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往前行走,帶著一方富足與安康,渡過滾滾波濤來到湘江西岸,在古木參天的清風峽口停落,身后急管繁弦,身前觸目即是鐘神靈秀,潔泉恬然,古院幽幽。
岳麓為南岳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西晉以前岳麓是宗教活動中心,山上蒼篦谷上“蟒蛇洞”、“萬壽宮”、“岳麓古寺(慧光寺)”便是當年道、釋兩家修行之處,云蒸星璨殿閣相望的情景依稀可見。如今,兩家雖曾歷經(jīng)戰(zhàn)火殺戮之災,盛景不若從前,但香火依舊綿延,梵音福澤天下。唐以后岳麓為文人騷客所眷戀,遂逐漸成為讀書人安頓精神的交流學術的主要陣地,直到宋初興辦書院,岳麓建成一所正式的學府,此后,岳麓書院逐步演變成為湖湘文化的源泉,為讀書人創(chuàng)造了夢境與奇跡,并頑強延續(xù)千年,至近代已嫁接起湖南大學,形成獨具特色又居重要地位的教育文化。
古代儒生為了尋找讀書秘境,負篋曳屣不遠萬里來此求學。因為這里的書樓如瀚海無邊深藏浩繁典籍,這里的講堂啟人心智雄辯糾糾,這里的祠廟供奉先賢往圣令人景仰不已,這里的齋舍更有心靈相通智慧交鋒的志同道合。千年后,為了一個夢,我也來到湖南,在長沙西岸住下,連日來靜靜地觀瞻,邊走邊看。清晨7時從岳麓東山門進去,準備花一天的時間去完成對岳麓的朝圣。路線已很明晰,東山門入登頂,然后往南走,路上有“蟒蛇洞“、”萬壽宮“、”慧光寺“,途經(jīng)烈士墓,愛晚亭,往下就是半山腰上的岳麓書院,然后從南大門出,一路風光無限,為何要去排隊搭乘環(huán)保車?作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我喜歡以古儒“行千里路”的方式,重溫汗水與油墨的芳香,并致以我對這千年學府深深的敬意。當年朱張會講,朱熹與學生范伯崇、林擇之從福建崇安啟程,整整花了三個月時間才抵達長沙,張栻攜了潭州名儒及岳麓眾多弟子數(shù)十里相迎。隨后,四方儒生接踵而至,都想目睹宋代第一名儒閩學之祖的風采。在岳麓兩個月間,前來聽講學的人越來越多,盛況空前,以至“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
在當時岳麓書院并不屬于官學,它允許不同學派自由講學,這種重要的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書院內各派“百家爭鳴”的特色,時至今日這種形式對辦學理念與教育改革起著無可厚非的作用,這也正是千年庭院為何能夠獲得如此穿越時空恒力無邊的原因。在那樣的以科舉考取功名的時代,天下學士儒生來自世俗而在此又超越世俗,儒家士大夫們憑借自己對教育的熱愛,把畢生心血獻給了這所書院,他們的執(zhí)著、智慧與忠誠凝聚了一代代讀書人的夢想。景仰這所千年學府,不愧“唯楚有才,于斯為甚”的美譽。
陡岳麓峰頭,朗日清風,山下甘泉之氣撲面而來,猶潛龍之淵,令人敬畏,又令人振奮。所謂“太極悠然可會”天地萬物之理可知,一切榮辱得失亦能置之度外,冥冥之中,未至圣壇卻已解圣意。
山腰,見百丈泉下翊然一亭,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這樣的亭子,在中國園林建筑史上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一座亭子的生命,就在于它的名字。此亭始建于清代,因為三面環(huán)山樹有楓林,山長羅典將其命名為紅葉亭,后又取字于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故名愛晚亭,有守護愛惜晚輩之意,與前方人才輩出的岳麓書院及湖南大學,遙相呼應。幾千年儒家文化的傳遞驛站,就在那里,“道統(tǒng)”和“心傳”之燈瞬時亮起,直指崎嶇前路。
悄悄地從書院后門而入,沿回廊直往下走,靜靜地看,不說,惟恐驚擾了那讀書人的夢境。打開一道門檻又一道門檻,在講堂前,在半學齋,在文昌閣,在赫曦臺,仿佛又聽到這滄桑學府中弦歌繞梁,千年不絕。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棵樹的背后,都潛藏過讀書人的心聲,都深含著雋永的文化品味。千百年來,各朝各代有多少儒家士大夫走到這里來推動教育和學術的發(fā)展,又有多少莘莘學子從這里走出去走進史冊。講學者有張栻、朱熹、王守仁、羅典、歐陽厚均……求學者有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梁啟超……讀書人尋找自己精神家園只是個人的夢想,但是無數(shù)夢想堆疊起來,便創(chuàng)造了文化的奇跡與歷史的豐功。
“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的深深教誨,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作為讀書人的我們,是否持有同樣的真心去銘記?安于一個角落,誦經(jīng)讀書,意氣風發(fā)談論國家大事,切磋交流學術,這種集體為學的氛圍與力量,在今日教育中已漸行漸遠。一個人坐在百泉軒光滑的石凳上,輕輕念著碑文,突然不再覺得孤獨。抬頭,循著陽光我望見青衫遠影抱著線裝書本款款而來,那剛剛才沏的茶,恰好,等待的余溫與讀書的聲音一時沖向山谷蕩起漣漪。
岳麓書院傳承千年,古為最高學府——州學,現(xiàn)雖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供游人觀瞻,但它的教育功能一直未被時代的橫渡湮滅。宋史記載:“兵興時,三學生聚居州學,猶不廢業(yè)?!倍駮阂嗖粡U業(yè),2013年3月26日,岳麓書院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成立,結合時代發(fā)展需要,恢復岳麓書院講學傳統(tǒng),創(chuàng)新形式。岳麓書院擁有自本科生到博士后的體系,已然完全復興它的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功能。所在,在岳麓書院,我們除了觀瞻古跡思懷古人以外,還可以看見了另一種讀書形式和現(xiàn)實合拍的讀書人,他們同樣胸懷遠志,充滿自信,對待自己和對待社會都非常清醒,他們交流、切磋、辯論,研究和傳播中國古典文化,使之與國際接軌,為書院復興發(fā)揚光大。
離開南大門,回眸午后陽光下的岳麓書院,對坐在的近市而不喧,林深而清決的江邊,佐一壺淡酒,虔誠地敬上,敬那赫曦臺上的心靈的邀約,敬那“又踏層峰望眼開”的豪情壯志,敬那前世今生為夢想和信仰前行的匆匆步履。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岳麓有太多的靈性,太多的延展,太輕的觸覺,如琴上冰弦,亦如月入歌扇。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