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吹竭@樣的現象:
平時經常病懨懨的人竟然比看起來很健康的人還要長壽,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養(yǎng)生是有智慧和秘訣的,關鍵在于你有沒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保持健康的的經驗總結,其中不乏院士、名醫(yī)的養(yǎng)生秘方。
1
女性比男性長壽
據報道,全球各地的百歲老人有一個共同之處:95%以上都是女性。
為什么女性長壽?原因很多,但女性比男性更關愛自己這個規(guī)律不可忽視。
女性身體不適就容易緊張,一般會盡快去醫(yī)院,這樣避免了很多風險。有統(tǒng)計表明,男性去看醫(yī)生的頻率要比女性低28%。而且,女病人比男病人遵從醫(yī)囑。
2
經常小病小痛反而活得更久
生過大病的人往往更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慢性病患者往往有非常強的自我保健意識。一有癥狀就上醫(yī)院,稍有不適就注意休息,所以,雖然體弱,卻可以更長壽。
3
亂用保健品猛于虎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約有近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死亡人數是主要傳染病死亡人數的10倍以上。
有人說服用中藥安全,這也不全對,中藥也是藥,也有幾分“毒”。
再說說保健品。
由于近來廣告的狂轟濫炸,比如打出補腎壯陽、宮寒之類的概念,讓大家惶恐不安,甚至誤會一定要吃點廣告上的補品,或者吃些中藥才行。
亂服用補藥不是中醫(yī)學的理念,是有害健康的。被大肆宣揚的冬蟲夏草也并非神藥?,F在許多病人盲目服用,不僅達不到效果,還要花不少錢,實在不值得。
4
少食長壽,貪食折壽
古代醫(yī)書中,有關飲食養(yǎng)生的內容很多,很多經驗都講到兩個字:節(jié)食。
節(jié)食不是不吃東西,而是調控節(jié)制飲食的質量與數量。古人說,夜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
臨床上發(fā)現,急性胰腺炎、膽石癥急性發(fā)作、心肌梗塞、腦溢血等大多與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有關。
換句話說,少食長壽,貪食折壽。那么,怎樣才算食不過量呢?有以下三個標志:
1、進食后不脹、不悶、不氣短;
2、晚上口不干、不苦、不黏,不打呼嚕,不流涎;
3、白天頭腦清醒、口氣清新,沒有疲憊感,工作效率高。
5
不偏咸、不偏葷,多吃菜
偏咸不利健康。
江蘇淮安楚州區(qū)曾是食管癌、胃癌的高發(fā)地區(qū),后來有關專家對此地食鹽量進行了5年的干預,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隨之穩(wěn)步下降。
中國營養(yǎng)學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也就是一啤酒瓶蓋。
不偏葷。
成天大魚大肉身體肯定受不了。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在講這個道理的時候舉例說,人有28~32顆牙齒,犬齒4顆,能撕咬,用來吃肉;門齒8顆,用來切蔬菜水果;磨牙16顆,用來磨五谷雜糧。
也就是說,吃肉的牙少,吃菜的牙多。所以,人的飲食結構應該葷素搭配,以素為主。
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過多使身體受不了,于是造就了無數肥胖兒、脂肪肝。尤其是許多30多歲的青年人,已經挺起了啤酒肚,這是很危險的。
6
生命在于運動
步行是古老的,也是最經濟、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研究表明,人群中運動組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比不運動組減少30%-50%。
現在有不少的上班族,上下班不坐車,改成走路或騎車上下班,這不僅可以健身,保持好身材,還能夠愉悅身心,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如何步行?
每天快走兩次,每次2000米,中間可以間歇2次,速度以每分鐘100步左右為宜,時間為30~45分鐘。
走路要適度,走后不氣喘、不心慌、不頭暈、不大汗淋漓,要渾身舒坦,第二天不覺得累。
7
沒病也要定期體檢
《黃帝內經》上說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謂的未病,是指疾病尚在初淺階段,尚未形成影響時的病。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病?這就需要定期體檢。
還有人認為天天吃保健品,應該不會生病。其實,有病不早期發(fā)現和治療,就是泡在人參湯里也救不了你!
給老人送保健品,不如送張體檢卡,讓老人做一次細致的健康檢查。
8
平常心才長壽
很多疾病與心境有關。想要對自己好一點,就應該盡量保持陽光的心態(tài)。開心也是藥!
人在愉快時,機體會分泌有益的激素、神經遞質,有些酶的活性也增加。這些物質可以增加神經的興奮性,調節(jié)臟器的功能,增強體質。
“不生氣就不生病”,這也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郝萬山50年從醫(yī)經驗的總結。
生氣所導致的疾病,到底發(fā)病率有多高呢?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發(fā)現,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
此外,心情不好還可能惹“癌”上身。
“在臨床肺癌病人中發(fā)現,接近一半的病人與長期的心情壓抑、性格抑郁有關。”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曾這樣介紹。
現代醫(yī)學發(fā)現,癌癥好發(fā)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長期處于精神壓抑、焦慮、沮喪、苦悶、恐懼、悲哀等情緒緊張的人。
精神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xù)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造成自主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癌細胞突破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防御,進而形成癌癥。
小康妹兒提醒:健康在于日常的積累。記住上述的這些要點,改變從現在開始吧!
聯系客服