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魚成為風味,是由食物保藏需要開始的。沒有冰箱的年代,冷凍保鮮之法,一到春暖便難以為繼。菜蔬魚肉的長期保存,得靠脫水,通常途徑有二,一是晾曬或烘烤,變水靈靈為干癟癟,另一是腌制,脫去部分水分。
鮮魚水菜自然好,但有時卻要腌咸了賣。鮮魚變咸魚,比“摔死了賣”走得還遠,為的是防止變質腐爛。漁民捕的魚,倘若一時賣不掉,剩余的,往往腌制處理。歷代鹽稅高,并且實行專賣。鹽價高,鮮魚變咸魚的成本也就高。社會對此的調(diào)節(jié),是專鹽專用,讓漁民得到低價的腌魚用鹽。長蘆鹽務檔案里,保存著清光緒三十年(1904)有關豐財鹽場的公文,內(nèi)容是漁戶買灶戶灘底泥鹽,用來腌魚。時在三月,正是魚汛期。
腌魚還拉動鹽店生意。清代寶坻林亭口人李光庭寫鹽店:“菜秋不熟為魚忙。”時逢家家戶戶腌咸菜,食鹽銷量大增,鹽店稱這是“菜秋”。秋者,收成也。至于“為魚忙”——民間腌魚帶來的鹽需求也不小,使得鹽店旺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