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23性惡篇詩解9圣凡之智上中下勇
題文詩:
有圣人智,士君子智,小人之智,役夫之智.
多言廣博,則文而類,終日以議,其所以然,
其所言之,千舉萬變,其統(tǒng)類一,至一至義,
義正神清,是圣人智.少言徑省,論而有法,
若秩以繩,士君子智.其言也謟,其行也悖,
舉事多悔,是小人智.齊給便敏,無類無度,
雜能磅礴,而無實用,析速粹熟,不合急需,
不恤是非,不論曲直,期勝為意,是役夫智.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
至中至正,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
上不循于,亂世之君;下不俗于,亂世之民;
仁之所在,無懼貧窮;仁之所亡,不茍富貴;
天下知之,則與共樂;天下不知,巋然獨立,
天地之間,而不畏懼:是上勇也.禮恭意儉,
大齊忠信,而輕貨財,不肖者敢,援而廢之,
賢敢推尚:是中勇也.輕身重貨,恬安禍亂,
廣解茍免,不恤是非,然不然情,期勝下勇.
【原文】
有圣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役夫之知者。多言則文而類<1>,終日議其所以,言之千舉萬變,其統(tǒng)類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則徑而省,論而法<2>,若佚之以繩<3>,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謟<4>,其行也悖<5>,其舉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齊給便敏而無類<6>,雜能旁魄而無用<7>,析速粹孰而不急<8>,不恤是非,不論曲直,以期勝人為意,是役夫之知也。
〔注釋〕
<1>文:文采,花紋,引申指表現(xiàn)義的禮儀制度,如表示等級制度的車制、旗章、服飾、各種禮節(jié)儀式等等?!俄n非子·解老》:“禮者,義之文也。” 類:與“法”(規(guī)范>同義,但它與“法”字相對使用時,則指法的類屬,即依規(guī)范類推出來的具體準(zhǔn)則?!?/span><2>徑:簡易。論:通“倫”,條理。<3>佚:當(dāng)為“扶”字之誤(孫詒讓說)。 <4>謟[tāo 音濤]:荒誕。《集解》作“謟”,宋浙本作“諂”?!?/span><5>悖:違背。其言也諂,其行也悖:指陽奉陰違?!?/span><6>齊給便敏:等于說“齊給便利”,見第二篇注。 <7>旁魄[bó 音博]:通“旁薄”、“磅礴”,廣大無邊。 <8>粹:通“萃”,聚集,指連綴文辭?!∈耄和?/span>“熟”。
〔譯文〕
有圣人的智慧,有士君子的智慧,有小人的智慧,有奴仆的智慧。話說得多,但合乎禮義法度,整天談?wù)撍睦碛?,說起話來旁征博引、千變?nèi)f化,它的綱紀(jì)法度則始終一致,這是圣人的智慧。話說得少,但直截了當(dāng)而簡潔精練,頭頭是道而有法度,就像用墨線扶持著一樣,這是士君子的智慧。他的話奉承討好,行為卻與說的相反,他做事經(jīng)常后悔,這是小人的智慧。說話快速敏捷但沒有法度,技能駁雜,廣博而無用,分析問題迅速、遣詞造句熟練但無關(guān)緊要,不顧是非,不講曲直,把希望勝過別人作為心愿,這是奴仆的智慧。
【原文】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1>,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亂世之君,下不俗于亂世之民<2>;仁之所在無貧窮,仁之所亡無富貴<3>;天下知之,則欲與天下共樂之,天下不知之,則傀然獨立天地之間而不畏<4>:是上勇也。禮恭而意儉,大齊信焉,而輕貨財,賢者敢推而尚之<5>,不肖者敢援而廢之:是中勇也。輕身而重貨,恬禍而廣解茍免<6>,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勝人為意:是下勇也。
〔注釋〕
<1>中:中正之道,指禮義。 <2>俗:用作動詞,指與世沉浮,以世人之習(xí)俗為習(xí)俗。一說“俗”為“沿”字之誤,與“循”同義?!?/span><3>這兩句是說:這種人在仁政統(tǒng)治下就會因為與仁德之君志同道合而得志,因而也不會貧窮;如果君主不行仁政,他就不愿同流合污而富貴?!?/span><4>傀[guī 音歸]然:同“塊然”、“巋然”,見第十二篇注。 <5>尚:通“上”?!?/span><6>恬[tián 音田]:內(nèi)心安靜,泰然淡泊,滿不在乎。
〔譯文〕
有上等的勇敢,有中等的勇敢,有下等的勇敢。天下有了中正之道,敢于挺身捍衛(wèi);古代的圣王有正道傳下來,敢于貫徹執(zhí)行他們的原則精神;上不依順動亂時代的君主,下不混同于動亂時代的人民;在仁德存在的地方不顧貧苦窮厄,在仁德喪失的地方不愿富裕高貴;天下人都知道他,就要與天下人同甘共苦;天下人不知道他,就巋然屹立于天地之間而無所畏懼:這是上等的勇敢。禮貌恭敬而心意謙讓,重視中正誠信而看輕錢財,對于賢能的人敢于推薦而使他處于高位,對于不賢的人敢于把他拉下來罷免掉:這是中等的勇敢??摧p自己的生命而看重錢財,不在乎闖禍而又多方解脫茍且逃避罪責(zé);不顧是非、正誤的實際情況,把希望勝過別人作為自己的心愿:這是下等的勇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