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拿的特點 特點:時間長、取穴少。 對象:七歲以下的小兒。 二、診斷經(jīng)驗 一歲以下看額脈,眉上發(fā)際下。 額脈 三指熱者為風寒。三指冷者為吐瀉。食指、中指熱,無名指冷為上熱下寒。如中指、無名指熱是夾驚。 周歲到看虎口三關。 風關、氣關、命關。鮮紅者風寒,紫紅者郁熱,深紫多是淤滯經(jīng)絡,色青寒。 四歲以上取脈。 察看印堂 1有紅筋者,不論豎橫心肺有熱。 2青色,肝風有熱 3黑者當溫補 4白者肺有痰 5黃脾胃虛弱 察看眼睛 內(nèi)赤心熱,淡紅心虛熱,黃者脾熱,無精光腎虛,白而渾濁肺熱。 三、推拿手法 原則不使皮膚發(fā)紅為度。 1推法,拇指外側面或中指、食指、無名指的掌面有規(guī)律、均勻的推。 2揉法 拇指或中指 食指的掌面揉。左揉升右揉降。 3拿法 拇指食指或并用中指 ,夾住穴位同時用力卡拿。 4搗法 屈中指或無名指,以手背一面近掌第一節(jié)處,在穴位上搗。離心為下?lián)v,向心為上搗。左為左搗,右為右搗。喘急,實火,驚悸可以直搗。 5分合 用兩個拇指的外側同時從穴位處向兩旁分推。為分陰陽,分寒熱平氣血。同時從穴位兩旁向穴位處合推為合,用于合陰陽,能使陰陽相交,總的作用是和解。 6運法 拇指側面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端掌面,循穴位向一定的方向轉圈回環(huán)摩動,如八卦、運土入水。主要是化郁和調(diào)整。 四、推拿次數(shù) 次數(shù) 3到6月 500次 6-12月 1000 1-3歲 1500 3-5 歲 3000 5歲以上 5000 |
陰掌穴位 1心穴 部位:中指的上節(jié)掌面 手法:用清補法 主治:心血不足,用清補法。心火,瀉心用天河水代替。不可清。 2肝穴 部位:食指上節(jié)掌面 手法:清 從食指指跟推到指端, 補 反之 主治:如山根清 虛用補腎法,實證用清肝,或用清肝平肺、天河水代替(三穴位有表散的力量)肝虛欲脫用補法。一般不直接補。 3脾穴 部位:拇指上節(jié)外側 手法:向心為補,離心清,來回為運。 主治:1脾虛泄瀉,運大腸,運脾。 2便秘清大腸,清脾,補腎。 3脫肛補脾,二馬,清補大腸。 4虛喘二馬、清肺、補脾。 5心脾火旺,口舌生瘡,清補脾。 6軟骨病補脾法 4肺穴 部位:無名指上節(jié) 手法:從指跟到指端為清法,補法少用。 主治:清肺配合天河水、平肝。補法可以用補脾代替。 5腎穴 部位:小指上節(jié)掌面 手法:小指端到指跟連掌為補法,不用清法。 主治:肝虛不用補法,補腎就可。 6小腸、膀胱穴 部位:小指外側,從指根到指端。上為小腸,下膀胱,都利小便,不須細分。 手法:指跟到指端為清,來回為運,不用補法。 主治:利小便 7胃穴 部位:大拇指下節(jié),或大魚際外緣白皮與掌背面黃皮交接處。 手法:離心為清,不用補法。 主治:嘔吐 8板門穴 部位:掌面拇指下平白肉正中稍偏下處,稍低于坎宮,從虎口到腕橫紋劃一條直線,中間取穴,用指頭點之,有物如筋頭,大小如豆,重按則酸。 手法:指頭點住筋頭,左右揉之。 主治:陰陽霍亂,上吐下瀉,揉三萬可以愈。脾胃虛吐瀉可以用之。 9大腸穴 部位:食指外側。 手法:從指跟到指尖為清,反之為補。一般不用補法。 主治:泄瀉痢疾,清補多推可愈。 10四橫紋 部位:四個手指根連掌之橫紋正中 手法:來回推, 主治:腹脹,和氣血。 11小天心 部位:掌心下部,八卦坎宮部位,在掌中心從腕橫紋到指跟之橫紋四分之,從腕橫紋數(shù)第一分點,左右兩邊凸肉之間凹處就是。 手法:搗法,或上下左右搗或直搗。 主治:眼睛上下左右或向兩邊斜,向反方向搗。不可多搗。血壓高,風熱上沖當下?lián)v。喘急可以直搗。 12小橫紋 部位:小指下節(jié)與掌面相連之紋下又一橫紋,穴在紋中偏外處。 手法:揉。 主治:氣管炎,痰多。 13后溪 小橫紋起緣掌邊引弧線到坎宮處。 手法:推 主治:開胸順氣利膈。 14八卦 部位:掌中圍繞掌心內(nèi)勞宮穴一周,緣掌心凹下處以及掌邊高起之邊緣,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手法:虛掩離宮,運之。 主治:痰火郁結,喘嗽,消痞化積。 15分陰陽 部位:從小天心略偏向掌根橫紋處用拇指向兩旁分推。 主治:分寒熱,平氣血。 16合陰陽 部位:同上相反。 主治:調(diào)和氣血。 治療痰多,先推腎穴,次用合陰陽,天河水。 17運水入土 部位:從小指尖掌邊推向拇指根 主治:消化不良,便秘屬燥。 18運土入水 部位:同上反 主治:木旺克土,消化不良。 19天河水 部位:從腕橫紋中央,向肘彎曲曲池一方向推,推到肘橫紋。 主治:退熱發(fā)表。清心火。 20三關 部位:在臂之上側拇指一面,從腕橫紋起,上推至肘彎。令患者拇指在上,推的部位在臂的上側。 主治:大補腎中元氣,寒痰迷心竅,中風多推此穴。 21六腑 部位:左臂下側小指一面,從肘彎起,下推到小指側腕橫紋。推的部位在臂的下側。 主治:涼穴,但是也有壯水之功,虛熱可以用。溫病喉痹,痄腮多推可以治愈。頭目牙耳實火均可。 陽掌穴位 1外勞宮 部位:掌背正中兩骨中間凹處。與內(nèi)勞宮相對。 手法:揉 主治:下元寒證,風寒冷痛,腹痛屬于寒。 2一窩風 部位:針灸穴的陽池穴。 主治:下寒腹痛,風寒鼻流清涕。 3二馬 部位:無名指和小指兩掌骨之中,由指跟到腕橫紋之掌骨二分點偏上,取凹處。 主治:大補腎中水火,虛火牙痛,耳鳴,陽痿,足軟。虛火上炎,咽痛,扁桃體腫大,下午甚。上午重當推六腑。 4陽池 部位:從一窩風向腕上引直線有一凹處就是,大人約一寸。 主治:一切頭痛,不論虛實寒熱。血壓高眩暈。 5列缺 部位:在掌根連腕處兩側之凹內(nèi)。 手法:用拇指、無名指、中指將腕窩兩側兩穴處用力卡拿。 主治:發(fā)汗、解表、通竅。 中惡不省人事,風寒頭痛,久拿汗之。 6五指節(jié) 部位:五指各個關節(jié) 手法:用指端指甲里外揉、捻、掐。 主治:去風,鎮(zhèn)驚,和血,順氣,消痞。各穴推完可以用此法和氣血。 |
五、常見病的推拿治療 感冒 主穴:平肝肺 天河水 五指節(jié) 熱重 平肝肺 退六腑 捏大椎 鼻塞加陽池 嘔吐加清胃 咳嗽加八卦 感冒夾痰 平肝肺 天河水 八卦 痰太盛加清補脾 高熱加退六腑 感冒夾滯 平肝肺 天河水 八卦 清脾 如果積滯重 改清脾為清大腸 感冒夾驚 平肝(加重)清肺 天河水(加重) 輔助法: 用熱毛巾擦后背肩胛骨當中,左升右降法,也治療食積。 肺炎 1平肝肺 逆八卦 小橫紋 六腑 高熱驚厥加小天心 熱退后 八卦 平肝肺 四橫紋 天河水 支氣管炎 急性期 八卦 平肝肺 天河水 如喘重改逆八卦,發(fā)熱重用退六腑。痰多加小橫紋,無痰而咳用大橫紋。 慢性期 可先按急性期 兩次后用 二馬 補脾 平肝 補肺 慢性支氣管急性發(fā)作 1八卦 二馬 四橫紋 六腑 2二馬 補脾 清肺 天河水 厭食(消化不好) 疏肝健脾 和胃 清肝 運脾 分陰陽 外勞宮 日久加二馬,有熱加天河水。 腹痛 寒型 一窩蜂 外勞宮 板門 八卦 熱性 平肝 清胃 天河水 板門 食積 板門 八卦 清脾 清胃 清大腸 氣郁 平肝 八卦 四橫紋 板門 淤血 四橫紋 外勞宮 板門 天河水 虛寒 外勞宮 運脾 板門 四橫紋 蟲痛 第一次 外勞宮 平肝 第二次 外勞宮 清胃 清大腸 腹瀉 傷食瀉 八卦、清胃、天河水 大便十余次加利小便、有腹痛加外勞宮。 日久體弱加二馬。 熱泄 六腑 清胃 大腸 下推七節(jié)骨 八卦 清胃 退六腑 寒瀉 外勞宮重推 清胃 天河水 脾虛 外勞宮 運脾 平肝 重者 二馬 運脾 清補大腸 便秘 1運脾 清大腸 運水入土 如有熱加天河水、腹脹加四橫紋、如果虛弱加二馬 。 2神闕揉15分鐘 夜驚證 清肝 運脾 天河水 八卦 日久消瘦加二馬 夜啼 清肝 天河水 外勞宮 消化不好加運脾 腦病 二馬 補腎 陽池 虛弱 二馬 外勞宮 平肝 補脾 六、小兒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處方: 補脾10分鐘,捏脊3~5次。 2、保肺法 處方:清肺、平肝、補脾、清天河水各5分鐘。 3、益智法 處方:揉二馬30分鐘至1小時。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