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 陵 Time:2004-11-15 0:36 來源:http://218.4.157.4 |
〖內容提要〗 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存在著師資障礙、技術障礙、資源障礙、裝備障礙、理念障礙、機制障礙、首腦障礙和外環(huán)境障礙等八大障礙,制約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泛深入地開展。競賽與評估能夠激發(fā)學校重視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內在動力,從面的普及和質的提升兩個層面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整合深入開展。 |
〖文章正文〗 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存在著八大障礙,制約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泛深入地開展。 其一,教師忙于日常教學工作,雖然對應用信息技術比較有興趣,但苦于不黯技術,沒下決心把信息技術引入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是應用中的師資障礙,屬于人力資源問題。其二,學校計算機管理人員(如“網管”)水平不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愿望往往受制于教學實際進行時的“卡殼”,不如不用,省事省心,這是應用中的技術障礙,歸根結底也屬人力資源問題。其三,學校缺乏可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囿于教師自己開發(fā)的水平、精力等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望“源”興嘆,這是應用中的資源障礙,可能來自經費方面的困難,也可能來自人為的不重視。其四,學校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不到位,沒法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是缺乏應用基礎的裝備障礙。其五,應試教育的壓力太大,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是應用中的觀念障礙,或曰理念障礙。其六,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缺乏鼓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激勵機制,干與不干一個樣,教師、學校的熱情沒有得到保護,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是應用中的機制障礙。其七,學校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不重視應用,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本身就是“展示”,只要有一流的裝備供參觀,用與不用無所謂,這是應用中的首腦障礙。其八,缺乏業(yè)務部門的指導,缺少業(yè)務方面的交流,尤其是缺乏教育技術名家的指導,這是應用中的外環(huán)境障礙。 八大障礙中,有內因,也有外因,且有諸多矛盾,我們可以找出主要矛盾,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尋找解決方略。 我們認為,八大障礙中,內外因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將這些因素作主次兩個方面的細分,可以大致地看到,前七個障礙主要是內部原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內因,第八個障礙主要在于外部原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外因。前七個障礙中,最關鍵的在于首腦障礙,這是七個障礙中最主要的矛盾。解決了首腦障礙的關鍵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也就是通常所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抓了就不難。常熟市在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教師理念與技術培訓先行,資源建設緊緊跟上,做到外有優(yōu)秀教育軟件引進,內有自主課件開發(fā);在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既有業(yè)務部門——電教館的指導,又有軟件公司外聯(lián),還有國家規(guī)劃重點課題研究引導,信息化應用搞得有聲有色,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局、學校和業(yè)務部門(電教館、教研室)兩級領導、三個方面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同時,不失時機地狠抓應用,產生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理念的更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百家爭鳴、教學效果的百花齊放的良好效果。 外環(huán)境障礙(第八個障礙)雖然主要是外因,但是,外因是促使內因變化的條件,有時候在事物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尤其是信息化這一新生事物進入教育應用領域,外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江蘇省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來看,在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首腦障礙(其他許多地區(qū)也是如此),首腦障礙主要來自于應用方面。這個時候,沒有外在的壓力,是難以激發(fā)內部的動力的。于是,解決外環(huán)境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決定性的意義。這個外環(huán)境障礙的解決,如果能同學校在市場競爭中求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產生共鳴,就有可能激發(fā)學校重視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內在動力,從而不僅從面的普及、而且從質的提升兩個層面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整合深入開展。這個外力作用與內在動力的結合點必須找準。我們認為,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初期,這個結合點應該是競賽與評估。 蘇州市以信息化實踐創(chuàng)新為旗幟,在機制創(chuàng)新、策略創(chuàng)新上找突破口,以評估為調控方式,以競賽為操作方式,引導學校重視并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雙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事實證明,競賽是促進“整合”的好幫手,只要我們以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來對待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學校與教師就會以極大的熱情自覺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實踐中領悟新的教學理念,向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努力,這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質人才,推動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其一,教師忙于日常教學工作,雖然對應用信息技術比較有興趣,但苦于不黯技術,沒下決心把信息技術引入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是應用中的師資障礙,屬于人力資源問題。其二,學校計算機管理人員(如“網管”)水平不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愿望往往受制于教學實際進行時的“卡殼”,不如不用,省事省心,這是應用中的技術障礙,歸根結底也屬人力資源問題。其三,學校缺乏可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囿于教師自己開發(fā)的水平、精力等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望“源”興嘆,這是應用中的資源障礙,可能來自經費方面的困難,也可能來自人為的不重視。其四,學校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不到位,沒法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是缺乏應用基礎的裝備障礙。其五,應試教育的壓力太大,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是應用中的觀念障礙,或曰理念障礙。其六,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缺乏鼓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激勵機制,干與不干一個樣,教師、學校的熱情沒有得到保護,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是應用中的機制障礙。其七,學校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不重視應用,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本身就是“展示”,只要有一流的裝備供參觀,用與不用無所謂,這是應用中的首腦障礙。其八,缺乏業(yè)務部門的指導,缺少業(yè)務方面的交流,尤其是缺乏教育技術名家的指導,這是應用中的外環(huán)境障礙。 八大障礙中,有內因,也有外因,且有諸多矛盾,我們可以找出主要矛盾,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尋找解決方略。 我們認為,八大障礙中,內外因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將這些因素作主次兩個方面的細分,可以大致地看到,前七個障礙主要是內部原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內因,第八個障礙主要在于外部原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外因。前七個障礙中,最關鍵的在于首腦障礙,這是七個障礙中最主要的矛盾。解決了首腦障礙的關鍵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也就是通常所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抓了就不難。常熟市在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教師理念與技術培訓先行,資源建設緊緊跟上,做到外有優(yōu)秀教育軟件引進,內有自主課件開發(fā);在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既有業(yè)務部門——電教館的指導,又有軟件公司外聯(lián),還有國家規(guī)劃重點課題研究引導,信息化應用搞得有聲有色,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局、學校和業(yè)務部門(電教館、教研室)兩級領導、三個方面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同時,不失時機地狠抓應用,產生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理念的更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百家爭鳴、教學效果的百花齊放的良好效果。 外環(huán)境障礙(第八個障礙)雖然主要是外因,但是,外因是促使內因變化的條件,有時候在事物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尤其是信息化這一新生事物進入教育應用領域,外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江蘇省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來看,在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首腦障礙(其他許多地區(qū)也是如此),首腦障礙主要來自于應用方面。這個時候,沒有外在的壓力,是難以激發(fā)內部的動力的。于是,解決外環(huán)境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決定性的意義。這個外環(huán)境障礙的解決,如果能同學校在市場競爭中求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產生共鳴,就有可能激發(fā)學校重視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內在動力,從而不僅從面的普及、而且從質的提升兩個層面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整合深入開展。這個外力作用與內在動力的結合點必須找準。我們認為,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初期,這個結合點應該是競賽與評估。 蘇州市以信息化實踐創(chuàng)新為旗幟,在機制創(chuàng)新、策略創(chuàng)新上找突破口,以評估為調控方式,以競賽為操作方式,引導學校重視并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雙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事實證明,競賽是促進“整合”的好幫手,只要我們以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來對待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學校與教師就會以極大的熱情自覺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實踐中領悟新的教學理念,向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努力,這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質人才,推動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