰《藝術(shù)論》第128頁)
這種結(jié)構(gòu)精當(dāng)?shù)奶攸c,在杜甫的組詩中也有體現(xiàn)。《前出塞》九首是一組五言樂府古詩,它的主題是反對不義之戰(zhàn)。詩歌是用一位戰(zhàn)士的口吻,訴說他從軍的情況:從出發(fā)到遠征,練兵作戰(zhàn),直到立功受賞,整整十五年軍中生活的過程,反映了有唐一代軍營中的黑暗與不平,譴責(zé)了統(tǒng)治者嗜殺成性、不顧人民死活的“開邊”政策。這組詩的結(jié)構(gòu)頗具匠心。就拿詩中兩次寫到士兵思鄉(xiāng)的情節(jié)安排來看,章法十分嚴謹。詩的第四首和第七首,雖然都寫了士兵思鄉(xiāng),但第四首中,士兵在長官押送下經(jīng)過一段行軍,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交河,在路上,他們隅爾還能遇到一兩個相識的人,還能托他們給親人捎信,所以說:“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而在第七首中,士兵已到達交河,他們冒著雨雪,行進在高山深谷之中,險峻的山路只有抱著絕壁上的巖石才能通過。此時此刻,他們哪里還能“路逢相識人”?他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天上朝家鄉(xiāng)方向飄去浮云,借以寄托鄉(xiāng)思,所以才說:“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這兩個思鄉(xiāng)情節(jié)的位置是絕對不可變換的。通過這種結(jié)構(gòu)安排,我們會真切地體會到,那士兵一天天遠離故土,生活一天天艱苦的境況,也會體會到他們那一天比一天孤寂、絕望的心情。這里內(nèi)容、情感與形式上的和諧統(tǒng)一,不能不令人陷入到對士兵的深切同情之中。
二、刊落旁枝,確立主腦
趙執(zhí)信在他的《談龍集》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說古代有一個叫洪升的人,認為畫龍就要畫全龍,龍頭龍尾都不可少。而另有一個叫王稹的人則認為,畫龍應(yīng)當(dāng)精粹,只畫露在云彩外面的龍頭龍爪即可。他不同意洪升的“笨法子”,也不完全贊同王稹的“懶法子”,而是主張既不必把全龍都畫出來,又能通過一鱗半爪概括出龍全身的“巧法子”。這個故事,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作詩來。詩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但它是以一滴水來見太陽,透過一點來反映生活的全部,即通過龍的一鱗半爪畫出龍的全部和神韻。要做到這一點,詩人就必須掌握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結(jié)構(gòu)方式,就必須能抓住最本質(zhì)的東西,輪輻向心地加以表現(xiàn),達到用園林盆景概括雄偉的自然,用寸簡尺幅寫出壯麗山河的藝術(shù)效果。這就是戲劇理論中常說的“立主腦”。在這方面,杜甫敘事詩同樣做得很好。
大膽略去次要情節(jié),集中地表現(xiàn)與主題關(guān)系最深的部分,造成形象之間的躍動,這是杜甫敘事詩刪旁枝、立主腦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
公元757年春天,杜甫羈留長安,沒有自由。一天,他在曲江灣徘徊,看到江頭的宮殿全都緊鎖著,四處滿眼冷落凄涼,而春風(fēng)中的柳絲依然發(fā)出了新綠。觸景生情,他回想起當(dāng)年天子駕車游獵南苑的情景,今昔對比,禁不住掉下了眼淚,于是才寫出了《哀江頭》一詩。這首詩是杜甫敘事詩中特別出色的一首,表面上似乎有點同情唐明皇與楊貴妃,實際上卻是對他們荒淫誤國進行了諷刺和譴責(zé)。配合這一主題,本詩采取了跳躍式結(jié)構(gòu),即好像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時空的組合十分靈活: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這前四句,寫的是詩人看到的長安淪陷后的曲江景象;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cè)。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這中間八句,寫詩人回憶安史之亂前看到曲江時所見到過繁華、熱鬧的情景;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這最后八句,詩人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發(fā)出了無限感慨。正是這三個層次形成了本詩躍動式結(jié)構(gòu)。作品中的形象,忽而現(xiàn)實,忽而往事,忽而倒敘,忽而順接,像是電影中的疊印鏡頭,迅速而生動地將今昔相隔的不同形象連到了一起。這里,詩人雖然沒有按照時間先后的次序來寫,跨度很大,但我們讀過后卻可以清晰地看到古都長安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作者并沒有給我們作多少具體的描繪,用字很簡練。但省去了千百言,卻蘊藏著更多的話。形象之間若斷若續(xù),但給讀者卻留出了豐富的想象余地。篇幅雖短,但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生活畫面卻十分寬闊。使人吟罷詩歌便被帶入對盛唐衰敗的歷史教訓(xùn)的深沉回憶之中。此外,由于采用了躍動式結(jié)構(gòu),詩中還形成了一條由哀而樂、又由樂而哀的感情線索。經(jīng)過這由哀而樂、由樂而哀的變化,一起一伏,一逸一宕,詩人的感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fā),無怪乎蘇轍非常喜歡這首詩,說它是:“若百金戰(zhàn)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遺法。”他還特意把這首詩與白居易那些惟恐別人看不明白、寫得枝蔓俱生的詩作了比較,說:“如白樂天詩詞甚工,然拙于紀事,寸步不遺猶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綱要》)按照蘇轍的方法,把杜甫和白居易的詩作一比較,會使我們對杜甫刊落旁枝確立主腦的結(jié)構(gòu)本領(lǐng)認識得更為深刻。
三、實下而虛成,篇終接混茫
宋代范公的《過庭錄》中,曾引過晁以道對杜甫《縛雞行》的一段分析:“如‘小奴縛雞向市賣’,是實下也。末云:‘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是虛成也。”這是關(guān)于實下虛成的最早的說法。杜甫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敘事詩,發(fā)揚了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的精神,開辟了一條“以時事入詩”的創(chuàng)作新路。他的詩,往往取材于國家政治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通過對它們毫不諱飾的徑直描述來反映現(xiàn)實。因此,實實在在地描述歷史事實,在杜甫敘事詩中占有很大篇幅。然而,杜甫又不是一般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并不滿足于對現(xiàn)實生活只作如實的反映,而是喜歡在對現(xiàn)實作過一番如實描述之后,用少量詩句,宕開或拓深上述詩中所描述的事實,使作品“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語》)而結(jié)束,并給人一種煙波無際的感覺。這體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上,即是實下而虛成,篇終接混茫。
《縛雞行》一詩,前六句確實是“實下”: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灰雞食蟲議,不知雞賣還遭烹。
蟲雞于人何厚?。课徇撑私馄淇`。
這六句,寫的是小奴縛雞要去市上賣、詩人不讓他去、令他把雞放開的過程。用的全是實筆??墒菍懙酱颂幵姴]有寫完,因為縛雞放雞并不是本詩的主旨,詩圣也絕不會只讓這種無聊小事獨成一篇。這首詩的主題,是借雞蟲得失沒有個了結(jié)的兇喧,諷刺身處山河破碎風(fēng)枝絮時代仍爭權(quán)奪利、蠅營狗茍的小人,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社會下人與雞蟲同得失的人生觀點??梢姡妼懙竭@里才只寫了一半,而且只有寫了最后兩句,全詩才告結(jié)束: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詩人叫小奴把雞放了,說完話靠在閣樓上去注目寒江了。這似乎是毫不相關(guān)的兩回事,而且實際上這是在有意宕開,用虛筆收住全篇。這兩句寫出了詩人沉思的神態(tài),而這沉思是由上述實寫的內(nèi)容引起的,這時,詩人的思想已經(jīng)跳出了具體事件的范圍,從眼前的事想到更重要的問題,即封建社會雞蟲得失與人的升遷的相似。寫到這里,一件平庸的小事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詩的主題得到了深化,詩人的目的也達到了,而詩歌本身也真正地完成了。這種亦實亦虛、虛實相印的結(jié)構(gòu)方式,實在讓讀者回味無窮。
這種手法在杜甫敘事詩中多有所用。《負薪行》全詩十六句,前十四句“實下”,實寫 州婦女的悲苦命運;后二句“虛成”,以虛筆替 州婦女鳴不平;“實下”如泣如訴,“虛成”一結(jié)高絕,全詩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視勞動婦女為“粗丑”的觀念作了有力的鞭笞。《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全詩二十六句,前十六句“實下”,實寫公孫大娘及弟子舞劍器的精湛技藝,后十句“虛成”,抒發(fā)詩人看到公孫大娘弟子劍舞之后的感慨。撫事感時,觸景傷情,巧妙地寫出了詩人坎坷的一生,反映了大唐帝國江河日下的社會現(xiàn)實?!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全詩二十四句,前十八句“實下”,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時詩人及眷屬的悲劇場景;后六句“虛成”,詩人把自己的悲劇推演到整個國濟民生的重大問題上來,使全詩的意境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安得廣廈各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讀著這樣的曲終高奏,我們會為詩人忘我、天真的幻想所激動,為詩人偉大的同情心而贊嘆。詩人那面對破屋的大聲疾呼,仿佛至今仍在天際中縈回。
四、頓挫逸宕,波瀾起伏
古人作詩文極講章法,一首詩從開頭到結(jié)尾,講究曲折而最忌平直,追求變化而最忌板滯。杜甫就曾夫子自道地把自己詩歌的總特色概括為“沉郁頓挫”(《進雕賦表》)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后世杜詩評論者們的眾口一辭。筆者認為,與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總特征相適應(yīng),他的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同樣具有頓挫逸宕,波瀾起伏的特征。這一點,我們從與其他詩人的作品比較中可以鮮明地看到。
安史之亂前夕,杜甫曾和高適、岑參等人一起登上過長安南郊的慈恩寺塔。在這座塔上,杜甫作了一首《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高適、岑參也各有一作。我們比較一下就可看出,杜甫的一首不僅在意境上要比高岑之作深遠、開闊,獨顯出沉郁的特色,而且從詩的章法上看,杜甫的一首較高岑之作高出一籌。高岑之作都是時人的寫法,前寫塔勢高聳,后發(fā)幾句感想,中間沒有什么頓挫曲折,因此意境較淺,未給人以回味的余地,而杜甫卻不同常人,他寫的也是這座塔,可他不是一氣地死寫。如:開頭兩句:“高標(biāo)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這兩句與高岑之詩的起式相同,但接著就不同了:“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這里筆勢一頓,抒發(fā)起感情來——波瀾出現(xiàn)了。這是一個由敘事到抒情的快變。但按一般人的寫法,或許又要緣情而發(fā),平貫到底。而杜甫卻不,他在這里只是觸一下感情的神經(jīng),接著又轉(zhuǎn)而寫塔的高聳去了,因為傾泄感情的時機還未到來。當(dāng)寫過“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四句后,塔高極遠寫出來了,可再順勢寫下去就會落入俗套。所以詩人筆勢一轉(zhuǎn):“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辯皇州?”這里又推起了一個感情的波瀾。與上相同,詩的后半部依然是一頓再頓,一轉(zhuǎn)再轉(zhuǎn),感情的波瀾一浪高過一浪,而最后“君看隨陽雁,各有稻梁謀”兩句,收結(jié)得又是那樣冷悄、壓抑。試想,短短的一百二十字的詩,競有多少曲折,多少波瀾。正是這一層一層的頓挫,詩意才一層一層加深,詩味才一句比一句濃郁,吟頌起來真可謂一唱三嘆,興味盎然。
這種結(jié)構(gòu)特征在杜甫敘事詩中有多方面表現(xiàn):
首先,在劃分層次方面,表現(xiàn)得忽斷忽續(xù)?!侗闭鳌肥莻€鮮明的例子。這首詩,時而寫詩人離開風(fēng)翔的心情,時而寫路上的所見景象,時而寫與家人團聚,時而又寫借用回紇士兵的看法;時而是敘事,進而是敘言,時而是議論,時而是抒情,時而疚,時而憂,時而哀,時而興,時而恐怖,時而震驚,時而悲喜交集,時而毀譽交并,整首詩的各種線索就是這樣此起彼浮、若斷若續(xù)地交叉勾連在一起的。正是這種若斷若續(xù)的結(jié)構(gòu),配合著詩歌豐富的內(nèi)容和感情,如海風(fēng)掀起的巨浪,一波連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地沖卷著讀者的心。正像沈德潛評價的那樣:“……忽斷忽續(xù),轉(zhuǎn)接無象,莫測端倪……千古以來,且讓少陵獨步。”(《說詩啐語》)
其次,在布置段落方面,提頓相間,明暗結(jié)合,長短輕重參差錯落。關(guān)于這一點,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早有評價。他說:杜甫的詩歌,“長篇必分段落,每段必用提頓以見起,用結(jié)束以見止。提頓結(jié)束,有明有暗,有重有輕。段落有長有短,參差錯落,以救方板。少陵無法不備,學(xué)者可揣靡也。”這些特點,在杜甫那些長篇敘事詩中體現(xiàn)得最為鮮明。
再次,在下筆方式方面,善用倒插、反接、突接等手法。關(guān)于這一點,沈德潛的分析實為拙筆所不及:“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水評事》篇中,上云:天下亂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初不說出其人,而下補云:‘秦王時在座,真氣驚戶  。’此其法也?!尔惾诵小分校?#8216;賜名大國虢與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又有反接,《述懷》篇云:‘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合。’若云:不見消息來,平平語耳。此云:‘反謂消息來,寸心亦何有?’斗覺驚心動魄矣……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沱秦東亭。’《簡薛華醉歌》,突接‘氣酣日落西風(fēng)來’,上寫情欲盡未盡,忽入寫景,激壯蒼涼,神色俱王,皆此老獨開生面。”(《說詩晬語》)
另外,在開端、中段、收尾的安排中,尤慣用突兀、翻騰、逸宕之筆。這一點,也謹以古人論述為證:“起手用突兀之筆,中段用翻騰之筆,收處用逸宕之筆。突兀則氣勢壯,翻騰則波瀾闊,逸宕則神韻遠,諸法備矣。”(施補華《峴傭說詩》)
以上這些,正是構(gòu)成杜甫敘事詩頓挫逸宕,波瀾起伏結(jié)構(gòu)特征的諸要素。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杜甫的確是十分講究詩的結(jié)構(gòu)方式的,他的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確實也是很有特色的,他嫻熟地運用各種結(jié)構(gòu)技巧,配合主題,“按部整伍,以待情會”,真有詩將軍的風(fēng)度;他又能心靈手巧地刊落旁枝,確立主腦,使詩歌的結(jié)構(gòu)緊湊而含緒,產(chǎn)生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他還能以實下虛成、篇終接混茫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方式,使作品瓜熟蒂落,步步升華,產(chǎn)生深不見底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他更能純熟運用難以掌握的頓挫逸宕、波瀾起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使自己詩歌“沉郁頓挫”的總風(fēng)格更加奪人耳目,老成遒勁。這一切都表明,與杜甫敘事詩的極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相符,他的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我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杜甫的敘事詩,完全做到了劉勰在《總術(shù)》中對文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完美形容:看上去,有織錦彩繪般美麗的圖案;聽起來,有像管弦樂隊合奏一樣悅耳的音響,品嘗起來有味道,裝飾起來有芳香。用胡應(yīng)麟“體兼一代”的感嘆來贊美杜甫敘事詩的結(jié)構(gòu)特征,也完全當(dāng)之無愧!讓我們認真地去總結(jié)杜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包括它的結(jié)構(gòu)特征,為今天文學(xué)事業(yè)的發(fā)展,開發(fā)出更豐富的營養(yǎng)和寶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家解讀唐詩】何其芳:白居易琵琶行新詩話
詩歌鑒賞:寫詩和鑒賞詩都要懂得詩貴含蓄的藝術(shù)手法
杜甫詩歌的藝術(shù)性__蕭滌非
詩詞的幾種主要創(chuàng)作格式
淺談詩歌的基本特征
格律詩發(fā)展簡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